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歷史圖譜》發布 盡覽長江「前世今生」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11月24日,《長江歷史圖譜》新書發布會在南京舉行。長江是世界第三大河,從巴山蜀水、荊楚大地到江南水鄉,穿越大半個中國,滋養了無數中華兒女。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從兩千多種地方志和輿地、政書、兵書等古代文獻中,精選長江河道、長江口、江防等兩百餘張古代輿地圖、山水圖,彙編成《長江歷史圖譜》。該圖譜以輿圖成書,自成一體,採用宣紙線裝,金鑲玉裝幀,一函五冊七卷。其中,卷首為由故宮博物院授權高清影印的南宋趙黻十米長卷《長江萬裡圖》。(記者 張傳明 江蘇南京報導)

責任編輯:【張一凡】

相關焦點

  • 《長江歷史圖譜》新書在寧發布!一書在手,盡覽長江的前世今生
    《長江歷史圖譜》新書在寧發布!一書在手,盡覽長江的前世今生 2020-11-24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圖」在手,盡覽長江前世今生
    為深入挖掘和弘揚長江歷史文化,進一步發揮地方志的資政服務功能,今天,由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聯合出版的新書《長江歷史圖譜》正式發布。本書是長江歷史圖譜的首次彙編整理,126幅歷史地圖將歷史上長江的樣貌一一呈現,展現長江沿岸各地的歷史變遷,也是江蘇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歷史文化的一次具體行動,為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提供歷史借鑑。
  • 我國首次捕獲白鱘 五問「長江活化石」前世今生
    我國首次捕獲白鱘 五問「長江活化石」前世今生   2002年12月16日04:50  北京青年報
  • 知識圖譜的皇冠:知識圖譜推理的前世今生
    作者:費斌傑 本文約4200字,建議閱讀8分鐘 本文聚焦於知識推理的理論研究和產業實踐,剖析知識圖譜推理的前世今生以及最近研究進展,以饗讀者。
  • 說說歷史上雮塵珠的前世今生
    說說歷史上雮塵珠的前世今生時間:2020-04-12 15:2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說說歷史上雮塵珠的前世今生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鬼吹燈之怒睛湘西中頻繁出現一個物件兒-----雮塵珠. 今兒我們就來講講雮塵珠 的前世今生! 關於這雮塵珠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 安徽蕪湖百年氣象站的前世今生
    安徽蕪湖百年氣象站的前世今生(1/14) 在安徽長江沿線的重要航運城市蕪湖該站始建於1886年,由法國人金式玉在蕪湖鶴兒山(今吉和街天主教堂)建立蕪湖測候站開展氣象觀測,距今已有132年歷史。
  • 穿越山脊尋找重慶的前世今生:從「東方侏羅紀公園」到繁華都市
    重慶規劃自然資源微信公眾號消息,2020年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地處長江上遊的重慶,「山環水繞,江峽相擁」華鎣山、武陵山、大巴山連綿起伏,長江、嘉陵江、烏江蜿蜒奔流,詩畫三峽風光俊秀,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山水之城、美麗之地」。
  • 龍門浩老街裡外巷子 | 雕琢城市記憶的前世今生
    搭建老場景,收集老物件,融入巴渝文化和開埠歷史,重現老重慶的魅力。如今,龍門浩老街將裡外巷子重新規劃打造,分為了「青磚黛瓦尋前世」和「華燈異彩述今生」兩部分,不僅能讓大家重拾城市記憶,還能領略南岸的文化和溫度。
  • 從文學書寫看長江之變
    從《詩經》《離騷》到唐宋詩詞,無數文人墨客借景抒情,或憑弔歷史、或寄託相思、或感慨人生。「猿啼」是詩人們不約而同描繪的一個場景,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人盡皆知。此外,還有杜甫的《登高》、屈原的《九歌·山鬼》、白居易的《琵琶行》、林鴻的《巫峽啼猿歌送丘少府歸四明》等。
  • 長江水產研究所發表首個匙吻鱘高質量染色體圖譜
    楚天都市報1月13日訊(記者張建林)近日,記者從長江水產研究所處獲悉,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主導、深圳華大海洋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The American paddlefish genome provides novel insights into chromosomal
