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想發現一個黑洞,該如何去找?

2020-12-07 醬子聊科學

1961年,前蘇聯自行廢除了與美國籤訂3年內不搞核武器的協議,進行了一次人類上最大威力的原子彈試驗。

美國慌了!

連忙實施一個緊急計劃,組織成立了一個團隊,研究如何利用空間探測器,探測核爆炸放出的X射線、γ射線和高能粒子。這對監測蘇聯未來的核試驗是很重要的。

這項計劃,在短短的16年間(1962年—1978年),使得X射線望遠鏡的測量精度提高了30萬倍。X射線望遠鏡測量精度的提高,從而讓我們對宇宙的認識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因為,它的使命並不僅僅是為了探測蘇聯的核試驗,後來它成為探測來自太空X射線的主要利器。

X射線望遠鏡,也成為我們要尋找黑洞的第一個主角,閃亮登場了……

我國首次發射成功的X射線望遠鏡

要尋找一個黑洞,我們要從哪裡找?

太陽系裡不可能有黑洞,否則行星的軌道會被它強大的引力糾亂。

因為黑洞是由大質量恆星坍縮形成的,所以最近的黑洞,不太可能比我們發現的,最近的大質量恆星天狼星還更近,它離我們有8光年。再退一步,肯定不會比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α更近,它離我們有4光年。

我們知道,黑洞連光都沒法從裡面逃出來,我們用光學望遠鏡肯定是看不到它的。可是,它在經過恆星時,這個在它背後的恆星是不是會被它遮擋一下,這樣我們就能感覺到黑洞的存在了呢?還是不行。

因為一個一般大小的黑洞,周長大概也只是50千米,它的圓盤張成的角不會大於10^-7弧秒。這樣大小的黑洞,從離我們4光年遠的地方去看,比我們看月球上的一根頭髮的直徑還小。比世界上最好的望遠鏡所能分辨的東西還小1000萬倍。這麼小的暗天體,我們是不可能發現它的。

為了尋找黑洞,科學家們絞盡了腦汁。前蘇聯的科學家澤爾多維奇,首先想出了一個似乎行之有效的辦法。他認為,如果恆星與伴星相互環繞形成一個雙星系統,那麼從恆星運動的速度就可以測量伴星的質量,恆星運動的速度越快,說明這個伴星的質量越大,如果這個伴星質量大於2個太陽質量,並且沒有發出一點光,那它有可能是一個黑洞。

雖然,這個辦法進步了些,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第一,估算的暗伴星的質量很容易出現大誤差;第二,黑洞不是恆星能有的唯一暗夥伴,這個我們認為的黑洞,也可能是兩個軌道緊密的總質量達3個太陽質量的冷白矮星,或是2個軌道緊密的暗中子星。

後來澤爾多維奇和諾維科夫又想到了一個更好的方法。因為黑洞會吸引繞著它轉的恆星周圍的氣體,形成一個吸積盤,從而讓氣體加熱形成輻射。因此,為了找黑洞,可以將光學望遠鏡與X射線望遠鏡結合起來。在黑洞候選者所在的雙星系統,一個是光學望遠鏡可以看到的亮星,但是沒有X射線;另一個應該是在光學望遠鏡上看不到,而發現有X射線的天體。

於是他們得出結論,在雙星系統中,有一個光學望遠鏡看不到,而發現有明亮的X射線的天體,並且質量大於2個太陽質量,則這個伴星很有可能就是黑洞。

當時的X射線望遠鏡還比較低級,為了避免大氣層對輻射的幹擾,科學家們想到的是,把探測X射線的儀器送到天上去。

1946年6月28日,為了研究太陽的紫外輻射,美國海軍研究所的弗裡德曼領導的團隊,第一次用二戰中繳獲的德國V-2火箭把光譜儀發送到大氣層之外。V-2火箭後來還搭載了蓋革計算器,不僅用於探測太陽的紫外線還探測其他恆星的輻射,但是當時探測儀器的靈敏度還是太低了。

