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機器學習在雙光子光刻過程中進行自動探測產品的質量

2020-12-05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採用機器學習的辦法攻克了雙光子光刻(two-photon lithography (TPL))過程中進行工業化生產中的重大障礙:發展並發布了基於機器學習的雙光子光刻技術的基本數據;實現了基於機器學習的自動探測加工所需要的光能量;在雙光子光刻過程中可以實現自動的進行質量探測;所得結果測試表明質量探測精度達到95%,響應時間≤2ms。這一成果發表在近期發表的期刊《Additive Manufacturing》上。

研究成果的亮點

發展並發布了基於機器學習的雙光子光刻技術的基本數據;實現了基於機器學習的自動探測加工所需要的光能量;在雙光子光刻過程中可以實現自動的進行質量探測;所得結果測試表明質量探測精度達到95%,響應時間≤2ms。

圖1 研究成果的示意圖

圖解: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LLNL)的研究人員採用機器學習的辦法攻克了雙光子光刻(two-photon lithography (TPL))過程中進行工業化生產中的兩大重大障礙:在列印過程中檢測產品的質量並確定列印特定材料所需要的光的能量。該研究團隊發展的機器學習算法在雙光子列印過程中訓練了成千上萬套視頻圖像來建立識別參數設置如輻照時間和雷射能量密度等參數設置的問題,並自動實現高高精度的質量探測。

圖2 雙光子光刻列印時用於收集視頻的實驗裝置示意圖。雷射閾值通過掃描速度和雷射強度來實現

雙光子光刻(TPL)列印技術是一種製造三維納米尺度製品的增材製造技術。雙光子光刻應用的一大障礙就是需要經歷乏味的且耗費巨大人力的過程來獲得適合的光輻照能量:即直寫速度和雷射能量密度以在較大的範圍內的光固化聚合物中找到適宜的誘導光聚合參數。另外一個巨大的挑戰就是在列印製造過程中的在線監控。在本文的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員採用機器學習(ML)模型的辦法來加速識別優化光輻照能量的參數的過程並自動探測產品質量。

研究人員通過操縱在不同光能量輻照條件下不同的製品所需要的參數來實現控制,通過機器學習來識別相應的視頻圖像,進而實現製品的質量探測。機器學習的過程是建立在不同的樹脂和在空間分布的數據訓練的基礎上實現的。研究結果也表明機器學習可以實現產品的質量探測且準確率達到95.1%。響應時間為毫秒級。我們同時評估了製品的失效類型和識別了兩種不同的操作模型:參數優化和部件質量探測。最後不能不提的是,我們同時對外發布了這一數據以期對整個行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我們發展的這一策略:參數優化和部件質量對雙光子光刻的工業應用至關重要,其應用價值不僅僅限於雙光子光刻,同時對其他增材製造過程中所面臨的同樣的問題,在工業化應用中也同樣適用。

圖3 樣品的框架形貌特徵揭示不同的光聚合物在不同的結構設計和不同列印材料時的形貌

雙光子光刻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增材製造技術,在使用光聚合物製造微米級別特徵的任意形狀的複雜的微米尺度的三維物體非常有優勢。儘管這一製造過程是一種光增材製造技術,雙光子製造技術的精細程度要高於聚焦的光製造技術。這一亞衍射能力是非線性雙光子吸收過程在高能量密度的雷射進行聚合時的焦平面所產生的結果。不同的研究學者已經充分利用雙光子光刻技術的優勢來製造功能性的微納尺度的3D結構,如光子晶體、微機械、電化學界面、生物支架、小型化光學器件、機械超材料等。雙光子光刻最典型的應用是掃描聚焦的雷射光斑在聚合物上,不斷地重疊搭接微米尺度的體積像素而製造成3D結構的過程。這一過程見示意圖 2。

雙光子光刻的工藝表明雷射的能量閾值處於輸出參數當中的一個比較狹窄的工藝窗口。儘管這一工藝窗口的表現行為從數值上可以進行很好的理解,選擇適宜的列印參數是一種耗時和費力的工程,需要對實驗不斷的進行反覆迭代。這一過程使得雙光子列印只能適合在實驗室裡進行應用而不適合工業生產中的大規模的應用需求。在這裡,我們為大家展示了如何加速這一工業進程和利用機器學習實現雙光子列印過程中的自動進行參數選擇,進而自動識別列印狀態製造的產品是失效品還是成功的製品。

