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南方周末:國外的「論文博士」並不水

2021-01-13 科學網

 

一說起「論文博士」,有人就說,那不就意味著平時什麼都不需要做,課也不用上,只要最後論文通過,就可以拿博士學位嗎?那也太水了吧?那就看看國外的情況如何吧。

 

「論文博士」的真正發源地,是日本。1887年,日本的首任文部大臣森有禮頒布了日本最早的《學位令》,其中明文規定在日本取得博士學位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課程博士,即在研究生院接受5年學習後,通過最終考試並提交博士論文;第二種是論文博士,不需要通過在大學的學習,只要提交博士論文並通過大學評議會的審查合格即可;第三種是推薦博士,後來因充斥人情關係之故,推薦博士制度被廢除。

 

但實際上,日本對論文博士的要求,可不是「只要弄篇論文通過就行」,而是有著嚴格的規定。

 

在日本大學設置會議公布的《有關學位的要點》中明文規定:「申請論文博士者,要接受兩門外國語筆試及該研究科會議五名教授組成的審查團的審查,並就該論文的內容進行兩小時的口試及論文答辯」。

 

並且,日本的大學對論文博士也有各種具體而苛刻的要求。就一流大學而言,論文博士從申請之日起到獲得學位,年限不得少於課程博士。如果提供的是合作論文,則一般要求有6篇為第一作者。超一流的東京大學要求更高,要8篇。相比之下,課程博士一般有3篇就差不多了。

 

比如,某大學的醫學部,在日本排名前茅,申請論文博士,至少要在核心英語雜誌上有3篇文章,而課程博士則只需要1篇。

 

從實踐看,出於避嫌,很多人都不會在本校申請論文博士,而是去別的學校申請。

 

事實上,在日本,論文博士和課程博士的差別,不僅在博士學位證書上體現不出來,在實際生活當中更是少人討論。這是因為,嚴格按照流程申請下來的論文博士,不僅水平不差,更有些人由於具備實際工作經驗,反而有獨到見解。日本有不少知名的學者或教授,都是論文博士。

 

最關鍵的是,在日本很難拿文憑去直接換什麼好處,更難靠博士頭銜去唬別人。據統計,日本的工學院碩士研究生還有95%是日本人,而博士研究生中,中韓等外國學生已佔了大多數。日本博士難讀難畢業,更難的是找工作。2009年時,日本有超過1.6萬名博士沒找到固定工作。在這種情況下,誰願意沒事幹去費力不討好弄頂「論文博士」的帽子戴呢?

 

2005年時,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曾經建議「在不久的將來將論文博士制度廢除」,這廢除的原因可不是「造假」、「水貨」,而是「需要和國外製度接軌」,因為其它部分國家不承認日本的論文博士制度,所以需要改革。

 

至於歐美等國,非要和「論文博士」扯上邊的,恐怕也就是「在職進修博士」了,非全日制,上課時間和次數也大幅減少,但總學習時間會大大增加。比如倫敦大學某醫學專業的全日制博士生1年就可以拿下了,但在職進修則需要2年,兩者間一般都是2倍時間的關係。

 

那麼,在日本或歐美,會不會有官員利用「論文博士」或「在職進修讀博」的機會,給自己戴個廉價的博士帽呢?這方面的數據很難查證,不過我們可以通過日本和歐美國家博士畢業後的去向略知一二。2007年,日本共畢業了11385名博士生,其中最終走上「教師、醫生、公務員」道路的有2600人,排在所有就業選擇的第二位,但如果排除保健類博士(大部分為醫生),最終當上公務員的博士不會超過300人,是所有就業去向中人數最少的一類。而歐美的博士生們也面臨著和日本一樣的就業窘境。

 

從規模上來看,無論是歐美的「在職進修」,還是日本的「論文博士」,都只佔整體博士數量的一小部分,比如2002年時,日本的博士獲得者中僅有三成是論文博士。

 

