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的香蕉味道和添加香蕉「香精」的食品,味道不一致。細品起來,香精更為濃鬱,很多人將其歸結為工業香精的味道。其實不然,現在化學工業完全可以完美模擬現代香蕉味道,其實這背後有一個不為眾人所知的秘密,香蕉竟然「滅絕」過一次?
下圖所示的野生香蕉竟然是有種子的,而且味道也和現代作為水果的香蕉差別很大,我們現在所食用的香蕉是三倍體的栽培品種,最早是在東南亞一帶開始的。再擴展到全球的熱帶亞熱帶地區。
這貨竟然是香蕉的祖先
在我國通常把香蕉當作水果來吃,實際上很多香蕉品種是作為主食加工後食用,2011年全世界香蕉年產量1.53億噸,而作為水果的蘋果只有8600萬噸,所以對人類來說香蕉要比蘋果更為重要,香蕉是產值第四大的食用植物,僅次於大米、小麥和玉米。
東南亞起源後,香蕉很快被移植到非洲、美洲等地區等地區,成為當地最主要的作物之一。
香蕉的傳播
1950年代以前,主要種植和銷售的是著名的大麥克香蕉(又稱大米七香蕉,學名為Musa acuminata (AAA Group) &39;)無籽、外皮厚、外型誘人的特性,受到全世界的歡迎。但是由於品種過於單一,20世紀初,大麥克香蕉的黃葉病出現,使產量逐漸下降。
感染黃葉的香蕉樹
有趣的是,1923年美國曾流行一首歌《是的!我們沒有香蕉》(Yes! We Have No Bananas),講述的據說就是香蕉因黃葉病而供應短缺的情況。1950年左右,大量農地被迫荒廢,大麥克香蕉逐漸被黃葉病感染,很多種植公司相繼破產,大麥克香蕉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是另外一種抗真菌感染的香蕉品種——卡文迪許(Cavendish)香蕉。
前面提到香精與現在香蕉味道不同,實際上香精味道是模擬的大麥克香蕉的口味,和現在流行的香蕉略有不同。
由於當時科技落後,只能以品質和味道略遜一籌,但是耐真菌感染的品種來做替代。卡文迪許香蕉就是我們現在常吃的香蕉。所以說從廣泛種植的角度來說,香蕉曾經「滅絕」過一會,也是滅絕要加上引號的原因。
熟悉轉基因的人可能知道,現在的木瓜都是轉基因的,從20世紀50年代左右,危害番木瓜生產的一種世界性病毒——環斑花葉病毒,開始逐漸在全世界蔓延,也是幾乎摧毀了相關種植產業。幸運的是,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培育出了抗環斑花葉病毒的轉基因木瓜。轉基因木瓜品種從根本上解決了番木瓜生產受病毒威脅的問題。
當前,已經科學家在嘗試,運用轉基因技術解決大麥克香蕉的真菌感染問題,但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不過可以預期,通過對卡文迪許香蕉為何能夠耐真菌感染這一科學問題的深入研究,將相關基因轉入大麥克香蕉,大麥克香蕉或許還有重現市場的一天。
1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對於香蕉這種大量依賴無性繁殖(營養繁殖)作物來說,容易出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因為他們的DNA完全相同,如果沒有保護好香蕉的多樣性,那麼很難發現抗病品種,保護生物多樣性,也是在保護我們的未來。
2轉基因技術就是衝著當前農業存在的重大問題,高品質種質資源、農藥和化肥濫用、以及農業生產中關鍵步驟無法機械化的問題去的,這些問題的解決,轉基因技術是目前我們找到的最好的辦法之一。
3轉基因農作物與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並不是研究轉基因科學家說了算的,通常需要經過比普通農作物和食品更為嚴苛的安全性檢測,按照對於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標準,我們經常吃的,烤肉,豆腐乳,鹹菜,香腸,油條等等統統都不合格。這也是為什麼世界衛生組織等等共同公開結論:經過批准的轉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這個批准過程需要經過更為嚴格食品安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