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高校建設新進展:引進高校與本土高校"雙路並進"

2021-01-11 齊魯網

原標題:青島高校建設新進展:引進高校與本土高校"雙路並進"

來源:青島日報

■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

■中國海洋大學西海岸校區計算機樓施工圖。

「十三五」期間,我市持續引進高水平大學,高等教育資源不斷豐富。目前,一批引進高校及本土高校建設均取得實質性進展,康復大學落地青島並正式開工建設,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島研究院等21所高校項目籤約並正式運行,中國海洋大學西海岸校區、青島農業大學平度校區等推進順利。站在未來看現在,知名高等教育機構在青落地運行,將對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近日,記者走訪正在建設和已落地的高校項目,為讀者「劇透」高校建設最新進展。

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 引導不同學科深度交融

近日,位於西海岸新區的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項目主體封頂,「莫比烏斯環」建築形體揭開神秘面紗。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項目總工程師張桂松介紹,待低溫天氣結束,工程將進行二次結構施工,打造建築中的牆體。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將建設成為山水校園、開環大學、未來學院。「整個學校非常有藝術氣質,比如我們施工中有圍擋,其實建成之後學校是沒有圍牆的,和城市園林融為一體;比如『天光畫室』,屋頂是玻璃結構,陽光灑進來,照在學生畫板上。」按照步驟,校區園林施工在三四月份進行。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預計2021年9月底完工。學校建成後,將逐步實現本、碩、博(含港澳臺和留學生)全日制在校生規模1290人左右。

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項目自2019年8月底開始建設,教學綜合樓、教工公寓、宿舍綜合樓、禮堂已完成封頂。從空中俯瞰,學校已初具雛形,幾棟單體樓流線優美,設計感十足,與碧海銀沙珠輝玉映,完美地與自然融為一體。

據介紹,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形體如「莫比烏斯環」循環往復,這種空間的重疊穿插引導不同學科之間的深度交融,從而探索不同學科之間交流共享的教學模式。建築立面通過設置層層退臺,形成了多層次、立體化的立面綠化體系,同時結合市政道路設置兩座鋼結構大跨連橋,既延續了當地原始地貌特色,使建築與周邊山體有機對話,又保留了市政道路的正常通行功能,橋下空間別具一番韻味。

室內設計基於平面使用功能,簡潔大方,兼顧實用性及藝術視覺效果。刻意保留混凝土圓柱的原始表面,運用鏤空異形鋁合金穿孔鋁板吊頂,大面積水磨石地面,體現了激進的工業化設計氛圍,激發學生的藝術創作激情。室內色彩以白灰色為基調,局部點綴彩色玻璃,留出大面積共享交流區供師生創作。室內設計儘量保留建築原始結構骨架,突顯結構美感。

北航青島研究院: 初步建成6個科創平臺

北航青島研究院經過4年的發展建設,具備滿足2000名科研人員科研、辦公、餐飲服務條件,以及600名研究生的教學科研和綜合生活保障條件。合作各方已投入建設運營資金近3.5億元,初步建成了6個集創新技術、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產業化融合的科創平臺:虛擬實境、微電子、精密儀器與光電、新材料、空天技術應用、歌爾未來科技。

2017年至2019年,3批招收培養研究生339名,其中博士30名,匯聚了一大批北航及國內外頂尖學者和專家團隊,園區內高級科技人員逾600人。

目前,研究院已與7所學校籤訂共建協議,累計服務青島市中小學生2萬餘名,提供公益性航空航天、虛擬實境特色的研學體驗。下一步,將繼續做強做大「航空航天STEAM教育」品牌和特色優勢,形成對嶗山區、青島市中小學科技實踐教育的更優服務。

高端科創平臺建設中,北航歌爾虛擬實境技術研究院圍繞青島市「雙招雙引」攻勢,積極搭建國內頂級科創平臺,助力嶗山區「虛擬實境產業之都」建設。北航歌爾微電子創新技術研究院、北航青島新材料技術研究院圍繞青島市「高端製造業+人工智慧」攻勢,分別搭建前瞻性微電子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平臺、技術和市場領先的汽車新材料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平臺。其中,正在籌建的「青島高性能鋁合金材料測試評價中心」將與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主要開展高鐵、汽車和航空航天航海等行業用鋁合金結構件測試評價與質量控制研究,提供面向產品的綜合解決方案。

