北鬥產業有哪些「芯」優勢:關鍵技術全面突破

2020-12-06 環球網

近年來,中國北鬥關鍵技術全面突破,晶片、模塊等性能指標與國際同類產品相當,價格優勢凸顯。行業應用遍地開花,在交通、海事、電力、民政、氣象、漁業等十幾個行業廣泛應用。落地產品日益豐富,由基礎產品、應用終端、應用系統和運營服務構成的完整產業鏈也逐漸形成。北鬥產業的「芯」優勢逐漸凸顯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衛星導航產業也成為繼移動通信和網際網路之後,發展最快的電子信息產業,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日前,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在北京落幕。10年間,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蓬勃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北鬥「芯」技術不斷突破,應用推廣遍地開花,基礎產品日益豐富,融入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晶片性能不斷提升

智慧型手機是衛星導航系統最大的大眾消費領域。在本屆年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透露,2019年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申請進網的手機有116款具有定位功能,其中支持北鬥定位的有82款,北鬥定位支持率達到70%。

「目前,國產北鬥晶片、模塊等關鍵技術全面突破,性能指標與國際同類產品相當,並已形成一定價格優勢。」冉承其表示,國內外主流晶片廠商均傾向於推出兼容北鬥系統的通導一體化晶片,未來將有更多的手機支持北鬥。

冉承其還透露,目前,國產北鬥導航型晶片模塊累計銷量已突破8000萬片。其中,支持北鬥三號新信號的28nm工藝射頻基帶一體化SoC晶片,已在物聯網和消費電子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最新的22nm工藝雙頻定位北鬥晶片已具備市場化應用條件;全頻一體化高精度晶片正在研發,北鬥晶片性能將再上一個臺階。

截至目前,我國北鬥系統在軌衛星共38顆,包括18顆北鬥二號衛星和20顆北鬥三號衛星,共同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主席王兆耀透露,今年年底前我國還將再發射6顆到8顆北鬥三號衛星,明年計劃發射2到4顆北鬥三號衛星,至2020年年底全面完成北鬥三號系統建設,2035年前將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

行業應用百花齊放

在本屆年會展區,一臺應用北鬥導航技術的小型挖掘機吸引了觀眾的注意。這臺挖掘機裝配了北鬥智能引導系統,基於北鬥高精度與傳感器技術,賦予了挖掘機智能精準作業能力,不僅降低了操作難度,更大幅提升了工程作業效率。

目前,北鬥系統已廣泛應用於交通、海事、電力、民政、氣象、漁業等十幾個行業,融入國家核心基礎設施,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北京環衛集團運用北鬥車載終端的配置,從根本上提高了環衛作業車輛的調度管理能力,實現了運營狀況實時掌握,應變能力、管理效率、作業質量均大幅提升。據統計,平臺上線後,節省人力成本400萬元,節約燃油消耗成本1000萬元,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北鬥還在引領電子商務領域創新應用。目前,國內已有多家電子商務企業的物流貨車及配送員配備了北鬥車載終端和手環。京東集團以北鬥系統應用技術為核心,綜合利用無線通信技術、現代物流配送規劃技術等,研發了基於北鬥的電子商務雲物流信息系統,實現了對物流過程、交易產品、運載車輛的全面管理,極大地節約了人力、物力、財力成本。

同時,北鬥開始大規模進入乘用車輛前裝市場,目前已經累計有超過200萬輛車擁有「北鬥芯」。

冉承其表示,我國北鬥產業已形成由基礎產品、應用終端、應用系統和運營服務構成的完整產業鏈。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產值在2018年已超過3000億元,2020年將超過4000億元,其中,北鬥系統將拉動超過3000億元規模的市場份額。未來,隨著北鬥系統定位精度提升,北鬥終端小型化和電池續航能力提高,以及物聯網技術商業模式日臻成熟,北鬥將進一步發揮系統優勢,幫助更多行業提升效率。

定位系統賦能城市

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是一套可以使北鬥定位精度達到釐米級的系統。經濟日報記者從本屆年會了解到,截至2018年11月,北鬥已建成基準站數量超過2200個,成為全球基站數量最多、覆蓋範圍最廣、運行穩定的地基增強系統。該系統具備在全國陸地範圍內,提供實時米級、分米級、釐米級和後處理毫米級的高精度定位基本服務能力。

在年會上,受邀參展的位置服務公司千尋位置展出了一座「未來之城」。依託覆蓋全國的北鬥地基增強系統,千尋位置構建了統一維度的「時空基礎平臺」,負責時空數據的獲取,通過為海量城市感知終端提供亞米級精度以上的定位和毫秒級授時能力。「時空基礎平臺」為城市中所有的靜態和動態參與者,添加上時間、空間坐標,進而實現對人、車、物、事件等目標對象的全域、全量、高精度、動態映射。

