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含金量降低?真實情況卻很殘酷

2020-12-02 曉趣世界

眾所周知,自1901年諾貝爾獎誕生以來,這個諾貝爾獎一直代表著人類科學的最高榮譽 ,它的獲獎者,基本都是為人類進步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在諾貝爾獎設立之初,諾貝爾獎設立五個獎項,它們分別為物理,化學,醫學和生理學,文學,和平;在1968年,增設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而到目前,已經足足產生了九百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這些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人類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可以說,沒有他們,人類的發展水平,就不可能達到現在的發達地步。

不過,在這幾年,不少人開始懷疑諾貝爾獎的含金量問題。其實,諾貝爾獎的大部分獎項的含金量是不容置疑的,在科學領域,獲獎者都是當時科學事業的開創者。雖然,有部分更加偉大的科學發明到最後沒有得到諾貝爾獎,但是諾貝爾獎依然是世界最公平和最有含金量的獎項,不過,諾貝爾獎的評選也有它的不足之處,但是,在主要幾個獎項裡,這些不足,就不算什麼大的問題了。

我們知道,要獲得諾貝爾獎,首先要獲得提名,在經過審核投票,根據規定,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生理或醫學獎由瑞典皇家卡羅林醫學院評定,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評定,經濟獎委託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而這些評選機構,它的權威性和公平性是不容置疑的,而目前大家說的諾貝爾獎合金量下降的問題,和諾貝爾獎評審毫無關係。

大家都知道,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人類科學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特別是在上個世紀初期,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和無數的科學成果,這些成果影響之大,當時隨便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研究發明,足以影響整個世界,這是現在的科學成果所不能比擬的,不少科學家都認為,最近的幾十年,人類在基礎科學領域一直沒有大的突破,這才是現在的諾貝爾獎含金量遠比不上以前的原因,而不是諾貝爾獎評審不公平,導致含金量下降。

當然,諾貝爾獎也有它的不足之處,就是想獲得諾貝爾獎,不但成果要經過科學界的重重考驗,同時,只有活著的人才可以參加評選,這對不少年齡比較大的科學家,時間才是最大的考驗。同時還有一個獎項,就是諾貝爾和平獎,和平獎是由挪威議會選舉產生。對於這個獎項,是否早已經違背諾貝爾的遺言,只有評選者自己心裡最清楚了。

如今,人類科技雖然發展迅速,但是,在不少的科學領域,早已經不可能像一百年前一樣一日千裡,對於諾貝爾獎,說它的含金量降低了,倒不如說是人類的科學進步慢了,只是這樣殘酷的事實,不少人不肯接受而已。

