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核醫學雜誌 18F-FDG PET/CT 腫瘤顯像操作程序指南

2020-12-05 丁香園
Ⅰ『目的』

本指南旨在幫助醫師在成人及兒童患者施行18F-FDG PET/CT腫瘤顯像過程中如何介紹、操作、解釋和報告檢查結果。

Ⅱ『背景信息及定義』

PET是一種斷層閃爍顯像技術,它通過探測引入機體的正電子核素發生衰變時釋放出的正電子所發射的湮沒光子來反映示蹤劑在機體局部組織內的分布。18F-FDG PET是通過利用放射性核素標記的葡萄糖類似物,即18F-FDG,來顯示不同組織的糖利用率的一種斷層顯像技術。許多惡性病變對葡萄糖的利用增加,因此,18F-FDG對許多惡性腫瘤的探測、臨床分期及療效的監測是一種靈敏的方法。CT是利用X線束形成解剖影像的一種斷層顯像技術,CT解剖影像信息用於探測和幫助確定惡性病灶的部位及範圍。同機PET/CT一次檢查可同時提供18F-FDG PET的代謝信息及CT的解剖形態學信息。正如一些臨床所顯示的那樣,PET/CT提供的信息在評估已知或疑有惡性病灶病人的準確性方面優於單獨PET或單獨CT或異機PET加CT。

18F-FDG PET及CT是成熟的診斷方法,多年來,儘管對異機PET及CT掃描圖形進行校準及融合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由於PET與CT同機融合所具有的優越性,PET/CT技術在美國得以迅速推廣,本操作指南僅適用於PET/CT。

定義

A、 PET/CT是帶有一個病人檢查床且同時包含CT掃描儀及PET掃描儀於一體的集成裝置,可同時獲取CT掃描、PET掃描及PET/CT掃描圖像。若PET及CT掃描期間病人體位保持不變,則重建的PET及CT圖像空間上是一致的。

B、PET/CT重合過程是將PET及CT圖像進行校準,以獲取融合圖像及進行圖像分析。

C、PET/CT圖像同時顯示PET及CT圖像,疊加的數據以PET數據彩色編碼疊加到CT灰階上而顯示出來。

D、 PET/CT採集包括全身、擴大的局部及限定的局部三種。此三種採集方式在2005年的操作術語中作如下定義:

1、全身腫瘤顯像:從顱頂到腳;

2、從顱底到股骨中段的腫瘤顯像;

3、局部範圍內的腫瘤顯像。

E、 衰減校正方法

1、以PET/CT掃描時的CT透射圖像進行PET圖像校正;

2、以一種同位素源(棒源)進行透射掃描進行PET圖像校正,此衰減校正方法在PET/CT掃描中並不常用。

Ⅲ『臨床應用舉例』

18F-FDG PET/CT應用適應症(但不局限於下列):

A、鑑別病變的良、惡性;

B、腫瘤患者轉移灶為首發症狀或患者呈現副癌症候群而原發灶不明時探測不明原發灶腫瘤;

C、已確診惡性腫瘤病變的臨床分期;

D、監測惡性腫瘤治療療效;

E、對腫瘤治療後體格檢查或其它影像學檢查時發現的異常是腫瘤病灶殘留亦或治療後纖維化或壞死進行鑑別;

F、探測有無腫瘤復發,特別是腫瘤標誌物升高者;

G、選擇最有可能具有診斷信息的腫瘤活檢部位;

H、指導放療計劃的制定;

I、非腫瘤病變的應用,包括感染及動脈粥樣硬化的檢測評估。

18F-FDG PET/CT並非對所有惡性腫瘤的探測都一樣有效,其它的正電子示蹤劑對某些腫瘤的探測更為有效,但大多數此類藥物尚沒有被美國FDA批准,也未列入醫保項目範圍。有關此類示蹤劑應用的科技文獻報導進展迅速。

Ⅳ『操作』 A、病人準備

PET/CT檢查前患者需進行最佳的準備工作,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正常組織(如心肌、骨骼肌等)對示蹤劑的攝取,維持靶組織(惡性病變)對示蹤劑的攝取量。常用的操作方案如下:

