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變化多 居民過上新生活(做好民生保障 改善人民生活④)

2021-01-13 人民網

核心閱讀

老舊小區改造,關係群眾生活質量。近年來,北京將其作為重點工程加以推進,通過改造供水管網、解決停車難題、老樓加裝電梯等舉措,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生活環境。老舊小區換新顏,居民過上新生活。

北京老舊小區數量龐大,2000年以前建成的小區有2700多個。近年來,北京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加以推進,強化工作統籌,創新政策機制,積極開闢社會力量參與路徑,讓不少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居民生活環境大幅改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改造管網——

飲水有保障

優質又安全

位於昌平區回龍觀街道的龍城花園小區建成於1994年,之前一直由自備井供水。自備井水硬度偏高,小區內部水處理工藝簡單,「水鹼大」的問題困擾居民多年。同時,小區內部供水管線為普通鑄鐵管,使用時間長,鏽蝕較為嚴重,出水質量受到影響。

去年,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為龍城花園小區實施了自備井置換工程,同時完成內部供水管網改造工作。改造後的老舊小區供水管線,採用了球墨鑄鐵管和不鏽鋼管材,使用年限能達50至70年,抗腐蝕能力強,不易結垢,確保了飲用水水質,提高了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供水、排水、環境衛生……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很多方面,這其中的每一項都和居民生活息息相關。不同的小區存在差異,很難採用一套方案、一次性解決。針對這種情況,北京市明確提出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實施「六治七補三規範」。在此基礎上,分別編制基礎類和自選類兩類菜單。其中基礎類菜單主要包括節能、安全、市政管線、拆違、環境衛生等與居民生活關係最直接、最現實,也是最緊迫、最困難的事項。自選類菜單包括加裝電梯、補建養老設施和社區服務設施等,可綜合考慮小區規劃建設條件等情況,因地制宜組織實施。

由於歷史原因,北京部分老舊小區採用自備井供水。隨著南水進京,為了持續改善居民飲用水水質,提高供水精細化管理水平,北京市要求在2020年底前,在中心城區及其周邊公共供水管網覆蓋範圍內和城市副中心,基本實現生活用自備井供水全部置換為市政供水,基本完成老舊小區內部供水管網改造並實行專業化管理。

記者從北京市水務局獲悉:北京市2020年自備井置換和老舊小區供水管網改造工作圓滿收官。截至目前,全市共計完成617個小區(單位)的自備井置換和老舊小區供水管網改造,其中自備井置換小區(單位)231個,超額完成年度任務目標,新增約30萬人用上了安全、優質、放心的市政自來水。

「十三五」期間,北京累計完成1200餘個小區(單位)的自備井置換工程和1250個老舊小區內部供水管網改造,受益人口288萬人。

增加車位——

多渠道籌資

多方式運營

「沒有地下停車條件,居民在冊登記1100輛機動車,地面停車位卻只有近600個。」石景山區八角南裡社區黨委書記李紅霞介紹。八角南裡社區,建於上世紀90年代,空間資源有限,居民停車難等老舊小區共同面臨的問題,在這裡表現得十分突出。解決居民停車難,不能單靠政府,還需積極引入社會資金。

老舊小區改造資金需求總規模較大,近年來資金籌措渠道雖然不斷增加,但仍然存在資金總體不足、財政資金不夠用、居民和社會資金不願投等問題。為此,北京市制定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資金政策,明確水、電、光纖等基礎類內容以政府出資為主,加裝電梯、停車庫等自選類內容由居民自願選擇實施,採取社會投資、居民付費和政府補貼方式籌集資金。

借著老舊小區改造的契機,八角南裡社區解決停車難的議題上了區長辦公會,會議審議通過了建設立體停車樓的方案。在原有平面停車場位置,建一座8層的立體停車樓,可為居民提供273個停車位。停車樓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使用面積近8000平方米,一共8層,其中地上5層、地下3層。

由於下挖施工難度極大,八角南裡社區停車樓基礎投資2600餘萬元,平均每個車位投資約10萬元。這麼高的投入,如何收回成本?北京靜態交通石景山投資運營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李文興坦言,短期收回成本比較困難,「我們更多是站在國企角度上,履行社會責任。」

