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做噩夢或是帕金森病預警信號 專家提醒關注老人睡眠狀況

2020-11-29 西部網

西部網訊(記者 彭芬)手發抖、身體發僵、動作遲緩,這是很多人印象中的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狀,而夜間熟睡時突然亂喊亂叫,腳踢拳打,甚至騰空翻滾,也可能是帕金森病前期的預警信號。今天(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教授陳建宗提醒,要是家人夜間有以上突發性症狀,要排查提防帕金森病。

7年來睡眠中有「暴力」行為 老人被診斷為帕金森病

68歲的王大爺近1年來,右上肢在安靜狀態下不自主抖動,走路速度明顯變慢,自己穿衣服扣扣子都需要別人幫助,在老伴及兒子的陪伴下來到西京醫院就診,查體檢查後診斷為帕金森病。

在敘述病史的過程中,老伴講到,王大爺近7年來,幾乎每天晚上在睡眠過程中發作性的亂喊亂叫,腳踢拳打,多次從床上掉下來,導致頭部及四肢損傷。家裡人因懼怕他的「暴力」,儘量迴避與他一起睡覺。老伴經常被他打得遍體鱗傷,愛面子的老伴怕別人笑話,常對人講自己走夜路摔傷。

王大爺患帕金森病以前做惡夢的種種表現,實際上是帕金森病前驅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預警信號—— 快動眼睡眠行為障礙,如果早注意到這個預警信號,就能更早地發現帕金森病。

高度關注老人睡眠狀況 警惕快動眼睡眠行為障礙

陳建宗介紹,帕金森病前驅期有多個預警信號,如嗅覺障礙、抑鬱、焦慮、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等,而快動眼睡眠行為障礙是帕金森病前驅期最強烈的預警信號。2015年,國際運動障礙協會發布了帕金森病前驅期研究診斷標準,有快動眼睡眠行為障礙等帕金森病前驅期的患者,約有60%會轉化成為帕金森病。

陳建宗教授提醒,日常生活中要高度關注老年人的睡眠狀況,特別是發現老年人有夜間墜床及肢體損傷現象,要詢問是否有噩夢發生。如果懷疑有快動眼睡眠行為障礙,要積極動員做多導睡眠監測,及時確診。

此外,快動眼睡眠行為障礙臨床症狀中的損害性行為高達30%到81%,嚴重威脅患者及其陪伴者的健康及生活質量,其中以體表瘀斑、撕裂傷、骨折的發生率最高。因此,要對患者及其陪床者採取積極的保護措施。例如,加放床檔,床下鋪設柔軟的地毯或地墊以起到緩衝作用。將家具的邊角用軟物包裹,對玻璃窗進行安全保護,睡前床周圍移去潛在的危險物品,如利器、玻璃杯、暖水瓶等。

快動眼睡眠行為障礙的研究在國外已開展了幾十年,國內近幾年才剛剛起步,中醫藥防治幾乎是空白。近年來,陳建宗教授率先在國內開展中醫藥治療快動眼睡眠行為障礙臨床研究。臨床發現,快動眼睡眠行為障礙屬中醫「不寐」病證的一種特殊類型,我國古文獻有零星描述。其病機以心肝火旺,上擾心神為主,用龍膽瀉肝湯與金匱瀉心湯化裁,辨證酌加珍珠母、磁石、代赭石、龍齒等重鎮安神藥物,可明顯減少噩夢的發生。目前,陳建宗教授已和相關單位合作,進一步優化治療方案,爭取在治療快動眼睡眠行為障礙研究方面有新的突破。