北航歌爾精密儀器與光電技術研究院積極搭建儀器光電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平臺。北航青島空天技術應用研究院全面落實軍民融合國家戰略、深入服務青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建設,積極搭建新一代空天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應用研發及產業化平臺。

海大西海岸校區: 將投資19.2億建設14個項目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新校區傳來建設新進展。海大西海岸校區計算機樓、電子信息樓、海洋生物資源開發中心已主體封頂,西區學生生活區全部封頂。

據悉,海大西海岸校區佔地約2800畝。規劃總建築面積約185萬平方米,建築容積率約為0.8,容納在校生總體規模2萬人,2022年完成一期建設,在校生規模達到7000人。海大西海岸校區的建設,將結束該校長期以來沒有海岸線和綜合性濱海實驗基地的歷史。校區東南端的裡島可以建設棧橋和碼頭,布局濱海試驗,停靠海大新建的新型深遠海綜合科學考察實習船「東方紅3」等船舶。「十四五」期間,西海岸校區確定建設14個項目,總投資19.2億元。

電子信息樓和計算機樓是西海岸校區首批開工項目之一,均已實現主體封頂,目前正在進行內外牆、地面等裝飾裝修及管道、空調內機等安裝施工。西海岸校區西區學生生活區為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包括4棟學生宿舍樓、1棟食堂和1處半地下共享空間。目前,所有項目全部封頂。

海大西海岸校區學習綜合體建築面積10.2萬平方米,為校區標誌性建築,主要功能為圖書閱覽、學習交流和校園智能化管理等。目前,學習綜合體A、B、C區施工進展順利,其中A區非地下室區域四層施工完成,B區非地下室區域七層施工完成10%,C區非地下室區域四層施工完成80%。海洋生物資源開發中心正在進行二次結構施工。

去年11月20日,教工公寓項目土石方整理工作歷經兩個多月順利完成。項目施工圖設計有序開展,施工單位已進場做前期準備工作。教工公寓項目位於西海岸校區西北角,佔地約133畝,規劃建設約1000套教工公寓,預計2021年年底交付。

青農大平度校區: 今年春季學期啟用

今年春季學期3月,青島農業大學平度校區將正式啟用,屆時青島農業大學「一校四區一園」的辦學格局將正式形成。平度校區功能齊全、交通便捷、生活便利、設施完備,完全可滿足學生學術交流、文化活動和創新創業需求。

青農大平度校區坐落在平度市南村鎮海信路以東、北村社區以北、朱諸路以西。校區佔地約1000畝,其中一期佔地800畝,包含29個單體建築,規劃建築面積約28.7萬平方米。建有學生公寓8棟,按每4人一間標準設計,配有空調;建有公共教學樓4棟,全部為智慧多媒體教室;建有高標準體育場、遊泳館、體育館和餐廳2座,運動場所充足、就餐環境舒適;建有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大學生活動中心和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完全滿足學生學術交流、文化活動和創新創業需求。

青農大平度校區交通便捷,距離膠東國際機場22公裡,膠州北火車站19公裡,平度火車站31公裡。南村鎮域內有4條省道、2條高速公路,且2條高速均在南村設有出入口。青島地鐵三期規劃的14號線在南村設有站點,可通過換乘不同線路便利到達青島各區市。

此外,平度市將根據青農大平度校區師生實際需求動態調整公共運輸,全力滿足師生出行需要。學校周邊還將建設一個集購物、休閒、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大型商業綜合體和一所綜合型商超,讓同學們享受到更加便利、豐富、時尚的購物、餐飲和娛樂。

