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磁場是怎樣起源的?我發現別有洞天

2020-07-24 旋渦裡的世界

太陽磁場是怎樣起源的?我發現別有洞天

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

目前,主流科學認為太陽以寧靜太陽為主體,附加太陽活動。寧靜太陽是一顆球對稱恆星,穩定而均勻地朝四面八方發出電磁與粒子輻射。太陽活動則是局部表面的各種擾動,包括黑子、耀斑、日珥和日冕物質拋射。

這種傳統的太陽模型嚴重地制約了太陽研究的進展和研究方向,禁錮了科學家們的認識和思路,影響了人們對宇宙的認識和利用。

先說說太陽活動。

你見過火山噴發嗎?有的直直地向上噴發物質,然後向四面八方落下;有的噴不高;有的旋轉噴發,物質向一側落下;有的物質噴盡,只看見黑黑的火山口。

黑子就是太陽光球表面的火山旋轉噴發和異地落下,所以,磁場展示出單極的開放形態,磁力線的分布具有軸對稱的特徵,內部磁力線隨深度有很強的扭轉和旋渦結構,存在本影點。磁場強度達到3000高斯。一般來說,一個黑子群中有兩個極性相反的主要黑子。也就是說,這兩個極性相反的主要黑子是噴發和落下的關係。


太陽磁場是怎樣起源的?我發現別有洞天


圖1 太陽黑子

耀斑是太陽的正常火山噴發,大多數耀斑都發生在黑子群的上空,幾小時產生一個。耀斑是非旋轉噴發,物質粒子在附近落下。耀斑的磁場強度約200高斯。


太陽磁場是怎樣起源的?我發現別有洞天


圖2 太陽耀斑

日珥是位於日面邊緣的環狀突起物,正面投影為又暗又細又長的纖維結構叫暗條。實際上也是一種小規模的物質弱噴發。日珥的磁場強度約200高斯。


太陽磁場是怎樣起源的?我發現別有洞天


圖3 太陽日珥

日冕物質拋射是太陽的突然大噴發,比耀斑還要強大和猛烈,在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向外拋射1032爾格的能量和1016克的電子和質子組成的等離子。日冕物質拋射如果面向地球就會嚴重破壞地球上的通信系統。


太陽磁場是怎樣起源的?我發現別有洞天


圖4 日冕物質拋射

上述四種太陽活動都是太陽的淺層火山噴發,不同的是噴發方向、噴發強度以及繞軸旋轉與否。這種活動伴隨著強弱不同的單極磁場,幹擾、改造了太陽大磁場。


再說太陽的偶極磁場。

太陽磁場本來就是偶極磁場叫普遍磁場。極區磁場強度約1高斯,但兩極噴發時可以達到1000高斯。在赤道上60經度和240經度處,還有一個整體磁場,東西對峙,極性相反。任何星球都是偶極磁場,沒有例外。不管星球活動劇烈與否,都改變不了偶極磁場這個最基本的事實,充其量不過是偶極磁場更加複雜了而已。


太陽磁場是怎樣起源的?我發現別有洞天


圖5 太陽的偶極磁場

在太陽磁場的研究中,一直存在著兩個誤區。一個是帶電粒子的噴發與磁場的關係;另一個是太陽活動與偶極磁場的關係。

教科書上寫著,科學家們找到電磁定律,電流感應出磁場,導體切割磁力線產生電流,對應的電動機和發電機也風靡全球。我認為,其實不是電場感應出磁場,也不是磁場感應出電場,而是兩者同時存在,相互交叉90度。只是有時磁場優先顯現,有時電場優先顯現。只要帶電粒子向外運動,就有磁場伴隨,這是一種電磁規律,不是帶電粒子產生磁場,也不是磁場推動帶電粒子運動。帶電粒子的運動是一種外力推動的。

在太陽上,核聚變產生的力推動帶電粒子運動,就顯現出電場和磁場。帶電粒子的運動方向和磁極方向相同,與外力方向也相同,致使不少天文學家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誤認為帶電粒子的運動是磁場推動的,又利用數學嚴格推導,從而誤導了天文學界。

