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身體出現這些預警信號,須注意帕金森病來襲……

2020-12-04 健康界

作者: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

對老年性疾病,大家比較熟知的是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阿爾茲海默症(又稱老年痴呆病)等相關疾病,但是對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 卻往往重視不夠,容易貽誤病情,導致疾病加重。那麼,當身體出現哪些症狀,須警惕帕金森病來襲?

由於對帕金森病不甚了解,很容易忽視該疾病的治療,或與其他疾病混淆而延誤治療。為了幫助大家更好認識帕金森病,今天特邀功能神經外科專家劉偉欽,就帕金森病常見臨床症狀、如何診斷,如何治療進行詳細解讀。

帕金森病常見臨床症狀有哪些?

據劉偉欽主任介紹,帕金森病又稱原發性帕金森病,也稱為震顫麻痺(Paralysis Agitans,Shaking Palsy),是一種好發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其發病率約20/10萬,65歲以上老人患病率約1.7%,55歲以上老人約有170萬患者,男女比例相似,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病程,且該病以震顫、強直、運動不能(或運動減少) 與姿勢和平衡障礙為其主要臨床表現。

帕金森病常見臨床症狀有哪些?

1、出現震顫

震顫是因肢體的促動肌與拮抗肌節律性(4~6Hz)交替收縮而引起,多自一側上肢遠端開始,逐漸擴展到同側下肢及對側上下肢,而上肢的震顫常比下肢重。在本病早期,震顫僅於肢體處於靜止狀態時出現,做隨意運動時可減輕或暫時停止,情緒激動使之加重。

2、導致強直

促動肌和拮抗肌的肌張力都增高。當關節做被動運動時,增高的肌張力始終保持一致,而感均勻的阻力,以頸肌、肘、腕、肩和膝、踝關節活動時肌強直更顯著。病人也會因此出現特殊姿勢,如頭部前傾,軀幹俯屈,上臂內收,肘關節屈曲,手指內收,拇指對掌,指間關節伸直等。疾病進展時,這些姿勢障礙逐漸加重,肌強直嚴重者可引起肢體的疼痛。

3、運動障礙(運動不能或運動減少)

這是帕金森病致殘的主要原因,既往認為運動不能系肌強直所致。其主要表現為:運動啟動困難和速度減慢,如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坐下後不能起立等;多樣性運動缺陷,表情缺乏、瞬目少,嚴重病人可發生吞咽困難等情況;運動變換困難,從一種運動狀態轉換為另一種運動困難,出現運動中止或重複等症狀。

4、姿勢保持與平衡障礙

由於患者姿勢反射調節障礙,患者行走常發生不穩、跌倒,尤其在轉彎,上下樓梯更易發生,立位時輕推(拉)患者有明顯不穩。因平衡與姿勢調節障礙患者頭前屈、前傾,軀幹前曲、屈膝、屈肘,雙手置於軀幹前,手指彎曲,構成本病特有的姿態。

5、其他症狀

病人可出現言語障礙,語音變低,發音呈暴發性,咬音不準,使旁人難於聽懂及吞咽困難等症狀;還會大量出汗,皮脂溢出增多,頑固性便秘,少數病人可有排尿不暢的情況;部分病人還有認知障礙,晚期可有痴呆、抑鬱症等精神障礙。

如何診斷帕金森病?

很多老年人常常會出現手指抖動的情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老人,認為自己是因為年齡大了才會出現手抖,所以也沒太在意,直到出現其他嚴重的帕金森症狀才肯就醫,因而容易延誤治療。

對於帕金森的診斷,由於患者自身的個體差異性,不同的患者其臨床症狀表現各異,因此醫生主要是根據患者出現的具體臨床症狀,結合其針對性的相關檢查,並進行鑑別,才能對患者做出最後的診斷。

