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建議中國俄羅斯伊朗結三國聯盟共抗美國

2021-01-07 環球軍事

5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這是會談前,習近平在上海西郊會議中心廣場為普京舉行歡迎儀式。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

【環球軍事報導】據俄羅斯軍事觀察網6月5日報導,俄羅斯、伊朗和中國是歐亞地區最重要的地緣政治大國,都是所在地區最為強大的國家。俄羅斯影響著獨立國協國家,伊朗在敘利亞和黎巴嫩舉足輕重,中國作為潛在的超級大國,正努力填補俄美沒能佔據的任何空白。俄總統普京非常清楚,中俄伊聯盟的潛力,因此千方百計推行在國際上建立三國聯盟的想法。不久前中俄領導人在上海會談時就曾討論過在亞太地區建立新國際安全機構的問題。

5月20-21日普京參加中俄上海峰會,受到習近平主席的歡迎。雙方支持把中俄關係提升到一個高質量的新水平,而且不局限於貿易方面。峰會期間中俄海軍在東海舉行聯合演習,就是中俄積極加強軍事政治聯盟的較為明確的暗示。而且這種暗示針對的對象不再是普京,不是俄羅斯民眾,也不是中國。眾所周知,中俄所有鄰國都在密切關注著兩國元首的會談,上述信號正是對這些國家發出的。中國和俄羅斯一樣,早就希望在所處地區建立這樣的安全體系,確保所有參與國的安全。在上海峰會結束後的第二天,習近平主席發表講話,呼籲亞洲國家擴大相互對話。

中俄團結亞洲國家所需要的機構實際上已經存在,比如成功證明了自己的上海合作組織,其成員國在打擊犯罪、反恐、能源安全、文化和科技合作問題上互相依賴對方。另外還應當重視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亞信峰會四年一次,組織專門會議討論亞洲空間的國際衝突問題,吸引了在宗教、政體、經濟發展、人口數量上各不相同的國家參與,包括印度和中國同列,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同臺,沙特和伊朗對話,總共有24個成員國。但是沒有菲律賓、印尼和日本,這些國家都受到美國影響,為了自己的利益,放棄參加泛亞項目。好在亞信沒有受到美國盟國任性的過度影響,最重要的是,這個工作平臺能使伊朗參與解決國際問題。

美國蓄意孤立伊朗,阻撓德黑蘭加入跨國機構。華盛頓清楚,孤立伊朗對世界來說是危險的,卻繼續肆意施壓。在這種情況下,上合組織、亞信峰會和其他泛亞組織,是拯救中東避免大規模騷亂的救命稻草。而且,伊朗可以成為亞洲新世界秩序三大支柱中的一支。地理位置賦予伊朗最理想的南方橋頭堡角色,可以成為西方和遜尼派極端分子進軍中亞道路上的最好障礙。當然,前提條件是中俄能夠找到足夠的力量達成妥協,共同努力堵住新地緣政治體系中的漏洞,讓高加索國家和巴基斯坦退出遊戲。因為美軍正是通過這些國家,以打擊極端伊斯蘭主義為藉口進入中亞,企圖控制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

中國明白自己頭頂遭受的威脅,正在努力幫助巴基斯坦擺脫沉重包袱。現在巴方也越來越求助於北京,因為美國在軍事行動中走得太遠,從巴政府的角度來看,做了許多完全不能容許的事情,比如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悍然轟炸巴基斯坦領土。消滅拉登的行動事先根本沒有得到巴方同意,造成巨大的外交醜聞。

俄羅斯則以與西方的關係危機,以及西方對俄官員、商人、公司實施一系列制裁為由,切斷駐阿美軍的補給渠道,迫使北約必然撤離阿富汗。駐阿盟軍補給如此困難,實際上已經陷入包圍。

顯然,吸引伊朗加入亞洲地區新安全機制,對中俄來說極其重要,畢竟孤立的德黑蘭會帶來不可預測的危險。而且,在沒有伊朗參與的情況下,中國不可能圍繞中亞建立完整的鏈條,阻止西方從中亞輕易顛覆歐亞大陸縱深任意地區的局勢。

