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老舊小區改造,改出幸福生活

2021-01-13 澎湃新聞

在我們的城市中,當一座座嶄新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的時候,另一些房子卻在慢慢老去。為了讓這些「衰老」的樓房重獲新生,近年來,我市開展了大規模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特別是去年,這項工作被列入我市10件民生實事之一,其進度進一步加快。來自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我市累計投入資金近12億元,319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已全部完成。

上下樓梯,是居民出行的「第一步」,也是回家的「最後一步」,看似小事,卻與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密切相關。2020年,我市通過建立「示範幫扶獎補機制」,破解「電梯加裝難」問題,讓更多人,特別是老年人享受到坐電梯上下樓的便捷。

復興區北崗院是2020年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示範點。1月4日下午,記者走進該小區,在11號樓前見到了正在施工中的電梯。它是一部6層樓高的室外電梯,整體被黃色的裝飾物包裹,顯得很氣派。

施工單位負責人徐經理介紹,跑手續過程中,復興區住建部門聯合多部門行動,確保此次安裝電梯工作順利推進。「經歷了圖紙審查、現場勘查、聯合審查等一系列程序審批,我們只用了不到15天時間。」施工中,涉及到挪動管線、水電錶等事項,水、電、暖和通信等多單位積極給與配合,讓電梯加裝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目前,電梯的基坑、框架已經完工,下一步將正式安裝電梯,項目預計於今年春節前完成施工並投入使用。屆時3樓到6樓的業主就可以通過電梯出入。

「11號樓的房齡超過40年,沒想到還能裝電梯,我太高興了!」家住北崗院11號樓的居民趙春蓮高興地說,她和老伴都快80歲了,老伴因腿腳有疾,上下樓非常不方便,平常七八天才下樓一次。為了老伴活動方便,他們不得已搬到了孩子家住。「但我們還是願意自己住,現在電梯馬上就要安裝好了,我們老兩口正在商量著什麼時候搬回來住。」

儘管電梯實際使用者為3樓到6樓業主,但低層業主充分體諒鄰居不便,積極配合。樓後有一棵無花果樹,是二樓業主鄭先生在10多年前種下的。如今這棵無花果樹枝繁葉茂,會影響電梯安裝,鄭先生主動把樹移走了。

「誰沒有老去的一天?安裝電梯,現在看是方便老人,但未來就是方便我們年輕人,為什麼不支持?」30多歲的2樓業主鄭先生說,「再說大家做了這麼多年鄰居,互幫互助是應該的。」

六二社區書記楊紅介紹,北崗院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共有15棟樓,874戶,2500多口人,老年人佔總人口的70%左右。該小區改造提升後,為了進一步完善小區功能,去年作為小區安裝電梯試點,開始分階段、分批次安裝電梯,目前已經有4棟樓的業主們提交了申請書。

記者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了解到,我市先後出臺了《鼓勵和規範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指導意見》《關於對2020年主城區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作獎補的通知》《邯鄲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簡化審批流程實施意見》,每加裝一部電梯獎補5萬元,同時設置「綠色通道」,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將審批時間壓縮為15日。目前,全市已安裝電梯26部,正在施工5部。

精益求精,讓群眾滿意為止

小區改造好不好,群眾滿意度是最終標準。2020年,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我市各相關部門積極聽取民意,從群眾最迫切、最需要的地方改起,精雕細琢、精細打磨,力求真正把好事辦好,讓破舊的小區重煥風採。

叢臺區東柳西街上的交錦苑小區,建於上世紀90年代,存在道路破損、綠化不足、基礎設施差等問題,影響居民生活。

從去年4月份起,按照「精準改造機制」,叢臺區東柳街道辦柳西社區組織幹部和志願者到轄區居民家中進行入戶走訪,就老舊小區改造問題,面對面向廣大居民徵求意見建議。通過開門納諫、廣泛徵求意見,為小區重新規劃了停車位,同時進行了水錶分戶、道路硬化和植樹增綠等改造,讓整個小區的人居環境提升了一個檔次。