弗裡德曼和他的X射線探測器

直到1961年,像文中開頭所說的,為了探測蘇聯核爆的輻射,美國在物理學家賈柯尼的領導下,開始研究X射線飛行探測器,並於1962年6月18日,第一次發現了來自太陽系之外天蠍座的X射線。

1970年12月。賈柯尼小組製造的「自由號」X射線探測衛星終於上天了。接著在1978年,他們又放飛了一顆大衛星,稱做愛因斯坦號,這才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X射線望遠鏡。

藝術家對愛因斯坦望遠鏡的描

從賈柯尼火箭到愛因斯坦望遠鏡的發射,在這短短的16年時間裡,X射線探測器的角測量精度提高了30萬倍。1999年發射升空的"錢德拉X射線觀測臺",它的功能更加強大,對探測星系、類星體和恆星以及尋找黑洞、暗物質的蹤跡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964年發現的天鵝X-1,當時並不能確定是不是黑洞,後來用自由號和愛因斯坦X射線望遠鏡證實了它就是一個黑洞,這也是人類在宇宙中發現的第一個黑洞。

黑洞的輻射其實就是電磁波,當然不只是X射線,還有無線電波(射電波)等。無線電波是與X射線相對的另一個極端,X射線的波長很短,而無線電波的波長卻很長。

1932年,楊斯基首次發現了來自銀河系的宇宙無線電波,並且這次無線電波的強度竟然比太陽發出的還要強。這就讓人不得不產生一個疑問:銀河系中大多數的恆星,距離我們比太陽還遠10億倍,它們發出無線電波的強度,應該比太陽弱10億的平方倍才對呀?為什麼它還會比太陽強呢?

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中國貴州天眼

為了探索宇宙這些秘密,射電望遠鏡誕生了。射電望遠鏡的發展過程,這裡我們就不多說了,今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萊恩哈德.根策爾和安德烈婭.蓋茲,就是通過射電望遠鏡,觀測銀河系區域中心,發現那裡存在著一個,質量為太陽質量的400萬倍的巨型黑洞。