據悉,運營方正在考慮結合小區便民服務提升,通過多種方式增加收入。比如,在已滿足社區居民停車需求基礎上,將八角南裡停車樓閒時車位,通過線上預約機制,錯時共享給周邊單位、寫字樓用戶。「預約認證機制,主要是為了明確停放時長,兼顧商業停車與居民停車,實現停車行為、停車人員可控。」李文興告訴記者,在停車服務方面,未來還將在部分車位安裝充電樁,充電服務也能帶來一定收入。

目前,停車樓對於完成「五證合一」(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房產證、戶口本)的用戶每個月收費300元,其他常住居民停車每個月收費360元。「雖然停車費比之前漲了,但是也在可以接受範圍內。大家有地方停車了,小區裡環境也跟著變好了。」小區居民史先生對此頗為滿意,「最大的變化就是下班不急著回家搶車位了!」

加裝電梯——

財政有補貼

居民勤協商

新裝的電梯聳立在牆外,正方形的轎廂緊貼著樓房,透明的玻璃幕牆,為老樓增添了滿滿的現代感——這就是海澱區羊坊店街道剛剛完成的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程,預計到3月底,水科院南院社區將有3棟樓7個單元的90餘戶居民使用上新裝的電梯。

該社區人口老齡化的現象非常嚴重,60歲以上人口佔總人數的35%,80歲以上老人佔比將近10%。在沒有電梯的老樓裡,不少老年人拄著拐杖,顫顫巍巍,拉著扶手,一步一步艱難地爬樓梯。近幾年,隨著北京市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為老樓加裝電梯已成為社會高度關注、老百姓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其實早在2010年,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北京市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的若干指導意見》,對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提出要求。2016年市住建委聯合市發改委等印發《北京市2016年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方案要求各部門簡政放權,簡化報審流程,為老樓裝電梯亮起「綠燈」。雖然有了政策依據,但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並沒有想像中推進得那麼快。在實際操作中,加裝電梯仍存在一定困難,如何籌集資金、如何讓單元內居民達成共識,是其中癥結所在。

為推動工作,北京市出臺了增設電梯的財政補貼政策,對電梯購置及安裝費用按照每臺24萬元給予補貼,對因安裝電梯產生的管線改移費用根據實際情況再給予補貼,這就為經費籌措減輕了壓力。目前北京老樓加裝電梯主要有3種模式:業主自籌,企業代建、居民租賃,產權單位出資。除了產權單位出資以外,其他兩種都需要居民付費。但相較於業主自籌的模式,代建租賃由業主委託第三方作為實施主體,負責出資增設電梯和後續維護,業主按月或按年繳納使用費,降低了加裝電梯的門檻,居民不再需要一次性支付高額的安裝費用。隨著首部租賃式電梯落戶海澱區北下關大柳樹5號院,老樓加裝電梯在全市快速推開。

除了籌資難題,居民意見不一也是制約老樓加裝電梯的重要原因。「老樓裝電梯關鍵在於協調與溝通,需要得到居民的充分理解與支持配合。為了順利完成『增梯』,街道、社區做了大量工作。」水科院南院社區居委會副主任郭垣霞介紹,社區工作人員多次入戶為居民講解政策,召集居民代表座談協商。最終,水科院南院社區3棟樓的7個單元均順利安裝了電梯。截至2020年11月底,北京已經完成老舊住宅樓加裝電梯1601部,極大地方便了老年人的生活。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3日 13 版)