當然,類似於文章開頭提到的那種「論文博士」,也是現實存在的。比如美國西太平洋等野雞大學就在培養這樣的「論文博士」,正規大學尤其是有美譽的一流大學發這樣水的文憑和學位是不可想像的,那等於是砸自己的牌子。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科學網—「論文博士」並非國外通行學位授予方式
    ■郭英劍 清華大學法學院「論文博士」的消息一經發布,隨即在社會上引發震動。 早在2008年,國務院學位辦副主任郭新立就表示中國並不存在所謂的論文碩士和論文博士,若發現這類情況,教育部將「決不手軟」。 第二,是博士教育的一種正常招生類型,無須入學考試,但需要面試,第一年利用周末上課,之後主要用以研究和寫論文,最後提交論文獲得博士學位。 第三,是國外較為流行的學位授予形式,在英國、日本等國實施較多,入學考核、學習聽課比全日制博士生的要求寬鬆,學習與研究時間更長;到最後需要提交一篇合格的博士論文方可獲得博士學位。
  • 科學網—科學報:「論文博士」並非國外通行學位授予方式
    ■郭英劍 清華大學法學院「論文博士」的消息一經發布,隨即在社會上引發震動。 早在2008年,國務院學位辦副主任郭新立就表示中國並不存在所謂的論文碩士和論文博士,若發現這類情況,教育部將「決不手軟」。 第二,是博士教育的一種正常招生類型,無須入學考試,但需要面試,第一年利用周末上課,之後主要用以研究和寫論文,最後提交論文獲得博士學位。 第三,是國外較為流行的學位授予形式,在英國、日本等國實施較多,入學考核、學習聽課比全日制博士生的要求寬鬆,學習與研究時間更長;到最後需要提交一篇合格的博士論文方可獲得博士學位。
  • 美國加州大學博士被發現在兩篇論文中造假—新聞—科學網
    據Retraction Watch網站消息,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近期調查發現,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畢業生Peter Littlefield博士在已發表的兩篇論文中數據造假
  • 【畢業論文】【研究生】如何下載國外碩博士論文
    看看學術牛人都怎麼做【施一公】科研經驗分享(視頻)【施一公】科研經驗分享(文字)【經驗分享】文獻閱讀——馬冬晗【網站推薦】下載國外碩博士論文https://pqdtopen.proquest.com/search.htmlPQDT學位論文全文庫是目前國內唯一提供全球高質量學位論文全文的資料庫
  • 平均每天3.1篇文章:中國科學界「戰疫」 |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記者查詢的數據主要來源於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推出的「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科研動態監測平臺,以及中國知網、Elsevier、Wiley Online Library等期刊論文平臺。
  • 北京大學博士於豔茹抄襲國外專著被撤銷博士學位
    原標題:北京大學博士於豔茹抄襲國外專著 被撤銷博士學位原標題:北京大學撤銷於豔茹博士學位新華社發布客戶端北京1月10日專電(記者李江濤)北京大學10日通報稱,世界歷史專業博士於豔茹發表的論文存在嚴重抄襲行為,決定撤銷其博士學位,於豔茹承認抄襲事實。
  • 北大博士抄襲國外論文被曝光 北大:查實後將處理
    往遠了說,2010年知名企業家唐駿被舉報其論文、學歷,以及數項發明專利涉嫌造假;同年,學者朱學勤1992年的博士論文涉嫌抄襲。2013年到今年,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學生王宇澄舉報學術抄襲、科研剽竊,相關部門隨後介入調查。  媒體和公眾之所以對學術造假給予極大關注,大概是因為學術和科研代表著最先進最超前的知識,在部分層面影響著人類的未來,容不得半點弄虛作假。
  • 中科院院士裴鋼論文在國外網站被質疑 期刊:已收到舉報 正調查
    荔枝特報專稿 記者/周詩婕繼首醫校長饒毅實名舉報中科院院士裴鋼論文涉嫌造假後,裴鋼參與署名的兩篇論文再度在國外網站pubpeer上被美國學者Elisabeth Bik博士質疑圖像異常。美國學者Elisabeth Bik博士在對兩篇文章的質疑中提出,兩篇文章中的部分圖片都存在特別相似的情況,希望作者做出解釋。質疑南開大學校長論文美國學者再出手 期刊回應:已收到舉報 將調查荔枝新聞了解到,此次質疑裴鋼論文的美國學者Elisabeth Bik博士,也是此前在pubpeer上質疑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的學者。
  • 科學網—教育部公示2011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教育部公示2011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 論文投稿總被退回?博士與碩士的論文評審區別了解一下
    本文來源:科學網 作者:李東風 研究生論文是衡量是否達到學位論文水平,可否參加答辯的唯一文字材料。因此,對論文寫作必須態度端正,認真仔細。
  • 教授抄襲國外論文,「假論文」能換多少真利益
    近幾年,國內教授被曝抄襲本科畢業論文的事情時有發生。而這次,不但抄本科論文,還抄到了國外。時隔4年多,期刊終於發聲明撤稿。事情發生在江蘇大學理學院教授戴美鳳身上。4月9日,《自然》旗下《科學報告》雜誌在網站刊發聲明,撤回戴美鳳團隊於2015年12月15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
