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學家公布首張宇宙全景「X光片」,記錄黑洞及暗物質

2020-11-28 澎湃新聞

德國科學家公布首張宇宙全景「X光片」,記錄黑洞及暗物質

2020-06-23 0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李玲玉 中國環境

經過182天的觀測,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公布了宇宙全景「X光片」。據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研究團隊介紹,這是首張宇宙全景掃描圖像。

圖像使用擴展倫琴調查成像望遠鏡陣列(eROSITA)拍攝,記錄了100多萬個在X射線光譜中發光的物體,包括壯觀的黑洞、白矮星和中子星等,天體圖像是過去60年中已知X射線源數量的兩倍。

eROSITA拍攝的圖像。圖源:Max Planck Gesellschaft

科學家將天際以橢圓形呈現,正中間的藍色橫線就是銀河。這幅圖由大量的點疊加而成,其中的大多數點,都是位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不同顏色的點標誌著不同的能量的物質,紅色代表的能量範圍是0.3-0.6千電子伏特(keV),綠色是0.6-1keV,而藍色則是1-2.3keV。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X射線,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遠觀銀河系的獨特視角。

在用光學望遠鏡可以看到星系團的地方,科學家使用X射線望遠鏡進一步觀測,發現了填充星系團之間空間的大量氣體。

據eROSITA團隊介紹,氣體在被超大質量黑洞吞噬的過程中變得熾熱,發出耀眼光芒,因而被專門捕捉熾熱X射線源的eROSITA望遠鏡「抓個正著」。

船帆座超新星遺骸。圖源:Max Planck Gesellschaft

同時,這份宇宙全景X光片還展示了環繞著銀河系的星系周介質,也就是暗物質的重要組成成分。深入研究這些暗物質的性質,將對人類理解銀河系的演化過程起到重要作用。

「X光圖像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理解。」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地外物理研究所eROSITA項目首席研究員彼得·普雷德爾(Peter Predehl)表示。

目前,科學家正在進行圖像分析,eROSITA望遠鏡陣列也在持續開展第二輪天際掃描,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完成。

6億5千萬光年之外的夏普力超星系團。圖源:Max Planck Gesellschaft

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地外物理研究所高能天體物理團隊負責人科爾帕·南德拉(Kirpal Nandra)說,eROSITA已經為X射線天文學帶來了革命,但目前的成果還只是冰山一角。

在接下來的三年半裡,科學家計劃製作7張類似的圖像,預計天體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在未來數十年都將從中受益。

據了解,eROSITA於2019年7月發射升空,攜帶7臺攝像機,在9月下旬完成了150萬公裡的旅程,到達地球-太陽系統的第二拉格朗日點(L2),隨後進入圍繞L2的軌道。此前,eROSITA已經合成了銀河系的鄰居星系——大麥哲倫星雲的圖像。

來源:中國環境

編輯:秦超

原標題:《黑洞、暗物質……首張宇宙全景「X光片」長啥樣?》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28)

