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一下:8種海洋中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020-12-06 換影子的人

1989年,我國國務院批准並頒布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名錄中包括了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

梅花鹿、亞洲象等96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那麼,你們知道

這其中有哪些是海洋動物嗎?目前,它們的生存環境及狀況如何呢?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吧

1、儒 艮

儒艮(rú gèn)是一種海洋草食性哺乳動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動物之一,海洋哺乳類中唯一的素食者。它們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喜水質良好並有豐沛水生植物之海域,定時浮出海面換氣。因雌性儒艮偶有懷抱幼崽於水面哺乳之習慣,故儒艮常被誤認為「美人魚」。  自四千年前起,人類便開始對儒艮的捕殺,食肉榨油,骨可雕物,皮可製革。1996年在廣西北海英羅、大風江口之間沿岸海域,建立了廣西國家級儒艮自然保護區。近10多年來,我國大陸沿岸水域已難覓儒艮蹤跡。

2、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虎鯨的近親。很多市民及漁民均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它們和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和人類一樣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  中華白海豚素有「海上大熊貓」之稱,從曾終年可見到,到現在僅存4000餘頭。因為它們的生存區域與人類活動區域高度重合,以致生存空間被擠壓,種群呈下降趨勢。

3、中華鱘

長沙海底世界中華鱘魚展區

中華鱘是一億五千萬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魚類,生於長江,長於大海,十多年成熟後,又洄遊產卵於長江,所以長江是中華鱘繁衍、生存的家園,長江的生態環境將直接影響中華鱘的生死存亡。

最新數據顯示,野生中華鱘瀕臨滅絕。 近一兩年,在長江流域發現的野生中華鱘,只有二十餘尾,並且其自然繁殖已經開始出現年際不連續。於是,野生中華鱘通過人工繁育的親生子——中華鱘子一代,成了中華鱘物種保護的「一線生機」。不過,在全國範圍內,中華鱘子一代的總量也不足一千尾。

4、短尾信天翁

短尾信天翁為鸌形目信天翁科下的一種大型海鳥, 別名海燕。它們常年生活在海上,繁殖期間居住於海島或巖壁上,為居留性鳥類,不遷徙。分布於北太平洋和亞洲的西太平洋一帶,中國釣魚臺群島有分布。幼鳥有噴吐胃液防禦天敵的特殊本領,壽命長,可達40-60年。

由於人類利用、漁業誤捕和火山噴發等因素,其種群數量稀少,2009年估計不超過3000隻,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5、白腹軍艦鳥

白腹軍艦鳥為大型熱帶鳥類,喉部有喉囊,用以暫時貯存所捕食的魚類。它們飛翔極為迅捷和靈巧,不善陸行,也不善於遊泳。取食主要在空中進行,捕食時,能貼在水面上飛行,追逐漂浮在水面上或飛出水面的魚類。

白腹軍艦鳥的分布範圍不大,在中國僅見於廣東沿海一帶,數量也很稀少,估計全世界的總數尚不足1600對。它不僅是中國的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還被列入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的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

6、庫氏硨磲

庫氏硨磲為雙殼類中個體最大的貝類動物,被譽為雙殼貝類之王。它們壽命很長,有的可活到一個世紀。生活於熱帶珊瑚礁淺海區,是高鹽度狹鹽性貝類,喜棲息於低潮線附近的珊瑚礁間。

該物種生長緩慢,種群數量少。導致它們易危的原因主要是環境惡化,過度捕撈,棲息地破壞,海區環境汙染嚴重,嚴重破壞了硨磲的生存條件。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8年評估,在中國臺灣分布的種群,可能已經滅絕。

7、鸚鵡螺

鸚鵡螺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進化和古生物學等方面有很高的價值。在現代仿生科學上也佔有一席之地,1954年,美國研製出世界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在美國格羅頓下水。

