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複雜構件服役環境下高靈敏度熱氦檢漏技術研究及應用」科技…

2020-11-25 澎湃新聞

【要聞】四川省電子學會組織召開「ITER大型複雜構件服役環境下高靈敏度熱氦檢漏技術研究及應用」科技…

2020-05-22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5月18日,受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和成都國光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委託,四川省電子學會組織專家在成都召開了「ITER(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大型複雜構件服役環境下高靈敏度熱氦檢漏技術研究及應用」科技成果評價會。

評價委員會專家組成員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真空學會、中物院氘氚中心、四川大學和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組成。專家組組長、副組長分別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於俊崇院士和電子科技大學楊曉波副校長擔任,會議由四川省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李繼雲主持。

評價委員會聽取了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諶繼明研究員的技術總結報告,審閱了研製報告、測試報告、主要試驗及計算分析報告、應用證明、查新報告等相關文件資料,經質詢和討論,形成意見如下:

一、提供評價的成果技術資料齊全、內容詳實、數據可靠,符合成果評價要求;

二、大型真空複雜構件在高溫高壓氦氣作用下的高靈敏度真空漏率檢測是ITER(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研製過程中的一項關鍵技術,技術難度大。通過對關鍵技術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開發了十餘項高真空和表面處理技術,研製了高溫高壓極端環境下的試驗裝置,實現了重量2.8噸、表面積超過17m2的全尺寸包層原型件在4.2 MPa(氦氣)、250±20℃、靈敏度4.9×10-11Pa·m3/s下的真空熱氦檢漏測試,結果優於ITER的設計要求,得到ITER國際組織專家的高度認可。該成果申報並受理了3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項;申請並授權3項實用新型專利,發表7篇科研論文,其中SCI論文3篇,核心期刊論文3篇。建立中國核聚變專項標準1項,申請受理國家標準1項、ISO國際標準1項。

三、主要創新點:

1、建立了本底漏率與真空度、高溫氣體釋放、真空烘烤除氣等理論模型,創新採用多種先進技術,成功建成全球首臺滿足ITER要求的大型複雜構件熱氦檢漏設備,顯著降低了大型真空室高溫本底漏率,首次實現ITER大型複雜構件的高靈敏度熱氦檢漏測試,在國際上率先解決了高溫下檢漏系統本底漏率及檢測靈敏度無法低於2.69×10-10Pa·m3/s(氦當量)的難題。

2、創造性的提出了高效氣體換熱方法,結合全自動循環加載系統,極大提高了被測部件的加熱和冷卻效率,檢測效率領先於國際同類設備2倍以上。

3、創造性的設計了一種適用於強磁場下的全量程真空規管,具有性能穩定、測試精度高、反應時間快等優點,填補了國內空白。

評價委員會認為該項成果總體填補了國內空白,處於國內領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核心指標國際領先。已在ITER用大型複雜構件檢漏、空間堆補償器檢漏、空間環模裝置檢漏等方面取得了應用,直接經濟效益達到10069萬元,在核電、航空、化工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評價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該項成果評價。

