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現一珍稀動物,為草原退化背鍋60年,瀕臨絕種才揭開真相

2020-12-05 筱雪看世界

中國擁有非常複雜的地質形態,因此也就孕育出了非常多品種的生物,甚至於連全世界僅有一棵的樹都在中國發現了唯一的野外種,所以我國究竟還有多少種善於躲藏、還未被發現的野生動物,真的是非常令人好奇的事情。

比如說在青藏高原就出現過一種野生動物,它們長得非常可愛,簡直就像是神奇寶貝具象化一樣毛茸茸的非常萌,然而這種可愛的小動物卻為草原退化背鍋60年,直到現在瀕臨絕種,專家才發現了真相。這種倒黴的小動物叫做鼠兔。

鼠兔也分很多種,我國西藏發現的這一種名叫伊犁鼠兔,看上去耳朵長長得真的很像兔子,而這種小動物也和兔子一樣有著打洞的習慣,每到秋冬季節它們還要從其他地方叼很多的草葉回來當做儲備糧,也來給住所保暖。

正因為這樣又打洞又叼草的習慣,讓很多牧民以為他們和那些田鼠一樣是會破壞草原的動物,於是很長一段時間裡面簡直就是人人喊打,然而直到近些年來,生物學家積累了很多的觀察材料,才發現事實上鼠兔並不是導致草場退化的原因,而是草場退化後被吸引過來的結果。

因為鼠兔天生不喜歡躲在草叢當中,茂盛的草會對身形嬌小的它們產生很大阻礙,遇到危險的時候來不及逃跑,所以它們往往生活在那些草場已經退化的半戈壁狀態地面上,而鼠兔在這種地面上打洞之後,會增加土壤的滲水率,對土壤很有好處。

他們叼回來的草葉上也往往會會有很多的草籽,於是慢慢的,鼠兔生活的地方也會逐漸被新興的植被覆蓋,因此它們不僅不是什麼壞動物,反而是勤勤懇懇的草原維護員,居然背了這麼長時間的黑鍋,真是讓人非常心疼了。