鸚鵡螺在古生代幾乎遍布全球,但已經基本絕跡了,只是在南太平洋的深海裡還存在著六種鸚鵡螺。

8、紅珊瑚

紅珊瑚為營群體生活,生長在溫度高於20℃的赤道及其附近的熱帶、亞熱帶地區。中國古代皇帝的朝珠即由紅珊瑚製成;也可入藥,有定驚明目之功效。由於大量開採,數量急劇減少,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

——文章來源於「長沙海底世界」微信號及網絡資料整理,如有不妥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福建:泉州擁有華南虎等8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福建:泉州擁有華南虎等8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002年7月31日09:05  新華網   稿件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福州7月31日電(林志黨)泉州市歷時5年的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最近完成,結果顯示,隨著生態環境狀況的逐步好轉
  • 自我介紹一下,我是穿山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今天,穿山甲終於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們來說說穿山甲究竟長什麼樣子。我相信大多數人並沒有見過穿山甲,這也並不奇怪,我國大多數動物園並沒有穿山甲,這說明穿山甲飼養的不容易。既然不認識,我們就先認識一下穿山甲:穿山甲是唯一被鱗片覆蓋的哺乳動物。鱗片由角蛋白構成,這是一種與我們頭髮和指甲相同的材質。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寫入「藥用研究」?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海豚被列為藥用動物?最近有保護學者質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發布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2020年度項目指南(第二批)》的文件,其中第37頁把中華白海豚列為藥用動物並希望開展藥用研究,引發業爭議。
  • 10種端莊優雅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九條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劃分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種,並對其保護措施作出相關規定。
  • 仙居發現罕見的桃花水母 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浙江在線9月3日訊 仙居國家公園發現了一種罕見的水生動物,經相關專家鑑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桃花水母。  8月30日下午,在國家公園遊玩的仙居市民小朱,發現了一種罕見的水生動物,其全身透明,身體中間像有四個花瓣形狀,周圍有很多細小觸角,疑似桃花水母。  為了確定這個小動物是不是就是具有「活化石」之稱的桃花水母,仙居國家公園管委會的工作人員前來核實後,又請台州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副教授齊鑫親臨觀看,根據形狀,確定了這個就是淡水水母。
  • 穿山甲升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意味著什麼?
    新京報訊(記者 吳嬌穎)今日(6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公告,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這標誌著,當前在我國自然分布的中華穿山甲,以及我國曾有分布的馬來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將受到更嚴格保護。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寫入「藥用研究」?不能再讓中華白海豚重蹈...
    (健康時報記者 韋川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海豚被列為藥用動物?最近有保護學者質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發布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2020年度項目指南(第二批)》的文件,其中第37頁把中華白海豚列為藥用動物並希望開展藥用研究,引發業爭議。
  • 瑪可河林區拍到7 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瑪可河林區拍到7 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020-12-02 1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旅客攜帶一級國家保護海洋動物入境被查,疑似瀕危物種
    據悉,硨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 II,是一級國家保護海洋動物,屬於禁止攜帶進出境物品。海關提醒廣大旅客,在進出境前需了解我國及旅遊目的地區的法律法規,如有疑問可撥打海關諮詢熱線或提前在海關申報臺了解,切勿隨意攜帶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中的動植物種及其製品。
  • 8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紫貂重歸大自然
    雪城義警隊員移交派出所民警餵養 10日,內蒙古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興安邊境管理支隊成功放歸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紫貂 據悉,8月2日16時,該支隊伊爾施邊境派出所根據群眾反映,在轄區某小區內發現一隻野生動物幼崽,該動物步伐蹣跚,身體虛弱,精神狀態不佳,已經不能正常走動,經過專業人士傷情檢驗和疫情檢疫,未發現明顯的外傷痕跡和疫病徵兆。並鑑定,該動物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紫貂,由於出生不久,無法自主覓食,導致體力透支,需要暫時對其餵養。遂民警帶回所內,安排專人看護餵食,幫助恢復體力。