太陽活動很劇烈、很頻繁,五彩繽紛,吸引了天文學家們的眼球,致使不少科學家死盯著太陽活動,而忽視了太陽磁場的本來面目。

太陽磁場的本來面目就是偶極磁場。雖然磁場強度不大,但持之以恆,歷久彌堅。不管是太陽寧靜期還是活動期,偶極磁場都盡職盡責地存在著。就像天空中綻放的一朵禮花,或者天空中的一片錦緞。

太陽活動產生的磁場是偶極磁場的錦上添花,是綻放禮花裡的一支起火兒。雖然好看好玩,但代表不了太陽磁場的本質。

那麼,太陽的磁場究竟是什麼樣子呢?圖5是最簡單的太陽磁力線分布圖。由於太陽自轉,真實的磁力線在赤道上要向左彎曲,呈弓字形。這與地球潮汐的形狀相似。同時,赤道上60經度和240經度處的整體磁場東西對峙極性相反。科學家們把太陽表面磁場分為極向分量和環向分量,本來是為了方便計算,無可厚非,但卻複雜化了。

目前,解釋太陽磁場起源的最好的理論是發電機理論。但是,不很完善。尤其是,在哲學上沒有解釋清楚。

我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了太陽磁場起源的秘密:原來,太陽的核聚變產生的能量的主要傳遞方式是從核心向兩極噴發,高溫等離子體和磁場同步擴散,然後落向赤道,形成日冕。而產生核聚變的原因是因為太陽是一個旋渦,具有較差自轉特性,內外自轉之差在核心附近產生摩擦生熱和偶極電磁場。這個新型發電機模型不僅解釋了太陽磁場的起源,而且破解了日冕溫度比光球層和色球層溫度高的天文之謎。

至於整體磁場,其實只是太陽核心物質沿兩個旋臂方向噴發形成的電磁效應,常常出現強磁場和大耀斑的「活動經度」或「活動穴」就是旋臂區域。偶極磁場和整體磁場各行其道,也有交叉,但強者生存。

主流學說認為自激發發電機機制實現了表面磁場的環向分量和極向分量之間不停相互轉化的循環,雖然比「現有的磁性是幾十億年前形成太陽的物質遺留下來的」學說科學一些,但仍然沒有揭示太陽磁場的本質。

按照右手螺旋法則,太陽每次電子噴發的磁N極都是向外的。在赤道如此,在兩極也是如此。只是由於噴發強度有差異,強的是N極,弱的自然就是S極了。主流理論對兩極和赤道上的電磁現象給出了兩種不同的模型,導致人們思想上的混亂,影響了科學的發展。

用我的太陽旋渦模型,可以解釋的許多現象。例如:日冕溫度異常是因為太陽核心的高溫等離子體從兩極噴發,落向赤道,形成日冕所以,日冕溫度應該比色球、光球高。在赤道兩側,噴發的粒子束電性相同,旋轉方向相反,磁極當然相反。同理,噴發的粒子束異地落下,磁極當然也相反。太陽的22年磁周期只是太陽繞自己的公轉軌道螺旋運動一周的時間。距離公轉軌道平面近的那一極噴發勢頭強於另一極,磁極11年轉換了一次,22年恢復原樣。至於太陽南北極性轉換,則是因為兩極噴發力度不一樣,噴發強度大的就是N極。