一般帕金森病的患病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其有四大典型症狀,即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直、運動遲緩、姿勢步態異常,具體表現在每個人身上,症狀多種多樣,前後順序也可能不同,首發症狀存在著明顯個體差異,但以多動為主要表現者易於早期診斷。其首發症狀佔比率依次為震顫70.5%、強直或動作緩慢19.7%、失靈巧和(或)寫字障礙12.6%、步態障礙11.5%、肌痛痙攣和疼痛8.2%、精神障礙如抑鬱和緊張等4.4%、語言障礙3.8%、全身乏力和肌無力2.7%、流口水和面具臉各1.6%。

同時,患者進行的相關檢查對於帕金森的診斷同樣重要。具體包括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檢查是為症狀診斷增加依據,也是為了更好的進行鑑別診斷,比如與繼發性的帕金森病(外傷、中毒、腦動脈硬化等引起),帕金森疊加綜合症(多系統萎縮引起)等進行鑑別診斷。

總的來說,目前帕金森病的診斷主要是依賴經驗豐富的專家,根據患者年齡,症狀表現,例如四項症狀中至少具備兩項或以上,以及相關的輔助檢查,還有藥物診斷性治療,比如服用左旋多巴類藥物非常有效,支持原發性帕金森病患者。

患了帕金森病,該如何治療?

帕金森病,不僅給老年人帶來身心和生活上的困擾,同時也對患者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經濟和思想負擔。劉偉欽主任指出,對於帕金森病治療方法的選擇,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採用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目前,帕金森病臨床常見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a、藥物療法

早期治療手段以藥物治療為主,最常用的藥物是左旋多巴製劑(商品名為美多巴或息寧),藥物必須長期服用,一旦停止治療,病情會加重。一般來講,左旋多巴的「蜜月期」為5年左右,此後便出現療效減退、症狀波動和異動症等併發症。

b、手術治療

目前,「磁共振引導立體定向神經核團毀損術」和「腦起搏器DBS(腦深部電刺激術)」是臨床上治療帕金森病兩種主要的微創手術治療方式,通過手術抑制腦部異常神經信號,達到改善症狀,提高患者生活治療的目的。

「磁共振引導立體定向神經核團毀損術」,該手術適用於症狀局限於一側或一側症狀相對較重,經藥物治療無效或難於忍受藥物副作用的患者。手術可精準定位腦深部神經核團,手術痛苦小、恢復快、安全性高、費用低,為廣大患者所接受。

「腦起搏器(DBS)術」,又叫腦深部電刺激術,將微電極植入腦內,刺激腦內控制運動的相關神經核團,抑制異常神經信號。手術後,患者帕金森症狀明顯得到改善,並減輕服用藥物產生的運動症狀波動和異動。適用於單側或雙側, 疾病中後期,震顫、強直、姿勢反射障礙以及藥物治療失敗或出現不能耐受的副作用的患者,是治療中晚期帕金森病比較好的方法,具有可調節、可逆、可體驗、可同期進行雙側手術等優勢。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guikequan@hmkx.cn)

