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太陽磁場的秘密

2021-01-19 臨近空間的奧秘


我們這些太陽觀測愛好者都享受太陽的美麗。這些年裡,公眾和天文學家都以同樣的方式觀測到了太陽不穩定和不斷變化的大氣狀況。在我們的眼前,巨大的間歇泉噴射出的熱氣體以每小時數萬公裡的速度衝向日冕。每隔幾分鐘,它們就會爆發並達到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現在一組科學家已經利用日出號飛行器來尋找這些噴泉的源頭和前身天體——穿過太陽大氣層的巨大磁性結構。       


日出號衛星在2007年1月12日拍攝的影像,揭露了日冕的絲狀性質


這組科學家利用日出號飛行器和電腦仿真模擬太陽環境得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2008年在貝爾法斯特舉辦的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天文學年會上,團隊的領導人、來自倫敦大學學院的瑪拉德空間科學實驗室的米歇爾·默裡博士,發布了他們的最新研究結果。


日出號自從2006年10月發射後,科學家已經利用它測試並得到了大量的關於太陽大氣的詳細數據和細節。其中極紫外線成像光譜儀是最重要的儀器。極紫外線成像光譜儀生成了太陽的圖像並且給出了那些快速移動的氣體的速度。


日出號


在太陽的磁力噴泉的核心中,巨大的熱氣體噴流由於不斷增長的壓力而噴向表面。這就像是早期的間歇泉,當壓力釋放後氣體就會返回太陽表面。但,是什麼造成了這些壓力的產生?這與陸地上的火山的噴發活動的現象並不相同,太陽噴泉是由於太陽磁場連續不斷的重新排列,而導致壓力增加與減少的一個動態循環。


「極紫外成像攝譜儀已經觀測到了史無前例的太陽噴泉的細節,這使得我們第一次縮小了噴泉的起源範圍,」評論小組的成員、瑪拉德空間科學實驗室的研究生黛布·貝克說「我們利用電腦來複製太陽環境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使我們能夠找到是什麼導致了噴泉的產生。」


由日本航天局和美國國家航天局聯合發射的日出號太陽觀測衛星現在已經進入了太陽同步軌道,這允許它可以每次進行長達數月、不被打斷的太陽觀測活動。日出號通過使用太陽光學望遠鏡、極紫外線成像光譜儀和X射線望遠鏡觀測到了太陽磁場和它的日冕之間的相互作用,這加深了我們對太陽磁場易變形成因的理解。


展示太陽周期中太陽磁流結構的繪圖 


「電腦實驗已經證明,當太陽磁場的一個新部分通過太陽表面的時候,它會生成一個連續不斷的噴泉循環,」默裡博士解釋道:「但是新磁場在太陽表面會不斷地浮現,所以我們利用日出號的觀測結果解釋了大量噴泉出現的原因。」


太陽磁場在整個太陽表面變化。它的極性場為1-2高斯(0.0001-0.0002特斯拉),而太陽上的太陽黑子的特徵通常為3000高斯(0.3特斯拉),日珥為10-100高斯(0.001-0.01特斯拉)。


(A)是冕環連接相對的磁極;(B)是單一磁極的冕洞區域。


磁場的時間和地點都會發生改變。11年太陽活動準周期是最突出的變異,這期間太陽黑子在數量和尺寸上都會發生興衰變化。


有時太陽黑子用肉眼即可觀察到,但觀察前應當做足保護措施


太陽黑子是在太陽光球上可見的黑色斑點,它與太陽磁場集中的部分相一致。在那裡,對流的熱氣流從太陽內部到太陽表面的流動被阻礙了。因此造成了太陽黑子的溫度比周圍的光球的溫度要低一點,所以它們看起來是黑色的。在一個典型的太陽活動極小期中,幾乎看不到太陽黑子,有時人們完全看不到它們。太陽黑子通常出現在太陽的高緯度地區。當太陽進入太陽活動極大期後,太陽黑子出現的位置更靠近太陽的赤道,這種現象被稱為史波勒定律。最大的太陽黑子的直徑可達數萬公裡。