相關焦點

  • 首張宇宙全景「X光片」問世
    作者 | 刁雯蕙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公布了首張使用擴展倫琴調查成像望遠鏡陣列(eROSITA)拍攝的宇宙全景圖像。>經過半年的觀測,這個望遠鏡已經記錄了超過100萬個在X射線光譜中發光的物體,包括吞噬物質的黑洞、像白矮星和中子星這類燃盡的緻密恆星,以及恆星之間由於溫度過高而發出X射線的氣體。
  • 首張高清宇宙全景X光片公布
    「eROSITA」 X射線望遠鏡拍攝的宇宙全景X光片 圖片來源: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院(MPE)/ IKI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院(MPE)公布首張使用「eROSITA」 X射線望遠鏡拍攝的宇宙全景圖像。
  • 首張高清宇宙全景X光片:上百萬天體,有壯觀的超新星殘骸和黑洞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院(MPE)6月19日發布公報稱,德俄兩國天文學家聯合研製的e羅西塔(eROSITA)X光天文望遠鏡已經完成首張高清宇宙全景X光掃描圖,呈現上百萬天體的圖像,包括壯觀的超新星殘骸和黑洞。公報稱,該全景圖將徹底改觀天文學家對宇宙的理解。
  • 首張宇宙X射線全景圖發布 俄國德國科學家團隊歷時半年製成
    人類觀測神秘宇宙已經很多年了,仍然有無數的謎題有待解決,近日據外媒報導,人類天文學界首張宇宙X射線全景圖發布,由俄國德國科學家團隊歷時半年時間採集而成,一起來了解下。·由於宇宙實在太大了,科學家採用觀測X射線的方法比起常用的其他方法更能捕捉大概的宇宙全貌,由俄羅斯和德國的科學家團隊共同啟動的X射線觀測宇宙項目從去年7月開始,運用宇宙望遠鏡《Spektr-RG》上搭載的X射線觀測裝置《eROSITA》開始觀測採集數據,花費了182天時間終於完成了這張神奇圖片。
  • X最前沿|宇宙第一張X光全景照片,10萬個星系團,300萬顆黑洞!
    經過半年的觀測,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公布了首張使用擴展倫琴調查成像望遠鏡陣列(eROSITA)拍攝的宇宙全景圖像。
  • 首張高清宇宙全景X光片曝光:超大質量黑洞、天體和熾熱氣體...
    首張高清宇宙全景X光片曝光:超大質量黑洞、天體和熾熱氣體交織在一起  Evelyn Zhang • 2020-06-24 09:58:48 來源:前瞻網
  • 圖文:歐洲航天局公布首張宇宙全景圖
    歐洲航天局5日宣布,該機構的宇宙探測衛星「普朗克」根據此前收集的數據,繪出了首幅宇宙全景。它將有助於科學家了解宇宙大爆炸後各種天體的形成過程。  圖像正中是地球所在的銀河系,其周圍布滿了冷塵埃形成的纖維狀物質,研究人員分析說,這片區域正是恆星形成的地方,而「普朗克」衛星拍下正在誕生的星體以及尚處在萌芽狀的恆星。
  • 宇宙新全景圖面世,看看X光下的宇宙模樣,不只是壯觀哦
    其實科學家們已經通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分布圖繪製出了它的大概「相貌」,照片如下: 當然也是有的,6月19日的時候,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院(MPE)發布公報稱,德俄兩國科學家聯合研製的E羅西塔X光天文望遠鏡已經完成首張高清宇宙全景X光掃描景象,其中可呈現上百萬天體的圖像。
  • 宇宙新全景圖面世,看看X光下的宇宙模樣,不只是壯觀哦
    其實科學家們已經通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分布圖繪製出了它的大概「相貌」,照片如下:當然也是有的,6月19日的時候,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院(MPE)發布公報稱,德俄兩國科學家聯合研製的E羅西塔X光天文望遠鏡已經完成首張高清宇宙全景X光掃描景象,其中可呈現上百萬天體的圖像。
  • 暗物質秘密被揭開!科學家公布暗物質暈內部結構!
    導讀:一直以來,科學家們認為人類所觀測到的宇宙便是全部,直到科學家們遇到了無法解決的難題,才發現其實在宇宙中,存在著一種我們無法觀察到的暗物質!暗物質非常神秘,其屬性與我們所接觸到的物質截然不同,但卻是構成我們世界所必須的。
  • 世界最大暗物質實驗首結果公布:未發現粒子蹤跡
    7月23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學家在國際暗物質大會上公布了PandaX二期第一個物理結果,在3.3萬公斤·天的曝光量下,未發現暗物質粒子蹤跡,對暗物質候選對象得出了最新限制。PandaX實驗用氙原子作為探測靶子,採取「守株待兔」的方式,探測彌散在地球周圍的成千上萬億的暗物質粒子可能碰撞到氙原子上而發生的微弱信號。碰撞會轉化為氙原子的反衝能,在探測器中發光、發電。光和電信號都可以通過靈敏的光電管作為「事件」記錄下來。
