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苓的栽培技術,作用很多的豬苓,種植起來也很簡單

2021-01-09 劉攀說遊戲

豬苓又稱野豬苓、雞屎苓。豬苓屬多孔菌科植物,以菌核入藥。豬苓有利水、滲溼等作用。早在《莊子》一書中就記載有豬苓,名為「家零」。《神農本草經》將豬苓列為中品。豬苓藥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近年來科學家發現,豬苓對B型肝炎有-定療效。自古以來,人們都是依靠採挖野生豬苓以供藥用,但現在自然資源日漸稀少,供求矛盾日趨突出。20世紀80年代,山西、陝西等省野生變家種技術相繼獲得成功,從此結束了千百年來豬苓單純依靠野生供藥用的歷史。

豬苓的菌核生於地下,為不規則塊狀、半木質化,表面凹凸不平,棕黑色或黑褐色,有皺縮紋或瘤狀凸起;切面為白色或淡黃色菌絲體。新鮮的菌核較柔軟,幹後堅而不實,輕如軟木,用手按時有彈性。子實體從接近地表或微凸出地表的菌核頂端生出,常多數合生。菌柄直立,有多層樹狀分枝,每枝頂端有一傘狀或漏鬥狀肉質菌蓋,直徑1.5釐米左右,俗稱「千層蘑菇」「豬苓花"。菌蓋呈圓形,少有單耳狀,邊緣薄而銳,常內卷,菌肉薄,呈白色。孢子呈橢圓形,成熟時由菌蓋下面孔中彈出。

1.菌種

豬苓的菌核依其生長年限及成熟度,分為老苓、黑苓、灰苓、白苓四種。老苓、黑苓、灰苓均為商品苓,一般作為中藥材進行加工利用,或直接作為中藥入藥。一般無性種植時,多用灰苓作苓種,有時也可用黑苓作苓種。白苓系新生的嫩苓,生活能力極差,-般不宜做苓種。有性種植即使用豬苓菌種進行種植,詳見後述。種植豬苓必不可少的材料是蜜環菌,-般可使用蜜環菌種直接伴栽,也可先培育菌材,然後播種豬苓。

2.豬苓無性種植

豬苓無性種植是指苓種不經過有性育種(繁種)階段,而使用豬苓菌核(即苓塊組織)直接播種的種植方式。生產上一般使用灰苓做苓種進行種植,基本程序及操作規程如下:

(1)種植季節:除土壤冰凍無法下種外,其餘季節均可實施種植,尤以每年11月至來年5月為最佳種植季節。

(2)種植場所:半陰半陽的山坡上、樹林下、苗圃林蔭下、葡萄架下、果樹下、普通閒置平房、防空洞、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廢山洞、閒置養雞棚、廢舊磚瓦窯等處均可作為種植場所,但要求種植場所內在汛期不得長期積水。

(3)土質要求:室外種植時,最好選腐殖土層較厚或偏沙性土質,該類土質養分充足、通透性好、利於排水,但底部應為偏黏性的土質,黏性土質有利於保水、保肥,防止水.肥流失。室內種植時應予調配沙、土,腐殖土可直接使用,也可按土、沙7:3比例混勻後使用;腐殖土資源缺乏地區,可使用菜園土(或蔬菜大棚土)與河沙按6:4比例混合使用。注意覆土材料應使用藥物處理後再予使用。

(4)苓種選擇:使用灰苓或黑苓均可。一般可選100克以下的豬苓菌核,但生產中往往難以滿足要求,故可將大塊菌核從其離層處掰開,或者從其延伸生長的細部掰開,使用均勻的50-80克苓種。應注意豬苓菌核需自身無病、無蟲、色澤正常、無碰痕傷斑等。每平方米種植面積準備豬苓菌核667千克左右。

(5)菌材培育:蜜環菌是供豬苓生長的營養來源,在豬苓種植前要先培育帶有蜜環菌的菌枝、菌棒。菌枝選取直徑1~2釐米的枝條,截成6~10釐米的小段;菌棒選取6-12釐米闊葉樹枝幹鋸成40-80釐米的木段,然後用蜜環菌進行培養。

(6)樹葉準備:凡是闊葉樹種如楊、慄、桐等樹的樹葉均可,用量按種植面覆蓋10釐米厚的數量準備,-般可用千樹葉堆集後噴水,使之充分溼潤、軟化為宜。

(7)種植溝(窖、畦)修建:

