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私搭亂建,樓裡樓外粉刷一新,閒置房屋改造利用,水電氣暖配套升級,專業物業公司入駐,老樓房加裝上新電梯……如今,當你走進印象中曾經的「老、破、小」的小區時會發現,它們已然不是記憶中的模樣。
今年以來,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精心組織推進群眾普遍關心的老舊小區改造、加裝電梯、打造紅色物業等工作,著力解決結構性的民生問題,補齊民生發展短板,努力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面改造50個老舊小區
「這兩年我們小區一年一個樣兒,坑坑窪窪的道路鋪平了,髒兮兮的內外牆粉刷了,一下雨就積水的管道疏通了,破舊的景觀花園翻新了,出門還有了電梯坐,聽說下一步還要再改造提升,生活環境真是越來越好了。」說起升級改造,歷城區花園路山大洪樓校區第五宿舍居民普遍對小區現在的環境表示滿意。而這樣的效果,正是得益於我市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所堅持的「裡子面子一起改」。
「2020年開始,老舊小區改造納入中央補助範疇,改造重點也由『面子』轉向『裡子』,改造內容由基礎環境整治轉向補齊水電氣暖、民生服務設施等短板。」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有序高效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該局先後制定出臺了《關於深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的實施意見》《老舊小區改造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制度,市區兩級都建立老舊小區改造領導小組,街道辦事處成立了由街道辦事處、實施主體、設計單位等組成的協調推進專班。
今年改造採取了連片改造的方式,將相鄰的兩三個社區整合為大片區項目,對片區內所有符合改造要求的老舊小區、零散院落打包改造,列入改造計劃的312個小區整合成了50個大片區項目。改造的組織推進,也由過去住建局的單打獨鬥,變為由住建局牽頭,工信、水務、供電等專項改造牽頭部門統籌推進。截至目前,50個項目都已全部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其中,歷下區東源路片區、中潤片區、槐蔭區前屯片區、卉苑小區基礎類公共設施改造已經完成工程量的80%以上,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項目中的供暖改造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0%以上,歷下區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基本完成,歷下區東源片區大食堂、歷城區南全福小區南二區、幸福苑小區項目中的養老服務、社區服務、黨群服務等民生服務設施改造已完成。
268部電梯「上樓」 年度任務超額完成
「我家住5樓,年紀大了,爬樓確實比較困難,以後安了電梯就方便多了!」說起加裝電梯,章丘區正大明泉花園小區的張阿姨高興地說,從6月開工到現在,有電梯坐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據悉,這也是章丘區首部既有住宅加裝電梯項目。
「前三季度全市開工了214部,竣工268部,提前超額完成了年度任務。」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我市對《濟南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辦法》《濟南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有關手續辦理導則》進行了重新修訂,根據新出臺的《民法典》重點調整了增設電梯業主表決規則,此舉有力加速了我市既有住宅電梯的增設工作。與此同時,我市還大幅精簡各類手續申報要件,縮短辦事周期,從增設電梯意向達成到投入使用,一般只要60餘天,補貼方面也拓寬了增設電梯資金來源,明確了加裝電梯可以提取住房公積金,進一步降低了群眾的資金負擔。
增設電梯最難的是做群眾工作。為此,我市出臺了《關於建立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議事制度的通知》,加大了政策宣傳力度,分層分批開展了增設電梯培訓,推動一大批既有住宅增設電梯難題破解。「我們統計了一下,加裝電梯工作開展至今年10月底,全市共有1010個單元辦理規劃審查手續,725部電梯竣工驗收,在增設電梯數量和質量上繼續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紅色物業」破解長效管理難題
「以前小區裡的垃圾清理不及時,地下車庫髒亂差,現在物業真用心,小區環境也是越來越好了。」走進天橋區華黎社區,整潔舒心的居住環境引來社區居民的連連點讚,而社區這一切的改變,都要從「紅色物業」管理模式的建立說起。
去年以來,我市以「紅色物業」為切入點,推動黨建工作與物業服務深度融合,構建城市黨建精緻網格。「我們完善了市、區縣、街道、社區的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四級工作體系,成立了濟南市物業服務行業黨委,推行了濟南市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質量綜合評價、物業服務事項『六公開』、住宅小區物業項目負責人社區報到、物業服務懇談會等制度,逐步建立起具有濟南本地特色的物業管理政策體系。」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紅色物業」管理模式已全面推開。與此同時,我市還開展了物業領域「大排查、解難題、暖萬家」專項行動,全市累計梳理問題4813個,已解決問題4647個,佔96.55%。
在辦好民生實事中展現「住建擔當」。下一步,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將繼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持續開展物業行業專項整治,加快推進老舊小區升級改造,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身邊的大事小事,探索出一條「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宜居」的新路徑。
原標題:今年濟南已完成50個老舊小區改造 268部電梯「上樓」
值班主任:高原
【來源:愛濟南新聞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