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2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5月18日,受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和成都國光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委託,四川省電子學會組織專家在成都召開了「ITER(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大型複雜構件服役環境下高靈敏度熱氦檢漏技術研究及應用」科技成果評價會。
評價委員會專家組成員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真空學會、中物院氘氚中心、四川大學和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組成。專家組組長、副組長分別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於俊崇院士和電子科技大學楊曉波副校長擔任,會議由四川省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李繼雲主持。
評價委員會聽取了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諶繼明研究員的技術總結報告,審閱了研製報告、測試報告、主要試驗及計算分析報告、應用證明、查新報告等相關文件資料,經質詢和討論,形成意見如下:
一、提供評價的成果技術資料齊全、內容詳實、數據可靠,符合成果評價要求;
二、大型真空複雜構件在高溫高壓氦氣作用下的高靈敏度真空漏率檢測是ITER(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研製過程中的一項關鍵技術,技術難度大。通過對關鍵技術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開發了十餘項高真空和表面處理技術,研製了高溫高壓極端環境下的試驗裝置,實現了重量2.8噸、表面積超過17m2的全尺寸包層原型件在4.2 MPa(氦氣)、250±20℃、靈敏度4.9×10-11Pa·m3/s下的真空熱氦檢漏測試,結果優於ITER的設計要求,得到ITER國際組織專家的高度認可。該成果申報並受理了3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項;申請並授權3項實用新型專利,發表7篇科研論文,其中SCI論文3篇,核心期刊論文3篇。建立中國核聚變專項標準1項,申請受理國家標準1項、ISO國際標準1項。
三、主要創新點:
1、建立了本底漏率與真空度、高溫氣體釋放、真空烘烤除氣等理論模型,創新採用多種先進技術,成功建成全球首臺滿足ITER要求的大型複雜構件熱氦檢漏設備,顯著降低了大型真空室高溫本底漏率,首次實現ITER大型複雜構件的高靈敏度熱氦檢漏測試,在國際上率先解決了高溫下檢漏系統本底漏率及檢測靈敏度無法低於2.69×10-10Pa·m3/s(氦當量)的難題。
2、創造性的提出了高效氣體換熱方法,結合全自動循環加載系統,極大提高了被測部件的加熱和冷卻效率,檢測效率領先於國際同類設備2倍以上。
3、創造性的設計了一種適用於強磁場下的全量程真空規管,具有性能穩定、測試精度高、反應時間快等優點,填補了國內空白。
評價委員會認為該項成果總體填補了國內空白,處於國內領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核心指標國際領先。已在ITER用大型複雜構件檢漏、空間堆補償器檢漏、空間環模裝置檢漏等方面取得了應用,直接經濟效益達到10069萬元,在核電、航空、化工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評價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該項成果評價。
原標題:《【要聞】四川省電子學會組織召開「ITER大型複雜構件服役環境下高靈敏度熱氦檢漏技術研究及應用」科技成果評價會》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