成對的蝴蝶圖顯示出史波勒定律的行為,縱軸為太陽黑子所在的緯度,橫軸為時間。



11年太陽黑子周期是一個22年巴布科克-萊頓發電機循環的一半時間,這與太陽環向磁場和極向磁場之間能量的振蕩交換是一致的。在太陽活動極大期期間,外極向偶極磁場接近發電機循環的最小強度,而在測速直線內通過差分旋轉產生的內環面四極磁場接近其最大強度。


發電機循環的這個點上,對流區內的浮力上升流迫使環形磁場穿過光球層出現,並形成一對太陽黑子,大致呈東西向排列,且覆蓋區具有相反的磁極性。這對太陽黑子在每一個太陽活動周內會對調磁極性,這種現象被稱為海爾定律。

相關焦點

  • 藏文科普 | 揭開太陽黑子的秘密……
    月亮的圓缺變化周而復始,太陽上黑子的數目也有時多有時少。人類花了幾千年的時間,才逐漸揭開太陽黑子數的秘密。太陽黑子的發現與記錄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古人就有明確的太陽黑子記錄。《漢書·五行志》中記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
  • 天文學家終於揭開:太陽日冕磁場,而且大小至少有4個太陽半徑!
    天文學家一直在努力研究太陽的日冕,日冕是太陽最外層的大氣,可以擴展到星際空間。這種從太陽表面輻射的帶電粒子流被稱為太陽風,並擴展到充滿整個太陽系。日冕性質是太陽複雜磁場的結果,磁場在太陽內部產生並向外延伸。現在天文學家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利用日全食觀測來測量日冕磁場的形狀。
  • 在實驗室裡造太陽?科學家這樣做,是為了揭開太陽風暴的秘密
    但是,太陽本身有強大的磁場,這些等離子體是如何逃逸出太陽磁場的?至今仍是個謎。對此,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研究太陽大氣的特蕾絲·庫塞拉提出了她的猜想:「很多關於太陽的開放性問題最終都歸結為磁場」,因為磁場控制著太陽的大部分活動。太陽的磁場形成巨大的環,從太陽表面延伸到太空。其中一些環足夠小,與日冕相當,而另一些則延伸到太陽系的邊緣。
  • 走進太陽,一起解密太陽磁場的秘密
    由日本航天局和美國國家航天局聯合發射的日出號太陽觀測衛星現在已經進入了太陽同步軌道,這允許它可以每次進行長達數月、不被打斷的太陽觀測活動。日出號通過使用太陽光學望遠鏡、極紫外線成像光譜儀和X射線望遠鏡觀測到了太陽磁場和它的日冕之間的相互作用,這加深了我們對太陽磁場易變形成因的理解。
  • 太陽黑子磁場增強的秘密被揭開!研究發現,竟和這種氣體有關
    其實在我們平時,也經常會聽到有關太陽黑子的話題,那麼,究竟什麼是太陽黑子呢?簡單來說,在太陽的表面大氣中,當磁場聚集的時候,會出現一些暗的區域,這些區域就是太陽黑子。 雖然看起來太陽黑子並不大,不過事實上,中等大小的一個太陽黑子,就足有地球那麼大了。
  • 《自然·天文學》雜誌:首次發現揭開太陽主要秘密的納米耀斑
    《自然·天文學》雜誌:首次發現揭開太陽主要秘密的納米耀斑(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參考消息網(編譯/廖思維):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0月6日發表了題為《首次發現揭開太陽主要秘密的納米耀斑報導稱,研究首次證實了納米耀斑的存在,並有助於解釋為何日冕的溫度是太陽表面溫度的數千倍。全文摘編如下:當天體物理學家派屈克·安託林首次在日冕上觀察到微小的噴射狀爆炸時,並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安託林說:「這些圖像讓我感到震驚。直覺告訴我它們很重要,但當時我還無法專心研究它們。
  • 科普系列:海王星磁場和海衛一的「秘密」
