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新型實用矽基LED 亮度提升近10倍

2021-02-15 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

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試圖製造出一種有效的矽LED,這種LED可以與其晶片一起製造。在設備層面上,這種探索對於我們的行動裝置上沒有的所有應用程式都很重要,這些應用程式將依賴廉價且易於製造的紅外線光源。

矽LED專門用於紅外光,使其適用於自動對焦相機或測量距離的能力 -- 大多數手機現在都有的功能。但實際上沒有電子產品使用矽發光二極體,而是要選擇更昂貴的材料,必須單獨製造。

然而,這種難以捉摸的發光矽基二極體的前景可能正在發生改變。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博士生Jin Xue的帶領下,設計了一種帶有矽LED的功能性CMOS晶片,由新加坡GlobalFoundries公司製造。他們在最近的IEEE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IEDM)大會上介紹了他們的工作。

坦率地說,迄今為止的主要問題是,矽並不是一種很好的LED材料。

LED由一個n型區域組成,該區域富含激發的自由電子,與一個p型區域連接,該區域包含正電荷的「空穴」供這些電子填充。當電子進入這些空穴時,它們會降低能級,釋放出能量的差異。像氮化鎵或砷化鎵這樣的標準LED材料是直接帶隙材料,其電子是強大的光發射體,其導帶最小值和價帶最大值具有同一電子動量,導帶底的電子與價帶頂的空穴可以通過輻射複合而發光,複合機率大,發光效率高。

然而,矽是一種間接帶隙半導體材料,其導帶最小值和價帶最大值的動量值不同。因此,矽材料中的電子傾向於將能量轉化為熱,而不是光,使得矽基LED的能量轉換速度和效率均低於其同類產品。

因此,只有突破能隙問題,矽基LED才有可能真正投入使用。

針對能隙問題,目前的解決方案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製造矽鍺合金,另一種是採用正偏/反偏方法。

第一種方法即製造矽鍺合金。通過改變矽晶格的形狀,使其從立方結構變為六方結構,再將矽鍺兩種材料按一定比例組合起來,可以得到直接帶隙的合金。

今年早些時候,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Erik Bakkers領導的研究團隊採用VLS生長納米矽線成功製備出一種新型矽鍺合金髮光材料,並研製出一款能夠集成到現有晶片中的矽基雷射器。該團隊表示,這款小小的雷射器或許能在未來大幅降低數據傳輸的成本,並提高效率。

這不乏是一種好方法,不過製備六方結構矽材料並非易事,其晶像也難以控制。

第二種方法即正偏/反偏方法。其中反偏技術至今已有50餘年的歷史。

什麼是反偏呢?其全稱是反向偏置,這樣一來,電子無法立馬和空穴複合,當電場達到臨界強度後,電子加速運動,電流倍增,形成「電雪崩」。LED可以利用「雪崩」的能量發出明亮的光。不過反偏所需電壓通常比標準電壓高出好幾倍。

與反偏相對的便是正偏。在正向偏置模式下,電子可以盡情湧流。21世紀以來,一些研究人員也對正偏技術進行了完善,讓矽基LED能在1伏特電壓下發光。儘管所需電壓已經達到常規CMOS晶片中電晶體的水平,但這種矽基LED的亮度尚不能滿足日常所需。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之一Rajeev Ram說:「我們基本上是在壓制所有的競爭過程,使之可行。」Ram說他們的設計比以前的正向偏壓矽LED亮度高10倍。這還不足以在智慧型手機上推廣,但Ram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進步。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U.S.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的研究員Sonia Buckley不是麻省理工學院GlobalFoundries研究小組的成員,她說這些LED優先考慮功率而不是效率。她說:「如果你有一些應用程式可以忍受低效率和高功率驅動你的光源,那麼這比現在的LED要容易得多,而且很可能要便宜得多,因為LED沒有與晶片集成。」

Ram認為,矽基LED的特性非常符合近程傳感的需求,並透露團隊將針對智慧型手機平臺研發一個用於近距離測距的全矽基LED系統。他說道:「這可能是該技術近期的應用方向之一,通過這個項目,我們和格羅方德的合作關係也會得以深化。」

