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聯盟盛氣凌人,俄單槍匹馬難以應對,俄中可能聯合一起對抗

2021-01-13 騰訊網

針對中國,一直以來美國以及日本兩國的態度那都是不用說的,棘手的是,經過一些事情的發酵,眼前印度以及澳大利亞也隨之加入到了兩國陣營當中,不得不引起中方的重視。據環球網報導,面對這樣的情況,俄羅斯雖然表示反對,但是終歸單槍匹馬難以應對。所以,俄羅斯與中國或將可能需要一起聯合對抗。只能說,美、日、印、澳這四國達成的聯盟實在是過分盛氣凌人。

據俄羅斯《獨立報》的報導顯示,近期,澳大利亞以及印度已經正式決定,要加入到美日的聯合軍演當中。很顯然,這兩個國家本都是無心加入本次軍演當中的,只是因為近段時間與中國之間產生的矛盾,最終選擇參與到這場軍演當中。看得出來,這樣的一個聯盟,明顯就是為了針對中國成立的。對此,華盛頓也是認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或許四國可以迅速成立「東方北約」。

世界本身一直呈現的都是「一超多強」的局面,美國的強大由中俄兩國加以平衡。如今印度、日本以及澳大利亞逐漸跟美國之間達成聯盟,這對外釋放了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在四國不斷建成軍事聯盟的通過,俄羅斯喊話中國,稱為了應對以美國為首而組成的新「防衛」聯盟,中國有必要同俄羅斯之間做出共同的回應。對中俄聯盟的問題保持問題,另外還要考慮四國聯盟會給歐亞安全構成威脅的問題。

事實上,通過很多情況來看,要想真的跟美國之間建立聯盟合作關係,印度、以及澳大利亞還是做更加深度的考慮。別的且不說,就拿印澳兩國與中國已經達成的一致協議來看,如果真的跟中國鬧僵,印度與澳大利亞絕對是沒有好處的。印度作為中國的鄰國,對中國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依賴性。而一直以來,中國又都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各項商品進口國。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這麼認為。《印度戰略》雜誌顧問強調,印度並不想建立四國聯盟的外交政策明顯是全方位。而澳大利亞的政治學家則是表示,目前看來,澳大利亞已經成為美國不止在太平洋地區的「副警長」,這並不算是什麼好消息,後期過程當中,澳大利亞如果真的一直保持這樣的態度,那麼澳大利亞會遇到很大的麻煩,也會因此付出尤其沉重的代價。

一部分人認為,印度、美國、澳大利亞以及日本這一次的四國聯合軍演,無非就是想要對中國發出直接且明確的警告,但是同樣的觀點,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表示高度認可。大家看來,所謂四國聯合軍演的事情,其實更像是一種缺乏堅實基礎的表演。對於中國而言,確實是值得警惕,但卻也是起不到任何的作用。中國的戰略發展不會因此被打亂節奏,以往已經被放棄的項目,也不會因為存在威脅就再度拾起!

美國宣稱要成立所謂的「東方北約」,讓印度、日本以及澳大利亞三個國家向美國靠攏。但美國似乎忽略了問題的關鍵,在這樣的時刻,俄羅斯始終還是跟中國表示深度接近。所以,危機形成的同時,俄羅斯也是迅速喊話中國,對其做出積極地回應。不過,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中俄兩國還並未打算宣布任何的軍事聯盟正式步驟。

對於國際聯盟的威脅,中國與俄羅斯之間始終保持高度一致的看法,俄羅斯方面已經首先發聲,稱對於中國以及俄羅斯的任何一個威脅,都會被視為潛在的共同威脅。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與中國將會選擇一同面對,一起同威脅形成正面直接的對抗,絕對不會做出絲毫的讓步!

