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中晚期運動併發症可致殘

2020-11-29 人民網陝西站

原標題:帕金森中晚期運動併發症可致殘

  重陽節也叫老人節。人老了,就抖了?老了,就蹣跚了?老了,走著走著就會卡住了?這些都是老年人的正常表現嗎?不!這些可能是老年相關疾病帕金森病的表現。專家表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我國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約1.7%(即有300萬人),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明顯升高。關愛老人,要注意提防和早發現帕金森病。

  發生震顫前已有失眠、便秘等症狀

  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功能疾病與立體定向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鄒海強博士對新快報記者表示,帕金森病就是老年相關性疾病中重要的一種。之所以建立帕金森病專病門診,不僅便於對患者進行長期科學規範的管理,還可提供「醫患互動」的個體化診療以及專業化的康復指導。醫生也會根據患者出現運動併發症的具體情況來調整藥物,提供「定製化」的治療方案,從而改善患者症狀。

  帕金森病出現動作遲緩、震顫等運動症狀時,之前其實已有非運動症狀,如反覆失眠,容易悶悶不樂、心情不好,長期便秘,有些老人會經常覺得全身酸痛,按摩松骨也無濟於事,可能就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狀。

  但是,非運動症狀並非帕金森病獨有的症狀,醫學界目前嘗試用量表計分和統計公式,綜合患者的各種症狀來預估帕金森病發病的可能性,以期做出早期或臨床前期診斷。另外,做腦部多巴胺轉運體的PET-CT影像學檢查,也有助於預判病情。

  系統治療可預防運動併發症

  帕金森病的治療,鄒海強表示,應以藥物治療為主,DBS為輔,神經康復貫穿始終。中醫中藥治療對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症狀如便秘、體位性蛋白尿、低血壓、睡眠問題等可能有獨到的幫助,但對運動症狀的改善效果相對較弱。

  由於帕金森病直接原因是多巴胺減少,藥物的基本思路就是補充體內的多巴胺或讓多巴胺分解代謝得慢些,但長期服藥容易導致運動併發症,如「異動症」、「症狀波動」等,是帕金森病患者致殘的主要因素之一。「運動併發症重在早期預防,治療初期就要考慮長遠效果,採取優化治療。」鄒海強強調,病程早期,尤其是年輕的帕金森病患者應首選非麥角類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尤其今年更新的2017年全國醫保目錄新納入了一些一天一次的長效製劑,將極大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

  鄒海強指出,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療不管藥物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都是對症治療,但對因治療也有進展,如研究中的幹細胞治療,可提取病人自身的皮膚成纖維細胞,改造成多巴胺能神經元細胞,再立體定向植入腦內相應區域重建功能。但是,這項研究目前還在實驗室和臨床研究階段,造福患者還要一段時間。

  Tips

  改善生活習慣有助預防帕金森病

  對已經有非運動症狀的帕金森病高危人群,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預防:

  一、每日喝不少於3杯的咖啡或茶(綠茶優先)。

  二、早晚喝大劑量維C泡騰片(1-2克),有抗氧化作用。

  三、少吃海魚頭、貝類等可能含有較多重金屬的食物。

  四、避免接觸農藥、除草劑等神經毒性物質。

  五、規律生活、良好心態、健康睡眠。

  六、規律運動,散步、打太極、跳探戈舞、瑜伽拉伸、遊泳等都是特別適合預防帕金森病的運動。

  七、不亂用保健品,不濫用沒有科學研究證實的營養品。

  八、若有長期便秘,睡眠中經常亂喊、亂叫、打人等症狀須警惕重視,建議到具有帕金森專科的三甲醫院進行診斷排查。

(責編:王博、鄧楠)

