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齡期女性來例假不是什麼值得驚訝的事,但如果絕經後出現陰道出血,是挺一挺還是去醫院徹查?杭州市一醫院集團杭州市婦產科醫院(簡稱杭婦院)計劃生育科主任鄧月月副主任醫師認為,絕經後陰道出血很可能是疾病發出的一個警示,若出血的時間、持續天數、出血量、顏色跟以前正常月經時有很大出入,並伴有其他身體症狀,最好還是去醫院看一下。
絕經一年後例假回來了
50歲的梁大姐最近有些鬧心,絕經近一年,例假卻去而復返。她格外納悶:都絕經這麼久了,怎麼會又來「例假」?
跟小姐妹們一打聽,不少她這個年紀的女性,都有過類似的情況,不用管自然就好了,梁大姐也就沒把這事放心上。
「結果上一次例假來完不到十天,又來了,而且更兇猛,一天就用掉5張衛生巾,整個人也感覺很累。」 梁大姐說。
因為這次明顯的不適,梁大姐來到杭婦院就診。一檢查,她嚇壞了:竟有子宮內膜癌前病變徵兆。
鄧月月主任解釋:「梁大姐患的是子宮內膜複雜性非典型增生,所謂的再來『月經』,其實是子宮內膜癌前病變所導致,若不加以治療,病情將逐漸發展為癌症。」
惡性腫瘤的佔比並不高
雖然絕經後子宮出血的病人,有可能預示著患惡性腫瘤,甚至有人認為絕經後子宮出血一定是惡性疾病的信號。事實上,臨床上發現,惡性腫瘤僅為絕經後出血病人的少部分。
記者查閱國內相關報導,惡性腫瘤佔子宮出血的病人的發病率中,最高約為22.7%,低的發病率僅為8.8%。
鄧月月主任給了記者一組數據,子宮內膜癌變佔女性腫瘤的7%,佔女性生殖道疾病的20%-30%,這些數字都不高,患者也不必談「出血」就色變。
「能引起絕經後子宮出血的惡性腫瘤中,子宮內膜癌最為多見,其次為宮頸癌,卵巢惡性腫瘤相對少見。儘管惡性腫瘤在絕經後子宮出血病人中所佔比例不是很高,仍要提高警惕,對原因不明的絕經後子宮出血患者,並伴有下腹疼痛、發燒、消瘦等全身病變的,一定要重視檢查,嚴格隨訪,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
功能性出血佔了多數
鄧月月主任還提醒,50歲左右、停月經持續一年以上才能稱為絕經。有些患者會因內分泌失調,出現偽絕經,內分泌恢復正常後,月經又來了。對她們來說月經不是重來了,而是一直閉合的月經被打開了。
那麼絕經後出血可能預示著哪些疾病呢?據臨床發現,在絕經後子宮出血的病人中,多數人並沒有明顯器質性病變,而是功能性子宮出血。
「如果檢查後確診是功能性出血的,病人也要積極接受治療,如果功能性出血不治療,持續雌激素作用於子宮,也會有癌變風險。」 鄧月月主任強調。
生殖道炎症也會引起出血,因為隨著絕經時間的延長,易使陰部受細菌侵襲,導致子宮內膜炎、子宮頸炎和陰道炎發生,從而引起出血。因此,絕經後的衛生保健也不能忽視。
絕經後子宮出血的原因還包括生殖道外傷、子宮脫垂、卵巢良性腫瘤、子宮內膜腺體囊腫破裂、濫用藥物、心理因素等。
另外,鄧月月主任建議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愉悅,改變生活習慣,節制飲食,加強鍛鍊,保證睡眠充足,以減少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
返回騰訊·大浙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