為配合青農大平度校區建設,學校及時成立平度校區管理機構、配備專門人員,全面負責建設工程交接、配套工程建設等工作。學校還將制定青島校區、平度校區之間的班車運行方案,確保師生舒暢、自由往返兩校區,最大程度使用兩個校區資源,以雙倍資源和空間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青島必須把中國海洋大學打造成國內第一方陣高校
    近年來在雙一流背景下,各地政府和駐地高校開始了合作,天津大學、西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在內的雙一流高校紛紛創辦醫學院。為此青島和海大不宜再等,以避免在新一輪城市競爭和高校競爭中落後。
  • 「雙一流」高校之寧波大學!
    寧波大學校園標誌  【引言】  東海之濱,甬江之畔,坐落著我國最年輕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它就是浙江省首批重點建設高校、「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寧波大學」。  作為寧波市的「高教窗口」,寧波大學正在朝著綜合性研究型高校的目標奮勇前進,一路走來,實屬不易!  上一個文章,小編詳細地講述了新晉「雙一流」南京林業大學的發展和實力,今天,小編詳細地敘說一下新晉「雙一流」寧波大學。  【正文】
  • 高校進入「招兵買馬季」 雙聘院士模式成熱門
    因此,最近不少高校、研究機構紛紛在這個「招兵買馬季」發布了「雙聘院士」加盟的消息。  「雙聘院士」是兼職院士的一種,當一名院士同時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位聘用時,該院士的原工作單位稱其為「院士」,而聘請該院士的其他院校稱其為「雙聘院士」。  與傳統的學者從一所高校(機構)轉會加盟另一所高校(機構)相比,「雙聘院士」既不用卸去原本的職務,也可以實現高校(機構)間的人才互通。
  • 官方確認 又一所「國字號」高校落戶青島
    2017年6月28日,青島市市委高校工委副書記李岷陪同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調研組一行,到高新區調研中國康復大學規劃選址相關事宜。聚焦青島市重點產業的需求,持續引進理工類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吸引更多國內外高水平大學來青開展教學和科研。推進中國康復大學籌建工作,依託現有資源探索在青設立中國能源大學。
  • 這三所211高校在雙一流建設中升格,與985高校並列
    在2017年第一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公布,其中所有的包括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絕大部分「211工程」高校都入選了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而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分為A類和B類,A類全都是「985工程」高校,B類包括三所「211工程「院校以及三所」985工程「院校。下面將為大家介紹下這三所升格為B類的」211工程「院校。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Cell論文?
    今年正值首輪「雙一流」建設的收官之年,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國內高校發表Cell論文(只包含類型為Aritcle的論文)最多呢?軟科整理了2012-2019年中國內地各大高校作為作者單位(包含第一完成單位和其他完成單位)在Cell上發表的研究論文信息,對各大高校在雙一流建設前後的表現進行了對比分析。
  • 青島多所高校換帥 青大書記校長新搭檔上任
    青島大學新任書記和校長昨走馬上任青島多所高校「換帥」 數位60後「掌門」記者從青島大學獲悉,昨日上午,青島大學宣布省委關於學校領導班子調整的決定,正式宣布胡金焱任青島大學黨委委員、常委、書記,夏東偉任青島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除青島大學外,今年山東科技大學和青島科技大學等青島高校也都傳來了學校「換帥」的消息。
  • 南京理工大學校長付夢印:學校已經進入「雙一流」建設高校
    南京理工大學校長付夢印:學校已經進入「雙一流」建設高校 南京理工大學官網 2017-08-29 14:59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Nature&Science論文?
    時值首輪「雙一流」收官階段,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N&S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呢? 2012-2015年,中國內地僅有32所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文,其中的19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發文90篇,9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發文10篇,4所非雙一流高校發文8篇。
  • 高質量實施人才強教戰略 ​浙江省高校人才數量質量實現新突破