改造後期,經大部分業主同意,需要在小區門口修建一堵迎賓牆,可到底建成什麼樣式,大家眾說紛紜,一時起了紛爭。社區書記李天河讓施工單位拿出多個方案,供業主們挑選。

「我們選了一種頂端帶飛簷的設計方案,效果圖顯示很漂亮,可實際效果卻難令人滿意。」今年67歲的業主吳慶平說,剛建好的迎賓牆是灰黑色的,才3米多寬,「遠看就像個墓碑,讓我們老年人感覺怪怪的,都希望能改一改,結果施工單位真就按照我們的要求進行了重修。」

「改好後的迎賓牆太大了,不但遮擋了北面居民樓的採光,而且把西邊一條居民進出的小道也擋死了,部分業主們不滿意。」吳慶平說,業主代表又找到社區李書記,把意見提了出來,希望能再改一改迎賓牆樣式。「沒想到李書記馬上找來施工負責人,讓他按照我們業主的要求重新進行改造。」

業主武紀坤原是一名工程師,他被廣大業主選出來當「工程總監」,參與新迎賓牆的設計工作。經過社區、業主代表和施工方的協商,迎賓牆再次進行了改建。

「你看,這就是最終確定的樣式。」吳慶平指著小區門口的迎賓牆驕傲地說,「它高6米,寬8米左右,上貼瓷磚,畫有《春和景明居福地》的山水畫,非常好看。而且牆體與後樓留有足夠間距,不影響業主家的採光。牆西側留出1米寬的小道,方便業主們進出,又能阻擋車輛、三馬車通行,保障我們老年人的出行安全。」

小區裡有了「紅管家」

「阿姨,這是您要的大米、牛奶和麵粉,我們給您送來了。」1月4日上午,家住和平東社區和平東小區13號樓的張女士家響起了敲門聲,原來是記者隨同小區紅色物業服務隊的工作人員,前來為張女士送貨的。張女士熱情地將記者迎進門,邊歸置剛買的東西邊和記者聊了起來。張女士說,這些商品是她通過手機「紅色物業智慧平臺」下單買的,因為太沉了自己搬不動,所以就讓工作人員幫她送到家。

張女士告訴記者,她今年65歲了,是小區的老住戶,小區裡自從有了「紅管家」,她感覺居民的生活確實發生了改變,日子越過越好,生活中遇到了難題,換個燈泡、修個水管啥的,一打電話就有人管,每天的心情都很舒暢。就拿「紅色物業」積分超市來說,居民們可以隨時線上線下下單,需要送貨上門的,會有服務隊工作人員免費送貨到家。張女士說,小區裡住的大多是上歲數的老年人,有時候搬袋米、提桶油上樓,還真得費點勁兒。「紅色物業」積分超市,是小區居民都挺喜歡的地兒,主要是給大家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方便。她現在幾乎天天都會到超市轉轉,和碰到的小區鄰居聊聊天,如果買菜、買零食等小件商品就自己拿回來,要是買米、面、油等大件商品,還有志願者幫忙送,感覺省心又貼心。

「積分超市裡不僅貨品全、價格低,每種商品還有相對應的積分。」張女士說,要知道積分是可以當錢用的,既可以購買超市商品,還能抵扣物業費,非常實惠。張女士邊讓記者看她手裡的「紅色物業積分卡」邊說,她現在已經積攢了50多塊錢,但不打算兌換,準備留著抵物業費用。

該社區書記李豔華介紹,和平東小區住戶大多是邯邢礦山局退休職工,80%以上是老年人,子女不在身邊。引進「紅色物業」積分超市,實行積分兌換制,由「紅色物業」志願者隨時待命,實現「紅色物業」便民化線上+線下全覆蓋,真正讓居民享受到社區服務的便捷。

