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個小區已開工,施工改造按下「快進鍵」,江城老舊小區紛紛刷新高...

2021-01-20 武漢發布

改造後的登月小區舊貌換新顏

青翠苑社區內部道路拓寬

雅麗花園小琴臺廣場效果圖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閃 通訊員 肖蕾 胡慧娟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中燦

武漢每天不一樣,城市魅力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也在改頭換面。

破舊掉皮的牆麵粉飾一新,亂搭亂蓋的棚子拆掉後長出了竹林,堆滿垃圾的角落種上了鮮花與綠植,過去的空地建成了居民休憩鍛鍊的樂園……改造後的老舊小區刷出高顏值,生活環境大為改善,居民滿意度顯著提升。

去年以來,武漢啟動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760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截至11月底,已有352個老舊小區開工改造。作為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改造成效如何,居民如何參與其中?連日來,楚天都市報記者進行了走訪。

老舊小區通病沒了 八旬爹爹投訴變表揚

80歲的張木清家住漢陽區毛家堤小區2棟,這裡是老漢陽區機電設備公司宿舍,他和老伴至今已住了38年。夏天暴曬,雨季漏水,張爹爹就在屋頂搭建了磚瓦房。2018年在軍運會環境整治中,磚瓦房被拆除,後將拆除的磚瓦平鋪在房頂。

今年,因為漏水和隔熱問題,張爹爹多次撥打武漢行風熱線投訴,稱其「隔熱層被拆除未恢復」,讓相關部門感覺十分棘手為難,屋頂漏水都是老舊小區通病。

今年漢陽區實施老舊小區改造二期工程,毛家堤小區屬於改造項目之一,實施給排水、道路、園林改造及立面、停車位、消防系統、屋面修繕等,投資約3623萬元。隨著工程的推進,張爹爹的問題得以化解。

根據方案,小區住宅樓屋面修繕按一級防水標準處理,需先清理屋面並「找平」,防止屋面積水,再做防水層、保溫層,最後敷設保護層。在清除張爹爹用舊磚瓦鋪設的「隔熱層」時,張爹爹起初反對。想到施工帶來的塵土飛揚,噪音擾民,他對小區改造甚至感到厭煩牴觸。後來,他被社區和施工人員的誠意打動,同意改造。

最近,他又打了行風熱線,不過不是投訴,而是表揚和感謝。「原來的小區蠻破,現在舊貌換新顏,我們住得蠻舒服!」張爹爹說,家裡不僅不漏水了,親戚過來看他,都說小區變漂亮了。

屋面修繕只是改造項目之一,記者現場看到,樓棟前搭建了腳手架,施工人員正在拆卸生鏽的遮雨棚,準備更換新的,此外還要對防盜網重新刷漆。漢陽市政五公司現場施工人員邱宏濤介紹,他們還將改造安防設施、充電樁及車棚、路燈、單元門,解決房屋滲漏、停車難、出行難等問題,使居民幸福感越來越強。

青山區青翠苑小區正在改造中,改造項目清單包含14項,施工人員正在進行樓頂防水、樓道亮化、線路更改、增加車位、拓寬路面等工作。青翠苑社區書記倪萍介紹,改造前,小區道路狹窄,消防通道容易堵塞,道路由3.4米拓寬到5米,給居民留出一條生命通道。

實際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不是一個新工作,早些年就已經開展,之前主要聚焦在水電氣路等管線改造,更多的是單項改造,目前國家大力推進的老舊小區改造是個升級版,更加綜合和全面。武漢市房管局介紹,此次改造內容主要分成三類,基礎類包括水暖氣路等市政配套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還有小區建築物公共部位維修等,力爭能夠做到應改盡改;完善類包括小區的環境及配套設施改造提升;提升類包括社區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比如養老、託育、助餐等順應老百姓的需求,像菜單式點餐一樣,老百姓需要什麼就改造什麼。

推開房門就是「公園」 漢口老住戶搬回來住

蔥鬱的竹林、種在牆上的綠植、充滿情懷的牆繪、休閒廣場、桌球桌……走進江漢區新華街取水樓登月小區,仿佛漫步在一座小公園。

登月片區曾是涇河飲料廠和船檢廠的員工宿舍,距今已有35年歷史。小區破舊不堪,環境髒亂差。因地勢低洼,周邊高樓林立,每逢雨季就會淹水,居民難以出行。亂搭亂蓋,讓原本就面積狹小的小區更加壓抑。小區居民形容,進入小區就像進了「牢房」。