不過,德黑蘭暫時還沒有參與解決國際爭端,雖然伊朗已經成功明自己是一個強大的地區國家,特別是伊斯蘭革命衛隊軍官積極參與敘利亞戰爭,黎巴嫩許多武裝組織也依靠德黑蘭得到必要的物資和政治支持。在短期前景內,伊朗很可能頂替敘利亞,成為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主要盟友。這主要是因為現在俄美關係急劇惡化,以前莫斯科幫助德黑蘭不太合適,為了維持與西方的關係不得不犧牲自己的利益。現在,一切都已發生變化,俄羅斯的行動不再受任何形式的限制。

在此方面重要的是保持力量平衡,使俄羅斯避免捲入伊朗參與的中東地區的對抗,否則會產生在中東方向過度用力而損害其他關鍵地區的風險。中國同樣暫時只會向德黑蘭提供財政支持。不過,這已經足夠了。在遭到西方制裁的條件下,伊朗正在尋找一切收入來源,比如向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夥伴國家出口石油。

美國企圖破壞中國、俄羅斯和伊朗,以及中間環節國家之間的聯繫,以便從容對付自己的對手,各個擊破,就像以前對付米洛舍維奇(南斯拉夫)、薩達姆(伊拉克)和卡扎菲(利比亞)一樣。華盛頓的目的是阻止歐亞地區出現能夠挑戰美國強權的國家或國家聯盟。但是,鑑於最近發生的事件,華盛頓的計劃註定失敗。在美國加劇侵略的背景下,中國、俄羅斯、伊朗正在大步走向互相接近的道路上,美國消滅中俄伊三國聯盟的機會日漸減少。如果亞洲力量的新平衡能夠得到一系列合作條約的鞏固,美國甚至不能再繼續自己的擴張政策。華盛頓的勢力範圍在東部將僅限於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在西部將僅限於土耳其。歐亞大陸內部地區將變成美國無法影響、無法接近的堡壘。(編譯:林海)