相關焦點

  • 俄阿爾泰國立大學校長:俄中大學可制定統一辦學項目清單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朱佩】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7月6日消息,俄羅斯阿爾泰國立大學校長謝爾蓋•澤姆留科夫在「俄中科學教育合作戰略」俄中大學校長峰會上表示,俄中大學可以制定公開的聯合辦學項目清單。澤姆留科夫指出:「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朱善璐與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國立大學校長維克多•薩多夫尼奇在論壇期間籤署俄中大學聯盟成立協議,在未來的俄中大學聯盟框架內可以制定一份公開的俄中大學聯合辦學項目清單。俄中兩國在教育領域合作中存在一定困難,雙方也應該盡力克服這些困難。首先,應就俄中兩國差別甚大的辦學項目協商一致。其次,應商定教學質量和教學質量評價問題。
  • 俄總統辦公廳主任:俄作為統一國家有可能消失
    4月初,俄羅斯總統辦公廳主任梅德韋傑夫的一番話著實令人吃驚:俄羅斯作為統一國家有可能消失!  無獨有偶,正好一年前,美國中央情報局發表了聳人聽聞的預言:俄羅斯將在10年內解體,分裂為8個國家。而且俄羅斯民調表明,71%的被詢問者認為俄確實存在解體的威脅!
  • 角力北極 俄加強北極軍事建設
    此外,隨著冰川地融化,北極航道的開通也成為可能。這意味著北極航道將成為連通北美東部和亞洲之間的最短線路,同時也將是跨越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海上捷徑,甚至還可能成為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的替代航線。北極資源的開發及北極航道的開通,將給環北極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世界航運體系帶來深刻變革,對全球經濟貿易格局也將產生巨大影響。
  • 新聞分析:美國為何深度依賴俄制火箭發動機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 新聞分析:美國為何深度依賴俄制火箭發動機  新華社記者趙嫣 劉莉莉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在未來10年內將不得不繼續使用俄羅斯RD-180火箭發動機發射本國火箭。近年來美國政界多次傳出聲音,質疑美國軍方在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同時仍然使用俄制火箭發動機。
  • 峰會取消,普京也不去印度了,俄外長:印度受西方侵略思想影響太深
    俄羅斯取消俄印峰會據俄羅斯塔斯社1月2日的消息,俄羅斯取消了將要舉辦的俄印峰會,普京今年將不會遵循以往的慣例訪印。俄印峰會是印度和俄羅斯每年都要舉行的一次國家領導人會談,在會議上俄印兩國領導人會商談兩國未來的一些合作,並對雙方未來的關係進行探討。
  • 俄媒:俄中探索建低軌衛星系統 將讓美失太空優勢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11月9日報導,俄中兩國專家正在研究建立「幸福之星」全球低軌道衛星系統的可能性,俄羅斯信息微型系統公司總經理列舍特涅夫-捷斯託耶多夫在2015年杜拜國際航展期間透露。報導稱,聯合建立由100多個衛星組成的低軌道衛星群的建議由中方提出,雙方已經就此會談過兩次,該項目將為擴大寬帶網際網路的覆蓋面以及提供與此相關的一切商業機遇提供可能。捷斯託耶多夫表示,中國希望處於世界先進潮流。而他本人則建議減少終端用戶利用通信衛星的難度。捷斯託耶多夫強調,俄羅斯願意在此問題上同中方對話,因為在建立低軌道通訊衛星系統方面擁有全部潛在的可能性,包括建造和發射自己的衛星。
  • 戰略焦慮致「安全困境」 俄與西方仍問題纏身?
    歐巴馬對俄政策的出發點是防止俄羅斯重新成為挑戰其霸權的國家。歐巴馬任內的美俄關係總體看是分歧大於合作,對抗色彩更濃。美國對俄政策「遏制」色彩明顯的主要原因是西方不願看到俄羅斯重新崛起。此外,美國的對俄「遏制」政策中也有意識形態的因素,普京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穩定的努力,被美國人看成是加強專制和倒退。
  • 俄沙共築「減產者聯盟」
    作為減產聯盟「歐佩克+」的兩大牽頭者,俄羅斯與沙特關係的進一步融洽,將給2021年石油市場走勢帶來利好影響。減產將持續到2022年諾瓦克和阿齊茲親王在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共同表示,「歐佩克+」可能會將當前的石油市場管理策略延長至2022年底。諾瓦克稱:「參與穩定石油市場合作的產油國數量眾多,這意味著會有很多不同看法,但俄羅斯和沙特兩國之間會始終保持合作。」
  • 俄遠東部署先進防空裝備應對威脅
    俄軍事專家指出,此前,類似的雷達穹頂只在克裡米亞半島部署。據俄媒報導,「天空-M」和「波德廖特」新型雷達系統採用先進的相控陣技術,且全部使用俄國產電子元件建造。俄羅斯研發人員表示,這不僅有助於提高雷達的技術性能,也簡化了設備的維護和維修。
  • 俄羅斯沃羅涅日俄中中心開創者-夏星辰
