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行業概述① 1.全球CPT顯像管供求關係預測 預測2001年供求量基本持平,2002年供應量為15500萬隻,需求量為15960萬隻,供求缺口為460萬隻(-3%),2003年供應量15600萬隻,需求量為16660萬隻,供求缺口為1060萬隻(-6%)。 2.全球平面顯像管需求預測 預測全球顯像管的需求從1999年至2003年平均增長率為52%,其中33」以上超大屏幕管增長率為46%,29」、25」大屏幕增長48%,21」中屏幕管增長71%,14」小屏幕增長53%。總需求由1999的740萬隻分別增長到2000年的1610萬隻,2001年的2630萬隻,2002年的4140萬隻和2003年的5680萬隻。 3.全球平面管佔有率預測 預計全球平面管的佔有率會逐年上升,99年到2003年的上升率分別達到5.3%、11.2%、17.3%、26.0%、34%。 4. 2000年彩管市場出現特徵: (1)北美以大屏幕、超大屏幕為主,歐洲和日本一戶多機,大中小型並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以中小型為主。 (2)全球純平面管成倍增長,日本、韓國廠家大力推廣,並迅速對外轉讓技術,使純平管普及很快,松下宣稱2000年以後,公司在世界29英寸及以上機型全部實行純平化,索尼WEGA從36英寸普及到14英寸。歐、美的幾大彩管廠商陸續參與競爭。 (3)產品結構變化。大屏幕超大屏幕彩管增長率提高,20英寸、21英寸中等產品在減少。 二我國彩管行業簡述 1.國內產品市場概述 在日、韓減少生產量和歐美地區徘徊不進的情況下,從經濟危機中解脫出來的東南亞地區彩管生產國的生產能力重新恢復。中國保持最高的增長率,1999年以彩虹為首的中國11家彩管廠合計生產彩管(CPT、CDT)4300萬隻,佔世界的17.1%;另外進口約800萬隻,這使中國成為世界最大彩管消費國(指銷售量來說)和世界最大彩管生產、供應地。 國家計委在1998年年中公布的產業發展政策中,第一次明確地把彩管產業列為限制發展的產業,進一步嚴格了彩管行業新開工項目和進口彩管生產線設備的審批手續,同時也嚴格限制現有彩管生產企業通過「填平補齊」的技術改造來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中國彩管行業已經開始進入市場成熟期。 2.我國彩管行業的生產能力、技術水平 表1:②1992年-1999年我國彩色顯像管產銷量統計表 單位:萬隻 時間 產量 增長率% 銷售量 增長率% 92年 876.9 16.8 805.2 14.2 93年 926.7 5.6 1020.1 26.6 94年 1401.0 55.3 1414.6 38.7 95年 1815.1 29.6 1737.6 22.8 96年 1951.0 7.5 1909.0 9.9 97年 2161.0 10.8 2152.92 12.8 98年 3153.0 45.9 3196.43 48.5 99年** 3513.2 11.42 3549.06 11.03 *:上述數據不包括福州中華映管、佛山湯姆遜和上海索廣的產量 92-99年,彩管產量年均增長率為22.9%,產銷量基本平衡,94年和98年增長率在50%左右,產銷率超過100%,刺激了中國彩管生產企業家大技術改造和投資規模,推動了在建彩管生產線的建設速度,使1999年中國彩管行業進一步擴大了生產能力。到2000年,1-11月,彩管企業的產量達4338萬隻,較上年同期增長14.0%,銷售彩管4071萬隻,增長1 3.1%。 由於國內彩管工業起步晚,起點低,基礎工業薄弱和市場需求急劇擴大,因此我國彩管工業實現快速發展的現實作法只能是從國外引進技術和設備。這使得我國現有彩管生產企業中,除鹹陽彩虹、上海永新、廣東福地等企業是採用購買技術和設備建設的,其餘彩管生產企業大都是由外商以技術、設備或資金等方式參股或控股的生產製造企業。11家主要的彩管生產企業中,其產品工藝技術來自於九個不同的技術來源。