相關焦點

  • 國常會要求豬肉保供穩價 以民生為導向培育新增長點
    保障基本民生會議指出,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把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破解群眾急難憂愁作為政府工作的重要著力點。當前形勢下,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突出保障好基本民生,民生基礎夯實了才能夯實發展基礎。我國作為世界第一大豬肉消費國,豬肉在居民肉類消費結構中佔比很高,穩定生豬供應對於穩定物價、保障人民群眾生活至關重要。近期,各項穩定生豬供應的措施密集出臺,包括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保障生豬養殖用地、對養殖場建設給予補助等。為了保障豬肉供應,政府還將加大收儲豬肉投放力度。
  • 邯鄲老舊小區改造,改出幸福生活
    為了讓這些「衰老」的樓房重獲新生,近年來,我市開展了大規模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特別是去年,這項工作被列入我市10件民生實事之一,其進度進一步加快。來自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我市累計投入資金近12億元,319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已全部完成。
  • ...一批重大民生工程蓄勢待建 老舊小區改造、養老育幼工程、社區...
    新年伊始,多地陸續曬出2020年民生領域成績單,「圓滿收官」「超額完成」成為高頻詞。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惠民生補短板還將持續加碼。《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從中央部委到地方,正在密集謀劃實施新一批重大民生工程。除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外,養老育幼工程、社區新基建也將加速推進。
  • 改舊煥新順民意 環境提升聚民心 宿州市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改舊煥新順民意環境提升聚民心宿州市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為持續改善城鎮老舊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居住條件,提升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宿州市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科學謀劃、高位推動,全面推進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 目前老舊小區改造有什麼進展?存在什麼問題,有什麼具體的推進措施?
    經市縣摸排,全省於2000年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有1920個、17.36萬套、6000棟樓、總建築面積1609萬平方米。這些老舊小區都不同程度存在著以上點到的問題,居住條件較差,已成為小區居民生活的痛點、城市建設管理的難點。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直接關係小區居民的居住條件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夠從源頭上解決老舊小區居民的生活難題,改善生活狀況。
  • 徐立毅調研老舊小區改造時強調 系統把握 統籌推進 主動探索 促進城市環境大改善治理能力大提升
    ,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市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樹牢新發展理念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統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促進城市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河口區老舊小區改造換新顏
    「有了防盜門,還加裝了門禁,心裡踏實多了。」11月25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河口區河瑞社區時這樣的感嘆聲不斷在身邊響起。據了解,河口區河瑞社區始建於1983年,現有居民3241戶。由於建設時間較早,水電線路老化等問題一直存在。為改善老舊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實現房屋居住安全,結合「四供一業」維修改造要求,於2019年10月開始對整個社區的單元門、水、電、氣和暖進行優化升級。
  • 馬尾主城區提升改造 老舊小區「改」出好生活
    尤其是去年起,馬尾重點開展「多位一體」綜合提升工作,老街巷整治、拆牆透綠、老舊小區提升改造、街頭小公園及纜線下地……今年馬尾「多位一體」老城區綜合提升工作,包括13個大項目、200多個小項目,預計在本月底全面完成。
  • 【真抓實幹在湖南】瀏陽:老舊小區迎來「逆生長」
    這是一個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共有住戶200多戶,常住人口1500餘人。「最怕遇到下雨天,天花板的水漏到屋裡到處都是,床上的被褥經常被淋溼。」小區居民尋霞家住頂層,一說起漏水問題,她和家人直搖頭。 「小區約有一半頂樓住戶家中天花板漏水,還有不少居民家的外牆滲水。」小區業委會主任王勇說,小區曾動用維修基金對房屋進行修補,可由於漏水面積太大,一直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踵事增華,答好新時代民生考卷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住房條件全面改善,絕對貧困「清零」工程取得實質成效,教育資源布局持續優化……  踔厲奮發,踵事增華。2019年的青海,72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續寫著改善人民生活、增進百姓福祉的新篇章。  民生進步,源於在發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堅韌與篤行;民生進步,源於民有所呼,政府必有所應的承諾和力行。
