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密級最高太空飛行器返回,外媒:曾出現某種急轉彎式的特技動作
空天飛機關鍵技術或者說攻關瓶頸主要在返回,外媒贊:出現了某種急轉彎式的特技動作先說官媒八股文吧,人家畢竟是第一手資料。後面再分析啥叫「關鍵技術在返回」新華社酒泉9月6日報導說,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
-
歷史記載:中國版X37「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
試驗性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展開可重複使用技術的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這是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第14次執行發射任務。據稱這是中國的X-37,有可能是神秘的「神龍」計劃的一部分。一般認為,這是小型無人太空梭,具有廣泛的軍事用途。
-
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我國航天技術的重大突破
不過,如今科技飛速發展,一次性火箭已經跟不上時代潮流,新的航天技術趨勢是太空飛行器的可回收重複利用,我們不只是要讓火箭能夠成功發射上天,還要強調的是太空飛行器重複使用。值得高興的是,在重複利用太空飛行器技術上我國已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如今已經成功的將可重複使用的實驗太空飛行器順利升空。
-
太空飛行器電推進系統技術獲進展
當前,各國太空飛行器上主要採用化學推進系統。化學推進系統技術成熟、應用廣泛,幾乎佔太空飛行器推進系統總量的90%以上。不過,由於化學推進劑的能量密度低,使得推進系統需要攜帶大量推進劑才能滿足發射要求,導致火箭體積龐大,發射成本高昂。化學推進劑能量密度低還使得火箭推力有限,無法滿足深空探測任務需求。因此,各國一直在發展新型航天推進技術,其中就包括電推進系統技術。
-
「嫦娥」第3次變軌成功 月球照片精度120米(圖)
在這個軌道上運行1圈後,衛星將於10月31日實施入軌後的第四次變軌,變軌成功後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開始奔向月球的漫漫行程。 開創航天測控新紀錄 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主任饒順和介紹說,嫦娥一號衛星在24小時軌道飛行第3圈時,遠望三號測量船在近地點順利發現目標,把相關數據傳送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同時把有關指令發至嫦娥一號衛星。
-
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空天飛機要出現了嗎?
圖為空天飛機想像圖近期,據媒體報導,中國又一航天神器發射成功,對此美俄專家紛紛猜測,難道這款低調的黑科技真的是空天飛機嗎此前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一款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成功返回著陸場,雖然官方並沒有提供更多細節,也沒有指出太空飛行器具體類型,但依然引起了全網熱議,對此有專家指出,通過火箭發射進入太空軌道,然後滑翔返回地面的方式,看起來很像美國X37B空天飛機,而且美、日、歐盟和俄羅斯都致力於在航空航天方面搶佔先機,此次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很有可能也是同類計劃下的產物。
-
廢舊太空飛行器如何處理?
目前,世界上掌握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發射技術的國家還為數不多,大多數太空飛行器在使用結束後往往無法回收。那麼,完成使命的太空飛行器「命運」如何?為此,記者採訪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請專家揭秘「老舊太空飛行器」的命運。
-
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了!技術含量絕對的世界第1流
報導稱,該媒體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我國於當天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2號F大推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我國的一種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報導指出,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在軌運行之後,將穩定飛行一段時間,再返回位於我國內陸的預定著陸場地。這一太空飛行器將按計劃,開展多種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為我國的和平利用太空事業做出重要貢獻。
-
中國首飛成功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到底是個啥東西?
幾天前,中國航天傳來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消息,那就是我們成功使用運載火箭,將一款可以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送進了太空,並且成功返回。這無疑是一個新的裡程碑,但許多人不知道,這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究竟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
中國可自主返回太空飛行器成功返航,可機動變軌,還能抓捕衛星
中國首款可重複使用的無人太空飛行器在經過2天的太空飛行之後,於9月6日中午成功著陸返回。這次獲得圓滿成功的實驗意味著我國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第三個掌握「可自主返回太空飛行器」的國家。同時也是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可自主返回的「無人駕駛太空飛行器」的國家。
-
世界唯二,中國版X-37B成功首飛並返回!這種太空飛行器都有什麼用?