相關焦點

  • 帕金森病晚期的三大併發症類型,別忽視,可引起殘疾等嚴重後果
    除了典型的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異常外,疾病還會有很多併發症,需要重視。運動併發症運動併發症是帕金森病患者致殘的主要因素之一,運動併發症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症狀波動,第二類為異動症。異動症,則是患者出現了不自主運動,表現出舞蹈樣動作,是肌張力障礙的表現。消化系統疾病由於植物神經功能障礙,會導致消化系統併發症的發生。
  • 「帕金森病」及「晚期運動併發症」一線用藥,3張表總結清楚
    「開-關現象」:是帕金森病人藥物治療後期的併發症,「開」是指藥物治療對病人起到明顯的治療效果,病人能運動,「關」是指病人運動能力喪失。2.「劑末現象」:指每次服藥後有效作用維持時間縮短,症狀隨血藥濃度發生規律性波動。早診斷、早用藥,早期帕金森病的規範治療,對今後帕金森病的整個治療成敗起關鍵作用。
  • 上海首個帕金森中西醫一站式診療中心落地上海新華醫院 減小運動...
    圖說:上海首個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帕金森一站式診療中心落戶新華醫院 採訪對象供圖運動併發症是帕金森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甚至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帕金森病運動併發症出現的症狀複雜多樣,主要分為「症狀波動」和「異動症」兩大類。「症狀波動」的典型症狀一個是「劑末現象」,每次用藥的有效作用時間縮短,症狀隨血液藥物濃度發生規律性波動;另一個是「開關現象」,身體活動「開關」開著,患者就能動,可一旦「關閉」,患者明顯無法運動,最關鍵的是,誰也不知道這身體的「開關」何時開何時關,開多久又關多久。
  • 帕金森病會死亡嗎?如何減少併發症,改善預後
    帕金森病是一種危害人們健康的慢性進行性疾病,病情累及大腦,影響生活質量,並且多數帕金森病患者在60歲或更高齡被診斷,因此很多人對帕金森病與壽命之間的關係很在意。其實這個疾病本身並不致命,但是相關的併發症會降低患者的預期壽命。
  • 中晚期帕金森或可裝個腦起搏器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葉勇義、許詠怡)65歲的趙先生受帕金森病困擾
  • 每個帕金森病患者都會出現運動併發症?不治療可行嗎?
    運動併發症幾乎危害著所有的帕金森病患者,也是危害最大的一個問題。在早期可能有30%的病人會出現運動併發症;3到5年病齡的患者中,有70%以上的人會出現;7年或7年以上病齡的患者,有80%的人會出現運動併發症。
  • 有很多帕金森患者會出現運動併發症,該如何針對性處理?
    帕金森病是一種腦退行性疾病,也是老年人常發的疾病之一,腦部出現問題,對生活和工作均有不小的危害,尤其是帕金森病運動併發症,對帕金森病人的日常生活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那麼,是不是每個帕金森病患者都會出現運動併發症?什麼時候會出現?有辦法預防帕金森運動併發症嗎?
  • 帕金森患者常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如何爭取更多自由的一天?
    運動併發症是帕金森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甚至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更好地規範和管理帕金森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小運動併發症對患者的影響,上海首個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帕金森一站式診療中心10月25日落戶新華醫院。劉振國說:「對帕金森患者而言,哪怕是多爭取一天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一種勝利。」
  • 陳海波:關注帕金森病運動波動的治療
    大會期間北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海波教授就帕金森病運動波動的治療進行了討論。 一、運動波動的臨床特點及流行病學 在帕金森病(PD)的運動併發症中,運動波動出現較早。對於早期PD,目前的治療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能夠改善患者的整體功能。
  • 帕金森晚期死前預兆
    帕金森病針對很多人而言也不陌生,是屬於一種較為常見的老年疾病,而患有帕金森病會非常容易導致出現手臂抖動十分嚴重的情況,此外手和腳也會非常容易造成不協調的狀況,而帕金森病假如進入晚期較大的症狀便是出現失眠,抑鬱症等病症,此外在心態上也會造成十分大的障礙,那麼很多人都是對這一病好奇,帕金森晚期死前預兆有什麼呢?
  • 帕金森晚期臥床不起能活多久
    帕金森病是一類普遍的中老年人神經系統退行疾病,65歲以上群體中發病率很高,並伴隨著年紀的提升而提升。臨床上以靜止性震顫、活動緩慢、肌強直和姿勢步態失常為首要特點。