現在小區環境舊貌換新顏,走在院內,到處都是乾乾淨淨、清清爽爽的感覺,私搭亂建沒有了,垃圾死角不見了,院內衛生有專人定時打掃,小花園內四季常綠,健身廣場上新增添了20多種健身器材。在小區大門口,還安裝了智能AI門禁系統,進出小區首先要進行「人臉識別」。老小區有了高科技,安全係數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得舒心又安心,讓人感覺住在這兒真好。

這些變化,都是因為小區裡有了「紅管家」。居民齊女士說,小區不僅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管理上也越來越規範。平時家裡的水、電、燃、暖有了小故障,居民直接聯繫物業,就會得到及時幫助。對行動不便的老人,物業還經常上門噓寒問暖,到居民家為居民辦理「社保認證」,手把手教老年居民使用智慧型手機。

現在小區有了規範的物業公司,成立了業主委員會,社區還建立了紅色物業服務隊和黨員志願者服務隊。社區書記李豔華說,黨建引領的紅色物業管理體系,提升了小區的物業管理水平,實現了小區共建、共治、共享。

2020年,我市堅持「紅色物業機制」,對有物業的小區,通過黨建引領、黨組織介入交叉任職等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對部分規模較小、招不來物業服務企業的小區,社區建立「紅色物業服務站」,通過街道統籌、自治管理、社區兜底的方式,組織群眾,把基本的服務內容管起來。目前,全市已全面推開「紅色物業」管理模式,460餘個小區通過這種模式加強了管理,受益群眾達30萬戶,90多萬人。

