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習幫小程序(點擊進入)
牛頓三大定律知識點
牛一定律
1. 人類研究力與運動間關係的歷史過程。
要知道伽利略的成功在於把「明明白白的實驗事實和清清楚楚的邏輯推理結合在一起」,物理學從此走上了正確的軌道。
2. 力與運動的關係。
(1)歷史上錯誤的認識是「運動必須有力來維持」
(2)正確的認識是「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3. 對伽利略的理想實驗的理解。這個實驗的事實依據是運動物體撤去推力後沒有立即停止運動,而是運動一段距離後再停止的,摩擦力越小物體運動的距離越長。
抓住這些事實依據的本質屬性,並作出合理化的推理,這就是伽利略的高明之處,我們要學習的就是這種思維方法。
4. 對「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理解——運動狀態的改變就是指速度的改變,速度的改變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變,速度改變就意味著存在加速度。
5. 維持自己的運動狀態不變是一切物體的本質屬性,這一本質屬性就是慣性。
揭示物體的這一本質屬性是牛頓第一定律的偉大貢獻之一。
6. 掌握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1)「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者靜止狀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2)「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外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7. 任何物理規律都有適用範圍,牛頓運動定律只適用於慣性參照系。
8. 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
牛二定律
1、頓第二定律的內容和及其數學表達式——F合=ma。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內容是物體的加速度與合外力成正比,與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這裡重點強調一下加速度的與合外力的關係:
①加速度的方向就是合外力的方向
②加速度的大小與合外力的大小是瞬時對應的。
2、要知道一牛頓力的物理意義,使質量為一千克的物體產生一米每兩次方秒的加速度的力就是一牛頓,公式表示就是1㎏×1m/s2=1N。
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就是這樣推導出來的。
3、學習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和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後,應該對力和運動的關係作一小結:
(1)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產生物體的加速度。
①當物體受到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變、合外力的方向和初速度方向沿同一直線且方向相同,則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②當物體受到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變、合外力的方向和初速度方向沿同一直線且方向相反,則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③在物體受到的合外力是隨時間變化的情況下,物體的加速度也隨時間性變化。
(2)加速度的方向就是合外力的方向。
(3)加速度與合外力是瞬時對應的關係。
4、在運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時,必須對研究對象作細緻的受力分析。
(1)當物體受到幾個力作用時,每個力各自獨立使物體產生一個加速度,就好象其他力不存在一樣.力的這種性質叫做力的獨立作用原理.
(2)每個力產生的加速度與該力成正比,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與該力的方向相同,即有a1=F1/m, a2=F2/m ……
(3)當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時,物體的加速度等於各個力單獨存在時所產生加速度的矢量和,即 a=a1+a2+a3……
牛三定律
1、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的內容: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2、應該能正確領會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的物理意義,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實質上揭示了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總是成對出現的,物體作為施力物的時候它也一定是受力物。
要知道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同時同樣變化、一定是同一性質的力。並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關係與兩個物體相互作用的方式、相互作用時的運動狀態均無關。
3、要能區分相互平衡的兩個力與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
現將一對相互作用力與一對平衡力列表進行比較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