圖4 當標示的框架用於產生結構層次的視頻標籤,採用算法1時的啟發式標記

在雙光子光刻列印中成功的製品是指將光敏聚合物從液相實現到固相的固化轉變,而列印失效則是指要麼製品受到損傷、要麼固化不足(良)。固化不足(良)發生在雷射能量低的時候,而製品受到損傷則是雙光子光刻時雷射能量過高而造成光敏材料的沸騰或損傷。理想的固化發生在雷射能量剛好位於以上兩種情況的中間。雷射能量是指雷射的強度和雷射在特定點停留的時間。對任一AM技術來說,當加工材料發生改變時,其所需要的雷射能量數值將發生相應的改變。比較有意思的是,當列印的尺寸形狀發生了改變,雷射列印所需要的能量閾值也會發生改變。因此,當列印的對象,光聚合物材料發生了改變或列印對象的結構發生了改變,都需要開展相應的實驗來確定相應的窗口值。簡而言之,就是要手動的來檢查視頻圖像並從大量的可變參數條件下列印的製品中選取未固化、固化和列印受到損傷的結果及相應的得參數。

圖5 CNN-LSTM 模型的結構

利用機器視覺的辦法來匹配圖像同預先設計好的模板來進行比對,以確定是否是成功的控制策略,早某些製造工藝中已經成為一個標準的質量控制手段。然而,這種匹配的模式對於雙光子光刻列印技術就不怎麼匹配了,這是因為並沒有標準的模板作為未固化和損傷情形的參考標準。為了很好地解決在雙光子列印過程中收集到的列印參數進行訓練,然後通過深度學習算法來自動地將加工的結果進行分類。這一分類對工藝參數優化和通過自動識別以實現實時監控至關重要。同時機器學習已經在大多數地AM系統中得到了應用,將應用於過程監控和質量控制。

機器學習算法地分類,如決策樹和卒算法已經應用於不同的AM系統中並取得了有意義的結果。如已經有一種框架工作利用K均值簇和隨機森林的手段來進行粉末床的雷射列印過程中的層的質量分類。另外,一種結合Naive-Bayes的分類法和決策樹的辦法來依據模擬結果的圖像來實現缺陷的識別。最近,深度學習技術則用於AM技術中。深度革新的人工神經網絡(CNN)則用於探測和調整列印過程中的參數調整的反饋。在粉末床雷射列印過程中,CNN則通過監督和半監督的形式進行訓練,以預測離線測量結果,如通過視頻數據來獲得軌跡的寬度。因此,多尺度CNN技術依據粉末鋪展的異常用於探測和對不同的缺陷進行分類。

圖6 CNN-LSTM模型的最佳表現 的混淆矩陣

在本文中,研究人員發展了一種標杆式的視頻數據來區分未固化、固化和損傷的工藝參數結果,這通過收集原始的雙光子光刻視頻來實現。這一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期刊《Additive manufacturing》上。

圖7 從所有的光聚合結構中提取的測試數據中錯誤的分類分類的子序列

文章來源:Automated detection of part quality during two-photon lithography via deep learning,Additive Manufacturing,Volume 36, December 2020, 101444,