國內彩管工業並沒有像彩電工業一樣走出一條引進、消化、吸收、開發的自主創新之路,到目前為止仍然不具有獨立開發新型彩管的技術能力。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發達國家在轉讓過程中苛刻的技術限制和技術保密,國內彩管配套基礎上工業薄弱,企業技術開發資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彩管生產企業投資建設和引進技術的分散化,無法形成有效的技術創新投入。 三、上遊玻殼企業的生產能力、發展狀況 表2:③中國玻殼廠家生產能力表* 單位:萬隻 ———————————————————————————— 廠家/年份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 鹹陽彩虹 500 550 600 900 500 成都紅光* 210 210 210 210 - 賽格三星(屏) 440 350 500 700 644 (錐) 520 520 550 750 644 石家莊寶石(屏) - 1480 310 310 550 (錐) - 200 320 320 550 上海陽硝子(屏) 0 60 355 355 610 (錐) 0 590 705 705 610 安彩高科(屏) 510 700 750 850 1150 (錐) 600 850 850 900 1150 合計:(屏) 1660 2040 2751 3325 3454 (錐) 1820 2910 3255 3775 3454 ———————————————————————————————— 玻殼行業的集中度較高,生產能力逐年上升,集中在賽格三星、寶石、上海旭電子、安彩高科四家企業中,市場價格相對保持強勢,是致使彩管價格難以下降原因之一。我國的彩管生產企業沒有一家擁有自己的玻殼廠,使得彩管廠在生產成本上與韓國LG等的集團式生產相比處於劣勢。 四、下遊彩電行業的發展變化 在過去的20年中,中國的彩色電視機市場曾經以35.9%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發展。而據信息產業部預測:在今後的5年(2000~2004年)中,中國彩色電視機市場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將達到7%。如果以保守的估計,1999年中國彩色電視機社會保有量超過20000萬臺,彩色電視機國內年銷售量達到2500萬臺,則按年增長7%計算,到2005年,中國國內新增彩色電視機社會保有量19135.06萬臺,即使按每年更新彩色電視機1000萬臺的樂觀估計,到2005年中國彩色電視機的累積社會保有量也將達到33135萬臺,即幾乎是中國城鄉居民家庭彩電的普及率達到100%。彩電作為耐用消費電子產品,其市場消費增長率必將隨著普及率的提高而逐漸下降,這還不考慮平板顯示器件發展的挑戰,以及城鄉居民家庭收入差距和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影響。可以預感到中國彩管市場更加殘酷的競爭時期即將到來。 表3:2000年第3季度百家商場彩電主要規格尺寸市場份額④ 彩電各規格尺寸市場份額(%) 14" 18" 21" 25" 29" 34" 34"以上 其他 比第1季度增減% 0.47 -0.02 -2.31 -2.26 2.33 1.59 0.22 -0.02 7月份 2.16 0.01 30.14 20.38 40.63 5.54 0.91 0.24 8月份 1.8 0 26.16 18.26 47.88 4.91 0.85 0.10 9月份 1.6 26.64 18.92 46.72 5.2 0.79 0.13 第3季度合計 1.81 27.35 19.05 45.61 5.19 0.84 0.15 第2季度合計 2.30 0.01 31.15 20.63 39.63 5.12 0.94 0.22 比第2季度增減% -0.49 -3.8 -1.58 5.98 0.07 -0.1 -0.07 表4:2000年第2、3季度百家商場彩電各規格尺寸全國平均價格變動情況⑤ 