相關焦點

  • 麻省理工發明新型實用矽基LED,亮度提升近10倍
    ,設計出一款實用性較強的矽基LED,這款產品相較於其他用正偏法製成的矽基LED亮10倍。  麻省理工研究團隊採用正偏方法,並創造性地改變了LED中PN結的組合方式,成功提高了矽材料光電能量轉換效率,提高了矽基LED的亮度,降低了LED的製備成本。  近期,Jin Xue研究團隊在IEEE國際電子器件大會上展示了這項成果,該技術在近程傳感方面有廣闊應用前景。
  • 矽發光了:麻省理工發明新型實用矽基 LED,亮度提升近 10 倍
    芯東西 12 月 30 日消息,博士生 Jin Xue 領導的麻省理工研究團隊採用正偏方法,設計出一款實用性較強的矽基 LED,這款產品相較於其他用正偏法製成的矽基 LED 亮 10 倍。該團隊還將新型矽基 LED 集成到 CMOS 晶片之中,並交由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在新加坡生產。
  • 美科學家研發「極亮」燈泡,亮度將比太陽表面強逾10億倍
    美國科學家正積極研發一種世界上最亮的燈泡,它的亮度將比太陽表面還要強10億倍之多,相當驚人!
  • 研究發現引力透鏡效應下超新星亮度可達30倍—新聞—科學網
    ,可以觀測到達通常情況亮度30倍的超新星。分析背景光源的扭曲,可以幫助研究中間做為「透鏡」的引力場的性質。根據強弱的不同,引力透鏡現象可以分為強引力透鏡效應和弱引力透鏡效應。 東京大學科維理宇宙物理學與數學研究所稱,引力透鏡效應具有放大鏡一般的效果,可以將來自超新星的光線更多地聚集到地球周圍,從而使觀測到的超新星亮度更亮。
  • 科研人員發現提升OLED壽命新方法 壽命不再是OLED推廣難題?
    日本九州大學研究人員設法大幅增加TADF OLED發射器壽命,達到約8倍。這是通過對設備結構進行一個簡單修改實現的,即將兩個薄(1-3mm)層Liq(一種含鋰分子)置於空穴阻擋層的兩側。研究人員採用的TADF設備,壽命僅約85小時(LT95)。這是採用了「極端亮度」以加速測試。採用新設計及一些額外的修改,設備壽命被增長至1300小時,幾乎達到了初期設備壽命的16倍。
  • 克卜勒望遠鏡發現前所未有的超級爆發 矮新星亮度突增1600倍
    美國宇航局(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非常擅於通過檢測恆星亮度的微弱變化,來發現遙遠系外行星的微妙痕跡。在執行任務期間克卜勒已經成功發現了很多新世界,但近期的發現可能是迄今為止最有趣的發現之一。正如研究人員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中的一篇新論文中所描述的那樣,克卜勒發現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超級爆發」(super-outburst)。它來自一顆以前未知的矮新星恆星系統。在不到24小時裡,矮新星亮度突增達1600倍,然後慢慢消弱消失。
  • 亮度是太陽的600萬億倍!!科學家發現黑洞驅動的類星體
    然而與類星體相比,其強度可能連一盞 10-W 的燈泡都算不上。由於銀河系的核心(巨型黑洞)對附近材料的貪婪吞噬,其亮度可以達到驚人的地步。 近日,天文學家們又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明亮的類星體(J043947.08 + 163415.7)—— 其亮度竟然是太陽光芒的 600 萬億倍!此前的紀錄保持者,亮度僅相當於太陽的 420 萬億倍。
  • 中國發現新型太陽帆材料 推力可提高1000倍
    電影《阿凡達》中,人類飛抵4光年外的比鄰星所使用的巨大宇宙飛船採用了16平方公裡的巨大太陽帆作為動力,最近中國科學家發現的一種新型材料或許能將這個面積降低1000倍。據悉,天津南開大學教授陳永勝、田建國的聯合科研團隊發現的一種石墨烯材料具備「光動」飛行能力,單位面積材料產生的推力是傳統光壓推動的1000倍。
  • 滷素車燈亮度不夠怎麼改裝提升比較好
    每輛汽車的燈光都是廠家設計好的,成都曉光車燈改裝店發現隨著汽車使用時間推長滷素大燈和氙氣大燈總會慢慢變暗,感覺燈光不夠亮想要提升滷素大燈遠近光的亮度。成都改車燈曉光店車燈本身沒有問題想改裝提升前大燈的亮度,不建議直接更換大功率的燈泡。
  • 研究人員發現了新型的超導體
    在最近發表的論文題目為「熱力學證據雙組分超導序參量在Sr2RuO4 」,由布拉德Ramshaw帶領一組研究人員勾畫自己的g波超導體的發現,一種新型的,帶來全新的屬性表。英文By:克裡斯楊多年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除了s波和d波超導體外,還有其他類型的超導體尚待發現 。現在,新的研究首次確定了g波超導體,這一發現背後的科學家說,這可能會打開「超導體可能是什麼以及它如何表現出來的可能性空間」。
  • 陳根:3倍密度10倍性能,研究開發新型鋰電池