來源:邯鄲晚報

相關焦點

  • 龍港區:升級改造 老舊小區變身幸福港灣
    近年來,龍港區持續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通過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不斷提升城市顏值,優化服務功能,提升市民生活品質,使市民真正從住有所居邁向了住有宜居。家住龍港區建南社區天龍家園小區的居民張雅輝告訴記者,她所居住的小區屬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老舊,道路破損路面較多,居民出行不便。通過改造,不僅改善了小區內居民們的生活環境,也提升了小區形象,使小區真正實現了舊貌換新顏。
  • 經區:老舊小區改造「治病」又「健身」
    經區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建設局多次組織專家召開老舊小區改造方案論證會,從細節入手對小區的硬體和軟體環境改造方案反覆推敲,包括停車場車位、道路硬化工程、雨水、汙水、暖氣管網維修、綠化及小遊園建設、海綿城市建設和智慧小區建設等。4月1日,金海灣花園老舊小區改造調度會開在工地現場,改造工程主要涉及路面硬化、停車位劃分、熱力管網、汙水管網改造、綠化帶重整、管線下沉等方面。
  • 老舊小區有了封閉物業 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工程已經接近尾聲,這裡即將由開放式的樓群變成封閉式物業小區。一個基礎設施更加完善,配套設施更加齊全,服務功能更加便捷的「安全、便民、綠色、整潔、有序」的幸福家園,即將呈現在居民面前。「這次老舊小區改造涉及的範圍很廣,惠及的居民也很多。」共和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董宇明說,這次改造就居民關心的問題,例如上下水、供暖、環境衛生、出行等方面進行了升級,通過這次改造極大提升了居民們的幸福指數。董宇明介紹,鐵西區共和小區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當時由於經濟情況等限制基礎建設較為不足,存在排水管網不暢、道路安全缺乏保障、小區整體綠化差和健身設施設置不合理等問題,對居民人居環境造成了較大影響。
  • 老舊小區改造不能「驢糞蛋表面光」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雲平最近,記者在昆明幾個老舊小區走訪時發現,有的小區沿街牆體刷上了橘黃、土紅的顏色,光鮮亮麗。記者還發現,許多老舊小區存在車輛亂停亂放、車位「一位難求」問題——有的小區乾脆把綠地剷平,用水泥澆築成停車場,看似解決了停車難,卻讓小區沒了公共綠地。還有小區住戶私搭亂建,把公共綠地圍成自家花園,嚴重侵佔公共空間。老舊小區改造浮皮潦草、半途而廢的背後,是職能部門投入不足、監管不力。
  • 馬尾主城區提升改造 老舊小區「改」出好生活
    但老城片區由於規劃建設時間久遠,城區面貌略顯老舊,尤其和東江濱沿線面貌相比,給人一種不協調的感覺。」12月1日,家住馬尾舊街的老馬尾人李先生接受採訪時坦言。「但從近年來看,馬尾主城區大力度的提升改造,帶給我們巨大的欣喜。」
  • 河口區老舊小區改造換新顏
    為改善老舊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實現房屋居住安全,結合「四供一業」維修改造要求,於2019年10月開始對整個社區的單元門、水、電、氣和暖進行優化升級。截至目前,河瑞社區已全部完成小區的單元門、水、電、氣和暖的優化升級工作,確保居民有一個舒適居住環境。
  • 改舊煥新順民意 環境提升聚民心 宿州市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改舊煥新順民意環境提升聚民心宿州市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為持續改善城鎮老舊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居住條件,提升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宿州市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科學謀劃、高位推動,全面推進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 關乎寒冬供暖、菜價、老舊小區改造…寧夏百姓反映的問題有了反饋!
    銀川市興慶區富寧街大廟社區黨委書記陳小紅說,寧夏供銷社家屬院歸屬於大廟社區,這裡全部是老舊小區,每年社區都積極申請老舊小區項目改造,但今年相關部門只對大廟社區內的老舊小區做了外部環境改造。「目前,需要做外牆保溫改造的還有鳳凰南街181號、191號、康樂小區等。」陳小紅說。
  • 兩會熱議 | 如何破解老舊小區改造中諸多難題?
    兩會熱議 | 如何破解老舊小區改造中諸多難題?工作報告提出,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支持加裝電梯,發展用餐、保潔等多樣社區服務。在各地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的過程中,如何破解改造過程中存在的諸多難題?來聽聽代表委員們怎麼說。
  • 雨汙分流+綠地改造!寶山這個小區的「微改造」,「改」出更多幸福感!
    雨汙分流+綠地改造!寶山這個小區的「微改造」,「改」出更多幸福感!>吳淞發布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政府吳淞街道辦事處 美麗吳淞,人文吳淞,幸福吳淞!李金居民區的金泰園小區建成於上世紀70年代末,這樣一個歷經近50年風雨的小區,近年來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住宅陳舊、配套綠化雜亂、管網老化、道路破損等問題,日益影響居民生活質量。
  • 今年,漣水6個老舊小區改造全面完工