相關焦點

  • 原標題:俄媒:俄羅斯準備向中國出口火箭發動機
    俄媒:俄羅斯準備向中國出口火箭發動機 原標題:   參考消息網10月14日報導 外媒稱,塔斯社援引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裡·羅戈津的話說,俄計劃在梅德韋傑夫總理12月訪華前起草完畢向中國提供火箭發動機的文件。
  • 俄媒:中國南極科考站數量或已超越俄羅斯
    俄媒稱,中國自主建造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的正式交付儀式,日前在上海港隆重舉行。考慮到中國經濟和科技發展風生水起,在不久後的將來,中國在南極科考站的數量和質量或將超過俄美。據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7月21日報導,首艘「雪龍」號是1993年在烏克蘭而非中國建成的。
  • 中國載人飛船,美國龍飛船,俄羅斯聯盟飛船,到底哪家強?
    現如今,中美俄三國都進入了載人飛船的時代,隨著美國「龍」飛船成功將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載人航天領域再次進入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在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美國龍飛船和俄羅斯聯盟飛船的對比上,哪一款更強更先進呢?NO.1,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
  • 1萬多美國僱傭兵參戰,向伊朗發出強烈信號:大批凝固汽油彈爆炸
    近期,阿薩德表示,在敘利亞除了美軍,還有數千名甚至上萬名美國安保人員在活動。現在在敘利亞的美軍就包括了著名的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他們主要集中在坦夫基地附近。俄羅斯也將這附近100公裡稱為禁區。美軍也確實在坦夫基地附近劃下了一道紅線,禁止敘俄聯軍進入。坦夫基地在敘利亞境內,靠近敘利亞、約旦、伊拉克三國交界處,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因為,約旦實際上就是敘利亞武裝組織真正的大本營。在2011年,美國就是從約旦將武裝人員和裝備送進敘利亞的,而且還在這裡設立了指揮中心和情報中心。
  • 俄媒: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
    原標題: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俄媒如是說文章導讀俄羅斯《觀點報》網站近日刊發文章,對中美貿易摩擦背景及走向進行分析,並對俄方立場提出建議,其概要如下:1。中美貿易戰是2018年世界經濟最重要的事件,當前的中美博弈表明,中國的現代化趕超模式非常有效。2。美國高科技企業將資金用於回購股票而非研發的模式,將拖累美技術進步速度,削弱其競爭優勢。3。川普個人因素值得重視,川普的「非理性」背後可能是高度的現實主義。4。川普在其國內的「體制內敵人」——亦即美金融資本和政治對立力量——更希望優先維持現有秩序。
  • 俄媒:中國擴大石油進口 俄羅斯沙特展開市場爭奪戰
    原標題:俄媒:中國擴大石油進口 俄羅斯沙特展開市場爭奪戰參考消息網11月22日報導據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11月20日報導,沙特與俄羅斯奮力爭當中國的第一大供油國。報導稱,儘管新冠疫情在世界範圍內造成石油需求下降,但中國對「黑金」的胃口沒有減弱。
  • 同樣是石油出口大國,美國輕輕鬆鬆封鎖伊朗,為何拿俄羅斯沒轍?
    畢竟,兩國保持著半個多世紀的大使級關係,美國怎麼會公開叫俄羅斯「敵人」呢?就拿石油買賣這件事來說吧,美國可以制裁伊朗,禁止別國進口伊朗的石油,可美國卻不會對俄羅斯的石油出口指手畫腳。這背後究竟暗藏了什麼原因呢?首先,俄羅斯與伊朗不同,俄羅斯聯繫著歐亞大陸,關鍵時候,僅依靠陸路運輸仍可以維持國家運轉。
  • 俄媒:把盧布託付給中國取款機 中國成俄第二ATM供應國
    參考消息網3月10日報導 俄媒稱,根據俄羅斯聯邦海關局的統計,中國首度躋身俄銀行業自動取款機(ATM)三大供應國。此外,俄採購外國ATM的總量自2013年後首次出現增長。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3月9日報導,俄聯邦海關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俄羅斯的銀行從中國採購了價值2340萬美元的ATM,由此中國成為俄市場第二大ATM供應國。佔據首位的是德國,俄共採購4390萬美元的德國ATM。第三名是韓國,對俄供應價值1950萬美元的ATM。這是俄市場三大進口ATM供應國的名單自2013年起首次發生變化。匈牙利曾是俄最大供應國。
  • (俄媒看中國)「仙女」回家嘍 俄羅斯:真是太棒了
