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3 0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經過182天的觀測,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公布了宇宙全景「X光片」。據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研究團隊介紹,這是首張宇宙全景掃描圖像。
圖像使用擴展倫琴調查成像望遠鏡陣列(eROSITA)拍攝,記錄了100多萬個在X射線光譜中發光的物體,包括壯觀的黑洞、白矮星和中子星等,天體圖像是過去60年中已知X射線源數量的兩倍。
eROSITA拍攝的圖像。圖源:Max Planck Gesellschaft科學家將天際以橢圓形呈現,正中間的藍色橫線就是銀河。這幅圖由大量的點疊加而成,其中的大多數點,都是位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不同顏色的點標誌著不同的能量的物質,紅色代表的能量範圍是0.3-0.6千電子伏特(keV),綠色是0.6-1keV,而藍色則是1-2.3keV。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X射線,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遠觀銀河系的獨特視角。
在用光學望遠鏡可以看到星系團的地方,科學家使用X射線望遠鏡進一步觀測,發現了填充星系團之間空間的大量氣體。
據eROSITA團隊介紹,氣體在被超大質量黑洞吞噬的過程中變得熾熱,發出耀眼光芒,因而被專門捕捉熾熱X射線源的eROSITA望遠鏡「抓個正著」。
船帆座超新星遺骸。圖源:Max Planck Gesellschaft同時,這份宇宙全景X光片還展示了環繞著銀河系的星系周介質,也就是暗物質的重要組成成分。深入研究這些暗物質的性質,將對人類理解銀河系的演化過程起到重要作用。
「X光圖像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理解。」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地外物理研究所eROSITA項目首席研究員彼得·普雷德爾(Peter Predehl)表示。
目前,科學家正在進行圖像分析,eROSITA望遠鏡陣列也在持續開展第二輪天際掃描,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完成。
6億5千萬光年之外的夏普力超星系團。圖源:Max Planck Gesellschaft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地外物理研究所高能天體物理團隊負責人科爾帕·南德拉(Kirpal Nandra)說,eROSITA已經為X射線天文學帶來了革命,但目前的成果還只是冰山一角。
在接下來的三年半裡,科學家計劃製作7張類似的圖像,預計天體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在未來數十年都將從中受益。
據了解,eROSITA於2019年7月發射升空,攜帶7臺攝像機,在9月下旬完成了150萬公裡的旅程,到達地球-太陽系統的第二拉格朗日點(L2),隨後進入圍繞L2的軌道。此前,eROSITA已經合成了銀河系的鄰居星系——大麥哲倫星雲的圖像。
來源:中國環境
編輯:秦超
原標題:《黑洞、暗物質……首張宇宙全景「X光片」長啥樣?》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