    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今年,漣水縣完成6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改造後小區變化如何?據了解,今年,漣水縣住建局對現代名流花苑、陶然居小區三期、文雅居、富貴花園、梅園小區、公路站宿舍區6個老舊小區實施綜合改造,投資額約為1500萬元,改造面積約25萬平方米。目前6個小區改造已全面完工,順利完成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民生實事任務。
  • 今年濟南已完成50個老舊小區改造 268部電梯「上樓」
    全面改造50個老舊小區「這兩年我們小區一年一個樣兒,坑坑窪窪的道路鋪平了,髒兮兮的內外牆粉刷了,一下雨就積水的管道疏通了,破舊的景觀花園翻新了,出門還有了電梯坐,聽說下一步還要再改造提升,生活環境真是越來越好了。」說起升級改造,歷城區花園路山大洪樓校區第五宿舍居民普遍對小區現在的環境表示滿意。而這樣的效果,正是得益於我市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所堅持的「裡子面子一起改」。
  • 宜興市老舊小區天然氣改造「點亮」居民新生活
    原標題:老舊小區天然氣改造 「點亮」居民新生活   11月17日上午8點半,張渚鎮牛犢山新村居民薛惠打開燃氣灶,煮起了生薑水。與往常不一樣的是,最近幾天她家用上了剛通的管道天然氣。
  • 城市與社會︱老舊小區改造中被忽略的居民情感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以瀋陽市友誼小區為例,探索了居民友誼小區中的居住經歷,揭示居民對拆遷改造的矛盾態度。作為典型的東北老工業城市,瀋陽的城市發展長期存在「重生產、輕生活」的問題,在居民的住房等方面欠帳較多。因此,地方政府和居民擁有強烈的住房改造意願。從上世紀80年代末瀋陽就開始進行大大小小的拆遷和改造。到2000年左右,改造規模和範圍進一步加大。
  • ...改造為啥我們家不一樣》後續 老舊小區改造啥標準、有哪些項目?
    11月13日早上7時許,一位讀者打電話說,他們小區也進行了老舊小區改造,房屋外牆、樓道都進行了粉刷,路面也重新硬化了,但小區內缺少路燈的問題沒有解決,晚上仍出行不便。「我看其他老舊小區改造時,不僅安裝有路燈,還更換了健身設施,我想知道老舊小區改造都有哪些項目?」他說。  「感覺自己啥都不知道,小區就開始改造了!」
  • 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將分批改造
    袁永康介紹,2016年至今全市老舊管網改造長度累計600多公裡;2018年新增管網9公裡多,進一步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住宅用戶「一戶一表」改造也在穩步推進,新建小區基本實現了「一戶一表」,老舊二次供水小區採用「成熟一批、改造一批」的方式逐步推進。為了更好地實施供水管理,市編委辦已經著手研究相關籌備工作,組建專門機構,對供水設施統籌規劃。
  • 目前老舊小區改造有什麼進展?存在什麼問題,有什麼具體的推進措施?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老舊小區改造,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徹底改變粗放型管理方式,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經市縣摸排,全省於2000年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有1920個、17.36萬套、6000棟樓、總建築面積1609萬平方米。這些老舊小區都不同程度存在著以上點到的問題,居住條件較差,已成為小區居民生活的痛點、城市建設管理的難點。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直接關係小區居民的居住條件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夠從源頭上解決老舊小區居民的生活難題,改善生活狀況。
  • 四川城鎮老舊小區這樣改造
    四川有近2.2萬個老舊小區,涉及房屋10萬餘棟,隨處可見的違建、小廣告、佔道經營……這些老舊小區不同程度地存在基礎設施老化、功能缺失、配套不完善等現象,亟需加以解決。12月2日,記者從全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推進現場會上獲悉,截至11月下旬,全省老舊小區改造累計完成投資額64.9億元。其中,納入2019年改造計劃的小區已開工735個,開工率100%,累計完成投資33.4億元;納入2020年改造計劃的小區已開工4065個,開工率98.5%,累計完成投資31.5億元。全省40個示範項目已全部開工。
  • 船山176個老舊小區要改造了!有你家嗎?
    11月25日,遂寧市船山區召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一期)EPC總承包交底暨項目推進工作會。會議就加快推動我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一期)進行了安排部署。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區政協黨組副書記黃鈺,項目涉及單位及參建單位人員參加會議,副區長任參主持會議。
  • 老舊小區改造四項工程惠民生:光明小區安路燈 居民心裡更敞亮
    老舊小區改造既是城市「提檔升級」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事關老百姓的一項民心工程前不久,家住連山區光明小區的趙大爺向我們反映,他們小區的亮化工程正在有序施工中,大傢伙兒心裡別提多高興了。光明小區一直是連山區興工街道民富社區多年的老舊小區,屬於棄管小區。多年來,小區內沒有公共照明,給附近居民生活帶來很大不便。今年,我市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四項工程」,將光明小區列入試點區域。9月初,「明亮工程」在光明小區的一、二、三區開工,小區安裝了新型太陽能路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