相關焦點

  • 「含金量」上升!諾貝爾獎獎金將增加至110萬美元 基金會主席年底換人
    「含金量」上升!諾貝爾獎獎金將增加至110萬美元 基金會主席年底換人  Evelyn Zhang • 2020-09-24 16:54:58 來源:前瞻網
  • 沈志勳的美國院士含金量有多高? 僅次於諾貝爾獎
    到底有多少「含金量」?溫州人中到底有幾位「美國院士」?  僅次於諾貝爾獎的學術榮譽  全美溫州博士協會會長黃樂建博士接到晚報記者的越洋電話後,向記者推薦可向全美溫州博士協會最年長的博士林多樑請教。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是美國僅次於諾貝爾獎的最高學術榮譽之一,意味著在學術界得到廣泛認可。
  • 說不盡的諾貝爾獎
    獎項已花落有主,但有關話題熱度未減,整個10月科學界最熱門的話題便是諾貝爾獎。1896年去世的瑞典化學家諾貝爾一定沒有料到,據其遺產、遺囑創建的這三大科學獎項,已經成了全世界科學獎項中最具含金量的「硬貨幣」。有了這般含金量,引發討論自然在情理之中。  不過說到諾貝爾獎的獎金,其實並不算高。
  • 5個真實的銀河系事實,有的是真實的殘酷
    5個真實的銀河系事實,有的是真實的殘酷。
  • 在人類的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4個「殘酷」的科學實驗
    在人類的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4個"殘酷"的科學實驗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人類文明不斷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們現在也在不斷的享受著科學技術帶來的優越生活,但是科技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往往都不怎麼美好,尤其是各種科學實驗的研究,
  • 在人類的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4個"殘酷"的科學實驗
    在人類的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4個"殘酷"的科學實驗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人類文明不斷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們現在也在不斷的享受著科學技術帶來的優越生活,但是科技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往往都不怎麼美好,尤其是各種科學實驗的研究,往往會出現非常"殘酷"的情況,而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在人類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4個"殘酷"
  • 傳說很浪漫現實很殘酷,宇宙中牛郎星和織女星的真實情況
    夏季大三角傳說很浪漫,現實很殘酷,牛郎星和織女星其實永遠都無法相遇,鵲橋相會是永遠都不會發生的。由於二者距離太陽系並不遙遠,一旦出現超新星爆炸的情況,地球以及人類文明很難逃過一劫。現代天文觀測表明,整個太陽系正以每秒19公裡的速度向著織女星附近的方向奔去.更有數據顯示,若超新星爆炸產生的輻射和毀滅性物質會在幾百年內陸續到達地球,所以地球和人類的命運都面臨著許多的風險和未知。
  • 川普獲得諾貝爾獎?印度總理莫迪也被評上了?
    今年獲得諾貝爾獎提名的有9名外國領導人,人數多雖顯含金量下降,但是川普和莫迪也「混」在其中?其實不然,實際上他們獲得的是搞笑諾貝爾獎。實際為搞笑諾貝爾獎當聽到「搞笑」這個詞的時候,本以為是一種惡搞,但是小編翻閱了資料,搞笑諾貝爾獎是真實存在的。
  • 這4位中國科學家做出巨大貢獻,本應獲得諾貝爾獎,卻留下遺憾
    對於無數優秀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等人才,都希望能獲得含金量高的獎項,這不僅可以帶來經濟上的效益,而且還是一項榮譽,是對自己成就的認可。提到世界上含金量高的獎項,就一定會想到諾貝爾獎。我國目前獲得諾獎的人並不多,其實還有一些優秀的人才因為種種原因錯失獲了獎項。
  • 搞笑諾貝爾獎再度開獎,線上儀式不減獎項含金量
    「搞笑諾貝爾獎」於1991年由科學幽默雜誌《不可思議研究年報》主辦,模仿諾貝爾獎的形制,將獎項頒給「乍看一本搞笑,細看引人深思」的十項成就,其中包括醫學教育獎、物理學獎、醫學獎、材料科學獎、昆蟲學獎、經濟學獎、和平獎、心理學獎、聲學獎和管理學獎。獲獎者能夠獲得面額10萬億的辛巴威幣,約合人民幣0.18元。