單位:元 規格尺寸 4月份 平均單價 5月份 平均單價 6月份 平均單價 7月份 平均單價 8月份 平均單價 9月份 平均單價 14」 1083.11 1038.3 1061.29 1059.43 982.35 1013.53 18」 989 853.3 830 750 - 680 21」 1221.68 1231.93 1225.67 1252.94 1239.02 1212.76 25」 2034.86 2079.44 2071.28 2083.23 2000.87 1981.78 29」 3685.94 3682.73 3696.36 3648.03 3187.91 3122.6 34」 7900.73 7678.91 7710.35 7477.78 6510.83 6331.29 從表3、4中可以看出彩電產品結構、價格的變動趨勢:中間尺寸18"市場需求幾乎為零,21"市場需求下降,14"—21"產品價格變動不大,說明廠家利潤已經被擠壓到極限;大屏幕產品29"、34"市場需求呈上升趨勢,價格下降幅度大,僅從4-9月,2個季度的時間,29"產品價格下降13.5%,34"產品價格下降17.6%。彩電行業產品結構、價格的調整的壓力直接傳導到彩管行業,使彩管企業要及時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和價格。2000年純平彩電市場銷售額大幅度上升,而國內彩管企業只有彩虹、華飛、等少數幾家企業小規模試產,使得產品結構矛盾進一步突出。隨著彩電的大屏幕、平面化、輕型化、薄型化和高清晰度的發展方向,彩管有向「大、平、輕、薄、高清晰」方向發展的趨勢。 五、彩管行業的特點 1.高進出壁壘的長線產業 彩管是彩電的核心部件,佔彩電成本的50%左右,是一種中間產品,面對的是有限的彩電生產企業。它屬於基礎元器件製造產業,投資規模,據統計,即使採用全國產化的生產設備,建設一條大屏幕的彩管生產線,至少也需要投資6~8億元人民幣,其建設周期從設備購置到建成投產最快也許費時一年左右,彩管設備的通用化與生產效率兼容性差,幾乎無法做到不同品牌的高效率兼容生產,是一種高進出壁壘的長線產業,它對品種開發技術、製造技術、專用固定資產、供應鏈的依賴性較大,從產品開發到形成生產規模周期很長。產品的調整往往滯後於市場的變化 2.行業的高度專業化 彩管行業的高度專業化使它難以於其他領域產業協同優勢,彩虹集團糾正其過去奉行的多元化策略表明了這一點,彩管產品的部件和結構高度標準化,產品組合方式是密閉的、各工序間的依存度高,所以彩管企業無法通過下列方法達到降低成本和提高製造反應能力的目的:改變產品的零部件結構和尺寸,消減原材料;增加標準組合部件的庫存,在最後工序形成多品種組裝,增加品種反應力;採用低檔原料替代,來降低成本;向外轉包主要工序,降低費用,或增加靈活性。 六、我國彩管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1.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價格持續走低 中國的彩電企業可以說是在一輪輪的價格大戰中發展起來的,引來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然而在每一場價格大戰的背後,都有彩管企業的被動降價,有「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感覺,29英寸純平彩管已從3500-4000元降至2000-2500元,今年純平彩電降價已是大勢所趨,超平彩電給純平彩電讓出一部分市場,在國內其他地方已有某些品牌29英寸純平彩電跌破3000元。目前市場上29英寸超平彩電的彩管已由1800-2000元降至1300-1500元,可以看到殘酷的競爭局面帶來價格的持續走低。 2.產品創新開發能力欠缺 我國彩管工業起步晚,起點低,基礎工業薄弱和市場需求急劇擴大,為實現快速發展而從國外引進技術和設備。我國現有彩管生產企業中,除鹹陽彩虹、上海永新、廣東福地等企業是採用購買技術和設備建設的,其餘大都是由外商以技術、設備或資金等方式參股或控股的生產製造企業。