    引進「高大上」 培養「小青新」 浙江日報訊 11月30日,記者從全省高校人才工作推進會上獲悉,自「十三五」以來,全省高校省部級以上高層次人才總量翻了一番,省屬高校自主培養兩院院士3人,實現歷史性突破。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引才工作逆勢上揚,截至今年10月,已超額完成今年全年引才目標。此外,全省共有71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前1%,高職院校入選國家「雙高」校總數列全國第二。近年來,我省緊緊圍繞推進高教強省中心任務,大力實施人才興教、人才強校戰略,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廳相繼出臺人才新政雙「25條」等政策文件。
  • 廣東省67所本科高校點評
    目前全省擁有本科高校67所,其中有5所世界雙一流建設高校。21個地級市中,有15個地級市開設了本科高校(分校區不計入),其他6個地級市暫時沒有本科高校。廣東省本科高校主要集中在省會廣州市達37所,深圳、珠海、肇慶、東莞等各有3-5所,其他城市零星分布有1-2所。廣東的本科高校應該遷移省會廣州高校至其他地市均衡布局發展。廣州市:
  • 深圳的兩所「其他高校」,世界排名卻超大部分雙一流
    對比進入世界500強榜單的38所雙一流大學排名結果,發現南方科技大學的排名可以超過三分之二的學校,深圳大學的排名可以超過二分之一左右的學校。我們都知道,首輪雙一流入選的高校數量有近140所,而沒有進入世界500強榜單的就高達上百所。這就是說,南方科技大學和深圳大學的世界排名,是直接超過三分之二以上的雙一流建設高校的。
  • 西安交大參加2020年C9高校「雙一流」建設研討會
    11月6日,2020年九校聯盟(C9)高校「雙一流」建設研討會在江蘇蘇州舉行,會議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承辦。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處長德吉夫,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原會長瞿振元,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會長王戰軍、丁雪梅、張淑林,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高校領導和「雙一流」建設相關部門負責人等參加會議。
  • 擴大高校「朋友圈」 市校合作進入新階段
    上海交大不是成都唯一「走出去」牽手的高校。據統計,成都已與清華、北大、上海交大等18所知名高校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引聚一批創新項目落地。 積極「出擊」的背後,得益於新發展格局下,成都正不斷擴大市校合作「朋友圈」,引聚創新平臺、國家重點實驗室,激活校友資源、聚集高能級項目、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高校共享機遇、共創未來。
  • 教育部直屬4所交通大學,全是「雙一流」建設高校
    (A類)」、「985工程」、「211工程」,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Universitas 21、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成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 推進高校學習研究的本土化發展
    但是,對於中國高教學者來說,高校學習研究總體上還是一個新課題、新方向、新領域。這是因為,中國高等教育不長的大眾化進程,使得「高校學習研究」僅僅在近十年才走入中國高教學者的眼界之中。在為這十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點讚的同時,我們應當思考,未來的研究之路該如何前行?如何找到對中國大學生學習更具解釋力的理論?更重要的是,如何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大學生學習理論」?
  • 運用「雙聘院士」引才:國內兩高校各收穫重磅人才加盟
    消息提到:作為城市學院首位雙聘院士,段樹民表示十分榮幸並對平臺的建設充滿信心。他希望新籌建的研究院能和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進行疊加與錯位發展,積極融入杭州市發展需求,推動學校平臺建設和人才引進,促進雙方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 2022年,青島「涉海」高校將超過10所
    實施職校「深藍計劃」高職院校打造海洋「新藍領」海洋,是青島最鮮明的特色和優勢。 打造海洋教育生態圈,做實做精海洋職業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環。建海洋學院,辦涉海學科未來三年10所青島高校「涉海」名城造就名校,名校支撐名城。我市將加快集聚涉海高等教育資源,加大高校涉海學科建設力度,培養更多海洋人才並讓他們留青發展。
  • 「2020青島創新節」高校行主題活動走進青島理工大學
    (原標題:「2020青島創新節」高校行主題活動走進青島理工大學)
  • 福建高校融合本土化推進傳統文化教育
    近年來,我省高校下大力氣推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傳承和發展,推動傳統文化的融合化、個性化、本土化。傳統文化  與學生生活融為一體  傳統文化的傳承首先是普及傳統文化,我省各大高校都在大力推進傳統文化校級公選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