編輯:王瑜

相關焦點

  • 帕金森病日專家提醒:帕金森病不僅是「手抖」
    因為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都會出現手抖症狀,因此很多人提起帕金森病就會想到手抖,專家提醒,帕金森病早期識別很重要,手抖不是帕金森病的唯一症狀,其他的非運動症狀如睡眠異常、嗅覺障礙、抑鬱等也是帕金森病的早期信號,它們比「手抖」出現得更早,更值得我們警惕。
  • 經常做噩夢,是怎麼回事?是身體有病的表現嗎?
    #不斷更挑戰賽#有些人,睡覺會做噩夢,有時還會被夢驚醒,大汗淋漓;還有人,會因為做噩夢,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大喊大叫,拳打腳踢,那情形就像是正在經歷一場生死搏鬥。噩夢,嚴重影響睡眠質量和人的情緒,還會在早晨起床後,感覺頭痛或虛弱。做噩夢的時候,咱們的大腦發生了什麼變化?
  • 身體出現這些預警信號,須注意帕金森病來襲……
    由於對帕金森病不甚了解,很容易忽視該疾病的治療,或與其他疾病混淆而延誤治療。為了幫助大家更好認識帕金森病,今天特邀功能神經外科專家劉偉欽,就帕金森病常見臨床症狀、如何診斷,如何治療進行詳細解讀。帕金森病常見臨床症狀有哪些?
  • 了解你不知道的帕金森病的秘密,關愛身邊的老人
    2、帕金森病的成因帕金森病的患病原因暫時還沒有明確的科學認定,但是專家普遍認為其與環境因子和遺傳因子有關。帕金森病的家族遺傳性較大,帕金森病在一些家族中呈集中現象。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跌倒,或是發生骨折、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症狀。顫抖是帕金森病最為普遍的症狀,時常會感覺身體麻木、後背乏力、身體前傾,連想要直起腰都感覺很困難,走路時會常伴有小碎步,而且越走越快,甚至往前衝不能及時停下來。
  • 你經常做噩夢嗎? 噩夢有可能預示著這3種疾病
    噩夢有可能預示著這3種疾病) 相信大家都有做噩夢的經歷,晚上睡覺經常做噩夢驚醒,然後一身冷汗?但是對於那些經常做噩夢的人來說可就要當心了,因為這噩夢可能預示著這三種疾病。而為什麼會做噩夢呢?我們來一起探究下到底是怎麼回事。
  • 帕金森病可控 華西醫院專家:治療是關鍵
    7月30日,華西醫院神經外科開展了DBS手術大揭秘暨帕金森病患者關愛義診活動。  活動現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商慧芳教授首先講解了帕金森病的相關信息,隨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李鵬副教授,對治療帕金森病的DBS手術相關問題做出了全面解答。現場的帕金森病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也對教授們提出了關於疾病的問題。最後,教授們在活動現場開展義診活動,和病患面對面普及知識,解疑答惑。
  • 睡眠障礙可能是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的前兆
    (原標題:為什麼睡眠障礙可能是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的前兆)
  • 帕金森病是什麼症狀,它的危害有哪些
    在生活中,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過,一些老人走路拖著腿,手抖,面部表情僵硬,說話含糊不清,這可不是年老的原因,而是一種叫「帕金森」的病作的怪病! 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痺,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
  • 【關注】帕金森病患者腰直不起來該怎麼辦?
    【關注】帕金森病患者腰直不起來該怎麼辦?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神經內科應用肉毒毒素技術治療軀幹姿勢異常、流涎等各種帕金森病併發症,率先在國內建立了複雜性痙攣及肌張力障礙高選擇性肉毒毒素治療技術,相關成果獲得了國家級科技進步獎項。謝老伯患帕金森病7年餘,平時定期看醫生,規律服藥,堅持參加鍛鍊,身體狀況一直保持得很好。然而近來謝老伯發現自己彎腰越來越嚴重,已經快彎到了90度,行走不穩,而且腰背部疼得厲害。
  • 帕金森病早期誤診誤治需警惕
    帕金森病早期誤診誤治需警惕八大症狀: 嗅覺減退:嗅覺減退是帕金森病非常重要的一個非運動症狀,可以出現在疾病的不同時期。由於嗅覺減退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很容易被忽視,最後多被家人發現。輕度的嗅覺減退表現為對一些刺鼻的氣味不敏感。
  • 帕金森症候群是什麼病?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患有該疾病的人往往還會出現行動困難的狀況,在遇到障礙物的時候很容易摔跤或者是讓自己的身體出現骨折的狀況。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肌肉痙攣以及關節強直等狀況。 二、影響情緒和智力 對於情緒以及智力影響都是非常大的,很多存在著該疾病的人往往都會出現明顯的精神異常的症狀。
  • 精神科專家:這零食或是失眠「清潔劑」,3個月給睡眠來個大保養
