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是如何發現第一個黑洞的?由誰發現的?何時發現?請解釋一下第一個黑洞如何被發現。」
沒有哪一位天文學家可以獨領發現黑洞的榮譽。在解釋天文學家如何發現黑洞存在的跡象之前,有必要了解兩條重要的物理學背景知識。
2.恆星通常因與熱氣壓力和輻射壓力有關的引力而免於坍縮。但是,一旦熱能來源(核聚變反應)切斷,恆星就會坍縮。事實證明,當恆星變得越來越緻密時,除了氣體壓力,還有其它力量會抵消引力,比如直徑僅為10公裡的中子星。但天體物理學家錢德拉塞卡爾證明,一旦恆星超越了一個最大質量,將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與引力抗衡。因此,如果我們在太空中發現了一個緻密天體,其質量超過了臨界質量,我們就可以確定這是一個黑洞。
圖解:被銀河中心黑洞扯碎的氣體雲(2006年、2010年和2013年的觀測結果分別是以藍色、綠色和紅色表示) 圖源:wiki
現在回到尋找黑洞的問題上:如果沒有東西能逃離黑洞,黑洞又如何被發現呢?試想一個雙星系統,一個是黑洞,另一個是正常恆星。如果正常恆星的包層極度接近黑洞,黑洞猛烈的引力就會抽走正常恆星的氣體,將其撕碎、吞噬。
然而,由於角動量守恆,氣體不會直接陷入黑洞,必須圍繞它運行一段時間,才會被吸進去。所以,黑洞周圍形成了一個盤狀結構,氣體被黑洞緩慢吸收。當氣體繞圓盤軌道運行時,它的溫度會上升到幾百萬度,發出光譜中X射線部分的輻射(根據以上第一條注釋)。所以,當我們在空中探測到X射線源,就說明該處存在加熱到幾百萬度的氣體,而黑洞周圍的吸積盤就是實現這一點的機制之一。
如果發出X射線的系統是一個雙星系統,那麼就可以證明其中一顆恆星是一個緻密天體(中子星或黑洞)。雙星系統對天文學家的研究非常有用,它可以幫助我們測量出系統中恆星的質量(根據克卜勒定律)。如果緻密天體的質量超過了上述提到的臨界質量,就可以確定它是一個黑洞,以上便是發現黑洞的方式。
圖解:天鵝座X-1的X射線 圖源:NASA
現在來看看實際發現:上世紀70年代初,一個很強的X射線源於天鵝座被發現,被命名為天鵝座X-1。隨著時間推移,1972年春,天鵝座X-1被認為是一顆恆星,編號為HDE226868(為射電源)。很快就證實它是一個周期約為5.6天的雙星系統。
圖解:藝術家對HDE226868-天鵝座X-1雙星系統的意想圖 圖源:ESA/Hubble illustration
根據狹義相對論,任何東西的傳播速度都無法超過光速。因此,在光從其一端到達另一端所需的時間內,一個天體不能改變它的光度。對天鵝座X-1的分析顯示,如果天體放射的光度變化在時間上短至千分之一秒,該天體則只有幾千公裡寬。所以,證據表明其中一個恆星是緻密星。最後,天文學家利用雙星系統確定了緻密星的質量,發現它大於臨界質量,極有可能是一個黑洞。這是宇宙中第一個被發現的黑洞。
圖解:質量達太陽10倍的黑洞之電腦模擬圖 圖源:wiki
圖解:在巨大橢圓星系M87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圖源:EHT
從那時起,天文學家利用多種方式探測到了太空中的數個黑洞。雖然有一類黑洞質量相對較小(大於太陽質量的5倍),但也有一些黑洞質量特別大(超過太陽質量的100萬倍),被稱為超大質量黑洞。這些黑洞被發現於幾個星系的中心,而我們的銀河系中心擁有一個200萬倍太陽質量的黑洞。
作者: Jagadheep D. Pandian
FY: 徐戈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