相關焦點

  • 太陽磁場和太陽風源有新發現
    根據日本「日之出」衛星上的X射線望遠鏡和光學望遠鏡拍攝的照片,美國科學家對太陽磁場和太陽風的起源有了新發現。他們認為,在太陽風從太陽射向太空的過程中,磁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地磁場是怎樣產生的?產生以後又是怎樣維持的?
    這是因為太陽風與地磁場作用,把地磁場限制在一個磁層區域內。磁層的邊界稱為磁層頂,向著太陽的一端,磁層頂至地心的距離約為10個地球半徑,背著太陽的一端,地磁場卻拖著一個長長的尾巴。兩千多年前,我國人民就應用磁石的指極性先後作成了司南、指南魚、指南針、羅盤等指示方向的工具,在陸海交通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 帕克太陽探測器靠近太陽,發現快速翻轉的磁場和異常的等離子波
    一項史無前例的探索太陽的任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空間區域,那裡充滿了快速翻轉的磁場和異常的等離子波。 這些驚喜只是美國宇航局發射的帕克太陽探測器首次觀測到的其中一部分,帕克太陽探測器於去年發射升空,是為了與我們最近的恆星近距離接觸和探測。
  • 太陽磁場從何而來?科學家對此爭論不已,地球成了「受害者」
    雙極磁場的強度相比於太陽普遍磁場的強度更大,有的黑子磁場強度甚至可以高達3000高斯。太陽磁場線太陽的活動與磁場密切相關,太陽表面有一種普遍的現象就是太陽風,這些太陽上層大氣射出的超聲速等離子體帶電粒子流不是空氣,但產生的效果與空氣十分類似,正是通過太陽風,太陽磁場瀰漫了整個行星際空間,雖然這些磁場強度隨著離開太陽的距離越遠而減弱
  • 太陽的大氣——結構,磁場
    我們所能接收到的電磁輻射,尤其是低頻輻射,絕大部分是來自於太陽大氣的,在進一步了解太陽大氣發射出怎樣的輻射,以及如何發射出這樣的輻射之前,需要對太陽大氣的具體情況有很詳細的了解。太陽大氣磁場太陽磁場是一個巨大的課題,包含了非常多的子課題,這一節就會簡要的介紹一下太陽磁場的起源地,以及其向太陽大氣的延伸,尤其是日冕。
  • 離太陽最近的探測器新發現:太陽磁場或正在翻轉!
    這些研究發現將改寫我們對恆星誕生、演化和死亡過程的理解,還將幫我們找到保護太空人在長途太空旅行中免受宇宙嚴酷環境傷害的新方法。 「剛開始分析這些數據時,它們的複雜程度簡直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帕克太陽探測器科學儀器的首席研究員斯圖爾特·貝爾表示,「現在我已經習慣了。
  • 中國學者發現太陽磁場「放大器」
    新華社南京9月28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28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學者通過重新分析一例過往太陽黑子,發現太陽大氣中流動的電離氣體,能夠顯著放大黑子磁場。正如無線網絡信號可以被放大器放大、增強,這一效應,堪稱太陽表面的天然磁場「放大器」。它對人類認識黑子、耀斑、日珥等一系列太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黑子是太陽光球層上出現的黑色小斑點。
  • 中國學者發現太陽磁場「放大器」
    新華社南京9月28日電 記者28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學者通過重新分析一例過往太陽黑子,發現太陽大氣中流動的電離氣體,能夠顯著放大黑子磁場。正如無線網絡信號可以被放大器放大、增強,這一效應,堪稱太陽表面的天然磁場「放大器」。
  • 揭開太陽磁場的秘密
    這與陸地上的火山的噴發活動的現象並不相同,太陽噴泉是由於太陽磁場連續不斷的重新排列,而導致壓力增加與減少的一個動態循環。「極紫外成像攝譜儀已經觀測到了史無前例的太陽噴泉的細節,這使得我們第一次縮小了噴泉的起源範圍,」評論小組的成員、瑪拉德空間科學實驗室的研究生黛布·貝克說「我們利用電腦來複製太陽環境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使我們能夠找到是什麼導致了噴泉的產生。」
  • 太陽為什麼爆發耀斑?可能又是磁場惹的禍
    前段時間,因為地球磁場鬧了一個大烏龍,科學家發現南大西洋磁場有異常,各大媒體紛紛報導這是地球磁場倒轉的前兆,然而後來科學家證實其實南大西洋磁場異常已經存在至少8百萬年,和地球磁場倒轉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地球磁場你知道,但是你知道太陽也有磁場嗎?而且太陽耀斑活動可能就是太陽磁場變化引起的。太陽耀斑簡單地說太陽耀斑就是太陽表面發生劇烈爆炸,並向太空噴射大量電磁輻射。