相關焦點

  • 新型光刻膠可實現納米多孔結構3D微列印
    光刻膠被紫外光曝光後,在顯影溶液中的溶解度會發生變化。矽片製造中所用的光刻膠以液態塗在矽片表面,而後被乾燥成膠膜。雙光子聚合(或基於此過程的雙光子微印)已經被廣泛研究了幾年,特別是關於微光學、超材料和用於單個生物細胞實驗的微支架的生產(如下圖)。
  • ...自動變速箱|光刻機|瑞士_科技|李鵬森|美國_科技|微電子技術|...
    光刻膠在微電子技術中,光刻膠是一種重要的微細圖形加工材料,尤其是近年來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其研究與應用。印刷業是光刻膠另一個重要應用領域。膠粘劑生產工藝複雜,品種眾多。依據化學反應機理和顯影原理,可分為兩類:負性和正性。
  • 搭一套個性化的雙光子顯微鏡(一)
    配備該裝置後,Scan imaging軟體會自動進行雷射功率校正,當然這部分不是必需的。實際使用中EOM其實不能百分之百將功率降低到0,即便設置在零,總是能在樣品處看到非常微弱的雷射。因此在光路中加了一個電動快門,我們在淘寶買了一個非常小的磁力電機(幾毛錢),通電會彈出支杆。我們在上面粘了一小塊擋光片,作為快門,如圖3所示。
  • ​光學精密工程 | 飛秒雷射雙光子聚合方法加工圖案化微透鏡及其...
    通過球面波因子的變形設計了不同圖案的微透鏡,利用飛秒雷射雙光子聚合加工技術在光刻膠樣品中加工出圖案化的微透鏡,然後將光刻膠樣品置於顯影液中去除未聚合部分,得到圖案化微透鏡,最後對圖案化微透鏡進行成像測試和光強均一化分析。將LED光源分別置於不同圖案微透鏡的下方,光線透過圖案化微透鏡成功聚焦出光強一致的焦點圖案。
  • 北航張俊英教授:基於雙光子激發的近紅外光響應型核殼結構WO3/CdS的太陽光光催化性能
    因此,如果用低能量的近紅外光去激發這些儲存的電子,使其躍遷至更高的激發態,就有可能實現近紅外響應,使材料呈現雙光子激發過程。在已有含氧空位的WO3能帶結構的研究中,亞穩激發態的存在已被證實[4]。將WO3 與CdS進行複合,把通過雙光子激發過程躍遷到亞穩激發態的電子轉移到CdS,就可以將H+還原生成氫氣。
  • 光電器件微納加工技術——光刻工藝與雷射直寫
    (1)微製造 有兩種不同的微製造工藝方式,一種是基於半導體製造工藝的光刻技術、LIGA技術、鍵合技術、封裝技術等,這些工藝技術方法較為成熟,但普遍存在加工材料單一、加工設備昂貴等問題,且只能加工結構簡單的二維或準三維微機械零件,無法進行複雜的三維微機械零件的加工;另一種是機械微加工,是指採用機械加工、特種加工及其他成形技術等傳統加工技術形成的微加工技術,可進行三維複雜曲面零件的加工
  • 光致發光檢測:使產量最大化的矽片自動質量分級技術
    生產過程控制被認為是太陽能產業的一個關鍵的成功因素。不過,這僅僅是有助於取得成功的有利條件的一部分:為了全面優化生產並降低成本,生產商必須採取進一步措施以保證只加工無缺陷的材料。為了切實避免耗材的浪費和缺陷產品時間上的浪費,需要對每一個相關矽片的特性進行全面的在線檢測。
  • 光基處理器晶片推動機器學習
    對於人工智慧應用,例如尤其是模式和語音識別、或自動駕駛汽車,對計算能力的需求,通常超出了常規計算機處理器的能力。明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與一個國際團隊合作,開發可以極其高效地應對這些任務的新方法和過程體系結構。研究表明,所謂的光基處理器晶片(Light-Based Processor Chips),即通過光對數據進行處理的晶片,可以更快、更並行地處理信息,而電子晶片則無法做到這一點。
  • 一文看懂光刻膠
    在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製造過程中,一般要對矽片進行超過十次光刻。在每次的光刻和刻蝕工藝中,光刻膠都要通過預烘、塗膠、前烘、對準、曝光、後烘、顯影和蝕刻等環節,將光罩(掩膜版)上的圖形轉移到矽片上。在此後的步驟5到步驟7裡,基於「光刻」過程在多晶矽材料上留下的光刻膠圖形,「多晶矽層刻蝕」、「光刻膠清洗」和「N+離子注入」工藝共同完成了一個NMOS 三極體的構造。 上圖步驟1中的光刻膠塗膠過程也是一種重要的半導體工藝。其目的就是在晶圓表面建立輕薄,均勻且沒有缺陷的光刻膠膜。
  • ChemNanoMat:「Off-On」型可雙光子激發的螢光納米探針
    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通過光物理化學作用產生以單線態氧(Singlet oxygen,1O2)為代表活性氧物質來進行疾病治療,具有選擇性高、非侵入性和毒副作用小等優點,引起了科研工作者和臨床醫學人員的極大興趣。
  • 看懂光刻機:光刻工藝流程詳解