1、懷孕及哺乳期婦女準備:參見美國核醫學會常規影像檢查操作指南。

2、抵達前準備

囑患者在注射18F-FDG前禁食4-6小時,也不能飲用飲料(水除外),目的在於減低生理性的血葡萄糖水平,減低血清胰島素濃度至接近基礎水平。鼓勵飲水,但含有葡萄糖或腸胃外給養的靜脈注射液均應停用4-6小時。

當需要靜脈注射增強對比劑時,下述病人需加以篩選:含碘增強對比劑過敏史者、糖尿病服用二甲雙胍者及腎臟疾病患者。當血清肌酐水平在2.0mg/dl以上時,不宜靜脈注射增強對比劑。

3、注射前準備

a、腦顯像時,注射18F-FDG及注射後攝取相,病人均需在安靜避光的環境下休息。

b、全身顯像時,注射18F-FDG時及注射後攝取相,病人保持坐位或臥位,以避免肌肉攝取。

c、注射18F-FDG前測血糖水平。血糖水平升高時,腫瘤攝取FDG減少,若血糖水平超過150-200mg/dl水平,應對病人行進一步處理。如通過注射胰島素減低血葡萄糖水平,但注射18F-FDG則延遲到注射胰島素後的一定時間(延遲時間則取決於注射胰島素的種類及給予胰島素的途徑)。

d、無論是用於衰減校正/解剖定位(AC/AL)的CT掃描,還是腹部、盆腔診斷性CT掃描,可以給予胃腸管腔內增強對比劑以充分顯示胃腸道,除非臨床上認為如此處置不當或沒有必要。

B、與操作步驟有關的信息

參見核醫學會常規顯像操作指南

1、詳細詢問病史,包括惡性腫瘤的類型及部位,診斷和治療時間(穿刺結果、手術、放療及化療,以及有無應用骨髓刺激劑及類固醇)以及目前的藥物治療情況。

2、糖尿病史,禁食狀態及最近有無感染。

3、病人能否在整個採集期間內(15-45min)保持平臥狀態。

4、幽閉恐怖症史。

5、病人能否將雙臂上舉。

C、注意事項

參見核醫學會常規顯像操作指南。

D、放射性藥物

PET/CT檢查時病人輻射劑量來自PET放射性藥物輻射劑量及CT輻射劑量兩部分(表1)。診斷CT的輻射劑量近年來引起了相當關注,尤其是兒科檢查。由於其應用、顯像方案及CT系統均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確定一個CT掃描的「代表」劑量可能會引起誤解。此告誡同樣適用於PET/CT的CT部分。例如,全身掃描可以包括身體的不同部位,可採用旨在減少病人輻射劑量的方案或者採用診斷目的的最優化CT掃描。採用這些選擇方案,輻射的有效劑量約為5-80mCv(0.5-8.0rems)的範圍,因此,建議對實用特定的CT系統及採集方案的CT輻射劑量進行適當的評估。

兒童及青少年患者CT檢查,要根據病人的體積而不是CT採集方案設置適當的電流(毫安/秒),原因在於隨著病人體積的減少,其輻射劑量明顯增加。 

分頁: [

1

]   [

2

]   [

3

]   [

4

]   [

5

]  