(1)室內種植:可使用空心磚或紅磚砌成高40-50釐米、寬100釐米左右、長度不限的種植溝。底層墊沙土(見土質要求)30釐米厚;畦內噴灑800倍多菌靈(粉劑)進行殺菌處理,2-3 天后即可用於種植。

(2)室外種植:可選20-50度的土山坡,挖深30-50釐米,長、寬各1米左右的種植坑,並將坑底挖松20釐米左右。注意要點:--是要有適當遮陰度,最適遮陰度為60%-80%,這樣可以避免土層直曬後水分大量流失,使熱量傳導至坑內,影響豬苓及蜜環菌的生長或生存;二是坑深以斜坡下部的深度為準。(8)種植操作:

(1)使用蜜環菌菌材種植:在種植溝(窖、畦)底放一層間隔7~15釐米的菌材。有條件者可先鋪一層2-5釐米厚的樹葉,然後放菌材,填充沙土,與菌材持平,採取大約平均分布的辦法,在蜜環菌菌索較多處播苓種,一般每層每平方米可播10個左右苓種,苓種之間的距離應基本差不多。播上苓種後在上面撒鋪一層已經 預溼的樹葉,約2~5釐米厚度即可;然後再放一層菌材,填沙土至與菌材持平後,再播入10個左右苓種,要求同上。撒鋪--層樹葉後,填沙土15-20 釐米厚,稍拍實。山坡上種植時,應使種植溝地表稍有凹陷,以便儘量接收雨水,並同時使周邊植被茂盛,既能保持水土不流失,又能為種植溝遮陰。在林地、果園等平地,則應根據土質、地形及季節等合理確定其凹凸,比如土質偏沙性時適當使地:表凹陷,土質偏黏時則應適當凸起(以免積水)。汛期一般應使 地表稍有凸起,也是為了避免積水。在室內種植時則不必有此顧慮,直接覆平,正常管理即可。

(2)使用蜜環菌種種植:如果來不及培育菌材,或運輸不方便等,可使用蜜環菌種加段木直接進行種植。方法如下:用段木(樹枝段)替代菌材,並在段木上適當「砍花」或打孔,以使蜜環菌能儘早地對段木形成侵染,早日長出菌索並與苓種結合。注意要點:一是蜜環菌種繁殖(繼代培養)代數要少、菌齡應適當,老化、退化的菌種一律淘汰;二是菌種播入時應塞進段木的砍口或鑽孔內,儘量結合緊密;三是段木砍口只破壞其皮層即可,不必深入木質部,同時砍口應斜向砍取,使皮層外翹,以便塞入菌種。

3.豬苓有性種植

所謂有性種植,就是採用生物技術如孢子分離、組織分離等手段,分離出豬苓的非組織塊莖菌種,該菌種保持其菌絲體形態和特徵,將其與蜜環菌結合後生長出豬苓菌核及塊莖組織。現將豬苓有性種植技術介紹如下:

(1)菌種製作:

(1)組織分離:即業內所說的菌核分離或塊莖分離。基本方法為:首先,製作接種用培養基。在PDA培養基中加入麥芽糖15克、蛋白質5克、磷酸二氫鉀3克、硫酸鎂2克、食母生4片、維生素B2片,常規操作。其次,選取剛剛挖出1-2天、無病蟲害附著、健壯、飽滿、新鮮.的灰苓,使用清水衝洗後,於無菌水中浸洗5分鐘,使用0.3%新潔爾靈衝洗表面,進入無菌操作階段後,用0.2%升汞溶液擦洗表面,待用。最後,用灼燒滅菌後的手術刀將豬苓菌核表皮組織削去一層,每削1次更換1隻刀片。將內核組織切成3~5毫米厚的片,再縱向切成2毫米寬、

3-5毫米長的條。預先配製0.2%金黴素溶液,將豬零種條從中蘸一下取出,隨即用接種針、鏟接人培養基試管或平皿中。注意整個操作過程應符合無菌要求。接入試管的菌核組織,在25C條件下經約3~5天,即可萌發出新生菌絲,再過3-5天,新生菌絲即可深入基質內,培養基外的氣生菌絲15天左右即可變為褐色,開始老化,正常生產應在氣生菌絲為白色,並有部分基內菌絲時,開始轉接二級種,或者在氣生菌絲佔據斜面2/3左右時進行低溫保存,待轉接。