從「牢房」變公園,如今的登月小區煥然一新。取水樓社區書記趙青介紹,這些離不開小區居民的參與規劃建設。在正式施工前半年,由居民組成的社區規劃師就開始搜集意見,反饋給社區,設計公司再根據居民意見量身定製改造方案。施工期間,居民又轉變為社區監理師,監督施工。去年9月完工後,居民轉變為社區維護師,維護改造成果。

社區規劃師範連清介紹,這次改造不僅翻修了樓道裡的舊扶手,考慮到小區老人居多,還在樓道牆上安了扶手,在轉彎處裝了活動座椅。綠植掛滿牆上,留下了「我愛我家」「美麗武漢」等祝福標牌。同樣參與小區改造的居民韓慶梅說,以前這是一面危牆,改造中用粗鐵架進行加固,居民提議在鐵架上擺放植物,顯得充滿生機。

75歲的姜春生家住一樓,推開房門就是一條細長的竹林道,竹林青翠挺拔,牆面上還嵌有各式創意花盆,愛好花卉的他還在自家門口養了盆栽。9年前,被積水和環境困擾,姜春生和老伴搬到後湖女兒家居住,登月小區改造完工後,環境變美了,也不再積水,他們又搬了回來,住在公園式的小區,心情格外舒暢。

武漢市房管局介紹,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堅持共同締造,凝聚共同力量,堅持以人為本,廣泛徵詢居民意願,進行項目評估,徵集改造事項,由居民「看單點菜」,聘請專業團隊量身定製,引導發動居民積極參與,達到管理共治、效果共享。

改造融入文化元素 既有顏值也有情懷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提升顏值的同時,一些老舊小區還設置了文化景觀,賦予文化內涵,變得更有文藝範、古典範。

登月小區院牆翻新粉刷後,多了一些極具現代創意的牆繪。這裡居住著飲料廠和船檢廠的老職工,大家想還原廠裡特色,於是牆上就出現了汽水瓶蓋、船舶等圖案,讓居民重溫過去時光,讓小區更具溫情和生活氣息。

漢陽的雅麗花園一期建於2000年,經過前期改造,已完成「平改坡」、粉刷多彩真石漆、樓道內牆修繕粉刷等項目。64歲的居民張永東說,小區以前環境不好,她曾想過賣掉房子換個新小區,改造過後小區大變樣,看著很舒服,她決定一直住下去。

除了基礎改造,漢陽知音文化也有體現。雅麗花園社區書記湯敏介紹,小區還將進行文化改造,把小區大門設計成七弦之音造型,兩側賦聯,改造小琴臺廣場,設立知音故事造型牌等,配建融入知音文化題材的燈箱、雕塑等。

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同樣堅持文化傳承的小區不在少數。青山區部分老舊小區在改造時用武鋼老舊鋼材做街道景觀、休閒椅,將小區大門設計成武鋼門樓,融入武鋼文化牆、工業元素景觀花壇,在實現居民居住環境改善的同時彰顯人文情懷。

位於武昌區中華路街都府堤狀元樓小區,是20世紀60年代的老房子。歷經風吹雨打,早已牆磚剝落,地面開裂。今年,卻成了不少遊客拍照的打卡地。仿古屋簷、青磚黑瓦、青石板路令小院古色古香,小區改造時與周邊「五大」會址、毛澤東同志舊居、陳潭秋紀念館等重要歷史文物相融合,整個小區不僅煥然一新,還透著厚重的文化底蘊。

■ 連結

武漢實施三年改造行動

已有352個老舊小區開工

根據《武漢市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規定,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該市760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基本解決2000年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市政基礎設施配套不全、共用設施設備破損老化、環境髒亂差、物業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進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目前,已有352個小區開工改造。居民可通過社區、街道向所在區人民政府或區房管部門申報,經相關部門審核後列入改造計劃。