  • 論文查重何去何從—新聞—科學網
    2012年,教育部頒布了《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兩年後,又頒布了《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今年年初,教育部再次發文要求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考試招生及培養管理工作,對學位論文作假行為露頭即查,實現「零容忍」。 針對教育部的通知,各高校紛紛要求對碩士生論文和博士生論文進行檢測,合格後才允許論文答辯,甚至對本科畢業生的論文也有此要求。
  • 方舟子逐條批駁崔永元在《南方周末》專訪
    23日,《南方周末》頭版和第四版刊登了對崔永元的專訪,題為「如果是場賭博,他押對了嗎?崔永元實話實說轉基因」。崔永元認為,轉基因的兩個謊言被拆穿了,一個是科學界沒爭議,二是美國人放心地吃了二十年。對此,方舟子27日發表題為「評崔永元在南方周末的囈語」的文章,再次逐條批駁了崔永元的觀點。不過這次,方舟子將《南方周末》也視為崔永元的「友軍」,一併予以駁斥。
  • 高校博士論文繁瑣冗長創新不足遭詬病
    頭重腳輕的博士畢業論文最讓人反感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徐堅在科學網博客中介紹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許多學生喜歡把論文的緒論(第一章)寫得很長,洋洋灑灑三四十頁。讀者看了半天,還不知道作者想要幹什麼。  而讓他感到遺憾的是,「恰恰到了最關鍵的地方『本工作的目的與研究內容』這一部分寫得很不靠譜兒,或者是寫不到點子上。」
  • 廈大一院長博士論文被指抄襲學生碩士論文—新聞—科學網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將蔡建春的博士論文和這兩名碩士生的畢業論文進行比對,發現蔡建春的論文內容與後兩者內容大面積重合。其中,正文近一半與一名學生的畢業論文雷同,就連致謝也部分一致。 據兩名學生的碩士畢業論文記載,他們的論文指導老師皆為蔡建春。蔡建春在致謝中提到,「特別感謝兩位同學對本研究的幫助和支持。」
  • 國外碩士博士論文下載網址整合
    國外碩士博士論文下載的網站 http://search.ohiolink.edu/etd/index.cgi 美國電子圖書館 http://digital.library.okstate.edu/search.htm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http://etheses.nottingham.ac.uk
  • 論文大抽檢,打假60萬碩博士
    緊接著,2月27日教育部發文要求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考試招生及培養管理工作,對學位論文作假行為露頭即查、一查到底、有責必究、絕不姑息,實現「零容忍」。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名博士網友代表科研狗的心聲道:「連周末都沒有的科研狗雖然不怕查,但是請允許我的腿在這裡顫顫。」
  • 暴利的論文產業:博士論文收費7000元,碩士論文收費4000起
    在南方周末的報導中,自研究生一年級開始,南京某大學地理專業的蘇飛只要沒有課,大部分時間都會去導師的公司幫忙。今年剛過完春節,由於項目比較集中,導師親自打電話喊他上班,蘇飛不得不放棄假期,提前回到公司。04教授們的論文生意如果沒有副業,一些教授也能通過論文造假來賺錢。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公布於2017年8月啟動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的結果,稱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同時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 國外學位論文資料庫
    國外的學位論文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是碩博研究生和科研人員常需要參考查閱的國外論文文獻之一。但是在國內想找到國外學位論文並不容易,而且也沒有正規的檢索渠道,都是零零散散的不會,這對查找起來很不容易,效率非常低下。
  • 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破格」有何不可?
    有網友指出,獲得博士學位除了論文要求,還需要學籍,沒有博士學籍直接授予學位並不合適。 那麼,碩士生被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是否符合教育部相關規定?在媒體印象中,上一位被破格授予博士學位的是現任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 當時他在第二軍醫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因碩士學位論文突出,被破格授予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