(2)孢子分離;即利用豬苓子實體所產生的孢子作為種源,既可先培養純菌絲,亦可直接將孢子進行播種。基本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習慣做法,將豬苓所產生的子實體成熟後晾乾,打碎成粉,該粉中即有大量豬苓孢子存在,種植時將其作為種源播種即可;第二種是將豬苓子實體鮮品直接打碎後播入;第三種是採用孢子分離技術獲得豬苓純菌絲,按一、二、三級的菌種製作程序進行常規生產,最後使用二級或三級菌種做種源,與蜜環菌進行同播即可。

(2)種植方式:程序及操作基本同無性種植,只是豬苓種源有所不同。一般可按每平方米種植面積兩瓶的用量使用。

(3)注意要點:第一,取得豬苓子實體後,應使用無菌水進行衝洗,以防表面帶有雜菌或活蟲及蟲卵等;第二,在進行打碎之前使用升汞溶液衝洗1次,晾乾後再打碎處理;第三,獲取孢子進行純菌絲培養時,應密切觀察,在25℃條件下每天至少檢查1次,以防某些病菌被其菌絲掩蓋;第四,提前做好計劃,周密安排時間,以防菌種老化;第五,有性種植時,要求將段木鑽孔後,將豬答菌種塞人孔中,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其活力。

4.管理措施

(1)溫度管理:豬苓與蜜環菌形成的寄生與反寄生關係或稱共生關係,基本上確定了它們具有習性相仿的特點。一般情況下,當溫度達到12℃以上時,二者開始萌發,達到14℃時豬苓即開始膨脹長大,蜜環菌才能夠進入正常生長代謝階段;此後隨著溫度的提高,如達到26℃以上,二者的生長均受到抑制,達到30℃時,即進入高溫休眠。根據該特性,可以進行合理地調控,比如適量澆水降溫、遮陰降溫等。實踐表明,遮陰降溫是對豬苓生長有著極好的促進作用的,所以,在野外選擇種植地點時最好選擇有樹蔭的地方。

(2)水分管理:苓種或菌種等在運輸操作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某些外力的撞擊、揉搓等,導致苓種或菌種帶傷播種。正常條件下,傷口癒合需要5天左右,因此,播種後不要及時用水,約1周後方可澆透水。此後,根據土質狀況及氣候狀況,每7~10天澆1次水,使沙土溼潤。注意春、夏之交季節如有乾熱風、大早天氣等,則應加大澆水頻率,並需每月至少灌透水1次,否則將因過度乾燥使蜜環菌菌索生長緩慢、活力降低或死亡。

(3)保護管理:

(1)遮陰管理。遮陰的主要作用,一是降溫,二是防止水分過量蒸發流失。如在室內種植,不存在遮陰問題。但在山坡、果園及平地種植時,則必須採取遮陰措施。主要方法:依靠原有樹木的遮陰、種植長蔓型植物搭架遮陰。搭架後利用秸稈、雜草遮陰,或直接在種植溝上覆蓋秸稈,柴草等。

(2)蓄水、排水。野外尤其在山坡種植豬苓時(春季乾旱時),應將種植坑(溝)下遊方向稍加圍高,以利保存和利用水分;但當汛期雨水頻繁且雨量較大時,則應將種植坑稍加屯高,以免存水。

(3)豬苓生長過程是菌核的膨大過程,需要相應的土壤通氣性,因此,應防止人畜踐踏,尤其防止大牲畜的踐踏。

(4)通風管理:該項管理主要針對地下室,防空洞之類場所,該類場所的最大不足之處是通氣性差、溼度高且穩定。因此,應予定期通風,尤其夏季高溫、高溼季節,通風換氣不僅可排除種植區域中的二氧化碳等廢氣,而且還可順便降低種植區域的溼度,從而為豬苓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