  • 科學家最新發現,地球磁場的起源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古老巖石裡的磁場,記錄著地球生命的起源,也有著我們生命的起始從澳大利亞西部傑克山區地表裸露巖層中挖掘出來的微觀礦物質,因其帶有42億年前地球磁場的痕跡,因此一直都是地質學重點研究的對象。這幾乎和地球開始形成的時期相仿,並且比先前提出的地球磁場的起源時間早了將近10億年。
  • 走進太陽,一起解密太陽磁場的秘密
    「極紫外成像攝譜儀已經觀測到了史無前例的太陽噴泉的細節,這使得我們第一次縮小了噴泉的起源範圍,」評論小組的成員、瑪拉德空間科學實驗室的研究生黛布·貝克說「我們利用電腦來複製太陽環境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使我們能夠找到是什麼導致了噴泉的產生。」
  • 科學網—我國太陽風起源研究獲系列進展
    太陽打「噴嚏」 地球就「發燒」 1859年,英國天文學家卡林頓在觀察太陽黑子時,發現太陽表面出現了一道小小的閃光,它持續了幾分鐘。卡林頓認為自己碰巧看到一顆大隕石落在太陽上。 後來,有了更精良的觀測儀器,科學家發現這種太陽閃光和隕石毫不相干。
  • 科學家發現太陽磁場「放大器」
    本報訊(記者沈春蕾)近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太陽活動多波段觀測與研究團組博士徐喆和研究員季海生等人,對一例運動黑子的磁流體動力學過程進行了觀測與分析。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一例由運動等離子體所造成的局地磁場放大的現象。正如無線網絡信號可以被放大器放大、增強,這一效應堪稱太陽表面的天然磁場「放大器」。它對人類認識黑子、耀斑、日珥等一系列太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 描繪太陽磁場圖景,帕克找到新「拼圖」
    近日,《自然》雜誌上發表的4篇論文,展示了帕克靠近太陽時觀察到的一些結果。帕克大哥,究竟發現了什麼?帕克「盲人摸象」探磁場「帕克這次最重要的一個成果就是證實了低速太陽風起源于冕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懷柔太陽觀測基地團隊主任兼總工程師鄧元勇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什麼在帕克之前,低速太陽風的起源沒有得到證實呢?
  • 地球磁場的起源之謎,變得更複雜了
    這個時間比更早的一些關於磁場起源的研究早了近10億年,它幾乎追溯到了地球本身的形成時間。○ 傑克山崗位於澳大利亞西部,因具有眾多古老巖石而著名。| 圖片來源:Wikipedia然而,儘管這樣一個地球磁場的起源故事聽起來很令人興奮,但一項新發表於《科學進展》的論文卻表示,研究人員在檢測了一種被稱為鋯石的晶體之後,得出了「地球磁場的起源仍然是一個謎」的結論。
  • 外媒:科學家發現太陽周圍「難以置信的」細小磁場線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據外媒《天體物理學》雜誌報導稱,近日,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UCLan)和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科學家發現太陽上難以置信的細小磁場線,布滿了近乎百萬度的極熱等離子體。據悉,該分析來自於NASA的高解析度日冕成像儀(又名Hi-C)任務的數據發現,這些 "熱電化氣體 "的線狀物直徑約為310英裡(約合500公裡)。Hi-C與大多數望遠鏡不同的是,它是在亞軌道火箭上發射的。在2018年的最後一次飛行中,Hi-C花了大約5分鐘的時間從太空邊緣拍攝太陽的圖像,隨後通過降落傘輔助著陸返回地球。不過,這些被發現磁場線目前還是個謎。
  • 神秘的太陽風起源-距太陽最近的地方發現
    NASA的帕克太陽探測器於2018年8月發射,旨在研究太陽並對日冕進行最清晰的觀察。2018年10月,該探測器到達距離太陽2655萬英裡(4230萬公裡)的範圍內,超過了1976年Helios 2太空飛行器創下的紀錄。
  • 科研人員在太陽上觀測到運動等離子體放大磁場現象
    太陽上,熾熱的等離子體流動會驅動起發電機過程,產生各種尺度的太陽磁場。大尺度的磁特徵(如太陽黑子)被認為是起源於太陽內部、浮現至太陽表面的產物;小尺度的磁特徵(如網絡內磁場)被認為由近太陽表面的湍流引起,亦被稱為局地發電機過程。局地發電機時刻在發生,但很難區分該過程和浮現過程。
  • 日學者發現太陽黑子數量與磁場逆轉有關
    據《中日新聞》2012年10月22日報導,名古屋大學名譽教授上出洋介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21日在北海道札幌市召開的地球電磁暨地球行星圈學會上發表一項成果,稱他們通過分析美國威爾遜天文臺觀測的數據,發現太陽北半球黑子達到最大數量時,太陽北極會發生如磁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