相關焦點

  • 第一篇---你所不了解的PET和PET-CT(產品篇)
    計算機和工作站及相應的各個軟體包的功能是完成數據採集、系統監控、圖像重建和圖像處理,並實現臨床上各種操作和診斷的要求。PET/CT對指導腫瘤和心臟、腦部疾病的診治極具優勢。 現代CT的優勢在於解剖定位清晰,而PET的優勢在於把影像帶入分子影像時代。
  • 【病例交流】PET/CT臨床應用及被忽視的作用
    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的中文全稱是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是將PET功能代謝顯像和CT解剖結構顯像這兩種先進的影像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新型完整的影像設備
  • 精準核醫 診療一體:核醫學科 | 新華醫院2021年研究生招生宣傳系列...
    學科規模核醫學科由影像診斷和放射性核素治療兩部分構成,包括PET/CT顯像、SPECT/CT顯像、放射性核素治療門診和病房,是集疾病診斷和治療於一體的臨床科室。腫瘤核醫學(1)甲狀腺癌的基礎和臨床診治研究 甲狀腺癌的相關研究成果被國內外多個甲狀腺癌診治相關指南和專家共識引用,多篇論文發表在Cancer Research、Thyroid,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等高影響力雜誌。相關成果榮獲上海市醫學科技進步三等獎。
  • 李思進:核醫學在冠心病精準診療中的重要作用
    基於這一現狀,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聯合編寫的《核素心肌顯像臨床應用指南》發表於《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19年第7期,希望能夠通過這一指南,規範冠心病診療流程,推動核素心肌灌注顯像在臨床的合理應用,為臨床醫生選擇更精準的治療方案提供必要的信息,使冠心病診療愈加規範,造福於廣大患者。
  • 「查癌神器」PET-CT的真面目
    PET是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的縮寫,大家都稱其為「派特」,它是一種先進的核醫學影像技術;CT是計算機斷層攝影術(Computed Tomography)的簡稱,是一種臨床已廣泛應用且仍在迅速發展的X線斷層成像技術。
  • 「查癌神器」:PET/CT的真面目
    PET是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的縮寫,大家都稱其為「派特」,它是一種先進的核醫學影像技術;CT是計算機斷層攝影術(Computed Tomography)的簡稱,是一種臨床已廣泛應用且仍在迅速發展的X線斷層成像技術。
  • 高端體檢設備落戶海南 首臺PET/CT在301分院啟用
    ct機操作室(通訊員 鮑磊攝)  pet ct機(通訊員 鮑磊攝)  據了解,PET/CT是目前最高端的醫學影像診斷設備,它將CT與PET融為一體,由CT提供病灶的精確解剖定位,而PET提供病灶詳盡的功能與代謝等分子信息,具有靈敏、準確、特異及定位精確等特點, 可在疾病早期發現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腫瘤及心、腦疾病,達到有病早治無病預防的目的。PET/CT主要應用於腫瘤的早期發現、鑑別診斷、準確分期、療效觀察以及放療定位等。
  • PET/CT檢查輻射安全嗎?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核醫學科主任 程木華教授  為早期發現腫瘤、區分腫瘤的良惡性、腫瘤的分期、治療前判斷預後的好壞、治療後判斷治療效果的好壞等,不少專家專家都會建議患者做個PET/CT,然而,隨著PET/CT的應用推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和接受PET/CT檢查。
  • PET/CT檢查能防癌?專家:健康人不要盲目做
    對於健康人使用PET/ CT體檢,真正的專家——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學核醫學科主任兼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核醫學科主任章英劍從不支持健康人盲目地去做,「把PET/CT純粹作為體檢工具肯定是不正確的,因為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使作為腫瘤篩查項目還是要配合其他檢查,同時它也只適合特殊人群。」
  • 聽說PET/CT一掃就知道有沒有腫瘤,有必要常規體檢做嗎?
    然而,體檢的基本原則是,先上篩查廣泛、容易操作、經濟平價的檢查手段,如果確有必要的話,再考慮更加複雜的方法。PET/CT顯像可幫助26-75%不明原因發熱者找到發熱原因,靈敏度高達85-100%。2.不明原因體重下降者:短時間內體重急劇下降往往是癌症第一信號。如果不運動不減肥,體重卻莫名下降10%,應該及時就醫排查腫瘤。患者排除了糖尿病、甲亢等導致體重明顯下降的疾病後,要進行PET/CT顯像除外惡性腫瘤。
  • 揭開核醫學的神秘面紗