  • 歐航局普朗克太空望遠鏡繪出首幅宇宙全景圖
    在圖中的最右側,我們可以看到熟悉的獵戶座,而色彩斑駁的宇宙背景輻射則向天文學家提供了有關宇宙形成的最新線索北京時間7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航天局公布了「普朗克」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首張整個宇宙的全景圖,圖中展現了宇宙中最古老的光
  • 暗物質是由迷你原始黑洞組成?科學家是這樣解釋的
    暗物質是一種我們看不見的物質,目前人類還沒有真正在宇宙中找到暗物質,但科學家相信,暗物質是一定存在的。那暗物質是如何形成的?有科學家認為,暗物質是由宇宙大爆炸誕生的原始迷你黑洞組成。目前,依據最新研究理論表示,這些微型迷你黑洞的誕生可能與希格斯玻格色子有關。
  • 科學家從特殊星系中發現暗物質的線索,沒暗物質的星系是什麼樣?
    科學界把宇宙中的物質分為能直接看到的和不能直接看到的,並且認為不能直接看到的物質佔據了宇宙總質量的90%,那些炫麗的星系、星雲等物質只佔據了全宇宙的10%左右,科學家認為宇宙中的大多數星系是受到暗物質的影響維持運行的,然而近幾年天文觀測中發現了幾個完全不受暗物質影響的星系,這些星系顛覆了暗物質在宇宙中的地位,其中典型就是NGC 1052-DF2星系這類奇怪的超漫射星系
  • 繼首張黑洞照公布後!EHT再次宣布製作首個黑洞吞噬物質過程!
    在上周周三4月10日的世界首張黑洞發布會上,來自事件視界望遠鏡(EHT)發布了有史以來人類獲得的第一張黑洞照片,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同步公布了黑洞「真容」,讓全世界對黑洞有了新的認識!但是,在前往黑洞的探索道路上,我們只是剛剛跨過了起跑線而已。事件視界望遠鏡(EHT)的項目負責人在近日的美國物理學會宣稱不僅是第一張黑洞照片,他們很快就會製作出關於黑洞吸積流快速旋轉的過程視頻,簡單來說就是黑洞吞噬周遭物質的過程,可以讓天文愛好者大飽眼福!我們很快就能看到一個黑洞在真正活動,實時地吞噬物質!
  •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發現黑洞CTA 102伽馬射線爆發
    中科院暗物質與空間天文重點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在監控大廳監測衛星的位置移動情況(資料圖片)。   新華社記者 韓瑜慶攝   本報南京12月29日電 (記者姚雪青)記者29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近兩個月內頻繁記錄到超大質量黑洞CTA 102的伽馬射線爆發,光學觀測發現CTA 102開始處於新一輪活躍狀態。這是暗物質衛星科研團隊自衛星於去年發射後首次發布觀測成果。據悉,這一觀測結果已在《天文學家電報》上發布。
  • 暗世界:黑暗、黑夜、黑洞、暗物質及暗能量;
    三,黑洞。 「黑洞」也是黑體,人類無法看見它,絕對的「黑」。 暗物質無法直接觀測得到,但它能干擾星體發出的光波或引力,其存在能被明顯地感受到。
  • 首張黑洞照片即將公布 相對論或將再被驗證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記者 賀夢潔 綜合報導4月1日,歐盟委員會、 歐洲研究理事會,和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 聯合宣布,將在4月10日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向世人展示一項「開創性」的重大研究成果——公布首張黑洞照片。
  • 原始黑洞可能是暗物質?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提出過一個觀點:看不見的「原始」黑洞可能是隱藏的暗物質。畢竟,儘管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研究者仍然沒有探測到暗物質粒子。或許我們可以大膽地假設,如果黑洞一直就在我們的眼皮底下,情況又會如何?
  • 黑洞或是「暗物質」包裹的巨大「原子核」
    科學家們也不乏奇思妙想,尤其是在不同研究領域之間,常常有人根據某種相似性提出假設。雖然這種相似性並不見得總有邏輯。研究天體物理的科學家中有人認為黑洞周圍存在著一種不可思議的「引力分子」,可以為我們揭示暗物質乃至時空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