    院士提醒:下面3種食物或是失眠「催化劑」,勸你少碰!食物一:紅薯紅薯含糖分較多,吃了以後會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另外,紅薯中的氧化酶容易在腸道中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引起腹脹、放屁等現象,而腹脹不舒服會導致失眠,所以晚上要少吃產氣食物。
  • 白天昏沉沉,晚上睡不著,可能是帕金森病前驅症狀
    本文提要:老年人晝夜節律紊亂,或許是帕金森病的前驅症狀要診斷短暫性全面性遺忘症,MRI最好第二天做帕金森病對心臟也有損害駐大腦前線特工我發現:老年人晝夜節律紊亂,或許是帕金森病的前驅症狀晝夜節律紊亂在老年人之中非常常見
  • 帕金森病在發病前三四年就有蛛絲馬跡可尋
    剛開始接受藥物治療的帕金森患者,可能為了追求最好地控制療效而擅自加藥,專家介紹,帕金森病藥物治療不應追求「全效」,以避免毒副作用過早出現。非運動症狀早三四年出現帕金森病的高發年齡在50歲以後。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潘小平介紹,震顫、肌肉強直、姿勢異常、行動遲緩是帕金森病的四大主徵,但是近年的帕金森病診斷新概念認為,帕金森病的一些非運動症狀,可能比「四大主徵」還要早三四年出現,是早期帕金森病的重要信號。這些非運動症狀包括:嗅覺下降,如香臭不分;睡眠異動症,深睡期夢囈、吵架、手舞足蹈、踢人等;抑鬱、焦慮等情感障礙;便秘、多汗等植物神經紊亂症狀。
  • 山東省首家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成立
    動作遲緩、僵硬,手部震顫等都是帕金森病的常見病情。「有些患者還會出現一些非運動障礙表現,例如片斷性睡眠、噩夢增多、睡眠行為障礙、嗅覺減退、疼痛、血壓低、焦慮、煩躁等。」劉藝鳴介紹,很多患者出現這些症狀都誤以為是腰椎間盤突出、肩周炎等其他疾病所致,因此,病情的精準診斷和鑑別非常重要。
  • 帕金森病非運動症狀易被忽略 需加強早期識別
    在帕金森病運動症狀出現(即累及黑質)前20年左右,病理改變起源於嗅覺系統、低位腦幹和外周自主神經系統,此時可能出現一些非運動症狀。目前比較公認多發生在運動症狀之前的非運動症狀主要有快速眼球運動期睡眠障礙(簡稱RBD,下同)、便秘、嗅覺減退、焦慮和抑鬱,出現以上症狀的人群未來發生帕金森病的風險明顯增加。
  • 手抖就一定是帕金森病?專家:可能是特發性震顫
    「嘿,我又沒得帕金森!我哪裡在抖嘛?」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嗎?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許志強說,這可不一定。睡眠障礙:如入睡困難、易醒、多夢、白天嗜睡等,有些病人會出現睡眠中打人、打床,大吼大叫等,患者往往認為自己在做「惡夢」,出現這些症狀,應及時到專科就診。許志強說,如果您出現帕金森病一系列症狀,懷疑自己患上帕金森病,建議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未進一步發展,應繼續減少出門,防止交叉風險。如果病情進展較快,也建議儘快到醫院進行治療。
  • 外媒分析:新冠會否引發帕金森病大流行?
    65%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現了嗅覺減退現象,而嗅覺減退是帕金森病的常見初期症狀。由於此前有過患新冠肺炎後再患帕金森病的先例,因此這種症狀引起了科學界的關注。」論文指出:「截至目前,共通報了3例感染新冠病毒後患帕金森病的病例。在這種情況下,患者詳細的臨床數據對於判斷帕金森病與新冠肺炎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至關重要。3名患者相對年輕,其中兩名男性患者分別為45歲和58歲,女性患者為35歲。
  • 帕金森病,時刻威脅著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需要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一代偉人鄧小平患帕金森病的時間長達幾十年,拳王阿里也在42歲時被診斷出患有帕金森病。隨著許多人口的總體壽命延長,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經濟和社會影響將繼續增加,此病的發病率處於不斷上升趨勢。據統計,帕金森病全人群患病率約為0.3%,65歲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為1%-2%、85歲以上為3%-5%。
  • 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由於帕金森病會直接影響人的神經系統,導致人的肢體出現震顫或是肌肉出現僵直的現象,這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且也給他們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因此帕金森病患者常有封閉自己,不願與外界交流,或是過分擔心自己的病而造成的情緒低落。如果及早積極治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抑鬱情緒會隨著治療後症狀的改善而減輕或是消失,這也是帕金森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