    這是很多人在第一次聽到「核醫學科」的時候的反應。核醫學科到底是做什麼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核醫學科,一起來揭開核醫學的這層神秘面紗。核醫學科的核,指的是放射性核素,與核磁共振的「核」不是一碼事,也不同於核武器。核醫學是安全利用核素為人類醫學健康事業做出貢獻的典範,它利用核物理、計算機成像技術,生物生化等現代科學技術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及研究。
  • petct能檢查哪些癌症 這4種人群要做PET-CT檢查
    pet-ct能檢查出哪些疾病與傳統的影像學檢查相比,petc具有靈敏度高、解析度好、圖像清晰等特點。此外PET/CT最大優點是一次顯像能獲得患者的全身圖像,可以一目了然了解患者的全身狀況,使臨床醫生對惡性腫瘤等全身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的制定更加準確。患者接受PET/CT檢查只需靜脈注射微量的顯像劑,整個檢查過程安全、無創傷、無痛苦。
  • 核醫學:精準醫學時代的最大籌碼
    通常情況下,核醫學科有醫師、護士、技術和工程人員等,設置了門診和病房,有顯像設備、化驗設備、功能測定儀等。醫生們會應用核射線通過照相,化驗、功能測定等多種技術和方式對許多疾病進行診斷,通過放射性藥物和設備進行多種疾病的治療。
  • PET-CT讓「腫瘤君」無處遁形
    寬敞舒適的檢查環境當天,55歲的楊先生因胃部腫瘤來到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核醫學科進行PET-CT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患者除了胃部腫瘤外,在其乙狀結腸發現一腫塊影,通過病灶的代謝情況診斷為淋巴瘤。同一天,82歲的李婆婆來到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核醫學科進行PET-CT隨訪檢查。患者原全身多發腫大淋巴結基本消失,部分小淋巴結現無明顯異常代謝。
  • 核醫學科在Medical Image Analysis發表「自動化核醫學骨顯像輔助診斷AI」相關研究成果
    在核醫學顯像診斷技術中,SPECT全身骨顯像(簡稱骨掃描)對臨床腫瘤骨轉移診斷具有重要的價值,也是核醫學適宜技術中應用最多的臨床影像檢查。最近的一次核醫學全國普查結果顯示,核醫學SPECT檢查量每年約210萬例,其中骨顯像佔61.3%,即年檢查量超125萬例。以我院為例,核醫學科SPECT檢查服務量全國第一,2019年檢查4.3萬例,平均每天超130例。
  • 帶您走進「神秘」的核醫學科,讓您不再「談核色變」!
    檢測儀器界「航母」PET/CT:精確地判斷全身腫瘤市中心醫院核醫學科前身為創建於1976年的同位素室,自2015年引進了GE公司新一代經濟型PET/CT(InfiniaVHawkey4)以來,已為數千名相關患者提供了核醫學檢查及治療。
  • 專家提醒:PET/CT輻射風險大 診斷有局限
    PET/CT,中文全稱叫做「正電子發射——X線計算機斷層顯像」。它結合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PET)和X射線斷層掃描(CT)兩種診斷技術,既能提供疾病的分子生物學信息,又能提供疾病的解剖學信息。2009年4月《放射醫學》雜誌的一篇文章指出,在對香港和美國進行的放射劑量研究表明,目前全身PET/CT掃描伴隨著大量的輻射劑量和致癌風險。歐洲的癌症專家則指出,「像日本那樣的PET/CT體檢,可能100個人裡才檢查出5個人。為了5個人而讓其它95個人承擔輻射風險,不值得。」
  • PET、CT、SPECT有啥區別?
    SPECT除能顯示結構外,著重提供臟器與病變組織的功能信息,為腫瘤的診治提供多方位信息。是把放射性核素當做標記物,標記在一些基本物質上,如葡萄糖、水、胺基酸,因此,每一項PET顯像的結果實質上是反映了某種特定的代謝物(或藥物)在人體內的動態變化,是在分子水平上反映人體是否存在生理或病理變化。
  • 專家:PET-CT被濫用 一次檢查相當於正常30年輻射
    「主要是由於腫瘤檢出率較低。」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301醫院核醫學科教授田嘉禾說,此前國內外的相關統計都在1%-2%,近年來在301醫院做PET-CT的人當中兩成是為了體檢,其中查出惡性腫瘤的比例為1.3%,此外還有20%的人檢查出冠心病等其他潛在疾病。 對於健康人使用PET- CT體檢,田嘉禾的態度是「不提倡,也不反對」。
  • 朝陽市首臺全身PET-CT在市二院正式投入使用
    當日上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核醫學科主任、中國核學會核醫學分會理事長、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李亞明教授到場指導,強調了PET-CT在相關臨床領域疾病診斷治療中的應用。下午1點 ,首批三名患者順利完成檢查,李教授仔細查看檢查圖像並對質量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市二院的這臺設備與醫大一院的同一型號,成像質量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