尋找黑洞的過程,伴隨著的,就是X射線望遠鏡和射電望遠鏡的發展過程,也是人類不斷探索宇宙秘密的一個過程。

和大人聊科學,小朋友卻聽懂了,就是 @醬子聊科學 關注我,漲姿勢~

相關焦點

  • 第一張黑洞照片是如何拍出來的?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了!
    可能你已經迫不及待想問了,究竟怎樣才能看見黑洞啊?黑洞雖然看不見,但它擁有強大的引力,可以和周圍的物質相互作用,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宇宙中物質的異常狀態來發現黑洞。比如光線的扭曲,異常活躍的物質運動等等。換言之,我們能夠看見的是黑洞的輪廓,通常在黑洞周圍,由於強大引力的作用,會有被加熱的超級明亮的氣體圍繞其視界高速運動。
  • 顛覆認知:科學家發現了一個「不該出現的黑洞」
    來自遙遠星系的短暫信號給天體物理學家們留下了新問題:黑洞是如何形成和成長的? 芝加哥大學的理論學家和LIGO團隊的成員Daniel Holz稱這個新發現是「LIGO/ Virgo首次驚人發現。這樣的黑洞本不應該存在的。」
  • 比太陽質量大數十億倍的黑洞存在嗎?如果存在,我們該如何去發現
    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數十億倍的觀點長期處於理論階段。赫德福德郡大學的馬丁·克勞斯解釋到,現在的天文學家通過研究更支持了這一觀點的成立。不論你是在研究雨林或者是外太空,對自然界的觀察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甚至是新的謎團。
  • 黑洞是如何被發現的?
    「天文學家是如何發現第一個黑洞的?由誰發現的?何時發現?請解釋一下第一個黑洞如何被發現。」) 圖源:wiki 現在回到尋找黑洞的問題上:如果沒有東西能逃離黑洞,黑洞又如何被發現呢?
  • 黑洞是如何被發現的?
    「天文學家是如何發現第一個黑洞的?由誰發現的?何時發現?請解釋一下第一個黑洞如何被發現。」) 圖源:wiki現在回到尋找黑洞的問題上:如果沒有東西能逃離黑洞,黑洞又如何被發現呢?所以,當我們在空中探測到X射線源,就說明該處存在加熱到幾百萬度的氣體,而黑洞周圍的吸積盤就是實現這一點的機制之一。
  • 關於黑洞,你一定要知道的知識!
    在之前我們提到,黑洞存在一個邊界,一旦進入這個邊界,即使是光也無法逃脫,這個邊界被稱為黑洞的事件視界,假如有一對兒正反虛粒子在黑洞的事件視界邊緣產生,一個粒子在黑洞的視界內,一個粒子在黑洞的視界外,視界內的粒子由於黑洞強大的引力而被拉進黑洞,由於動量守恆定律,視界外的粒子則會朝著相反的地方飛去,從外界看起來,就像黑洞向外發出了輻射,這種輻射就是霍金輻射,但是正反虛粒子對本來應該湮滅將能量歸還
  • 黑洞所形成的「時空閉環」,是如何讓物體「無法逃逸」黑洞的?
    由於上一期我們詳細分析了逃逸速度問題得出一個結論:就算有物體可以超光速,速度超過黑洞的逃逸速度,其實我們仍然不能離開黑洞。因為黑洞把周圍的時空極度彎曲形成了「時空閉環」,所以你速度再快也沒用,更何況目前任何物體都無法超光速。這就好好比於一個人要去美國,他說自己可以擁有很快的速度,但是連路都沒有,你如何去呢?時空閉環就是「沒有路」的意思。
  • 如果你想做一個天文學家,你該知道這些
    把研究宇宙作為全職工作的最大好處就是你真的會得到你大學的資助,或者是政府合同或者是社會資助,用來研究宇宙中那些令人激動的層面和物體。而且你所做的工作是真的十分重大,能夠為人類知識總額添磚加瓦。你的研究報告和發現在你死後還能保存好幾百年。你還有機會能以你自己的名字命名一種新類別的天體,或者是發現了什麼未曾預見過的不得了的東西。
  • 黑洞的真實模樣,與你在「悟」的真實境界
    他們找了一個方法:打比方。其中一個比方就是黑洞。找一個「非概念」來打比方吧,《三摩地》找到了科學史上最偉大也最令人抓狂的發現——黑洞。 黑洞無嗎?1970年,美國的「自由」號人造衛星發現位於天鵝座X-1上一個比太陽重30多倍的巨大藍色星球,該星球被一個重約10個太陽的看不見物體牽引著。
  • 銀河系中心黑洞是如何被發現的?
    天文學家卡爾詹斯基過去30年來他一直在尋找一個黑洞,一個巨大的黑洞,就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心,他的發現將會推翻我們對宇宙是如何運作的所有概念。
  • 關於黑洞,你一定要知道的物理知識!
    在之前我們提到,黑洞存在一個邊界,一旦進入這個邊界,即使是光也無法逃脫,這個邊界被稱為黑洞的事件視界,假如有一對兒正反虛粒子在黑洞的事件視界邊緣產生,一個粒子在黑洞的視界內,一個粒子在黑洞的視界外,視界內的粒子由於黑洞強大的引力而被拉進黑洞,由於動量守恆定律,視界外的粒子則會朝著相反的地方飛去,從外界看起來,就像黑洞向外發出了輻射,這種輻射就是霍金輻射,但是正反虛粒子對本來應該湮滅將能量歸還
  • 你了解黑洞嗎?黑洞的後面是什麼?被黑洞「吃進去」的物質去哪裡了