國內彩管工業並沒有像彩電工業一樣走出一條引進、消化、吸收、開發的創新之路。一方面由於發達國家在轉讓技術過程中苛刻的技術限制和技術保密,國內彩管配套基礎上工業薄弱,技術開發資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彩管企業投資建設和引進技術分散化,11家主要的彩管生產企業中,其產品工藝技術來自於九個不同的技術來源,難以形成有效的技術創新投入。 彩管技術可分為型號技術和製造技術兩部分,關係緊密互為前提。彩管型號開發技術需要電子光學等諸多學科技術,以及試驗能力和製作能力,由於彩管制造的實驗室技術、中試技術和大生產技術的差別特別大,要實現向大生產技術過渡,需要長時間的大量投入,每一次開發都需要處理一整套的系統問題,如管型設計,開發專用設備、重新設計工藝、開發新原材料、批量試產、商業化製造等。所以型號技術的開發需要製造技術的有力支持和利潤回報作基礎,實際上由於製造技術制約過大,使得很多產品型號技術的開發無法延續。 3.強大的跨國公司企業攻擊中國市場 世界CRT產品市場增長幅度放慢,產品更新換代的步伐加快,產品價格降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跨國資本大量的富裕生產能力需要轉換,這使得跨國資本加強了對全球最大的彩管市場——中國市場的競爭。到1999年,全世界的彩管生產企業,除在1999年因巨額債務被破產清算的韓國大宇集團外,都先後以技術轉讓、資本參控、控股等形式參與了在中國彩管市場的全面競爭。韓國在大型彩管廠就有四家:深圳三星SDI公司、天津三星SDI公司、南京—飛利浦(原南京華飛)和長沙LG。 LG電子與飛利浦合作成立了顯像管領域的專業公司,雙方將把所有國內外顯像管企業(CDT、CPT及CPT與CDT零部件企業)進行合併,成立獨立的公司。該公司成立後,年銷售額將達到60億美元,成為世界最大的顯像管公司,公司總部設在香港。這樣一家由世界第二、三位的顯像管公司合併而成立的新公司,將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顯像管公司,生產能力將達到年產8,000萬臺(以2001年為準),世界市場佔有率將達到29%(以2001年為準),均名列世界榜首,成為世界市場的主導企業,中國將成為其進攻的主要市場。 4.新型顯示器件的替代效應逐步顯現 在90年代後半期,以液晶和PDP為代表的新型顯示器件技術得到迅速的發展,而以VFD(真空螢光顯示)和LED(發光二極體)、ELD(電致發光顯示)為代表的傳統平板顯示器件的應用也有了極大的擴展。平板顯示器件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而在彩色電視機和臺式計算機監視器中,彩管也受到LCD和PDP產品的市場侵蝕和挑戰。模擬化的電子槍不能完美地再現數位化信號的優美圖像。正是出於對未來平板顯示器件發展的前景的期待,以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省為代表的世界顯示器件生產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都在傾全力發展液晶和PDP為代表的平板顯示器件的生產。據美國斯坦福資源公司的預測,到2000年,全球顯示器件市場的總銷售額中,CRT和平板顯示器件將各佔50%,,特別是隨著數位化資訊時代的發展,平板顯示器件數位化、高精細、大屏幕、低能耗和佔用空間小的技術特點將會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廣泛歡迎,而隨著設計和製造工藝技術的完善、生產能力和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社會消費水平的提高,平板顯示器件的相對市場價格也會迅速大幅度降低。這些都給中國民族品牌的彩管生產企業帶來了日益嚴重的技術危脅。 5.布局分散、規模狹小 1998年,全世界生產CRT產品2.47億隻,其中中國11家彩管企業生產CRT產品約0.33億隻,佔世界總產量的18.9%。