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樂樂
元旦前後,事關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異地高考」方案,終於在千呼萬喚中密集出爐了。但是,目前仍有少數省區沒有公布當地的方案,讓人不解。
按照去年8月發布的《關於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原則上到2012年年底前,31個省(市、自治區)要因地制宜出臺各地隨遷子女參加升學考試的具體政策。
目前,黑龍江、安徽、山東等異地高考壓力小的地方,比「北上廣」較早公布了方案,而幾乎沒有什麼壓力的西藏和青海則令人費解地至今仍動態未明。這一方面反映了各地政府面對各自異地高考的壓力大小,選擇了不同的應對辦法。另一方面反映了不同地方政府對各自轄區內的異地高考重視程度。
由於教育部等部門對各地公布異地高考方案的時間要求只是軟性的「原則上」的。因此,即便有地方政府沒有在2012年年底前公布,也沒有違反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面臨壓力小,且重視程度高的地方政府,就較早地公布了異地高考方案。但一些壓力較大的政府則選擇了能拖一天是一天的策略。而剩下的地方政府則很可能要麼是不重視異地高考方案,要麼是公務員行政懶惰,或者兩者都有。
異地高考由於牽扯戶籍,還對享受政策性的加分和優先錄取的少數民族考生,以及烈士、見義勇為者、艱苦地區軍人等子女考生有特別的優惠,因此制定異地高考方案是一項很複雜的工作。這就要求相關部門首先要最大可能地摸清轄區內到底有多少期望異地高考者,這樣才能在制定方案時,有較準確的人數總量和年度人數依據。對於異地高考壓力大的地方,政府還要考慮如何恰到好處地平衡本地戶籍考生與異地考生之間的利益,以及如何應對中央對推進異地高考的要求,這一難度可想而知。
此外,如何能最大程度地有效防止純粹的突擊性的「高考移民」,也是各地在制定方案時要高度注意的,特別是甘肅、青海、西藏、新疆、寧夏等5個西北省區,由於當地考生總體成績一般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致使每年高考前,都有人想盡辦法突擊進行高考移民。加之這些地區少數民族考生眾多,因此就必須在制定異地高考方案時嚴防突擊性的「高考移民」和民族身份造假。這讓這些地方的異地高考方案的制定難上加難。
如此來看,各地異地高考方案公布時間不同就很好理解了。現在的問題是,沒有公布方案的少數地方應該快馬加鞭,儘快完成並公布,已經公布了的則須嚴格遵照方案,讓確實符合方案和政策規定的考生報名參加,不得故意不理、人為限制。
(作者系中國海洋大學教育系教師)
《中國科學報》 (2013-01-10 第7版 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