相關焦點

  • 徐錦堂:注重常用野生中草藥的人工栽培研究
    他強調,抓緊常用野生中草藥的人工栽培研究是當務之急。徐錦堂介紹了黃連、天麻、豬苓的藥用價值、分布區域及他所研究出的三種栽培技術。徐錦堂表示,黃連具有瀉火、清熱、燥溼、解毒的作用,像黃連素就是我們家中的常備藥。近幾年,我國藥學家發現黃連還具有很好的降脂降糖功效。
  • 沒有經費也堅持研究,他創造了天麻人工栽培的歷史,藥農為他立碑塑像
    千百年來,有200餘種野生藥材人工栽培成功。其中天麻、黃連、豬苓的人工栽培與一位科學家密不可分,天麻等藥材的人工栽培成功,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使許許多多貧困的山區人民脫貧致富。這位科學家在我國中藥栽培史上可謂功莫大焉。
  • 致富面面觀:種植中藥材「錢景」驚人
    「我們準備與農戶進行合作,由公司提供種苗、技術、銷售等服務,減輕農戶的資金壓力,公司還為農戶進行擔保向銀行貸款,農民只需籌備資金加蓋聯動大棚。」公司相關負責人說。「與公司合作後,我只負責把大棚蓋起來,其它則由公司提供,農戶既省心又放心。」水口鄉顧渚村村民邵波透露,起先他考慮成本高,對創業望而卻步。
  • 玄參的栽培技術,了解並運用它,種植起來很簡單
    此外,四川、陝西、貴州、江蘇、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河南等省均有栽培。(一)選地與整地玄參在平原、丘陵以及低山坡地均可栽培。宜選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土或砂質壤土。一般應隔3~4年輪作1次,前茬作物以禾穀類為好。地選好後,必須深翻土地,深達25~ 30cm。
  • 白芨種植基地白芨的栽培技術免費提供
    杭州中澤宜康生態種植有限公司專業培育蘭科植物及種植,野生白芨,鐵皮石斛,金線蓮,靈芝,重樓的採集及研究。公司通過與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浙江中藥研究所、浙江農林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致力於白芨、鐵皮石斛、金線蓮,靈芝,蘭花等名貴、稀缺經濟植物的選育、種植、深加工技術的研發及科技成果技術轉化工作。
  • 對於小麥的栽培,以下採用了多種配套技術,可以運用起來
    今天小編和大家聊聊小麥栽培的知識。高產應採用哪些配套栽培技術?要達到每畝超過500公斤的小麥,必須根據品種為前提,肥料和水為基礎,低群體,強植物栽培,採用冬前生長和幼苗,促進春季穀物數量和管理。後期的穀粒的管理方法,穗、粒、重的關係,要掌握後期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實現大規模穩產和高產。
  • 重樓如何不「重路」 ,雲南重樓種植背後的那些事
    目前雲南的大多數農戶均在在林下種植滇重樓,應加強其生長期的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控,為滇重樓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環境。  (二)加強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擴大其栽培面積   由於市場對滇重樓需求量較大,其人工高產高效栽培已迫在眉睫。
  • 種植小葉黃楊利潤如何?小葉黃楊樹栽培技術
    小葉黃楊的綠化價值很高,市場需求量大,因此種植該品種的苗圃也比較多。那麼,種植小葉黃楊利潤如何?小葉黃楊樹栽培技術有哪些?接下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一、種植小葉黃楊利潤如何?小葉黃楊是常見綠化苗木,現在我國南北方都有專門培育小葉黃楊的苗圃,苗子的規格有小苗、中型苗、大規格苗子,小葉黃楊小苗一畝地的種植量是非常大的,小苗一般是成片種植,中間不留空地,一畝地的種植量有上萬棵,甚至幾萬棵,小苗的利潤大概有幾千元。
  • 蓮藕種植技術:教你深水子蓮無公害栽培技術應該怎麼操作