相關焦點

  • 帕金森病早期誤診誤治需警惕
    帕金森病早期誤診誤治需警惕八大症狀: 嗅覺減退:嗅覺減退是帕金森病非常重要的一個非運動症狀,可以出現在疾病的不同時期。由於嗅覺減退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很容易被忽視,最後多被家人發現。輕度的嗅覺減退表現為對一些刺鼻的氣味不敏感。
  • 夜晚做噩夢或是帕金森病預警信號 專家提醒關注老人睡眠狀況
    西部網訊(記者 彭芬)手發抖、身體發僵、動作遲緩,這是很多人印象中的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狀,而夜間熟睡時突然亂喊亂叫,腳踢拳打,甚至騰空翻滾,也可能是帕金森病前期的預警信號。今天(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教授陳建宗提醒,要是家人夜間有以上突發性症狀,要排查提防帕金森病。
  • 帕金森病日專家提醒:帕金森病不僅是「手抖」
    因為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都會出現手抖症狀,因此很多人提起帕金森病就會想到手抖,專家提醒,帕金森病早期識別很重要,手抖不是帕金森病的唯一症狀,其他的非運動症狀如睡眠異常、嗅覺障礙、抑鬱等也是帕金森病的早期信號,它們比「手抖」出現得更早,更值得我們警惕。
  • 帕金森病並非突然出現,老年人應該多注意身上的這幾大細節
    帕金森病來之前身體會有什麼表現?絕大多數帕金森病患者早期會出現睡眠的問題,很多老年人覺得睡眠減少是比較正常的,但是患上帕金森病後,不僅是睡眠時間減少,睡眠的質量也會下降,經常出現失眠、白天嗜睡、睡眠不規律,身體感覺極度不適,長期不能緩解會加重帕金森病的發生。
  • 帕金森病患者千萬注意,確診後,這些食物需謹慎
    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會逐漸的讓一個健康的人生活變得艱難,因為不斷地顫抖,喝水吃飯都成了一件困難的事情,那麼就診後臨床醫生一般建議患者在日常中多注意飲食搭配,保證食物多樣性,多吃蔬菜、瓜果以及穀類,還需要適當補鈣,避免出現骨質疏鬆,容易出現骨折等意外。
  • 世界帕金森日 | 不明原因嗅覺減退,需警惕帕金森病
    世界帕金森日 | 不明原因嗅覺減退,需警惕帕金森病 2020-04-07 1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手抖就是帕金森嗎?哪些症狀能確診是得了帕金森病?
    手抖就是帕金森嗎?帕金森因為有些症狀與腦萎縮、老年痴呆等疾病相似,很容易被誤診,還有些人以為帕金森是小毛病,直接忽視了治療,那麼,到底出現哪些症狀說明是得了帕金森呢?帕金森病有哪些臨床表現?顫抖常從一側手部起病,在安靜的時候顫抖明顯,慢慢發展到上肢、下肢、頭部和軀幹部位。運動中顫抖可減輕或消失,入睡後消失,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時加重。肌肉僵硬就像身體被繩子捆住一樣,有這種症狀,不要忽視,要及時就醫檢查。
  • 帕金森病患者飲食需要注意什麼?
    那按照這個邏輯,是不是就意味著飲食對帕金森病患者不重要?想怎麼吃就怎麼吃?並不是!!雖然飲食不能直接對帕金森病的症狀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但我們可以在維持帕金森病患者較佳營養和身體狀況的前提下,通過調整飲食,使藥物治療達到更好的效果。帕金森病患者吃什麼?
  • 帕金森病患者長期僵硬對身體的危害
    帕金森病患者下肢僵直常伴有陣發性痙攣,行走時可伴有足趾痙攣並伴有疼痛。腰背部疼痛的患者常伴有屈背樣站立姿勢,當站直或躺下後,疼痛緩解;坐位背部前傾常更加明顯,伴有疼痛加劇,這反映出身體姿勢和肌肉僵直是疼痛的主要原因,還可以表現為頸肩部疼痛、頭痛、手臂酸痛。
  • 大便隱血貧血 身體出現這5大信號警惕腸癌
    原標題:身體出現這5大信號,警惕腸癌 25周歲的張先生,這幾天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身體出現5大信號,警惕腸癌 顧主任介紹,結直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是全球範圍內三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中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其中尤以45歲以上患者居多,佔到了總患病人群的93.5%,但近年來年輕人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像腹痛、大便隱血等這些都是結直腸癌(俗稱大腸癌)給我們身體發出的警告。
  • 帕金森病是什麼症狀,它的危害有哪些