文/虎哥 這兩天相信大家都被一則新聞給刷屏了,那就是我國成功使用長徵-2F型運載火箭,將某「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送入太空並返回,有部分網友本著難得糊塗的原則,高興就對了,當然還有很大一部分網友在為我國航天方面的技術突破開心之餘,內心也有不少疑問,那就是這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到底是個啥?
-
荷蘭專家:莫讓中國解決這個問題,否則他們頂尖工具機就研製成功了
中國從一開始的科技弱國到如今的科技強國,之間僅僅只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這個發展的速度可以說是超越全世界的,在加上中國一直以來都是非常重視科技的發展,所以中國的科技水平才能夠進步的這麼迅速。不過畢竟中國科技領域是後來者,所以中國也很難做到在短時間內就達到世界最強的地步。
-
2940萬公裡外三次變軌成功,天問一號完成登陸火星關鍵一步
,完成了登陸火星的關鍵一步,如此成熟的深空遠程太空飛行器通信能力足以令美俄稱讚。天問一號在前往火星途中的多次變軌成功之所以引人讚嘆,是因為它的變軌技術難度大且意義深遠,難度大是因為飛行器在外太空變軌需要發動機點火提供動力,而飛行器自身不知道其所處位置,點火的時機需要遠在數千公裡外的地面控制人員把握,而遠距離的信號如何準確的傳輸到飛行器,並對其下達指令本就是個很大的難題,再者由於無法進行燃料補給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順利升空 未按計劃變軌
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同俄羅斯「福布斯-土壤」探測器於北京時間9日4時16分在位於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搭乘俄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據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發布的消息,將「螢火一號」和「福布斯-土壤」送入太空的是俄羅斯「天頂-2SB」運載火箭。
-
2940萬公裡外三次變軌,天問一號技術令美震驚,白宮:哪來的
、據專家稱,由於探測器、地球和火星在運動,要想控制探測器非常困難,很多動作都需要依靠先前的設計指標來完成,達到成功極具挑戰和難度。另外,要想完成深空機動,還得依靠地面升空檢測站和天文臺共同完成,滿足精密定軌需求,深空機動對探測火星非常重要。
-
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中國X37 | 晨楓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導讀9月4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2F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性太空飛行器。試驗性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展開可重複使用技術的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
-
除了墜毀和回收 老舊太空飛行器還有第三種歸宿
為此,記者採訪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請專家揭秘「老舊太空飛行器」的命運。有些太空飛行器會採用先受控離軌、再無控隕落的方式結束其使命,比如說落到南太平洋,那附近是方圓幾千公裡的深海無人區,因此太空飛行器墜落在那裡不會對人類造成任何威脅。」楊宇光說,「對於不受控自行墜落的太空飛行器,科學家會密切關注其墜落軌跡,當它快接近地球的時候,一般離地面約200公裡時,就可以對其墜落地點有一個大致的預測。」
-
地火來回 變軌?對接?引力彈弓?你說得輕巧!
,如果不算被扔在火星上種土豆的馬克·沃特尼,那就只能是裡奇·普爾內爾了!當然,真正的軌道規劃要遠遠複雜得多。地球和火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都不是圓形,而是不同程度的橢圓;除太陽以外,地球、火星和其他行星的引力也都會對太空飛行器施加影響;甚至陽光照射在太空飛行器上產生的微弱光壓也必須考慮在內,因為微弱的壓力持之以恆,也可能顯著改變太空飛行器的軌道。而對於《火星救援》裡的赫爾墨斯號而言,情況就更複雜了。
-
撞毀衛星,逼迫國際空間站多次變軌,太空垃圾終成災難
要知道的是,地球之外的宇宙雖然很大,但是在地球周圍適合衛星,探測器,以及空間站飛行的軌道並不多,而且人類如今並不具備回收報廢太空飛行器的能力因此,當近地軌道上的報廢的衛星越來越多時,後面發射的,或者正在運行的太空飛行器就會面臨撞擊&34;的風險。不僅如此,這些太空垃圾還會威脅到人類的安全,有些太空垃圾會脫離回到,墜入大氣層中,幸運的話它會和流星一般,曇花一現;可若是運氣不好,則會直接砸入地表,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安全。太空垃圾,初顯&34;!
-
荷蘭專家:中國光刻機已經突破7nm,先進的不像是中國能發明的
2020-11-18 12:44:21 來源: 娛樂的小小文 舉報 荷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