但除中國外,全世界的彩管生產企業只有10家(三星、飛利浦、中華映管、索尼、LG、松下、東芝、湯姆遜、日立、三菱電機),而且日立、三菱電機還正在退出彩管生產領域。與這些跨國資本的彩管生產企業相比,中國民族品牌的彩管生產企業顯得有些過於弱小。 七、相關主要上市公司、企業 表5:2000年中國彩色顯像管生產公司排行榜 生產量(單位:萬隻) 排序 廠家 產量 1 彩虹彩色顯像管總廠 751.0 2 北京松下彩色顯像管有限公司 459.4 3 華飛彩色顯示系統有限公司 432.4 4 上海永新彩色顯像管有限公司 426.9 5 廣東福地彩色顯像管股份有限公司 391.2 6 樂金曙光電子有限公司 333.2 7 深圳賽格股份有限公司 286.4 8 天津三星電管有限公司 134.1 9 上海索廣映像有限公司 30.2 10 湯姆遜佛山彩色顯像管有限公司 17.0 合計3261.8 註:表5數據摘自中華商務網 1.彩虹股份(600707) 重要指標: 2000年年末: 上市初總股本: 30000萬股 每股收益: 0.273元 最新總股本: 42115萬股 淨資產收益率: 7.430% 上市初流通: 9208萬股 每股淨資產: 3.677元 最新流通: 14364萬股 每股資本公積金: 1.500元 上市初發行: 9208萬股 彩虹集團公司為彩虹股份的第一大股東,持有其56.14%的股份。公司主營業務為彩色顯像管的生產、銷售,主導產品為54cmFS、64cmFS及64cm、74cmPF彩色顯像管。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0563.05萬元,主營業務利潤21225. 62萬元,實現淨利潤11514.31萬元。公司於報告期內利用配股募集貨幣資金32954萬元,報告期內已按照《配股說明書》承諾項目和股東大會批准變更的項目全部投入。主要使用情況如下: (1)、64cmPF純平面中解析度彩管生產線技改項目計劃投資8820萬元,本年度實際投資10822萬元。該技改生產線已於2000年9月份投入生產,截止12月31日共生產64cmPF彩管66268隻。 (2)、64cmFS中解析度彩管生產線自動化改造項目計劃投資9500萬元,本年度實際投資8640萬元。該項目已經投入試生產。 (3)、投資8492萬元用於74cm純平彩管生產線項目。該生產線已於2001年初投入試生產。 公司目前有64CM及74CM PF純平彩管生產線的投入生產,將會給公司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以其在同行業的排名來看,公司實力較強。從年報看:公司主營收入增長86%,但主營利潤卻下降了12%,毛利率為11%,較1999年的24%有很大的滑坡。因為產品促銷的原因,各項費用大幅上升,2000年應收帳款58575.004萬元,和上年基本持平,說明回款情況尚可。管理費用3062.7076,同比減少13.11%;而銷售費用3006. 0186萬元,同比增加166.74%。由此可見,一方面公司注重控制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費用,同時受彩電行業價格戰等影響,公司在網點建設和產品推廣方面耗費了大量資金,使銷售費用成倍增加。使公司在單一化經營下,又受到新的考驗,公司加強管理,降低消耗已經成了當務之急。存貨較1999年增長了13倍,增長幅度之大遠遠超出了其生產能力擴大的限度。短期借款高達5.1億,較1999年上漲140%, 由此可見,公司準備從擴大規模、調整產品結構來增強產品競爭力,但從整個彩電市場的需求變化及技術創新來看,改變目前的困境難度仍需要一段時間。 針對日前有關媒體關於彩管行業停產保價的報導,2001年5月25日公司澄清說公司生產計劃實行以銷定產。四條生產線生產情況正常。新建的74cmPF純平彩管生產線正在順利試生產,成品率和質量很快提升,銷售狀況良好。無停產計劃。 2.上海永新彩色顯像管有限公司 上海永新是由真空電子(600602)控股,真空電子持有其45%的股份。生產、銷售彩色顯像管和彩色顯示器件。