  • 老舊小區民生溫度 | 居民爭議怎麼破?看看設計師如何秉持「公平...
    老舊小區民生溫度 | 居民爭議怎麼破?對於他們的訴求,根據居民自行測量的現場尺寸,一塊一塊進行核實,初步計算結果與居民用便利貼標註的得益相近,於是居民立即要求我們修改方案。但居民未考慮到「原有合用面積需重新分割」,經過設計師耐心講解,並對原有合用面積重新分割後,結果顯示該戶比相鄰住戶還多一點面積。
  • 多管齊下 台州市區143個老舊居民小區煥新顏
    市同創辦督查處處長周先法告訴記者,經過這幾個月的攻堅克難,政府買單,造福百姓,讓老舊小區披上新的衣衫,改善了小區居民的居住質量,提升了他們的幸福感。  我的獲得感  正如周先法所說,記者在前兩天的走訪中發現,對於老舊小區的改造,民意測評上應該可以拿到優秀,居民們對於改造後的小區,雖然還會有一些額外的要求,但總體上都是點讚的。
  • 【回眸「十三五」】土左旗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
    這五年,全旗上下凝心聚力、迎難而上,經濟社會保持了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本次改造的老舊小區全部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於受當時經濟條件、設計理念、建築水平和建築材料所限,加上幾十年風雨侵蝕,這些小區又有著道路狹窄、地下管網年久失修、牆體老化破舊等「通病」,給居民生活帶來了極大地不便。
  • 中央發文:推進2000年底前老舊小區改造,將惠及上億居民
    時隔三個月,中央再次強調老舊小區改造。今年四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加大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力度,推動惠民生擴內需。今天(7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用5000多字明確了老舊小區的改造方式,惠及17萬個小區、上億居民。
  • 兩會熱議 | 如何破解老舊小區改造中諸多難題?
    工作報告提出,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支持加裝電梯,發展用餐、保潔等多樣社區服務。在各地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的過程中,如何破解改造過程中存在的諸多難題?來聽聽代表委員們怎麼說。,科學論證,集思廣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強化政策引導,居民積極參與,共住、共建、共享、共治,最終讓居民多一些獲得感、幸福感。
  • 城市與社會︱老舊小區改造中被忽略的居民情感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以瀋陽市友誼小區為例,探索了居民友誼小區中的居住經歷,揭示居民對拆遷改造的矛盾態度。作為典型的東北老工業城市,瀋陽的城市發展長期存在「重生產、輕生活」的問題,在居民的住房等方面欠帳較多。因此,地方政府和居民擁有強烈的住房改造意願。從上世紀80年代末瀋陽就開始進行大大小小的拆遷和改造。到2000年左右,改造規模和範圍進一步加大。
  • 柳州市老舊小區改造塵土飛揚 居民住在「雲塵」裡
    老舊小區改造,可以改善生活環境,提升居民幸福感,本是一件好事,但住在古亭春苑的居民卻這事十分煩心,漫天飛舞的灰塵嚴重影響了大家的生活。記者來到古亭春苑,看到小區的大小角落都在施工,大多是進行路面改造。她說,因為灰太大,空氣變得渾濁,孩子健康也受到了影響,她們曾向施工方反映過,但事情沒有得到解決。居民 陳女士:小孩咽喉有點問題的,很容易復發的。就像我兒子都挨了, 去醫院都說是支氣管炎,是細菌引起的。
  • 一份"有溫度""有質感"的民生答卷——山西省政協建言高品質生活
    民生繫著民心,是黨的執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源,是最大的政治。山西省委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創造性地提出「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以創造高品質生活為引領發力「大民生」。
  • 管道天然氣進老舊小區,安裝費2100元
    為此,易女士很希望自家的小區能夠改裝管道天然氣。   目前,我市城區共有432個老舊小區,其中八成沒有用上管道天然氣,許多居民都得像易女士一樣,不時面臨「沒氣可用」的尷尬。   但是管道天然氣進老舊小區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對此,瀏陽市濱海燃氣有限公司生產運行部站長劉剛說,老舊小區用戶意見難統一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 「十三五」我們的故事|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住房保障讓他們實現...
    12月2日6時訊(董進 實習生 楊世玉)租過隔板間、住過拆遷房,漂泊多年,是公租房,讓打工妹李雲峰在主城擁有了家;從無客廳、無廚房、無廁所的「三無房屋」,到寬敞明亮的三室兩廳;從髒亂的街巷,到宜人的小區,是棚戶區改造,為卿淑容帶來了「做夢都想不到」的變化……住房,關係千家萬戶基本生活保障,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