相關焦點

  • 我國青藏高原持續發高燒,凍土退化或預示大危機!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河湖縱橫的江南水鄉、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坡、一望無際的碧綠草原..在當中,青藏高原更是獨一無二獨特地質景觀。作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也是多條大江的源頭,被稱為亞洲水塔。
  •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
    2011年,《青藏高原區域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規劃(2011-2030年)》頒布實施。一系列生態建設工程的實施在生態保育方面取得了積極效果,生態系統退化的趨勢得到控制,生物多樣性持續恢復,一些重點生態工程區的生態功能全面好轉。
  • 鼠兔在維持草原生態平衡中的作用 _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分布最廣的小型哺乳動物,除森林、沼澤外幾乎所有的開闊棲息地類型都可見到其蹤影。高原鼠兔挖掘的複雜洞系對青藏高原草地生態系統中的其他小型動物具有重要意義,成為多種鳥類、蜥蜴的避難所和宿巢地。幾乎所有的獸類捕食者都捕食高原鼠兔——各種鼬、各種狐狸、石貂、棕熊、狼等,甚至猛禽和黑頸鶴也是高原屬兔的捕食者,高原鼠兔也因此成為食物鏈上的重要環節。
  • 中科院研究團隊:全球變暖或使青藏高原多年凍土退化
    >  「全球變暖使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嚴重退化,部分改變了多年凍土的熱狀態。」
  • 六角恐龍屬極危物種 盤點十大瀕臨絕種的珍稀動物
    估計是被人遺棄才進入內河的。  9月12日下午,記者看到,這條魚通體呈金黃色,張嘴時,嘴裡有兩排細細的黑牙。記者和劉益紅找到忻城縣漁政管理站站長藍加峰。他在《廣西珍稀水生物識別手冊》中,沒能查到這條魚的相關資料。隨後,藍加峰又查閱了農業部在2004年出版的《水生野生保護動物識別手冊》,終於得知,該魚叫大鈍口螈,原產於墨西哥。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白皮書
    「十五」(2001-2005年)以來,西藏自治區獲得國家下達的森林、草原、溼地、重點生態功能區等各類生態補償資金累計達316億元。其中,「十二五」(2011-2015年)期間,國家累計下達西藏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108.8億元。2015年以來,自治區探索建立野生動物肇事補償機制,投入8500萬元幫助牧民減輕因野生動物肇事帶來的損失。
  • 高原地區的扛把子,萌到遍地都是天敵的鼠兔,究竟是什麼動物?
    現如今全世界一共有30多個品種,其中有24個品種的鼠兔分布在我國,10個品種的鼠兔只有在我國才會有。大多數鼠兔生活在我國的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以及高山草原地區,尤其是高原鼠兔,它們在青藏高原地區分布最為廣泛。
  • 青藏高原珍貴動物——高原鼠兔
    清晨當你邁步在西藏草原上的時候,就會聽到吱吱的叫聲,原來是高原鼠兔在活動。高原鼠兔沒有尾巴,習性如鼠,形似兔,故名「鼠兔」,因它善於鳴叫,又稱它為「鳴聲鼠」,藏語叫「阿不扎」。高原鼠兔主要分布於西藏高原,青海、甘南、川西高原等地也有分布,它最喜歡棲居在氣候比較溫暖溼潤,陽光充足的寬谷、灘地和坡麓地帶的草甸草原中。
  • 研究人員探究青藏高原鼠兔生存與環境變化的奧秘—新聞—科學網
    張行勇攝   科考隊員在黃河源區域的樣地採樣  張行勇攝   8月8日~31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的陝西省動物研究所分隊從黃土高原到青藏高原,從青海湖區溼地、可可西裡無人區到索南達傑保護站
  • 瀕臨滅絕的十大珍稀動物 比大熊貓更稀有
    地球上擁有豐富的生物物種,從而保證了各種動物能夠相依相存,但是隨著人類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張,侵入了更多其他物種的生活費安慰,導致一些本已稀少的物種瀕臨滅絕
  • 青藏高原特有一動物,有千裡眼順風耳,常被誤認成藏羚羊
    青藏高原特有一動物,有千裡眼順風耳,常被誤認成藏羚羊 2020-11-22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氣候變化與高原凍土退化
    氣候變化後,凍土過程和寒區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如多年凍土退化、沙漠化形成、工程環境的破壞、對已有的寒區工程建築物的影響以及對擬建的建築物的影響等。另一方面,多年凍土具有特殊的生態環境地質功能。青海高原凍土屬我國青藏高原凍土大區,是青藏高原上凍土最為發育的地區之一。  現今青藏高原具有的低溫條件,為高原晚新世紀以來及現存多年凍土的形成與保存提供了必要的氣候環境。
  • 高原地區的扛把子,萌到遍地都是天敵的鼠兔,究竟是何方神聖?
    大多數鼠兔生活在我國的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以及高山草原地區,尤其是高原鼠兔,它們在青藏高原地區分布最為廣泛。 高原鼠兔的重要性 和兔子不同的是,高原鼠兔沒有尾巴,耳朵雖然也是豎起來,但它們的耳朵比較圓,看起來非常可愛。
  • 高原鼠兔——保護西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性物種
    中國在制定國家級保護動物名錄時對於那些非常有名的物種非常重視,而一些雖然在國際上已被公認為瀕危動物但卻不很出名的物種卻未被列入名錄,因此目前還無法了解高原上瀕危動物的全部情況(Baillie and Groombridge,1996)。在青藏高原這樣大的區域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程。
  • 高原鼠兔—保護西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性物種
    編者按:近日一位資深學者向綠會小編推薦了這篇高原屬兔(學名:Ochotona curzoniae)的研究文章,我們認為該文的科學結論對於我國青藏高原的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非常有價值。現將此文轉載如下,供綠會讀者參考、思考、討論。
  • 甘肅和政動物群化石「見證」青藏高原隆升
    中新社蘭州6月2日電 (南如卓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鄧濤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對甘肅和政巨犀動物群、鏟齒象動物群、三趾馬動物群和真馬動物群化石的研究發現,四大動物群化石成為青藏高原隆升的權威「證據」。
  • 報告:全球四分之一的鯨魚海豚瀕臨絕種
    報告:全球四分之一的鯨魚海豚瀕臨絕種 2008年08月12日 16: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8月12日電 新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有四分之一的鯨魚及海豚受到絕種威脅
  • 蘭州大學學者及合作者揭示青藏高原多年凍土退化影響碳釋放的過程
    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牟翠翠教授與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美國楊百翰大學和德國漢諾瓦萊布尼茲大學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合作,綜合分析了過去青藏高原氣溫、多年凍土地溫和熱喀斯特地貌的發育過程,揭示了青藏高原多年凍土退化對
  • 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成立
    10月23日是第八個「世界雪豹日」,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共同發起成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雪豹為我國I級保護野生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為易危(VU)物種,列入CITES附錄I,《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列為瀕危(EN)物種。據現有科學證據表明,青藏高原是雪豹的物種起源地,是其第一故鄉,現代青藏高原是雪豹最主要和最連續的生存地區。
  • 高原聖肽10大優勢之(一)
    有一片淨土,叫世界屋脊。 高原聖肽,來自那片神奇而聖潔的高原。 「在這個世界上,人們可以複製任何東西,卻有一樣無法複製,那就是青藏高原獨特的地理環境與資源環境,如果想複製出青藏高原上一模一樣的特色物種,除非他可以完整地複製一個地球。」高原聖肽品牌創始人吳長海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