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歲的張女士最近遇到一件「蹊蹺&34;張女士不解地問。
「你這個還沒有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一種糖前期狀態。」
「糖前期?還真的沒有聽說過。」張女士暗自思忖著。
「可是我出現的那種不舒服的感覺是怎麼回事呢?」
「考慮你那個時候是發生了低血糖,雖然在那個不舒服的時刻沒有測量血糖,但進食後症狀緩解,這個結果往往也就說明了當時是一個低血糖症狀。」
餐前低血糖症狀,這個在糖前期人群就可以出現。
怎麼就叫餐前低血糖呢?舉個例子吧,比如早晨正常吃完飯,到12點左右,就又該吃中午飯了,或者到下午五六點鐘,就又該吃晚飯了。這個餐前的低血糖,就是說快到吃午飯的時間了,還沒到,在這之前半個小時左右,出現了低血糖的症狀,或者是快到吃晚飯的時間了,在晚飯前半個小時左右出現了低血糖,也就是那些心慌呀,出汗呀,手抖呀那些症狀。
哦,是這樣,張女士想了想,怪不得自己總是騎車行駛到高樓那一片地方就難受,原來與高樓並沒有什麼關係,而是因為快到吃午飯的時間了,午飯前的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出現了那種症狀,並非高樓風水如何如何,而是因為自己處於糖前期才出現了這個症狀呀,張女士恍然大悟。
不過問題又來了,糖前期人群為什麼就會出現低血糖呢?張女士百思不得其解:糖尿病不是血糖高嗎?糖前期不也是血糖高嗎?那怎麼又出現低血糖了呢?別急,咱一個一個慢慢來解答。
糖前期,顧名思義,是指糖尿病前期這個階段,也就是說,血糖高於正常值,但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這個階段。
血糖的正常值是多少呢?空腹血糖正常值3.9~6.1毫摩爾每升,餐後2小時血糖正常值<7.8毫摩爾每升。
糖前期是指空腹血糖大於6.1,但不超過7,和(或)餐後兩小時血糖大於7.8,但不超過11.1毫摩爾每升。
其實仔細看,這裡面包含了3種情況:
第1種,僅僅是空腹血糖高了,超過6.1,但不足7,餐後2小時血糖正常。
第2種,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後2小時血糖高了,超過7.8,但不足11.1。
第3種,空腹和餐後2小時血糖都高了:空腹大於6.1,不足7,且餐後大於7.8,但不足11.1。
這3種情況都屬於糖前期,它們是糖前期的3種類型。
要想弄明白這個,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正常的血糖代謝的情況。
機體進食之後,葡萄糖被吸收入血,血糖逐漸升高,血糖升高也會伴隨著胰島素的同步分泌增多,胰島素數量增多,它才能夠將眾多的葡萄糖「引領&34;,並「引領&34;之中,爭取回歸到健康人隊列。
在糖前期,我們總是提倡讓他們進行生活方式的改善,那這些良好的生活方式都有哪些呢?
1,飲食方面:糖前期人群要限制甜品,尤其是甜飲料的攝入,另外,高油高脂的食物也儘量少食用,但要注意,也不是主食吃得越少越好,一般情況下,輕體力勞動的糖前期人群,每天的主食量不少於3兩,每頓飯調整進食順序,先吃菜肉,最後吃碳水。
2,運動方面:除了以上飲食的調整以外,偏胖的糖前期人群還要多進行體育鍛鍊,快走、慢跑、騎自行車都可以,要求每天不少於30分鐘,但偏胖的人可以視自己情況,運動量稍大一些也是可行的。
其他還有不要熬夜,不要壓力過大,保持情緒穩定等等方面。
好了,下面我們再對本文做一下總結吧!
總結:糖前期是指血糖升高,但尚未達到診斷糖尿病標準的這個階段,一般是指空腹血糖大於6.1,但小於7,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7.8,但小於11.1這個階段,它是健康人與糖尿病的一個十字路口,是健康人向糖尿病發展的一個階段。診斷了糖前期,也好比站到了糖尿病的「懸崖&34;的準備,依靠自己堅持不懈的執行力來控制住糖前期,回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