相關焦點

  • 太陽能路燈 照亮老舊小區
    近日,平城區福興園小區居民驚喜地發現,小區內道路和樓前新裝了許多太陽能路燈,每到夜晚,小區內明亮如晝,極大方便了居民夜間出行。老舊小區綜合治理改造是市政府惠民實事之一。自8月開工以來,施工人員對平城區25個老舊小區進行綜合治理改造,從地上到地下,從牆面到屋頂,建築工人們加班加點搶抓工期。目前,因冬季氣候寒冷,大多數改造項目已停工,工人們抓緊開展煤氣管線、照明等部分不受氣候影響的安裝項目。福興園居民看到的太陽能路燈就是目前正在實施的工程項目。居民們發現,相較於過去的傳統路燈,新型太陽能路燈不僅美觀、大方,而且亮度高、輻射面廣。
  • 船山176個老舊小區要改造了!有你家嗎?
    11月25日,遂寧市船山區召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一期)EPC總承包交底暨項目推進工作會。會議就加快推動我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一期)進行了安排部署。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區政協黨組副書記黃鈺,項目涉及單位及參建單位人員參加會議,副區長任參主持會議。
  • 老舊小區改造四項工程惠民生:光明小區安路燈 居民心裡更敞亮
    老舊小區改造既是城市「提檔升級」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事關老百姓的一項民心工程前不久,家住連山區光明小區的趙大爺向我們反映,他們小區的亮化工程正在有序施工中,大傢伙兒心裡別提多高興了。光明小區一直是連山區興工街道民富社區多年的老舊小區,屬於棄管小區。多年來,小區內沒有公共照明,給附近居民生活帶來很大不便。今年,我市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四項工程」,將光明小區列入試點區域。9月初,「明亮工程」在光明小區的一、二、三區開工,小區安裝了新型太陽能路燈。
  • 今年濟南已完成50個老舊小區改造 268部電梯「上樓」
    全面改造50個老舊小區「這兩年我們小區一年一個樣兒,坑坑窪窪的道路鋪平了,髒兮兮的內外牆粉刷了,一下雨就積水的管道疏通了,破舊的景觀花園翻新了,出門還有了電梯坐,聽說下一步還要再改造提升,生活環境真是越來越好了。」說起升級改造,歷城區花園路山大洪樓校區第五宿舍居民普遍對小區現在的環境表示滿意。而這樣的效果,正是得益於我市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所堅持的「裡子面子一起改」。
  • 河口區老舊小區改造換新顏
    為改善老舊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實現房屋居住安全,結合「四供一業」維修改造要求,於2019年10月開始對整個社區的單元門、水、電、氣和暖進行優化升級。截至目前,河瑞社區已全部完成小區的單元門、水、電、氣和暖的優化升級工作,確保居民有一個舒適居住環境。
  • 已完成投資近65億!四川城鎮老舊小區這樣改造
    四川有近2.2萬個老舊小區,涉及房屋10萬餘棟,隨處可見的違建、小廣告、佔道經營……這些老舊小區不同程度地存在基礎設施老化、功能缺失、配套不完善等現象,亟需加以解決。12月2日,記者從全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推進現場會上獲悉,截至11月下旬,全省老舊小區改造累計完成投資額64.9億元。其中,納入2019年改造計劃的小區已開工735個,開工率100%,累計完成投資33.4億元;納入2020年改造計劃的小區已開工4065個,開工率98.5%,累計完成投資31.5億元。全省40個示範項目已全部開工。
  • 周末施工半夜運料電鑽聲擾民 老舊小區改造噪音能否小點兒?
    2015年10月20日訊,目前,不少老舊小區正在進行施工改造,由此帶來了噪音,吵得居民無法入睡。不少市民撥打了12345反映,老舊小區改造雖好,但是希望施工方能儘量把聲音降到最低,還有周六日能否停工,保障市民休息。
  • 邯鄲老舊小區改造,改出幸福生活
    為了讓這些「衰老」的樓房重獲新生,近年來,我市開展了大規模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特別是去年,這項工作被列入我市10件民生實事之一,其進度進一步加快。來自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我市累計投入資金近12億元,319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已全部完成。
  • 池州部分老舊小區改造仍停工不前?回應:正在進行中,施工有先後
    為什麼依然沒見到施工人員的影子呢?」1月14日,有池州市民再次致電新安晚報池州站(熱線:0566-2048066)反映,自從今年元月初施工停工後一直無動靜,「不僅出行不便,且存在很大安全隱患。」,此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曾報導池州城區秋浦花園等老舊小區改造進度遲緩等問題,並引發廣泛關注。
  • 目前老舊小區改造有什麼進展?存在什麼問題,有什麼具體的推進措施?