  • 歷史上長江水患並不嚴重,為何如今長江洪澇災害愈演愈烈?
    自古以來每次提到水患,大家首先會想到的是黃河,因為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對於如何治理黃河都非常頭疼,早在大禹時期,就已經有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而且在古代一直都是「有河患,無江患」,歷史上長江的水患並不嚴重。
  • 長江大通站流量創今年新高 排歷史第二位
    今天,長江水位仍在繼續走高,大通水文站流量創下今年新高,而太湖也持續16天超警戒水位,未來三天還將面臨降雨壓力,江蘇省防汛防旱指揮部升級長江和太湖地區防汛應急響應至Ⅱ級,全省多部門聯動,力保防汛安全。今天長江大通站的流量是84600立方米每秒,相比昨天又 增加了2000立方米每秒,再次創下今年的新高。南京水文局首席預報員嚴鋒表示:「這個流量已經排到了歷史第二位,超過了1999年的84500(m3/s),僅低於1954年的92600(m3/s)。
  • 長江2020年第一號洪水形成 長江水利委員會發布洪水藍色預警
    今日,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發布消息,「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在長江上遊形成。受強降雨影響,長江上遊幹流、烏江及三峽區間來水明顯增加。受上述來水影響,三峽水庫來水快速增加,7月2日10時入庫流量漲至50000立方米每秒,根據《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規定》,達到洪水編號標準,「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在長江上遊形成。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於7月2日7時發布烏江、長江上遊三峽庫區、城陵磯河段洪水藍色預警,提請沿岸有關單位和公眾注意防範。相關報導洪水編號標準是什麼?
  • 長江長江,我是黃河!山東港口呼叫武漢港
    長江長江,我是黃河!在長江的中部是橫跨三千多年歷史的武漢港我在黃渤海畔港通四海,陸聯八方你在長江之濱內連九省,貫通南北 今天黃海、渤海呼叫長江、漢水今天
  • 數讀| 看這張長江「化工圖譜」,就懂江蘇為啥「減半」
    從區域經濟的角度看,長江經濟帶集聚了全國近半數的化工企業,汙染整治和環境修復壓力可謂巨大。要讓長江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必然需要破解「重化圍江」,調整布局,完成從「量」到「質」的進化。為此,我們梳理了2005年至2017年長江經濟帶11省市的化工行業數據,從企業數量、產業總產值、對地區經濟貢獻值等維度觀測了過去一段時期長江流域的「化工圖譜」,希望能為轉型中的地方經濟釐清一點思路。
  • 長江委發布2018年《長江流域及西南諸河水資源公報》
    中國水利網站9月3日訊 近日,長江委正式發布2018年《長江流域及西南諸河水資源公報》。公報數據顯示,2018年,長江流域水資源總量為9373.6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5.9%;西南諸河水資源總量5986.5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6%。
  • 李耀煌新作《阿凡達家園的前世今生》獲著作權證
    (《阿凡達家園的前世今生》一書效果圖)10月10日,國家版權局發布公告,給我市李耀煌原創完成的科學著作《阿凡達家園的前世今生》頒發著作權證。《阿凡達家園的前世今生》這本書告訴人們,原來,正是大海以它無窮的力量、永不停歇的毅力,創造了張家界獨一無二的風景,海蝕是張家界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大海就是張家界地貌的「總造型師」。在第二屆地球科學與海洋學國際學術論壇(張家界)上,李耀煌發表了題為《海蝕——張家界地貌的主要成因》的學術論文。
  • 科學看待前世今生/釋聖靜
    科學看待前世今生    作者:釋聖靜      從《物理》,以及《生物》《化學》,等綜合學科所新形成的《人類(後來歷史學家提出新名詞:歷史背景的局限性)慢慢的形成了:神話時代(對自然,對超越自然能力的嚮往與崇敬)這個就有了宗教的產生!和樸素的唯物主義的形式,用馬克思列寧共產主義的文獻綜述:哲學的兩大主流,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