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驗室裡造太陽?科學家這樣做,是為了揭開太陽風暴的秘密

2021-01-09 寰宇科學新觀察

看過託比·馬奎爾主演的電影《蜘蛛俠2》的朋友,一定會記得那位長著機械觸手的大反派章魚博士,還有他在實驗室裡製造出來的人造太陽。像機械觸手這樣的「黑科技」或許離我們還很遠,但是人造太陽,已經不再是科幻電影裡面的東西的,它正在變成現實。

章魚博士在實驗室裡造太陽

太陽,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天體了。在它的可見表面外層,是由帶電粒子組成的超熱氣體,這些氣體向太空擴散,形成了日冕。日冕中等離子體會被太陽加熱到數百萬度,使它們以太陽風的形式遠離太陽。但是,太陽本身有強大的磁場,這些等離子體是如何逃逸出太陽磁場的?至今仍是個謎。

對此,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研究太陽大氣的特蕾絲·庫塞拉提出了她的猜想:「很多關於太陽的開放性問題最終都歸結為磁場」,因為磁場控制著太陽的大部分活動。太陽的磁場形成巨大的環,從太陽表面延伸到太空。其中一些環足夠小,與日冕相當,而另一些則延伸到太陽系的邊緣。

太陽風(等離子體)經過地球

一般來說,這些環,捕捉等離子體,是因為帶電粒子是沿著磁場擴散的,而不是穿過磁場。一些等離子體通過延伸到太陽系的環從太陽中逃逸出來。在這個過程中,這些等離子體就成為所謂的「快速的」太陽風。

也有科學家認為,也有一些等離子體團能從較小的環中爆發出來,產生「慢速的」太陽風。這些環在一個稱為重連的過程中斷裂並重新連接起來,將一些被捕獲的等離子體剝離。但是磁重聯發生在哪裡以及如何發生的細節卻讓我們難以捉摸。為了證明這些假設,一組研究人員決定在實驗室的等離子體球中重新創造太陽的磁場結構。

太陽動力學觀測衛星觀測到的太陽

如何在實驗室裡製造太陽?

太陽磁場最簡單的模型是條形磁鐵,或稱偶極子,它有一個北極和南極。它的磁場從一個磁極延伸到另一個磁極。當然,太陽要比磁棒複雜得多。當太陽旋轉時,會將磁場扭曲成一種稱為帕克螺旋的漩渦狀。從太陽發出的等離子流像橡皮筋一樣拉動磁場的一部分,把磁場一直拉到太陽系的邊緣。

實驗室中的「太陽」

麥迪遜威斯康星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在一個3米寬的「大紅球」等離子容器內,放置了一個10釐米寬、10釐米長的圓柱形永磁體。這是他們的人造太陽的原型。然後,他們用氦氣製成的等離子體填充球體,並通過它來驅動電流,在等離子體上產生一個力,使它繞著偶極子旋轉。

「這在偶極磁場中產生了旋轉的等離子體,類似於太陽,」威斯康星州的等離子體物理學家伊森·彼得森 (Ethan Peterson)說。利用這項技術,研究小組能夠成功地重建帕克螺旋的形狀。他們還把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物理學(Nature Physics)》雜誌上。

帕克螺旋模型

這個實驗還能夠模擬太陽周圍等離子體處於不穩定平衡狀態的區域。在這個邊界內,等離子體包含在磁場中,但在磁場之外,來自太陽自轉的離心力超過了磁場力,等離子體會向外流動。彼得森說,研究人員發現,「如果你旋轉(等離子體)足夠快,你就能讓它從離心力中脫離出來。」研究小組認為,實驗中的等離子體團類似於太空中為太陽緩慢的太陽風提供燃料的等離子體團。

模型的某些方面,如等離子體的密度及其帶電粒子和中性粒子的比例,並不反映真實太陽的日冕和太陽風的組成。但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太陽物理學家阿萊達·希金森(Aleida Higginson)說,這項實驗仍然提供了足夠的信息。

等離子體旋轉

「我們討論的是地球和太陽的實驗室條件,所以顯然會有一些不同。」她說。「如果它們真的重新連接了,並且有「耀斑」出現,我認為那真的很酷,很有研究價值。」

為什麼研究真正的太陽這麼困難,要用到人造太陽?

