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中的動物》The Book of Imaginary Beings
球體是各種形體中最為均勻的,因為它從中心到表面各點完全等距。
由此,亦由於其繞軸心旋轉而不偏離固定位置的能力,柏拉圖(《蒂邁歐篇》)認可了造物主的判斷,後者賦予這個世界球狀外形。柏拉圖認為世界是個活的生命,在《法律篇》中宣稱行星與恆星也同樣具有生命。在這個意義上,他以龐大的球狀動物豐富了幻想動物學,並詆毀了那些智力遲鈍的天文學家,那些人不能理解天體的圓形運行軌道乃是出於自發行為。
五百多年後,基督教會的創建者之一,亞歷山大城的俄利根教誨說那些有福的必將以球狀形體復活並翻滾進入天堂。文藝復興期間,天堂的概念以動物的形象再次出現在盧西略·瓦尼尼的著作中;新柏拉圖主義者馬西略·費齊諾談到過大地的頭髮、牙齒和骨骼;喬丹諾·布魯諾認為行星都是些巨大而安靜的動物,溫血,有固定習性,並被賦予了理智。十七世紀之初,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內斯·克卜勒和英國通神學者羅伯特·弗拉德曾起爭論,為的是兩人中到底是誰先想到了地球是個有生命的怪物的念頭,「它那鯨魚一般的呼吸,時睡時醒,造成了大海潮漲潮落的現象」。克卜勒對這頭怪物的解剖學、進食習慣、顏色、記憶、想像和造型能力都進行了縝密的研究。
在十九世紀,德國心理學家古斯塔夫·提奧多爾·費奇奈(威廉·詹姆斯在《多元的宇宙》中曾對他加以褒揚)以一個兒童的全部熱情重新思考了前人的觀點。他相信地球,我們的母親,是高於植物,動物和人類的生物體。任何不輕視他這個假設的人,可以看看費奇奈《阿維斯陀》的虔誠篇章。我們會在那本書中讀到如下內容:地球的球狀外形正是人類眼睛——我們身體上最高貴的器官的形狀。還有,「設若天空真乃天使的家園,此等天使顯然是星星,因天上沒有其他居民」。
Animales esféricos
Animals in the Form of Spheres
圖片:《月球旅行記》電影截圖
關於博爾赫斯的一切
歡迎關注、投稿
查找公眾號:搜索「borges824」或者「博爾赫斯」
●●●
「閱讀原文」可看愛倫·坡幻想的動物|博爾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