    IC 設計主要根據晶片的設計目的進行邏輯設計和規則制定,並根據設計圖製作掩模以供後續光刻步驟使用。 IC 製造實現晶片電路圖從掩模上轉移至矽片上,並實現預定的晶片功能,包括光刻、刻蝕、離子注入、薄膜沉積、化學機械研磨等步驟。 IC 封測完成對晶片的封裝和性能、功能測試,是產品交付前的最後工序。
  • 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研發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鄭煒團隊在高分辨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研發中取得系列進展。第一項研究工作與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費鵬團隊合作完成,開發出基於多幀重構提高雙光子成像軸向解析度的方法。與傳統雙光子成像相比,該方法對成像軸向解析度和信噪比均提升超過3倍。
  • 俄科學家開發基於納米顆粒高解析度雷射3D列印
    不過在雙光子光刻術中,飛秒雷射用於精確固化樹脂。不僅點到點過程耗時,而且雷射器工作在高強度下,有可能會損壞材料,而且儀器昂貴。 先前美國LLNL的研究人員在2018年1月宣布找到了一種改進雙光子聚合(TPL)的方法,雙光子聚合是一種納米級3D列印技術,LLNL將雙光子聚合3D列印技術開發到可以兼顧微觀精度同時又滿足較大的外型尺寸的水平。
  • 基於光散射的完美光器件
    例如半導體光刻系統,用於製造更小、更節能的微晶片,基於衛星的高解析度地球觀測系統,以及引力波探測領域的基礎研究。然而,在光學領域,即使是最微小的缺陷也會導致散射光,從而導致對比度降低和光產率降低。因此,當今的光學系統依賴於優化設計和全面檢查光學元件的整個表面。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夫琅和費應用光學和精密工程研究所(IOF)正在開發能夠檢測不需要的散射光的光散射測量技術。
  • 光刻技術概述及光刻技術的原理
    電子束光刻最主要的就是金屬化剝離,第一步是在光刻膠表面掃描到自己需要的圖形。第二部是將曝光的圖形進行顯影,去除未曝光的部分,第三部在形成的圖形上沉澱金屬,第四部將光刻膠去除,在金屬剝離的過程中,關鍵在於光刻工藝的膠型控制。最好使用厚膠,這樣有利於膠劑的滲透,形成清晰的形貌。
  • 半導體材料行業專題報告:光刻膠,高精度光刻關鍵材料
    由於中高端光刻膠的相關生產技術目前主要掌 握在日本手中,我國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力求加速在光刻膠領域的國產替代進程。光刻是將電路圖形由掩膜版轉移到矽片上,為後續刻蝕工藝做準備的過程。光刻是 IC 製造過程中耗時最長、 難度最大的工藝之一,耗時佔 IC 製造 50%,成本佔 IC 製造 1/3。
  • 光刻機價格多少_還有比光刻機更貴的設備嗎
    什麼是光刻機   光刻機是晶片製造中光刻環節的核心設備, 技術含量、價值含量極高。 光刻機涉及系統集成、精密光學、精密運動、精密物料傳輸、高精度微環境控制等多項先進技術,是所有半導體製造設備中技術含量最高的設備,因此也具備極高的單臺價值量。
  • 淺談光刻機
    首先,光刻機是晶片製造當中一個非常核心的設備,可以說是整個晶片產業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光刻機的精度直接決定了晶片的質量。但是光刻機的技術含量是非常高的,是目前地球上技術含量最高,研發難度最大的產品之一,所以很多國家都不具備生產研發光刻機的實力,即便有些國家在航空航天,飛機大炮等方面技術很先進,但在光刻機面前卻無從下手,由此可見,光刻機的技術層面到底有多高。其次,工藝原理:光刻技術指利用光學-化學反應原理,將電路圖轉移到晶圓表面的工藝技術,光刻機是光刻工序中的一種投影曝光系統。
  • 詳細解析晶片光刻的步驟
    受光刻分辨力提高的推動 ,對準技術也經歷 迅速而多樣的發展 。從對準原理上及標記結 構分類 ,對準技術從早期的投影光刻中的幾何成像對準方式 ,包括視頻圖像對準、雙目顯微鏡對準等,一直到後來的波帶片對準方式 、幹涉強度對準 、雷射外差幹涉以及莫爾條紋對準方式 。從對準信號上分 ,主要包括標記的顯微圖像對準 、基於光強信息的對準和基於相位信息對準。
  • 中科院5nm光刻技術另一面:擁有這項光刻技術的企業多家已上市
    在研究中該團隊採用了多種受體材料,擴展了傳統受體材料為光刻膠的限制。1 芯碁微雷射直寫光刻機芯碁微從事的是以微納直寫光刻為技術核心的直接成像設備及直寫光刻設備的研發、製造、銷售以及相應的維保服務,主要產品及服務包括PCB直接成像設備及自動線系統、泛半導體直寫光刻設備及自動線系統、其他雷射直接成像設備以及上述產品的售後維保服務,產品功能涵蓋微米到納米的多領域光刻環節,其中PCB系列收入2019年達到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