「真正的太陽是在是太大了,」庫塞拉說。空間探測器一次只能探測太陽的一小塊地方。無論是拍攝太陽風的圖像,還是測量磁場強度和經過的粒子,任何太空探測器都只能研究太陽環境的一小部分。這個直徑只有3米的「人造太陽」,能讓研究人員能全局觀察其中發生的一切,進而更容易揭開太陽風暴的秘密。

目前,麥迪遜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小組仍在進一步的研究中,希望他們能儘快解開等離子體如何逃離太陽磁場的謎題。

相關焦點

  • 在實驗室裡造一個太陽:物理學家成功模擬太陽風
    來源 公眾號「原理」 撰文 不二北鬥 太陽的秘密 我們的宇宙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即使是熟悉如太陽這樣的天體也有著諸多的未解之謎
  • 太陽風暴來了
    次日凌晨,極光四起,就連古巴、牙買加和夏威夷這樣低緯度國家和地區都能看見本應只在北極圈附近出現的極光。雖然極光分外美麗,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嚴重災難。美國和歐洲電報系統都出現了紊亂,四處亂竄的電火花點燃了電報紙,引發了無數火災。這就是有記錄以來歷史上最強的一次太陽風暴。
  • 太陽也有暴脾氣!超級太陽風暴可能再次襲擊地球!
    但是人類以往發射的探測衛星都只提供了部分觀測就好比給人照相只拍了耳朵和肩膀部分特徵卻沒能拍一張全身像而這一次的SMILE計劃就是要給地球拍個「全身照」徹底揭開太陽風暴對整個地球的影響那什麼是太陽風暴?據美國空間研究委員會粗略估計太陽風暴對現代社會造成的損失可高達數萬億美元恢復的周期需要4至10年有科學家估算過若美國66%的人口斷電每天的損失將高達420億美元
  • 揣測太陽的喜怒哀樂,實時模擬太陽風暴,這些就是科學家幹的好事!
    科學家研究了如何模擬太陽風暴,以便能夠更準確地預測它們對地球的影響,研究為實時模擬太陽風暴提供了一個更準確的模型。
  • 揭開太陽磁場的秘密
    我們這些太陽觀測愛好者都享受太陽的美麗。這些年裡,公眾和天文學家都以同樣的方式觀測到了太陽不穩定和不斷變化的大氣狀況。在我們的眼前,巨大的間歇泉噴射出的熱氣體以每小時數萬公裡的速度衝向日冕。每隔幾分鐘,它們就會爆發並達到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現在一組科學家已經利用日出號飛行器來尋找這些噴泉的源頭和前身天體——穿過太陽大氣層的巨大磁性結構。
  • 太陽風暴可能重創地球經濟
    人類已經開始共同努力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威脅,但卻少有應對災難性太陽風暴方面的舉措。太陽風暴是指太陽的劇烈爆發活動,爆發所噴射的物質和能量會對地球磁場造成破壞。在最近的一篇預印本(preprint,是指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尚未在正式出版物上發表,出於和同行交流目的自願在學術會議上或通過網際網路發布的科研論文或報告)論文中,兩名哈佛大學的科學家預計,在未來150年的時間裡,這類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將會增加,可能相當於目前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即大約20萬億美元。
  • 科學家將數十年太陽活動鏡頭濃縮在47分鐘延時視頻中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 科學家們將幾十年來對太陽大氣層拍攝的鏡頭濃縮成一段47分鐘的視頻,展示了大規模的太陽活動。 這段視頻的發布是為了慶祝美國宇航局(NASA)和歐空局(ESA)的太陽與日光層觀測衛星(SOHO)的25周年紀念日,SOHO為人類了解太陽做出了無數貢獻。
  • 科學家將數十年的太陽活動鏡頭濃縮在47分鐘的延時視頻中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科學家們將幾十年來對太陽大氣層拍攝的鏡頭濃縮成一段47分鐘的視頻,展示了大規模的太陽活動。這段視頻的發布是為了慶祝美國宇航局(NASA)和歐空局(ESA)的太陽與日光層觀測衛星(SOHO)的25周年紀念日,SOHO為人類了解太陽做出了無數貢獻。SOHO衛星於1995年12月2日發射,其雄心勃勃的任務是揭開圍繞太陽內部結構、大氣層特徵以及太陽風如何與太陽系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秘密。
  • 太陽風暴是什麼?太陽風暴的影響及風暴時間
    2、太陽風暴基本性質  在太陽系中,太陽風的組成和太陽的日冕組成完全相同。73%的是氫,25%的是氦,還有其他一些痕量雜質。目前還沒有精確的測量結果。2004年的Genesis的取樣分析還沒有結果。它在返回地球是因為緊急降落,被損壞了。這是因為它再次進入地球大氣層時,沒有打開降落傘。在地球附近,太陽風速為200-889km/s。