千尋位置還建立起「時空大數據平臺」,負責海量數據存儲和融合。基於統一的時空維度,「時空大數據平臺」對包括城市時空基礎數據、公共專題數據、城市感知動態數據、網際網路抓取數據、本地特色數據等在內的各類城市數據疊加和使用。

通過「時空基礎平臺」和「時空大數據平臺」提供的數據能力,城市管理系統不僅能夠全局了解城市整體架構,同時因城市感知數據的豐富,還可以量化城市運行的細微變化。目前,千尋位置智慧城市應用生態以優政、惠民、興業為立足點,已經覆蓋智慧交通、智慧交警、智慧旅遊、智慧工地、智慧城管、防災減災、車道級導航等多個方面。

相關焦點

  • 北鬥資訊_北鬥三號組網成功,"芯"市場為北鬥打開
    北鬥組網的成功,意味著北鬥空間定位技術將更多地賦能各行各業,給手機、可穿戴設備、無人機等終端設備帶來福音的同時,也將開創更多新的應用領域。北鬥系統有如今的成就,北鬥晶片作為應用技術的核心可謂是最大的「功臣」。那麼在未來,北鬥晶片將會有哪些新的發展?技術趨勢將會是怎樣?
  • 捧出「中國芯」共圓北鬥夢——訪中國北鬥導航晶片研發先鋒韓紹偉...
    韓紹偉:目前,國產北鬥晶片在衛星導航、位置服務產業等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同時,在技術研發方面也有了很大突破。國產北鬥晶片、模塊等關鍵技術發展迅速,性能指標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已形成一定價格優勢。
  • 北鬥三號系統全面建成給北鬥產業帶來什麼
    光明日報記者 袁於飛7月31日,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中國北鬥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新時代。衛星上天,重在落地應用。近年來我國北鬥產業的規模有多大?在哪些領域有應用?北鬥三號系統全面建成給北鬥產業帶來什麼?31日,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於賢成。
  • 小芯機:「北鬥+5G」將逐步改變人類的生活
    // 效益顯著除了這兩個基本功能之外,目前北鬥系統已全面服務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救災減災、農林牧漁、城市治理等行業,融入電力、金融、通信等國家核心基礎設施建設,10年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20% 以上,2019
  • 北鬥高精度大眾化應用有了「芯」的布局
    本屆大會以「推進北鬥應用,壯大新興產業」為主題,設置中國衛星導航領域新技術與應用高端論壇及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創新應用領域專題分論壇等多個分論壇,是引領中國衛星導航領域及應用風向標。本次大會中國衛星導航領域新技術與應用高端論壇受到了業內的廣泛關注,討論內容涵蓋了從「北鬥+和+北鬥」的思考、
  • 北鬥三號系統2020年全面建成導航精度有望達到釐米級
    北鬥系統的快速建設,正推動著中國導航產業相關技術的整體突破。如今,北鬥已成為一張閃亮的「國家名片」。   5月22日,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在北京召開。吳林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天琴二代晶片建立在一代的基礎上開發,實現了關鍵技術的突破,採用寬帶接收機處理技術,支持31個頻點,對北鬥三號信號體制全面支持。同時,天琴二代採用新的晶片技術的接收機將更加簡潔,元器件數量少,但功能更強,功耗更低。
  • 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
    在國際上有一個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俱樂部,有四個會員分別是:美國GPS、歐洲伽利略GALILEO、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中國北鬥COMPASS。在北鬥系統廣泛應用之前,我們的手機、汽車大都使用GPS導航系統,在民用領域,美國GPS幾乎佔了壟斷地位。GPS是個好東西,對人們生產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例如汽車和手機導航就非常重要,人們告別了在紙制地圖上找路的歷史。
  • 北鬥導航系統全面建成後!北鬥晶片也傳來好消息:將推行多芯策略
    【9月11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目前我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全面建成,同時也開始向全球提供服務,所以很多網友也非常期待,我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能夠徹底的打破美國GPS導航系統的市場壟斷地位,要知道美國GPS導航系統一度佔據著全球超過70%的市場份額,而在國內市場,美國GPS導航系統的市場份額更是超過了70%,因為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之前,我們主要使用的衛星導航系統就是美國的GPS,所以很多消費者都非常期待
  • 三個方面實現技術突破 北鬥三號衛星全面國產化
    來源標題:三個方面實現技術突破 北鬥三號衛星全面國產化 北鬥系統是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定位、導航、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 衛星攪動「天地」大市場武漢北鬥產業迎來「太空風口」
    作為我省及武漢市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北鬥全球組網帶來「太空風口」,武漢的優勢和機遇又在哪裡?引領北鬥晶片跨入40納米時代夢芯填補我省北鬥「無芯」空白2014年,國際一流衛星導航技術專家韓紹偉受邀來到光谷,創立武漢夢芯科技有限公司,啟動北鬥導航晶片研發。