原標題:《【要聞】四川省電子學會組織召開「ITER大型複雜構件服役環境下高靈敏度熱氦檢漏技術研究及應用」科技成果評價會》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壓力容器氦檢漏技術,漲知識了!
    (簡稱氦檢漏技術)日益受到重視。 02 注意使用的環境 標準漏孔的生產、檢測,都是在20-25℃的室溫下進行。尤其有些標準漏孔,對溫度特別敏感。溫度每變化1℃,標準漏孔的漏率就有3%以上的誤差。例如,夏天,室溫達到30℃,這種標準漏孔的漏率誤差增加30%。
  • 解密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的真空結構
    北京時間7月28日下午,位於法國南部的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正式進入組裝階段。這無疑是人類目前最具野心的核聚變項目,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ITER就是一個迄今為止最大、最複雜的高真空系統。可靠的真空是ITER項目成功的關鍵。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其中主要的真空結構吧。
  • 解密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最關鍵的真空結構
    北京時間7月28日下午,位於法國南部的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正式進入組裝階段。這無疑是人類目前最具野心的核聚變項目,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ITER就是一個迄今為止最大、最複雜的高真空系統。可靠的真空是ITER項目成功的關鍵。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其中主要的真空結構吧。
  • ...儀器研製項目「大尺寸複雜非晶合金構件精密反重力鑄造裝置」啟動
    哈工大報訊(材料 文/圖)12月18日,由材料學院孫劍飛教授擔任負責人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大尺寸複雜非晶合金構件精密反重力鑄造裝置」項目啟動會在邵館召開。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汪衛華研究員為組長的專家組一行7人對項目進行了論證。副校長郭斌出席啟動會。
  • 機械工程學科「機械製造」領域發展研究 ——《2018-2019機械工程...
    在非傳統加工領域,華中科技大學邵新宇等提出了大型薄壁曲面雷射焊接控形控性技術,發明了大型三維薄壁曲面焊縫形貌在線「測量—跟蹤—補償」技術與裝置,實現了汽車車身小變形、低應力、高質量雷射焊接。成果已在上海通用、江鈴福特、江淮等企業得到應用。
  • 島津獨創高靈敏度氣相色譜儀系統Tracera 問世
    ——融合創新等離子體技術,滿足痕量物質分析需求靈敏度高於TCD 百倍以上、FID 兩倍以上       島津公司現隆重推出高靈敏度氣相色譜儀系統Tracera。Tracera適用於多種類型的高靈敏度分析——結合不同檢測器分析的典型系統氣相應用。    本系統將在PITTCON 2013上(3月17日-21日)精彩亮相!
  • 研究人員開發出高速列車關鍵構件疲勞壽命預測軟體系統
    高速列車關鍵構件服役可靠性是制約高速列車發展的核心因素之一,高速列車關鍵構件材料疲勞壽命預測與性能優化是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然而,材料疲勞性能優化多停留在依靠「試錯」階段,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難以確保優化效果。儘管已有多種疲勞壽命預測軟體,但是國內仍缺少同類商用軟體。
  • 【新華社】我國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核「芯」技術獲得重要突破
    :該所先進核能研究團隊在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堆芯核心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研發出新型燃料組件及包殼材料,解決了鉛基堆堆芯高份額燃料、高密度冷卻劑、耐高溫耐腐蝕結構材料等關鍵技術難題。得益於鉛基材料優良的中子物理和熱物理特性以及穩定的化學性質,鉛基堆在產能安全性和經濟性方面具有突出優勢,還具有良好的核廢料「焚燒」處理能力和核燃料增殖能力,是一種能夠實現多種應用和可持續發展的先進核能系統。西方多個國家目前正積極推動鉛基堆工程化應用,計劃在本世紀20年代實現商業示範。  燃料組件及包殼是鉛基堆堆芯的核心構件,其結構設計和所用材料受到堆內複雜的服役環境的挑戰。
  • 無損檢測:複合材料的超聲檢測技術
    結構無損檢測主要解決結構在工藝制訂、結構件製造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如對各種結構件進行無損檢測所需的儀器設備等檢測手段的建立、信號處理技術、缺陷判別、標準建立與完善等,檢測的對象是各種裝機應用的工程結構件。服役無損檢測主要研究裝機結構件在服役過程中所需的無損檢測方法、手段等,包括提供有關結構件殘餘壽命、剩餘強度、損傷擴展等綜合信息的評估,檢測的對象是裝機後的各種服役結構件。
  • 「技術分享」燃氣熱脫附技術修復有機汙染場地研究與應用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燃氣熱脫附技術修復有機汙染場地研究與應用進展本文發表於《環境工程學報》土壤熱修復技術應用專題 作者:李書鵬,焦文濤,李鴻炫,宋少宇,籍龍傑,劉鵬,詹明秀,王進卿摘 要原位燃氣熱脫附是目前修復有機汙染土壤最具潛力的技術之一。
  • 原位X射線衍射技術在材料研究中的應用
    反應相變機理及使用環境下結構演化規律是材料構效關係研究的重要內容,目前常用的手段是離位表徵,即撤除環境(如熱、力、電等)參量後的研究,往往不能反映真實結構變化過程,而原位技術則可以動態、實時、真實的表徵該變化。
  • 雷射表面改性技術發展研究
    雷射衝擊強化技術具有非接觸、無熱影響區、可控性強、強化效果顯著的優點 [3~4]。經雷射淬火後的材料,其表面強度比常規淬火提高 5%~20%,淬火層深度可達 1 mm,因此雷射淬火具有加熱速度快、熱影響區小、熱變形小和可局部實施的優點 [5]。雷射熔覆具有稀釋度小、組織緻密、塗層與基體結合好等優點 [6]。
  • 金屬所等開發出高速列車關鍵構件疲勞壽命預測軟體系統
    同時,我國高速列車關鍵構件服役安全評價缺少材料疲勞性能預測與優化理論支撐,相關國際標準複雜,評價方法難以在企業快速普及,性能數據及相關參數源於國外材料及工藝條件下獲得,在我國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張哲峰帶領材料疲勞與斷裂研究團隊經過多年努力,發展出系列原創疲勞理論模型,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關鍵理論支撐。
  • 淺談熱分析技術與同步熱分析儀的應用
    1977年在日本京都召開的國際熱分析協會(ICTA)第七次會議上,給熱分析下了如下定義:即熱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溫度下,測量物質的物理性質與溫度的關係的技術。數學表達式為:P=f(T)  其中:P代表物質的一種物理量;T為物質溫度。  所謂程序控制溫度一般是指線性升溫或線性降溫,當然也包括恆溫、循環或非線性升溫、降溫。
  • 深度解析 | 雷射增材再製造技術及應用
    現代工業及國防的許多重大裝備生產工藝複雜、工序長、成本高,這些裝備在服役的過程中,一些關鍵零部件往往會由於磨損、腐蝕、疲勞、事故等原因而失效,從而影響設備正常運行使用,如能對這些高附加值零件進行修復再製造,則可以保證設備正常運轉、節約成本,創造極大的經濟效益。
  • 先進航空板材成形技術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
    目前,SPF/DB技術在飛機上的應用,已從製造小尺寸構件發展到了大型整體構件。例如,美國F-22飛機的後機身有8塊高強鈦合金SPF/DB隔熱板,尺寸為915mm×635mm×1~4mm。B-2飛機上的鈦合金SPF/DB零件尺寸為1200mm×3600mm,厚度為6.3mm。
  • 粉末冶金高熵合金將獲更多用武之地
    劉彬介紹,高熵合金具有四大核心效應,包括熱力學上的高熵效應——單相固溶體結構、晶體結構上的嚴重晶格畸變效應、動力學上的擴散遲滯效應、雞尾酒效應——優異的綜合性能。比如,晶格畸變提高了高熵合金的強度,使其具備優異的力學性能;納米孿生誘發高熵合金優異的斷裂韌性,在低溫環境中具備極好的應用潛力;優異的高溫力學性能和擴散遲滯效應導致高熵合金在高溫下結構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