  • 藏文科普 | 揭開太陽黑子的秘密……
    月亮的圓缺變化周而復始,太陽上黑子的數目也有時多有時少。人類花了幾千年的時間,才逐漸揭開太陽黑子數的秘密。太陽黑子的發現與記錄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古人就有明確的太陽黑子記錄。《漢書·五行志》中記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
  • 曾被老師評價"無法成為學者",後來,她揭開了太陽的秘密
    也是從這時開始,塞西莉亞想成為一名科學家。12歲時,塞西莉亞一家搬到倫敦,情況也發生了轉變。在這裡的學校,第一年不開設科學課,塞西莉亞只能自學一些物理和數學知識。而且,當時社會偏見嚴重,認為女性不適合從事科研。學校裡的一位數學老師甚至直接說塞西莉亞「永遠成不了一位學者」。
  • 太陽風暴來襲!太陽風正在「傾瀉」,科學家:引發g1級地磁風暴
    提起日冕物質拋射,大家都不陌生,這就是太陽風暴的來源,強大的伽馬射線暴能夠對附近的行星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天文學家證實,地球目前正處於一場太陽風暴中,這場太陽風暴的威力可能足以影響地球的科技發展。一般來說,太陽風暴對以衛星為基礎的技術是有害的,因為它們會加熱地球的外層大氣,導致大氣膨脹,使衛星信號更難到達地面,同時它也會產生罕見的極光。提起太陽風暴的危害,大家一定不陌生,它會影響軌道上的衛星,可能導致GPS導航、手機信號和衛星電視的信號缺失。更重要的是,粒子的激增會導致「磁氣圈」中產生大電流,從而導致電力線中的電流高於正常水平,並且導致變壓器和發電站爆炸和斷電。
  • 太陽究竟是怎麼發光的?科學家揭開太陽核聚變終極秘密
    通過捕捉來自太陽核心的中微子,物理學家填補了核聚變如何為恆星提供動力的最後一個遺漏的細節。這項探測證實了數十年前的理論預測,即太陽的某些能量是由一系列涉及碳和氮核的反應產生的。這個過程融合了四個質子,形成一個氦核。
  • 揭開太陽日冕神秘面紗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當太陽任何區域溫度達到100萬攝氏度時,強烈的風暴將會對地球產生大破壞,直到今日科學家仍然無法揭開太陽神秘日冕的面紗。然而天文學家近日發布了前所未有的高解析度圖片,顯示了太陽大氣層真正的樣子。
  • 聯合訪談:專家解讀《2012》 太陽風暴是否造成世界末日?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微子還是很難被地殼所吸收,更不要說加熱地核。    王素琴:影片裡還提到地球磁場極性反轉的現象,而據科學家研究發現,地球在45億年的歷史中,地磁的方向確實在南北方向反覆變化了數百次。這是不是說影片中所描述的地磁反轉,有可能在2012年發生?
  • 如果太陽風暴席捲地球,我們還能做點啥?科學家:回家吃點喝點吧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太陽風暴,卻是一個遲早會發生,且無法避免的災難。因為科學家們預測,太陽風暴平均100年就會襲擊地球一次,我們或者我們的兒女在有生之年一定會遇到它。而它會造成多大的傷亡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 2012年超級太陽風暴對地球影響有多大
    -英國《新科學家》網站刊文,2012年地球將可能遭受超級太陽風暴襲擊  「2012年地球將會遭遇強烈的超級太陽風暴,其破壞力將遠遠超過『卡特裡娜』颶風,而且地球上幾乎所有的人都將難逃其災難性的影響。」近日,英國《新科學家》網站出現了這樣一篇「聳人聽聞」的文章。
  • 太陽風暴,就在您身邊
    在科學家眼裡,太陽風暴就是太陽強烈爆發,會給地球帶來一系列影響。每次太陽風暴來臨,都要嚴陣以待,謹防產生的各種危害。在公眾眼裡,太陽風暴仍然一個神秘模糊的事物,有點像洪水猛獸,又有點像背後的幽靈,不時地帶來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威脅。它看不懂、摸不著,那到底距離我們有多遠?
  • 預測太陽風暴,或有了新方法
    太陽的爆發性活動是太陽風暴的起源。當太陽外層大氣磁場變化並釋放出所儲存的大量磁場能量時,就會引起太陽風暴。(圖片源:pixabay.com)大規模的太陽風暴可能導致電力大範圍中斷和衛星停運,對航空、網際網路等諸多行業造成不利影響。然而,科學家們還無法對其進行直接測量。
  • 怎樣才能避開太陽風暴的可怕射線,安全到達火星?
    火星探測器火星科學實驗室上的一個探測器發現,往返一次火星所遭受到的輻射為0.66SV。太陽風暴以驚人的速度向太空彈射帶電粒子,如果這時候太空人正飛往火星,那麼這些帶電的粒子可以穿透船體,粉碎太空人的DNA。要怎樣才能安全地去火星呢?以往登月的時候,可以在太陽相對平靜的時候,但是火星的距離是月球的數百倍,無法避免太陽風暴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