    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被來自美國的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取名為"黑洞"黑洞是一類密度極高的天體,由於它的周圍有巨大的引力場,所有經過附近的物質均被吸進去,即便是光也不能逃脫。1970年,美國的人造衛星發現了與其他射線源不同的天鵝座,天鵝座上的是一個比太陽重三十多倍的藍色星球,這個藍色星球被一個重約十個太陽的物體牽引著。
  •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增長最快黑洞:每天吞噬一個「太陽」
    本文轉自【快科技】;據外媒報導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確定了宇宙中增長最快的黑洞到底有多大。該團隊還確定了這個黑洞在吞噬多少物質。據科學家介紹,這個巨大的黑洞的質量大約是我們太陽質量的340億倍,每天吞噬的物質大約相當於一個太陽。科學家表示,這個黑洞的質量大約是銀河系中心黑洞質量的8000倍。銀河系的黑洞要想發展得這麼大,就必須吞噬銀河系中三分之二的恆星。這個巨型黑洞被稱為J2157,是研究人員在2018年發現的。
  • 【人民日報】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黑洞
    最直觀的問題包括解假設有一個點質量特別大,旁邊引力場是什麼樣?或者一個有一定半徑的球,它旁邊的引力場該是什麼樣的?於是,科學家們發現,確實存在著這種周圍的時空結構是它自己發出的光也逃不出來的,這就是黑洞了。一位德國學者最早給出了廣義相對論場方程的一個精確解,提出了黑洞視界的概念,當然了,此後出現了更多的關於不同性質黑洞的研究。
  • 黑洞照片版權收費?視覺中國想錢想瘋了?
    一時間我們也被這張黑洞照片刷屏了。但到了今天,中國圖片版權方視覺中國突然在其網站宣布這張照片屬於其擁有版權,用戶要想使用必須向視覺中國付費!筆者突然心中一股怒火躥升,科研的圖片什麼時候收費了?!但是EHT其實是一個國際合作組織,我們在其官網的「Latest「裡面找不到這張大圖,按圖索驥,我們發現在頁面上,EHT將大圖下載指向了兩個來源:ESO以及NSF。ESO是European South Observatory,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縮寫,NSF則是Nation Sciene Foundation的縮寫。當然參與研究的還有中國科學院,但是中科院的網站上沒找到版權資訊,而ESO和NSF則有。
  • 哈勃發現不該存在的黑洞
    好像黑洞還不夠神秘似的,最近天文學家使用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黑洞。
  • 現實版的「黑洞」?每天吞噬大量的海水,海水去了另一個空間嗎?
    在愛因斯坦剛提出黑洞理論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這是錯誤的理論,是不會存在黑洞這種天體。可是當科學家在2019年拍下黑洞的高清圖片之後,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黑洞真的存在。黑洞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能夠將周圍的物體全部吞噬,甚至是連光也不例外。
  • 黑洞已經被證實,如果愛因斯坦下一個預言也成真,人類該怎麼辦?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對於黑洞的研究停留在理論層面,因為宇宙中的黑洞離我們特別遠,我們無法靠近黑洞,也無法觀察到黑洞。實際上人類首次意識到黑洞的存在並非是通過觀察宇宙現象發現的,而是通過計算發現的。而第一個通過計算預言黑洞存在的人其實也不是愛因斯坦,而是德國的一位天文學家史瓦西。
  • 如果時間可以穿越你是想去過去,還是未來?
    簡單的來說,假設五百年之後及2720年實現了時間旅行,該公司就可以派生活在那個年代的工作人員返回到現在,把那些繳納了費用的客戶接走。那麼時間旅行是否真能實現呢?我們能不能回到過去或者大幅度去往將來。我們所處的宇宙是一個四維時空。在2019上映的《穿越未來》設想的人可以創造五維空間,主人公庫珀在太空進入黑洞後來到了五維空間,與自己和女兒用莫斯密碼聯繫,為人們暢享了一個充滿未知的理想世界!
  • 黑洞照片怎麼拍的?黑洞吞噬的東西去哪了?一文告訴你想了解的黑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時政熱點>正文黑洞照片怎麼拍的?黑洞吞噬的東西去哪了?一文告訴你想了解的黑洞 2019-04-11 09:31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給黑洞拍照的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