  • 貨櫃裡的硨磲(chē qú)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貨櫃裡的硨磲(chē qú)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012年04月11日 10:34:37 貝殼大而厚,整體呈白色,殼面粗糙,有天然隆起的放射狀肋紋,疑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庫氏硨磲。  硨磲又稱車渠,因為殼表面有渠壟如車輪之轍所以得名,是分布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類大型海產雙殼類動物。世界上已知的硨磲僅有9種,大都生活在熱帶海域的珊瑚礁環境中,我國的臺灣、海南、西沙群島及其他南海島嶼也有這類動物分布。
  • 麝類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麝類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月3日08:19  華商報   我省約有麝類四千多隻,主要分布於秦巴山區和關山一帶    本報訊 (實習記者卷舒)昨日,記者從省林業廳獲悉,針對我國麝類數量急劇減少的現狀,國務院已批准麝科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中的海洋魚類
    中國的海洋漁業資源為眾多的人口提供了優質的蛋白質來源,然而在實際生產中,目前較為粗放的捕撈方式難以避免的對瀕危、易危海洋物種造成危害,將較多的野生動物列入重點保護名錄會產生執法層面的諸多問題,難以實際操作,使管理失去意義。所以,目前產業發展與社會需求的現狀亦嚴重製約著海洋野生動物的保護。
  • 青島市民撈到百斤大鱉 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近日,市民金先生聯繫到記者,介紹說自己在棘洪灘水庫撈上一隻約有一米長、上百斤重的大鱉,他懷疑是非常罕見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斑鱉,想請專家幫忙鑑定 ,是不是自己在網上查到的瀕危保護動物。相關專家表示 ,這麼大的鱉在北方確實非常罕見,但由於金先生提供的圖片缺少細節,難以判斷具體品種,但也不排除是另一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黿」的可能性。在棘洪灘水庫撈到百斤大鱉金先生家住棘洪灘水庫附近,8月23日上午,他帶著兒子到棘洪灘水庫玩耍。「剛進去就看著岸邊上的水裡有隻大鱉,漂在水面上,看著應該是已經死了。」金先生和兒子用岸邊的繩子將大鱉撈了上來,仔細一看,還真不小。
  • 中國海龜保護聯盟成立 海龜將成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中青在線三亞5月23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任明超)5月23日是世界海龜日,國家有關部門在三亞舉行了海龜保護宣傳活動,在海棠灣宣布成立中國海龜保護聯盟,放生海龜,聘請演員劉燁擔任公益大使。該活動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和漁業廳主辦、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承辦,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國家海關總署緝私局、中國海警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單位25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 交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些人被抓了!
    近日倉山公安分局成功破獲一起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件先後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查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鷹嘴龜等野生動物14隻一起來看看具體情況!PART 01寵物店裡存在「秘密交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鷹嘴龜)今年4月初,福州市公安局蓋山派出所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人通過社交軟體售賣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民警將群眾提供的圖片信息交由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專業人員比對,確認該圖片中的動物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鷹嘴龜。於是,蓋山派出所迅速組織民警進行調查。
  • 這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珠海首次發現這種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發現黑鸛的鬥門富山工業園附近海域  下午5時左右,調查組一行來到雷蛛墾區新二圍5000畝的湖區時,通過望遠鏡發現2隻嘴、頭、頸、腳甚長,頭、頸和上體黑色和胸腹部白色對比明顯,體型大且壯實的水鳥立於蒼鷺間,經專家現場辨認,確認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種
  • 佛山小夥抱著稀奇烏龜進派出所,一查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鷹嘴龜。 市民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鷹嘴龜送到了派出所。 「之前也沒有刻意去觀察它,但這幾天仔細看了一下,感覺它很有可能是國家保護動物。」
  • 大武口區首次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
    近日,大武口區林業草原局在進行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和溼地監測工作中,首次在星海湖南域監測到8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黑鸛已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為瀕危物種,在中國的珍稀程度不亞於大熊貓。
  • 長江江豚等擬升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過去數十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影響,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不斷萎縮,瀕臨滅絕,不斷有專家和保護組織呼籲將長江江豚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在《名錄》修訂過程中,這些呼籲得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