    科普系列:海王星磁場和海衛一的「秘密」大家好,歡迎來到薔薇花娛樂,今天跟大家聊聊海王星磁場和海衛一的秘密,一起來看看吧,我們知道,海王星既有壯麗的景觀,也有隱而不現的秘密。其中磁場之謎就是強烈吸引科學家的秘密之一,先來看看海王星磁場的秘密,「旅行者—2號」的探測揭開了此謎,這是在考察海王星的諸多成果中,最為激動人心的成果之一。一位科學家曾說,聽到「旅行者」的這一成果,使他高興得夜不能寐。
  • 太陽磁場精細結構:怎麼是團毛線?!
    因此對太陽磁場有所了解將是我們理解太陽系空間性質的必要步驟。  據國外媒體報導,我們每個人一定都有這樣的經驗:從地球上看去,太陽基本上就是一個靜止的亮黃色圓盤,但實際上這是巨大的誤解,太陽的表面到處都在上演著劇烈的各種運動。在1950年代,天文學家們第一次目睹太陽表面激烈的物質運動場景,而在這些運動的背後,是太陽強大而複雜的磁場。
  • NASA探測器發現太陽的秘密:磁場正在悄悄反轉
    北京時間12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018年8月,NASA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實現了距太陽最近的一次飛越,距離太陽僅1500萬英裡(約合2400萬公裡),並利用尖端科學儀器收集了大量數據,無意間創下了人造物體有史以來的最遠飛行記錄。而針對這些數據的研究結果最近剛開始對外公布。
  • 描繪太陽磁場圖景,帕克找到新「拼圖」
    此外,帕克還發現了太陽磁場反轉的現象。對此,鄧元勇告訴記者:「只能說帕克是觀測到了磁場反轉的現象。這種現象在科學上有多大意義,還需要看造成現象的原因是什麼。」他表示,目前,科學界對於帕克觀測到的磁場反轉這一現象原因的解釋,還沒有形成定論。
  • 肉眼所不可見的太陽磁場精細結構:強大而複雜
    因此對太陽磁場有所了解將是我們理解太陽系空間性質的必要步驟太陽磁場極其重要,它在諸多方面都發揮著關鍵作用,從太陽爆發導致地球附近空間天氣環境的改變,並引發磁暴或極光等現象,再到行星際空間的磁場和太陽輻射強度等等。因此對太陽磁場有所了解將是我們理解太陽系空間性質的必要步驟。研究顯示,太陽大氣中的一些「亮斑」可以被作為太陽磁場的標記物。
  • 動物能「看見」地磁場?科學家揭開動物自帶導航之謎
    有一些鳥類主要在白天飛行,因為此時有大量明顯的導航標記,比如太陽、路標和海岸線。然而,像知更鳥、畫眉、鶯等許多小鳴禽則主要在夜間遷徙,這也許是為了躲避捕食者或者避免體溫過高。量子糾纏態——愛因斯坦口中的「鬼魅似的遠距作用」——正是鳥類能夠回家的秘密。 之所以能夠「看見」量子糾纏,是因為鳥類們具有一類精妙的感光蛋白——這類蛋白最初是在植物中被發現的。而近日,德國科學家們又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他們發現鳥類之所以能夠感知磁力,正是這種感光蛋白的核心輔酶的功勞。
  • 地球磁場在不斷減弱,磁場的秘密是什麼?如果磁場消失會怎樣?
    地球磁場居然在一直減弱,而且歷史上南極北極還發生過位置互換,是什麼因素導致這種情況發生,如果磁場完全消失,會是人類的末日嗎?地球磁場的秘密是什麼?地球磁場是提供動力的傳送帶,它可以保護地球免受破壞。但事實上,地球磁場在一千多年之前就在減弱,使得科學家們猜測,未來有一天地球的磁極會發生翻轉,北極變成南極,而南極會變成北極。這種現象在地球歷史上在發生,最近的一次大約是在78萬年前,並且過程並不是逐漸變化的,而是會突然逆轉的瞬息改變。如今,科學家們最擔心的地區是南大西洋異常區,他是從辛巴威延伸到智利的遼闊地帶。
  • 太陽磁場是怎樣起源的?我發現別有洞天
    太陽磁場是怎樣起源的?我發現別有洞天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目前,主流科學認為太陽以寧靜太陽為主體,附加太陽活動。寧靜太陽是一顆球對稱恆星,穩定而均勻地朝四面八方發出電磁與粒子輻射。太陽活動則是局部表面的各種擾動,包括黑子、耀斑、日珥和日冕物質拋射。