2000年真空電子顯像管部分營業收入為490,330萬元人民幣,比去年上升15.7%,營業成本403,706萬元人民幣,比去年上升14.0%,毛利率17.7%,比去年上升1.3%。2001年5月25日,真空電子稱上海永新根據市場情況,調整一年一度的設備檢修時間,5月份實施了策略性全面停產限產。目前,21英寸彩管已恢復生產,25、29與34英寸彩管一周內恢復生產。 2000年全年真空電子主營收入505,565萬元人民幣,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利潤分別增長了15%和23.9%,而且主營業務利潤率從16.33%提高到17.50%。但應收帳款和存貨增幅高達49%和63%,主要原因是公司下屬上海永新彩色顯象管有限公司增資擴股後,生產規模、產品品種及銷售對象有較大幅度的擴大與增加所致。 公司於1999年度增發了1.29億股A股,募集資金12. 78億元,這些資金共投向8個項目。其中上海永新、旭電子及索廣項目屬於現有產品的技改和擴大生產能力,彩色等離子顯示器(PDP)、超扭曲液晶顯示器(STN-LCD)和真空螢光顯示器(VFD)為新型平板顯示器項目,T5直管型螢光燈、微波硫燈為綠色照明項目。其中有兩項引人注目: (1)等離子顯示器(PDP)項目:預計2004年生產能力可達到設計水平,年產5萬臺42英寸彩色PDP。項目達綱後,預計年銷售收入164,750萬元,淨利潤14,489萬元。項目投資回收期為5.6年,內部收益率13.8%。真空電子佔34.9%的股權 (2)真空螢光顯示管(VFD)項目:設計能力年產薄膜VFD產品2400萬片,建設期為1年,年均銷售額(10年)5,576萬美元,年均利潤(10年)1,002萬美元,投資回收期(不含建設期)5.0年,內部收益率16.3%。真空電子佔45%的股權 從真空電子的增發項目中,可以看出公司通過增發新股,不失時機地投入了等離子顯示器、液晶顯示器、真空螢光顯示器、綠色照明等一批高科技項目,這些項目的逐步投產,有利於提升公司在顯示產品方面的綜合競爭力,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3.廣東福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要指標 2000年年末: 上市初總股本: 64000萬股 每股收益: 0.159元 最新總股本: 116468萬股 淨資產收益率: 6.490% 上市初流通: 10800萬股 每股淨資產: 2.453元 最新流通: 24768萬股 每股資本公積金: 0.870元 上市初發行: 12000萬股 廣東福地科技總公司為福地科技的第一大股東,持有51.43%的股份。主營業務為有關彩色顯像管的產銷研業務,主營業務收入29.08億元,比99年度下降8.19%;受下半年銷售萎縮影響,全年淨利潤1.85億元,比99年度下降60.69%,存貨大幅增加147%,達到7.7億元,公司純平彩管還處於技術研發階段。 福地科技今年與PT紅光的重組引來各方關注,資產置換是以偏轉線圈(以下簡稱DY)資產置換PT紅光擁有的彩管在建工程、土地及其他應收款的整體資產。涉及的資產總額達2.6億餘元。通過資產置換,福地科技可以迅速擴大生產規模,擬成立的成都福地彩管基地具有年產25」、29」純平、32」純平、34」純平管300~400萬隻,使生產能力由目前的390萬隻擴大到近700萬隻,逼近彩虹股份,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高。產品意在供應長虹、陝西康佳、重慶康佳,大大減少了運輸費用。 4.深圳賽格日立彩色顯示器件有限公司 賽格日立由深賽格間接控股,生產能力為:54cm彩管280萬隻/年,86cm彩管40萬隻/年.。2000年度彩管的業務收入為19.91億元(包含玻殼),比上年增長33%,佔深賽格全部主營收入的86.3%。 深賽格2000年主營業務收入23.06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25.45%,主營業務利潤總額3.05億元人民幣,較上年下降7.67%。