    近日,法國 Nawa Technologies 公司表示,其已經研發出了一種新型電極設計,有望從根本上提升現有和未來電池的化學性能。其中,除了高達 3 倍的能量密度、10 倍的性能,它還具有更快的充電速度、高達 5 
  •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級LED:亮度比傳統LED增加1000倍,還能變身為微型雷射器
    這一概念在實驗室用微型LED進行了演示,實現了亮度的大幅提高以及產生雷射的能力——所有這些特性都使其在大規模和小型化應用中具有極高的價值。 該團隊還包括來自馬裡蘭大學、倫斯勒理工學院和IBM託馬斯·J·沃森研究中心的科學家,他們的研究發表在同行評議期刊《科學進展》上,論文中詳細介紹了他們的工作。他們的設備顯示亮度比傳統的亞微米大小的LED設計增加了100到1000倍。
  • 新型光合作用可利用近紅外光
    與目前地球上佔主導地位的利用紅光的光合作用不同,新光合作用利用的是近紅外光。該發現不僅改變了人們對光合作用基本原理的認識,甚至還可能改寫課本。  研究人員解釋,目前我們所知的光合作用是通過葉綠素-a來收集光線,並利用光能製造有用的生化物質和氧氣。
  • 康納爾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新型超導體
    突出顯示的變形表明該材料可能是新型的超導體。到目前為止,超導材料的歷史一直是兩種類型的故事:s波和d波。現在,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由文理學院Dick&Dale Reis Johnson助理教授布拉德·拉姆肖(Brad Ramshaw)領導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第三種可能的類型:g波。
  • 康納爾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新型超導體
    突出顯示的變形表明該材料可能是新型的超導體。到目前為止,超導材料的歷史一直是兩種類型的故事:s波和d波。現在,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由文理學院Dick&Dale Reis Johnson助理教授布拉德·拉姆肖(Brad Ramshaw)領導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第三種可能的類型:g波。
  • 科學家意外創造全新LED設計,發光功率提升1000倍
    這意味著要維持照明效率,LED 必須在較低的電流下工作,且由於 LED「光效下降」效應,我們必須增大 LED 器件的面積,或在一個燈泡中增加更多的 LED,從而在不犧牲效率的同時增加亮度,這不僅限制了所有商用 LED 的性能提升,也將亞微米級 LED 和雷射器的輸出功率限制為納瓦。不過,新的研究發現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情況。
  • 新型太空爆炸事件:強度高達一般超新星爆炸10倍
    由於其亮度極高,科學家原以為它離我們的距離比實際上近得多,而自此之後,科學家又發現了兩次相似的爆炸事件,這三起事件均被劃入了同一類別。  這些能量爆發極為猛烈、速度極快,以極高的速度將大量物質拋入太空之中。天文學家將這類爆炸事件命名為「快速藍色視覺瞬態事件」,簡稱FBOT事件。
  • 發現「矮新星」超級爆發,亮度突增1600倍,溫度激增到11700度!
    在不到24小時裡,矮新星亮度突增達1600倍,然後慢慢消弱消失。正在研究的矮新星恆星系統由一顆白矮星和一顆褐矮星組成,其質量大約是白矮星的十分之一。褐矮星是一種質量在10到80倍木星之間的天體,因為它太小了,無法進行核聚變。這顆褐矮星每83分鐘繞著這顆白矮星轉一圈,距離只有25萬英裡(約40萬公裡),大約是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 北極星的秘密:亮度是太陽的2000倍,直徑是太陽的45倍
    北極星A質量是太陽的6倍,如果將它和太陽放在一起,亮度是太陽的2000倍。它的直徑是太陽的45倍,如果它處於太陽系的中心,它的邊界將超過水星軌道的一半。北極星目前是最靠近北天極的星,距離地軸向北延伸的北天極大約40『,我們可以伸出胳膊來感受這個距離,一臂遠小指寬度大約1度。
  • 研究人員發現新型g波超導體
    研究人員認為,這預示著它可能是一種新型超導體此前,超導材料主要分為兩種類型:s波和d波。美國康奈爾大學助理教授Brad Ramshaw領導的團隊,發現了又一種可能的超導材料類型:g波。相關研究於當地時間9月21日刊登於《自然•物理學》雜誌中。超導體中的電子以庫珀對的形式一起運動。這種「配對」賦予了超導體最顯著的特徵:零電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