  • 搞笑諾貝爾獎再度開獎,線上儀式不減獎項含金量
    「搞笑諾貝爾獎」於1991年由科學幽默雜誌《不可思議研究年報》主辦,模仿諾貝爾獎的形制,將獎項頒給「乍看一本搞笑,細看引人深思」的十項成就,其中包括醫學教育獎、物理學獎、醫學獎、材料科學獎、昆蟲學獎、經濟學獎、和平獎、心理學獎、聲學獎和管理學獎。獲獎者能夠獲得面額10萬億的辛巴威幣,約合人民幣0.18元。
  • 諾貝爾獎頒發了一百多年,為什麼還有獎金,諾貝爾遺產有多少?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諾貝爾獎的含金量,一個人只要獲得了諾貝爾獎,整個國家都會跟著受益。現在每年諾貝爾獎共設立6個獎項,已經頒發了119年,共頒發給了900多人,看這情況肯定還會持續很多年,那麼有人會疑問為什麼頒發了這麼多獎金,諾貝爾獎還有餘錢,難道他生前是世界首富?接下來我們就講講諾貝爾。
  • 馬可張馨予《思美人》熱播真實反映了戰爭的殘酷
    「任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真實反映了戰爭的殘酷,將軍的責任就是帶領士兵在戰場上消滅敵人,這結果必然出現累累白骨,將軍的威名也是踏著白骨之路而成。據悉,楊豐宇在《思美人》中飾演白起,在他的天才指揮下,秦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三十餘年間共計殲敵百萬、克城百餘座、兼地幾千裡,所到之處敵人聞風喪膽。
  • 【名校之路】與諾貝爾獎「相濡以沫」的加州理工
    請注意,這並不是一個段子,而是真實的發生在一所大學的學生身上,這所大學有一個低調而奢華的名字,它就是全美綜合排名前十的Caltech——加州理工學院。它一共誕生了38個諾貝爾獎。如果大家對這個數值還不夠敏感,我再細化一步。用這38個獎項做分子,用以往從這裡畢業的所有人做分母,我們能求得這裡的諾貝爾獎獲獎比例,那就是每千名畢業生中就有一人獲得諾貝爾獎,堪稱「諾貝爾獎密度冠軍」。在正常的學校裡,千分之一最多也就是校級一等獎學金的獲獎比例,在Caltech,這個比例變成了諾貝爾獎,太了不起了。
  • 中科院院士VS美國科學院院士,哪個含金量高?
    美國國家科學院是由美國著名科學家組成的科學組織,不是政府部門,而是民間的,美國國家科學院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水平的四大學術機構之一,僅次於諾貝爾獎。中科院是國家設立,美國科學院算是科學家們自行組織,說起來,在學術的含金量上
  • 中國的諾貝爾獎為什麼這麼少,難道是因為不公平
    在這裡,主要說的是諾貝爾自然科學獎,也就是諾貝爾物理獎、化學獎和生理獎,尤其是諾貝爾物理獎,至於諾貝爾文學獎、和平獎和經濟獎,含金量趕不上諾貝爾科學獎,並且評價標準也不嚴謹。為什麼諾貝爾科學獎很重要,因為每一個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人,都一定是在科學上做出了突破性的貢獻,而且是理論方面理論方面。
  • 諾貝爾獎第一彈:諾貝爾獎之「最」
    或許我們知道諾貝爾獎是諾貝爾在他逝世的前一年1895年,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授予世界各國在一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或許有人會想諾貝爾獎頒獎至今已有119年的歷史,那為什麼他的獎金還沒有用完呢!
  • 球神詹姆斯有四個fmvp,科比只有兩個,是不是說明這獎項沒含金量?
    球神詹姆斯有四個fmvp,科比只有兩個,是不是說明這獎項沒含金量? 啥叫含金量。首先含金量,原指金屬製品中金的含量。也就是有價值在總量中的佔比。翻譯的直白點就是;非水貨佔比。
  • 特斯拉拒絕了11次諾貝爾獎嗎?純屬無稽之談
    問題來了,特斯拉真的曾經11次拒絕諾貝爾獎嗎? 從歷史上來看,的確有人出於各種因素的考慮,拒絕過諾貝爾獎。如1964年法國哲學家薩特拒絕諾貝爾文學獎、2004年奧地利女作家耶利內克拒絕諾貝爾文學獎。但是,這種現象極為罕見,沒有發生過一個人多次拒絕諾貝爾獎的情況。
  • 特斯拉拒絕了11次諾貝爾獎嗎?純屬無稽之談
    但是,這種現象極為罕見,沒有發生過一個人多次拒絕諾貝爾獎的情況。,是先授予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極少多次授予給同一個人,更別說11次之多了。我們知道,儘管這些年來諾貝爾獎的影響力有下降的趨勢,在授予諾貝爾獎的過程中也伴隨著一些爭議,但時值今天,這依然是一個含金量十足、值得尊重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