    據介紹,海南將分批次推進全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按照相關標準把老舊小區改造分為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三種類型進行改造。今年海南計劃完成153個老舊小區、893棟住宅樓、建築面積247萬平方米,惠及20000戶以上居民的改造工作,目前已啟動前期工作。
  • 【真抓實幹在湖南】瀏陽:老舊小區迎來「逆生長」
    王文隆 邢 驍 盛夏時節,一篇熱文在瀏陽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內轉發:「看看,《瀏陽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三年實施方案(2020年—2022年)》出來了,2020年,瀏陽將新開工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21個,有你們那兒不?」 作為城市更新的重要組成部分,老舊小區改造量大面廣,關係千家萬戶切身利益,考驗城市治理水平。
  • 包河2020年22個老舊小區施工啟動!預計11月底完工!
    近日,小包得知了一個好消息,2020年包河區22個老舊小區改造同步開啟,相信這些小區的居民們很快就能有煥然一新的居民環境啦~老舊小區改造啟動施工6月30日下午,包河區2020年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在全市率先進入實質施工階段,包括水利廳機關宿舍、氣象局、中小企業局等在內
  • 宜興市老舊小區天然氣改造「點亮」居民新生活
    原標題:老舊小區天然氣改造 「點亮」居民新生活   11月17日上午8點半,張渚鎮牛犢山新村居民薛惠打開燃氣灶,煮起了生薑水。與往常不一樣的是,最近幾天她家用上了剛通的管道天然氣。
  • 兩會熱議 | 如何破解老舊小區改造中諸多難題?
    兩會熱議 | 如何破解老舊小區改造中諸多難題?工作報告提出,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支持加裝電梯,發展用餐、保潔等多樣社區服務。在各地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的過程中,如何破解改造過程中存在的諸多難題?來聽聽代表委員們怎麼說。
  • 湖北老舊小區改造:枝江市多方聯動規整「空中蜘蛛網」
    11月20日,記者了解到,自湖北宜昌枝江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開展以來,該市已投資近百萬元,完成了民主大道、勝利路等34條主次幹道,蔬菜小區、財苑小區等82個老舊小區,城南市場、馬半路市場等4個農貿市場的弱電線路整治工作。
  • 老舊小區改造不能「驢糞蛋表面光」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雲平最近,記者在昆明幾個老舊小區走訪時發現,有的小區沿街牆體刷上了橘黃、土紅的顏色,光鮮亮麗。記者還發現,許多老舊小區存在車輛亂停亂放、車位「一位難求」問題——有的小區乾脆把綠地剷平,用水泥澆築成停車場,看似解決了停車難,卻讓小區沒了公共綠地。還有小區住戶私搭亂建,把公共綠地圍成自家花園,嚴重侵佔公共空間。老舊小區改造浮皮潦草、半途而廢的背後,是職能部門投入不足、監管不力。
  • 「三線」蜘蛛網下地,排水排汙通暢,白雲這20個老舊小區變了
    記者今日從廣州市白雲區獲悉,作為全力推進的十大民生實事之一,白雲區今年共完成包括上述小區在內的20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明年還將計劃推進28個項目改造建設,通過補齊民生短板,實現「舊貌換新顏」,讓老城區煥發新活力。微改造升級:20個老舊小區變宜居新社區「你看看我們小區周邊都是創意園、公寓和現代化小區,對比之下以前我們小區更顯破舊和落後。」
  • 國務院重磅文件:6年改造17萬個老舊小區 一文讀懂
    有望帶來萬億級投資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國務院有了新部署。7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公開了《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用5000多字描繪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路線圖,這涉及居民上億人,備受外界關注。
  • 下城二次供水改造項目全面開工 這個2010年建成的新小區為何也要...
    除了供水設施落後、改善較為迫切的老舊小區,8月29日,諸如三塘人家這類「新小區」也率先進場動工。建成於2010年的三塘人家小區,是8幢高層住宅組成的小區,有1153戶住戶。小區物業副經理胡經理介紹道,小區二次供水的水箱是不鏽鋼材質,未出現漏水、鏽蝕現象,但是也要進行供水設施的改造,且1153戶住戶已籤下了同意書。
  • 經區:老舊小區改造「治病」又「健身」
    「分成四個工作小組,成立專班下沉一線,著力在群眾『最期盼』的事上想辦法、『最迫切』的事上下功夫。」經區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建設局多次組織專家召開老舊小區改造方案論證會,從細節入手對小區的硬體和軟體環境改造方案反覆推敲,包括停車場車位、道路硬化工程、雨水、汙水、暖氣管網維修、綠化及小遊園建設、海綿城市建設和智慧小區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