淨利潤較上年下降84.36%,主要是作為利潤來源主體的賽格日立由於受彩電行業激烈競爭影響,彩管價格大幅度下降,同時由於彩管主要部件彩色玻殼採購成本大幅上升,加上進口關稅增加等因素的影響使彩管成本上升,導致公司盈利水平大幅度下滑。此外,賽格日立34"超大屏幕彩管生產線項目工程本期已竣工驗收,並轉入了固定資產,該公司長期借款利息從本期開始計入當期損益,使公司本期的財務費用增加。同時,應該注意到公司在年底將達聲股權轉讓並確認投資收益1690萬,如扣除掉該部分收益,公司2000年產生虧損。 5.京東方A(0725) 北京松下是國內規模第二大專業化彩色顯像管生產企業,現有彩色顯像管生產線五條。1999年生產14″、21″、29″彩色顯像管430萬支,實現銷售收入31.2億元,產品外銷日本,內銷長虹、康佳、山東松下等,位居「2000年電子百強企業」第27位。北京松下於1999年率先推出29″純平顯像管,已成為國內第一家純平顯像管生產企業,目前北京松下已在國內推出29″第二代純平彩管,並獲得良好的市場反應。已形成年產500萬支CRT的生產能力,是彩管企業中結構調整較早的公司,將重點發展純平系列彩管的生產。 京東方A持有北京松下彩色顯像管有限公司30%的股份,2000年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7790萬元,同比增長207.04%;實現利潤總額15993萬元,同比增長51%;實現淨利潤11040萬元,同比增長48.19%。主營業務收入及淨利潤增長主要原因是公司IT產業在本年度取得較快發展,IT產品的產銷量及市場份額均有較大提高,同時公司其他產品也獲得較快增長。公司把產業戰略定位於「一家網絡產品的供應商和網上服務商、一家新型真空及微電子器件、精密電子零件與材料的製造商」。 八、綜述 1.彩管作為一種傳統的主導顯示器件,其產品技術已經完全成熟,價格一路下跌,被美國、日本等國家視為夕陽工業;原有的生產能力和設備轉向東南亞和中國。但是,彩管生產技術的成熟並不意味生命力的結束。 2.未來彩管市場向著「大、平、輕、薄、高清晰」的方向發展,平面管的市場佔有率進一步上升,新產品的盈利周期縮短,但投資周期相對沒有縮短,會使固定成本變成了可變成本,導致投資回報率下降。 3.市場的激烈競爭有可能引發彩管行業內或彩電與彩管企業不同形式的橫向聯合、資產重組和產品聯合開發,有的企業可能會考慮退出或調整產業結構,如真空電子去年減少了對上海永新20%的持股權。 4.行業的盈利模式需要反思。彩管行業盈利模式目前為:新品種的高利潤——規模化——追加投資擴大盈利產品的生產能力。但目前市場出現過剩和短缺並存的結構性問題,表明市場細分的趨勢,企業要在不斷追求技術進步的前提進行全面的市場研究、市場細分,努力形成產品的地域銷售優勢和特定產品規格的生產規模優勢。 5.彩電行業2000年已出現以銷定產的經營模式,導致彩管的需求量有較大的下降,訂貨不斷向高頻率的小批訂單方向發展,實現彩管產業的精益製造是實現企業核心能力增長的關鍵,即將客戶需求作為驅動管理的直接拉動力,在最小化經濟批量的同時,提高品質、效率和反應力,提高收益,克服大批量生產缺少適應市場的彈性的現狀。 6.彩電行業的蕭條,價格大戰的不斷升級,對以彩管為主業的上市公司業績影響較大,盈利能力預計進一步下降,如彩虹股份、福地科技,新投資的項目投入大,能不能給公司帶來效益來取決於市場的價格走勢和產品結構調整。華東科技持有華飛彩色顯示系統有限公司8.63%的股份,京東方A持有北京松下30%的股份,北松產品結構調整較早,2000年已發展純平產品為重點,因此華東科技和京東方A受影響不大。其他相關上市公司,如深賽格、真空電子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註:本文未標註的數據是依據有關行業背景資料和上市公司公開資料。 作者:王念春 完成時間:2001/6/4 ①行業概述中的預測數據根據三星電管(SDI)市場預測資料整理 ②③表二、三數據摘自中華商務網 ④⑤表3、表4數據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