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車站,巴楚是新疆之旅不容錯過的地方之一,巴楚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遠在漢朝時期,為了西域尉的親國,到唐代成為安西都護府的下級尉頭州,是西域著名的36個國家之一,它向東眺望長安8000裡,與中原的華夏文明相連,南面從擁擠的1000裡,與古代印度文明相連。
今天的巴楚在這樣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保留著許多寶貴的古遺產,例如,唐王城、古烽遺蹟、卡爾蘭·達爾文的拜克古墳等,同時以絕美的自然風景吸引著國內外遊客,例如,金色的白楊、大沙漠的風景、平原湖等,但是,印象最深的是馬拉爾貝西縣阿納魯特鄉紅海旅遊景點的尉頭州,這是一座模仿古老城門的建築,它將一千多年前舊絲綢之路的繁華與文化交流完全展現在我們面前。
不管是坐著小驢的巴依殿,還是彈著舊樂器,唱著打動人心的歌,熱情地跳著火一樣的民族舞蹈,這些是唱歌跳舞的西域風情,在這個新疆的冬天之旅中,讓人感受到無法掩蓋的熱氣,整個紅海景點佔地80平方公裡,分為五個核心景觀區,民俗文化村、喀什絲綢之路、金色的白楊島、紅海水上樂園川紅海溼地公園,其中我最喜歡民俗文化村和喀什古道令。
民俗文化村不僅繼承了塔拉硝爾村民居的傳統風格,還繼承了工匠藝術,古樸建築的粗野線條表現了新疆人樂觀、豪爽、不拘小節的熱情性格,在這座古老的建築中,最傳統的民間藝術被熱切地傳承著,散發著智慧和勤奮,凝聚著審美和文化,在這裡可以看到打鐵、手石磨、編織、紡織等工匠,作為誕生於科技高速發展的新時代的90後,我對中國的傳統藝術和文化有著無限的眷戀,也許祖國更加強大,社會發展更快,人們的生活方式在科學技術指導下發生了很大變化。
那些古老的傳統已經向人們告別了,突然看到這些手藝人的時候,我錯以為時間很遠,眼前的每一位工匠都將一個一個的傳統生活用品在粗野之間滲透著歲月的磨礪之細膩,無論是從質感還是情感上,在重新審視即將失去的古老藝術時,這既是對工匠的敬意,也是對過去斯洛伐克的憧憬。
除了傳統技術以外,還有古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演,例如,湮羊、賽馬、鬥雞、鬥羊等,我很熟悉賽馬和鬥雞,我只看過賽馬的場面,但是鬥雞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裡是很清楚的,只是,烏克蘭和鬥羊有新鮮的感覺,特別是牛羊的畫面完全無法想像。
這些動物之間的表演,也是楚深文化中的一部分,只有經驗豐富的楚國才能知道如何表現他們,讓動物感受到楚國的文化,但是,無論是唱歌跳舞的人,還是民俗表演隊、抑揚頓挫的工匠,也許都不知道他們不是培養出來的演員,而是走在路上的農民。
景區融合了文化和旅遊,成立了農牧民演藝團隊,邀請當地能歌善舞的農民進行大規模歌舞表演,組織了貧窮村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公演隊伍和觀光馬車服務團隊,在解決農民就業問題、改善經濟狀況的同時,也得到了更好展示傳統文化的場所,或者,為了紅海的觀光景點,民間藝術被傳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