  • 用上「中國芯」的北鬥,和GPS相比誰更勝一籌?
    ◎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車輛使用北鬥系統,能不能實現一兩米精度、秒級誤差的導航?」有聽眾問道。  楊長風坦言,單靠北鬥系統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還有差距,但配合更強大的地基增強系統、車輛間的協同能力、車道輔助設施建設等,車道級識別完全可以實現,甚至可以實現無人駕駛。
  • 北鬥系統應用再獲突破 哪些北鬥導航概念股或受益
    據最新消息顯示,北鬥系統應用再獲突破。據悉,我國利用自主研製的「北鬥時間傳遞裝置」,基於該時間傳遞鏈路,成功進行了從中國北京到法國巴黎的超8200公裡遠程時間頻率傳輸並完成了洲際時間比對。這成為國際遠程時間傳遞鏈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得北鬥系統國際化應用新突破。
  • 高質量培育航空航天產業生態圈 探索「北鬥+ 」的無限可能
    截至目前,天儀研究院等企業成功突破微小衛星整體設計與製造等關鍵技術,努力發展商業航天產業,推動了北鬥導航、高分遙感技術的應用。與此同時,以北鬥安全研究院、矩陣電子、航天環宇等為代表的企業,研製出了雷射陀螺、慣性導航、北鬥高精度晶片、宇航級天線、航天材料研製設備及材料等國內領先水平產品。
  • 北鬥會否全面取代GPS?全面建成後將有這些新功能!
    與北鬥融合可實現物聯網的可感知、可測量、可計算、可控制 陝西學生伏軍勝:5G技術與北鬥高精度定位融合會帶來哪些優勢?北鬥系統可以為新基建提供安全可信的基礎信息,與之有天然的融合屬性。如5G各個基站之間的時間統一系統就會用到北鬥技術,工業網際網路上的各種生產要素和生產過程,包括企業、廠房、設備、系統、供應鏈上的生產資料、人員等,也都需要精準的時空信息來支持協同工作。三是北鬥系統通過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可以與新基建的垂直產業實現跨界融合,全面服務於新基建的建設。同時也將為北鬥的創新應用、創新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 全面建成北鬥三號,給我國的北鬥產業帶來了什麼影響?
    7月31號,我國自主建設並獨立運營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全面建成,這是我國的科技發展道路上,又一大裡程碑!這次北鬥的全面建成,將我國的北鬥系統的功能和性能,又提升了一大截,無論是北鬥應用的規模化、產業化還是國際化,都將更上一層樓。
  • 他為「北鬥」造了一顆中國「芯」,九三社員王永泉榮獲北鬥獎
    在不平凡的2020,從胖五、北鬥,到天問、嫦娥,中國航天人從未停下奮楫星河的腳步。我社也收到一則喜訊,11月23日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中國衛星導航年會科學委員會為北鬥產業突出貢獻者頒發第二屆「北鬥獎」,九三學社社員、上海司南衛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工程師王永泉榮獲應用與產業類「北鬥獎」。
  • 優勢在哪?產業化之路前景怎樣?聽楊長風解密北鬥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家水網、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開發、星際探測、北鬥產業化等重大工程。這一表述背後釋放了什麼新信號?我國北鬥優勢在哪裡?北鬥產業化之路前景怎樣?從1994年北鬥一號工程立項起,26年來北鬥工程按照「先區域、後全球,先有源、後無源」的發展思路分步實施,形成了突出區域、面向全球、富有特色的北鬥系統發展道路,為世界衛星導航系統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從自主創新、產業升級的角度,五中全會提出的北鬥產業化具有標杆意義。
  • GPS晶片才40nm,北鬥晶片為何追求22nm?
    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介紹,北鬥系統28nm工藝晶片已經量產,22nm工藝晶片即將量產,我國北鬥晶片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張全德介紹,北鬥系統著力構建「北鬥+」新業態,推動了北鬥與各項技術的融合發展,也推進衛星導航技術在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服務於社會民生。因此北鬥晶片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功能集成,使其能夠融合通信、物聯網和各種傳感器,成為推動智能產業發展的助推器。目前,北鬥應用與產業化發展已經全面進入技術融合、應用融合、產業融合的新階段。
  • 穗企「兄弟連」託起「北鬥」系統
    「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8月3日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自豪宣布,經過十餘年建設,在來自全國400多家單位、30餘萬科技人員集智攻關下,攻剋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餘種器部件國產化研製,一舉「拿下」核心關鍵技術,實現自主可控。
  • 頭號研報:北鬥組網再提速 導航產業鏈望受益
    組網進入提速期:2018年上半年度成功發射16顆衛星,較前幾年有大幅度提升。根據北鬥導航「三步走」發展戰略,北鬥三號系統是我國全球導航系統建設的最後一步,按計劃:2018年,我國將向「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提供服務;2020年前後,將完成35顆衛星發射組網並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