  • 帕金森病 提倡早發現早治療
    從1997年開始,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其症狀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早期發現,並堅持全程治療,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周健康周刊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
  • 帕金森四大症狀是什麼?帕金森症候群能活多久?
    靜止性震顫:震顫是帕金森疾病的最早期表現,通常從某一側上肢遠端開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為主,表現為手指像在搓丸子或數鈔票一樣的運動,然後逐漸擴展到同側下肢和對側肢體,晚期可波及下頜、唇、舌和頭部。在發病早期,患者並不太在意震顫,往往是手指或肢體處於某一特殊體位的時候出現,當變換一下姿勢時消失。震顫的另一個特點是其節律性,震動的頻率是每秒鐘4至7次。
  • 運動神經元病的併發症是帕金森病
    在臨床上運動神經元的症狀主要以動作不協調、鷹爪手、動作僵硬為表現,這些表現跟帕金森的症狀很相同,所以在治療時這兩種病可以採取定顫散風湯的治療方法。 在運動神經元病中,主要的臨床症狀表現是:四肢無力、僵直、行走困難,震顫,構音不清,聲音嘶啞,鼻音重,甚而無力說話,失語,飲水返嗆,吞咽困難,甚而無力吞咽,不會飲食,飲食由鼻飼,有的出現流涎,可出現苦笑面容、強哭、強笑等。所以,在運動神經元病中,有許多臨床症狀具有與帕金森病相同的臨床症狀和表現,而帕金森病成為運動神經元病的併發症就不足為奇了。
  • 影像「新」技術有助於早期診斷帕金森病 新藥物或可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步態困難和行走不穩是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最嚴重的運動症狀,也是棘手的問題,易致患者跌倒而引起骨折外傷等一系列合併症。藥物及手術對此療效欠佳。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興起,醫療技術也得以發展。其中,由加拿大政府直接參與支持開發的一種智能步態訓練系統——步歌(AmbuloSono)。
  • 帕金森會影響人的壽命嗎?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這些情況
    帕金森又稱震顫麻痺,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震顫是指頭及四肢顫動、振搖,麻痺是指肢體某一部分或全部肢體不能自主運動,包括運動障礙、震顫和肌肉僵直。 帕金森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還可能造成意外傷害甚至致殘,但帕金森本身不是一種致命的疾病,一般不會影響壽命。
  • 身體出現這些預警信號,須注意帕金森病來襲……
    疾病進展時,這些姿勢障礙逐漸加重,肌強直嚴重者可引起肢體的疼痛。3、運動障礙(運動不能或運動減少)這是帕金森病致殘的主要原因,既往認為運動不能系肌強直所致。其主要表現為:運動啟動困難和速度減慢,如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坐下後不能起立等;多樣性運動缺陷,表情缺乏、瞬目少,嚴重病人可發生吞咽困難等情況;運動變換困難,從一種運動狀態轉換為另一種運動困難,出現運動中止或重複等症狀。
  • 治療帕金森 五學科專家放「新招」
    新藥有對策  帕金森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在用藥方面,左旋多巴類是治療帕金森病最有效的藥物,剛開始用藥時,療效顯著,然而「蜜月期」頂多只有3~5年,不少患者隨後會出現療效減退,表現為藥效持續時間縮短,有些人則出現手舞足蹈樣動作,即「異動症」等運動併發症,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新藥或許能幫助患者解決這些問題。
  • 帕金森是老年痴呆嗎?早期發展到晚期要多久?
    帕金森是中老年疾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該疾病在發生時,主要會對患者正常的運動能力產生影響,隨著患者病情的不斷發展,逐漸有手抖、肌強直以及活動功能受限等方面的症狀出現,之後會不斷加重,甚至發展到完全喪失活動能力需要臥床休息的狀態。
  • DBS發展史:帕金森病神經外科手術重要的選擇
    此外,長期用藥物治療可能導致併發症,如異動症。 因此,現在應用輔助功能神經外科技術治療帕金森病的病例明顯增加。到現在,DBS已經成為帕金森病重要的神經外科手術選擇。 DBS發展史中幾個重要的時間點: 1、1987年,法國神經科醫生Alim-Louis Benabid教授Grenoble大學的團隊在患者腦內植入一套丘腦刺激系統,以控制震顫症狀,並開啟一系列試驗性的研究。這是腦深部電刺激應用於運動障礙病臨床治療的首次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