    子蓮與藕蓮一樣都有深水與淺水之分,那麼深水子蓮無公害栽培技術應該怎麼操作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說說深水子蓮栽培的時候具體應該怎麼操作。希望小編的文章可以幫助到種植子蓮的農民伯伯們!深水子蓮栽培的產地環境條件也應符合蓮藕無公害生產的要求。
  • 種植菊花,常用的幾項基本栽培技術,值得一看
    菊花原產我國,種質資源極為豐富,人工培育的品種也很多。下面介紹菊花常用的幾項基本栽培技術:一、定植前準備1.品種選擇在種植菊花時應注意進行不同品種的選擇與配比。因為每個菊花品種在觀貨性上並不完整,另外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菊花的欣賞習慣也在不斷地改變,這樣在定植前首先要考慮品種的選擇問題。
  • 一味多數是野生的中藥,清肝、養腎、健脾三種作用,還明目、健腦
    中藥楮實出自漢代醫藥學著作《名醫別錄》,多數是野生採集,雖有部分是栽培但數量相對較少。根據記載楮實藥性甘、寒,無毒,有「養腎益陰,清肝明目,健脾利水」的作用。根據歷代醫者的經驗,總結其功效分三種。調理水腫,常與大腹皮、茯苓、豬苓等同用;調理腹水、尿少,可與獲苓、白丁香同用。
  • 花園池塘裡該種植什麼水生植物——哪些是你最喜歡的?
    如果你想在花園池塘裡種植水生植物,這篇文章能給你一些建議。根據水分要求,可以把花園池塘區分為以下區域:- 深水區- 淺水區- 溼地- 幹灘深水區中,植物實際上浸沒在水中,部分或完全在水下的區域。種植這些漂浮植物的最佳時間是在春末和初夏,也可以在整個生長季節進行。最常見的代表包括蓮、荇菜、四葉澳洲蘋、浮蕨等。然而,漂浮植物的女王仍然是睡蓮。它有大而美麗的葉子,可以很好地掩蓋湖中的魚。睡蓮需要平靜的水,大多數物種每天至少需要4或6個小時的陽光。某些物種的花在早上開放,在日落時關閉。典型的自由漂浮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蘆、黃睡蓮、菱角等。
  • 青椒種植:青椒的生物學特性,以及栽培品種選擇
    青椒是我們家庭最常見的蔬菜食材之一,青椒全身新鮮翠綠,我們經常用青椒來調整菜餚的色澤,早在1000多年前我國人民就開始種植青椒了,如今在全國各地普遍栽培,今天就來談一談青椒的種植技術。青椒為雙子葉植物綱、鞠亞綱、茄科,果實為鮮果,別名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大椒、柿子椒以及燈籠椒,因為能夠結出甜味漿果,被城裡人稱為甜椒和菜椒。青椒是一年生或者多年生草本植物,最大的特點是果實較大,辣味較淡,甚至根本不辣,一般只作為蔬菜食用而不做調味料。要想種植好青椒,必須對青椒有最初步的了解,才能管理和種植好青椒,下面就來介紹關於青椒的所有知識。
  • 農業種植:萬壽菊的營養價值與栽培技術
    原產於墨西哥,現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形態特徵為:株高60~100釐米,全株具異味,淺根系,不發達。莖粗壯,綠色,直立。單葉羽狀全裂對生,裂片披針形,具鋸齒,上部葉時有互生,裂片邊緣有油腺,鋸齒有芒,頭狀花序著生枝頂,直徑可達10釐米,黃或橙色,總花梗肥大,花期8~9月。瘦果黑色,冠毛淡黃色,千粒重6.67克,發芽力可保持3年。其花朵可供食用。
  • 如何進行雞樅菌栽培,有哪些關鍵栽培技術,種植前景如何?
    雞樅菌喜歡吃的人很多 ,他的生長形態也讓人喜歡。雞樅菌又名傘把菇(四川)、雞肉絲菇(臺灣、福建)、雞腳菇、白蟻菰、豆雞菇(廣東)、雞棕、雞菌、蟻雞樅等。雞樅菌的得名據《本草綱目》記載:「謂之雞樅,言其味似雞也。」一、種類和形態特徵雞樅在真菌分類上為擔子菌綱,傘菌目,口蘑科,雞樅菌屬(蟻巢菌屬)。該屬在國外文獻記載已達到28種。
  • 常見水生花卉生產栽培技術
    本文導語: 常見水生花卉生產栽培技術 一、荷花栽培生產技術(一)荷花識別特徵與生態習性 睡蓮科蓮屬,別名蓮、藕、芙蓉,挺水植物,具粗壯根狀莖,葉圓形盾狀,花大,花瓣、雄蕊多數,花託膨大,種子鑲嵌其中,屬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莖(藕)肥大多節,橫生於水底泥中。 葉盾狀圓形,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背面灰綠色,全緣並呈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