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舊煥新順民意
環境提升聚民心
宿州市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為持續改善城鎮老舊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居住條件,提升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宿州市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科學謀劃、高位推動,全面推進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2020年,在完成78個老舊小區改造年度目標任務的基礎上,主動提標擴面,全年累計投入資金約2.6億元,完成改造老舊小區151個,建築面積183萬平方米,直接惠及居民18629戶。
一是高度重視,高位推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納入民生工程、「兩治三改」雙向調度,對工作推進中遇到的問題,每周一由市城鄉建設指揮部集中會商,統一協調、合力解決,形成既分工協作、又整體推進的高位推動工作格局。市住建局作為全市老舊小區改造牽頭部門,配備專班,抽調專人負責,建立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業務科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主要領導定期調度、聽取匯報;同時,與縣區籤訂目標責任書,強化工作考核,形成一級管一級,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工作機制。
二是規範管理,多方監督。
加強項目管理,規範項目審批和招標程序,加強日常巡查和指導,強化項目建設全過程的動態質量安全監管,委託質監部門全程跟蹤,確保工程質量。鼓勵群眾全程參與,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建立「居民義務監督員制度」,通過個人申請、群眾推薦,聘請群眾威信高、認真負責的小區居民為義務監督員,全程參與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的進度、質量及安全監督,有效保證了小區改造的效果和質量。
三是建管並重,長效管理。
老舊小區改造後,遵循小區業主意願,有條件的小區在街道(鄉鎮)、社區組織協調指導下,由業主及時依法選聘物業服務企業,對照物業服務標準,明確服務內容和收費標準;暫不具備條件的小區,由街道(鄉鎮)辦事處牽頭徵求業主意見,通過託管、社會組織代管、居民自管等方式進行管理,做到小區改造完成一個,後期管理跟進一個,建立老舊小區長效管理機制。完善推廣「紅色物業」管理模式,依託紅色物業公司,為老舊小區市場化物業服務提供託底保障,確保改造後的老舊小區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鞏固提升改造成果。
四是以人為本,三問於民。
改造前「問需於民」,形成共識。通過入戶走訪、座談交流、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多方徵求意見,全面了解群眾需求,從「政府配菜」到「居民點菜」,側重解決居民最最關心關注的問題,將居民最期待、最急需的領域納入改造範疇。改造中「問計於民」,達成共建。提前公示改造方案,充分徵求民意,並根據居民反饋意見及時作出科學調整。改造後「問效於民」,實現共評。通過電話回訪、入戶走訪、第三方績效評價等形式,全面了解居民群眾對改造效果的滿意程度,真正把住戶群眾的需求和滿意作為工作的首要目標。
通過大力實施提升改造,曾經「路面坑窪不平、外牆老化脫落、配套設施陳舊、雨汙水亂流、環境髒亂差……」的場景一去不復返,老舊小區徹底甩掉了昔日的龍鍾之態,重新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老舊小區蛻變為環境優美的宜居小區。平坦整潔的小區道路,亮麗如新的小區外牆,整齊劃一的停車位,隨處可見的休閒座椅,鬱鬱蔥蔥的花草植物……走進曾經的老舊小區,看到的是煥然一新的場景,從「老破差」到「新綠美」,越來越多的市民感受到了老舊小區改造後「幸福來敲門」的喜悅。
硬化小區道路、改造雨汙管網、完善基礎設施、房屋外牆翻新、提升綠化環境……通過一系列的改造提升,如今已經改造完成的小區發生了美麗蝶變:地面乾淨整潔,綠植蔥蘢,花木繁茂,嶄新的宣傳欄展示著小區改造前後的鮮明對比。道路寬了、車位多了、建築新了、景色美了……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實現裡子「好住」了、面子「好看」了,煥然一新的家園透出濃濃的幸福味道。
老舊小區改造,改善的是環境,凝聚的是民心。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強化舉措,統籌部署,全面深入推進全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有序有力有效開展,努力將這項民生工程做好、做實,全力打造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公評、成果共享的新格局。通過改造讓老舊小區這些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細胞」重換新生,給老百姓提供一個更加舒適、幸福的生活環境,讓城市發展更有顏值,讓小區生活更有溫度,讓群眾幸福更有質感!
【來源:宿州市住建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