    在生活中,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過,一些老人走路拖著腿,手抖,面部表情僵硬,說話含糊不清,這可不是年老的原因,而是一種叫「帕金森」的病作的怪病!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在早期出現震顫,但並不影響到正常生活,也就沒能引起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手抖的情況愈發嚴重,直到影響了吃飯。飯菜送不到嘴裡;走路突然左側的腿感覺無力。
  • 帕金森臨床表現有哪些
    成都西南腦科醫院 顱內腫瘤、腦血管等神經外科疾病診治 帕金森臨床表現有哪些?
  • 帕金森病發病前很隱秘,發現這些症狀,最好不要耽誤,及時就醫
    這是一個患者來到醫院問診時的話,他已經六十五歲了,立刻引起醫生的注意,進行一番檢查後,醫生診斷這位老人患了帕金森病。為什麼在患病前,很多患者都察覺不到異常,當發現身體症狀明顯後去看醫生,就已經發展成中後期了。帕金森病究竟是什麼病?
  • 什麼食物能預防帕金森病?飲食注意這些,能讓患者更健康
    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地方會說吃什麼可以預防帕金森,但其實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很複雜,現在也沒人弄明白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因為病因不明,帕金森病想要通過食物達到預防的作用還是很難得,不過對於帕金森病患者來說,想要注意健康情況,避免病情發展,也應該注意飲食的問題。帕金森病患者應該注意均衡飲食,多吃些雜糧和瓜果蔬菜,還應該多喝點水,因為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到了中晚期都有便秘的情況,非常痛苦,所以一定要注意纖維素和水的攝入。
  • 年輕人如果有這些症狀,很可能是帕金森病!
    近年來,隨著升學、就業壓力的逐步增大,青少年帕金森病越來越多的出現在生活中,醫學界普遍認為,帕金森病跨年齡發病的病因跟心理壓力也有關聯。 另外,青少年帕金森也多見於病毒性腦炎、腦外傷、一氧化碳中毒、亦或服用藥物所致。
  • 不是所有帕金森病患者都手抖,這個症狀才是診斷的必要條件
    說到帕金森病,很多人都會想到手抖,確實這個症狀是大家比較熟知的,但也不是所有帕金森病患者都會出現手抖,動作緩慢、走路慢才是診斷帕金森病的必要條件。帕金森病的表現主要就是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運動症狀就是這些表現會影響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能力,也就是患者出現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步態異常等。靜止性震顫就是身體在靜止,不活動的時候出現震顫明顯,典型主訴就是「手經常抖動,越是不動越是抖得厲害,幹活的時候反而不抖了」。
  • 得了帕金森病,就活不久了?一個病人的真實經歷告訴你答案!
    黃宏回憶,直到11年再讀研究生的時候,才被發現是帕金森病。「我是一名老師,需要對著學生講一堂課,可講著講著身體就開始顫動起來,有時候覺得自己就像個猴子一樣被講臺下的學生取笑,服藥後效果開始還不錯,後來出現了嚴重的異動,不服藥就凍結,整個人幾乎不能動,但服了藥效果只能維持一下下,一天7、8次服藥對身體產生的危害也不輕。」
  • Brain:MRI的發展讓早期診斷帕金森病成為可能
    作為神經科常用的影像學檢查,MRI具有其獨特優勢,而隨著技術的發展,使用影像學手段診斷帕金森病前驅期也逐漸成為了可能。醫脈通編譯,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例如,磁場強度更大以及對腦內鐵離子更敏感的序列(磁敏度加權成像,神經色素序列),都可以更為精確地描繪出黑質的結構。黑質小體-1區域在SWI上的正常表現為高信號,而研究已經表明,該區域的信號減弱可以可靠地區分黑質變性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
  • 出現帕金森症狀就是帕金森病?並不是,很多疾病都會導致該症狀
    這些藥物很有可能會刺激體內的神經系統導致神經系統功能紊亂,進而引發後天性的帕金森綜合症的產生主要表現在四肢顫抖機強直甚至出現肌無力等症狀上面。上注意的是治療帕金森病的相關藥物,尤其是左旋多巴類藥物,對於此類患者來說,並沒有良好的療效。
  • 帕金森病的用藥注意事項有哪些?
    帕金森病的用藥注意事項有哪些?當患者診斷帕金森病後就應開始服用抗帕金森病藥物,因為出現典型的運動障礙症狀時,大腦黒質中的多巴胺能神經元丟失程度已達到60%以上,多巴胺缺失已達到80%,因此要儘早進行藥物治療來調節神經環路的平衡,改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