  • 外媒:科學家發現太陽周圍「難以置信的」細小磁場線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據外媒《天體物理學》雜誌報導稱,近日,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UCLan)和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科學家發現太陽上難以置信的細小磁場線,布滿了近乎百萬度的極熱等離子體。在2018年的最後一次飛行中,Hi-C花了大約5分鐘的時間從太空邊緣拍攝太陽的圖像,隨後通過降落傘輔助著陸返回地球。不過,這些被發現磁場線目前還是個謎。UCLan研究人員在本周四表示,"創造這些無處不在的熱磁場線的確切物理機制仍不清楚,因此科學辯論現在將集中在為什麼形成這些熱磁場線,以及它們的存在將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可能影響地球上生命的太陽耀斑和太陽風暴的爆發。"
  • 能量通道——揭開日冕加熱與太陽爆發之謎的鑰匙
    太陽東升西落,日日不息,源源不斷地為大地帶來光和熱,是地球和人類當之無愧的最重要的夥伴。 在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對太陽的了解是我們的先人難以想像的:我們現在知道太陽是一個巨大熾熱的氣體星球,知道太陽光與熱來源於其核心永不停息的巨型熱核反應,知道太陽黑子的數量多少存在著大約11年的周期變化,甚至能夠很有把握地回答我們的太陽是如何誕生以及它將如何走向終結等等問題。
  • 太陽系以外的神奇世界 「旅行者」號為你揭開秘密
    太陽系之外的星際空間對於地球上的人類一直是神秘的黑暗真空,其秘密現在終於被首批離開太陽系的人造物體——兩艘無畏的宇宙飛船所揭開。 太陽系的邊緣,遠離太陽的保護,似乎是一個寒冷、空曠、黑暗的地方。很長一段時間,人類一直以為,太陽系及離我們最近的恆星之間的這片廣闊空間是一個可怕的虛空。
  • 全球變暖或是太陽周期惹的禍,科學家:太陽磁場變弱
    氣候變化是一個在全球範圍內蔓延的擔憂,過去十年被證實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十年,現在專家們已經揭開了太陽要為全球變暖負責的說法。例如,太陽活動以前就與溫度有關,有時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原因,但科學家的新分析提供了證據,說明為什麼情況並非如此。太陽是地球氣候的主要能源來源,因此量化我們的星球自工業化以來對全球氣溫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太陽經歷著太陽活動的變化,這意味著它的能量輸出隨時間而變化。
  • 美歐兩探測器將近距離揭秘日冕、太陽風和太陽磁場—新聞—科學網
    在此軌道上,太陽軌道器將成為首個能直接為太陽兩極拍照的探測器。目前,我們對太陽極地的了解也很少。 揭開太陽風的「廬山真面目」 此外,這兩款探測器都將研究太陽風——太陽持續不斷噴射出的充滿內太陽系的、被磁化的氣體,其與整個太陽系的磁場、大氣層甚至太陽系內天體的表面相互作用。在地球上,這種相互作用會引發極光,有時會破壞通信系統和電網。
  • 太陽可能本月進入新一輪活動周期,太陽磁場南北極將對調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太空天氣預報中心主任柯林頓·華萊士預測,太陽可能於本月邁入新一輪活動周期——太陽周期25(CS25)。不過,具體哪一天發生目前還難以確定。太陽會產生強大的磁場,該磁場大約每11年翻轉一次,也就是說,在每一輪太陽周期結束時,太陽磁場的南北極會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