    俄羅斯沃羅涅日俄中中心開創者-夏星辰  夏星辰現任俄羅斯沃羅涅日俄中中心主任,  沃羅涅日國立技術大學中國中心主任,  沃羅涅日國立林業技術大學中國中心主任,  沃羅涅日國立藝術學院中國中心主任,  沃羅涅日芭蕾舞學院中國中心主任
  • 俄航天局局長談俄中聯合探月的可能性
    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Дмитрий Рогозин)日前在&34;直播節目中,透露了俄羅斯可能會與中國合作,共同完成一些探月計劃。「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標誌(圖片來源:roscosmos.ru)他指出,自己已聯繫了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雙方已經達成了一些共識,俄中極有可能在月球探索和月球科學基地建設方面進行合作
  • 俄在遠東組建重型轟炸機師箭指美日
    新華社近來,俄羅斯戰略轟炸機經常在海外巡航行動中亮相:一會兒沿著歐洲海岸線巡邏一番、一會兒又繞著日本本土轉一圈、還不定時地到美國附近去「溜達」巡航,小「秀」肌肉卻能引起世界廣泛關注。對日本而言,其很可能將同時感到來自北部和西部等多個方向的直接壓力,這對機齡老化的日本空中自衛隊F-15J/DJ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近年來,俄日關於北方四島的領土爭端也斷斷續續,漁業爭端也時有時無,有了這個轟炸機師,俄羅斯人就能時刻警告日本:遠東雖遠,但「北極熊」不可侵犯。「儘管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存在還很薄弱,但本次在太平洋地區增派軍力,顯示了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意圖是認真的。」
  • 美挑唆烏克蘭對俄示強
    美方軍援為後盾    儘管內茲帕帕關於烏克蘭要與俄軍全面對抗的言論以俄軍奪取北克裡米亞運河為前提假設,但有分析認為,基輔方面此次展示強硬態度與近期美國等北約國家不斷加強對烏克蘭軍事支持不無關聯。
  • 馮玉軍:俄戰略界縱論「後疫情時代」國際格局與世界秩序
    在國際格局層面,美歐的綜合實力都將因新冠疫情遭受重創,跨大西洋聯盟有可能日益鬆動,這無疑將減輕俄長期面臨的戰略壓力。中國遇到全球產業鏈重組、外部市場萎縮等多重挑戰,延續多年的快速發展可能面臨拐點。東西兩面戰略重壓的相對緩解,將使俄羅斯的國際環境大為改善。
  • 俄媒評二戰最危險5強戰鬥機,日本戰機排第五,英國戰機排第一
    俄媒軍事評論網站評二戰最危險五強戰機,榜首不是美軍戰鬥機,而是英國颱風戰鬥機,和如今英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四國聯合生產的現役颱風戰鬥機同名卻不同命。其餘四個入選二戰最危險戰鬥機榜單的分別是美國P-51野馬戰鬥機、蘇聯拉-7戰鬥機、德國FW-190D戰鬥機和日本四式戰鬥機。
  • 美、俄要聯手 對抗小行星撞地球-美,俄,聯手,對抗,小行星,撞,地球...
    俄羅斯似乎是近幾年遭遇地外天體襲擊事件最多的國家之一,重大天體墜落事件中多數落在俄羅斯的境內,比如發生在車里雅賓斯克的隕石雨襲擊事件,時間為2013年2月15日,世界標準時間凌晨3時左右,車里雅賓斯克市上空出現了大量隕石雨穿過大氣層的壯觀場面,科學家估計其質量達到了數千噸,綿延十多公裡,有些碎片落入了切巴爾庫爾湖,造成大量建築外玻璃受損。
  • 膠州灣事件中清政府的對俄外交
    膠州灣事件是繼《馬關條約》之後又一起激發中國民族情緒的事件,對晚清政治、思想的影響既深且巨。目前,學界對膠州灣事件已有一些研究,相關成果重點關注該事件與維新運動的關係,及德、俄在事件中的勾結,對於清政府針對膠州灣事件展開的對俄外交雖有所涉及,但缺乏系統深入的研究。
  • 第4163回:俄東方航天發射場,普列謝茨克發射場
    俄航天使用了原俄修太空計劃中研究及研製的太空科技和火箭發射場。這些火箭發射場大多位於哈薩克斯坦,它們都是由俄邦晸府與哈薩克斯坦晸府籤訂長期租約所維持和使用。俄航天控制了俄邦所有的民用太空計劃,包括了有人駕駛的和無人駕駛的非軍用太空飛行器。在俄修時期遺留下來的技術資本至今仍在給其提供幫助。
  • 「俄」謝爾蓋格拉濟耶夫:毫不遲疑支持中國「戰疫」
    抗擊疫情過程中,中國政府在緊急形勢下的組織工作以及整個社會在危機面前的凝聚力和紀律性,都給世界留下深刻印象。這次疫情主要發生在中國,但任何傳染病都是全球公敵,它們威脅著整個人類的安全。我們看到其他一些國家也在採取緊急措施,這些措施大致分為兩類:一是把自己國家同中國隔離開來;二是在疫情到達本土後採取措施加以抗擊。但前者顯然不是長遠之策,就連世衛組織也不支持這種做法。
  • 俄媒建議中國俄羅斯伊朗結三國聯盟共抗美國
    俄總統普京非常清楚,中俄伊聯盟的潛力,因此千方百計推行在國際上建立三國聯盟的想法。不久前中俄領導人在上海會談時就曾討論過在亞太地區建立新國際安全機構的問題。5月20-21日普京參加中俄上海峰會,受到習近平主席的歡迎。雙方支持把中俄關係提升到一個高質量的新水平,而且不局限於貿易方面。峰會期間中俄海軍在東海舉行聯合演習,就是中俄積極加強軍事政治聯盟的較為明確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