    【俄羅斯龍報網】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至此,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畫上完美句號。俄羅斯多家媒體密切關注「嫦娥五號」任務動態,對中國探月工程發展表示讚嘆。(圖片來源:中新社/央視新聞截圖)「嫦娥五號」順利返回 俄媒回溯中國探月工程歷史《生意人報》報導,蘇聯在1976年由「月球24號」探測器採集月壤並帶回地球。中國科學家採用了蘇聯探測器收集和運送月壤的方法。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之後44年來首個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的國家。
  • 關鍵時刻,俄接受美國提議,或引發多米諾效應,伊朗威脅將成現實
    自美國發起對伊制裁以來,伊朗局勢變得錯綜複雜。一方面,伊朗聯絡歐佩克部分成員國以及俄羅斯積極展開反擊,歐盟因為種種原因也提供了部分支持。另一方面,美國向波斯灣調兵遣將,包括核航母機群、轟炸機戰隊、「愛國者」飛彈等,同時還制定了一項軍事行動計劃。
  • 俄專家:美國液化氣與俄天然氣在中國競爭將加劇
    據俄羅斯衛星網5月29日報導,俄羅斯聯邦總統國民經濟與國家行政學院和蓋達爾研究所專家關於俄羅斯經濟形勢的分析報告指出,中美貿易協議對俄中兩國天然氣項目前景有影響,並加劇美國液化天然氣與俄天然氣在中國的競爭。
  • 俄羅斯可以隨意讓美國斷電?俄媒:醒醒,那是電影不是新聞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天也】30日,一位美國的主持人宣稱,俄羅斯可能在任何時候切斷美國的電力供應。對此,俄媒31日回擊道:那是電影裡的情節,而不是新聞。「今日俄羅斯」(RT)31日報導稱,這位主持人名叫蕾切爾•馬多,來自美國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RT表示,馬多作為一名「通俄門」的狂熱愛好者,在俄羅斯問題上從來不以謹慎著稱,但馬多30日的言論即使是對像她這樣喜歡提出古怪陰謀論的人來說,也有些過於瘋狂了。
  • 英媒:中國俄羅斯海軍在印度洋存在感上升 挑戰美國印度洋霸權地位
    中國小康網1月14日訊 老馬 隨著俄羅斯和中國軍事合作加深,俄中海軍在印度洋的合作也越來越受到關注。有分析認為,俄中在印度洋對美國的海上主宰構成了挑戰。解放軍遼寧號航空母艦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2020年11月,俄羅斯媒體報導說俄羅斯將在紅海戰略要地蘇丹修建海軍基地,被俄羅斯防務評論員稱為俄國「重返世界海洋」之舉 。
  • 中美俄三國衛星精度對比:俄羅斯10米,美國0.1米,中國精度是多少?
    我國的科技起步時間比較晚,但是在十多年的時間裡,中國一次又一次改寫了現狀,如今的中國在科技領域迅猛發展,在很多個領域都實現了突破。 在今年,北鬥三號衛星成功發射瞬間引爆了無數國人的心,這是一次階段性的勝利,這是一次意義非凡的突破。這也意味著在衛星導航系統領域,我國擺脫了壟斷。
  • 突然,伊朗放出一個超大炮仗,戰爭風暴正向伊朗高原襲來?
    本月7日,本是一個平常的日子,因為伊朗宣布了一件大事,所以變得不平常了。7月7日,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稱,伊朗副外長阿拉格齊表示,德黑蘭開始把鈾濃縮活動的產品豐度從伊朗核協議規定的3.67%提升至更高。
  • 俄《國家報》:乃堆拉重開顯出俄中印大三角輪廓
    華聲報消息:7月7日出版的俄羅斯《國家報》刊文指出,時隔44年後,位於中印邊境的乃堆拉山口邊貿通道重新開通,這對兩個亞洲大國來說十分有益。而俄羅斯也可同自己的亞洲夥伴建立一條從亞洲到歐洲新的運輸通道,而且其政治利益大於經濟利益,並出現了未來建立俄中印三角關係的機會。
  • 美國也束手無策,無法攔截!俄媒猛誇自家高超音速飛彈「先鋒」
    【南方+9月13日訊】日前,美國資深記者伍德沃德的新書爆料「川普曾吹噓美國擁有『秘密核武系統』」,川普在競選集會上再次宣稱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而這些武器「中國和俄羅斯都沒有」。今日俄羅斯的媒體則針鋒相對地指出,俄羅斯的「先鋒」高超音速飛彈已經進入戰備值班狀態,美國根本無法攔截。此前,在密西根州舉行的一場競選集會上,美國總統川普對支持者發表了講話。川普表示:「我們擁有(武器)系統、飛彈、火箭和軍隊--我們擁有你從未見過的系統。」川普還不無炫耀地說,中國和俄羅斯都沒有這種武器。
  • 俄媒:美國間諜衛星在近地軌道非常活躍
    參考消息網4月10日報導 據俄羅斯衛星網6日報導稱,美國智庫「安全世界基金會」(Secure World Foundation)近日發布的關於世界反太空防禦系統報告指出,美國「同步空間態勢感知項目」(GSSAP)軍事間諜衛星多次秘密靠近俄羅斯和中國的軍用、民用太空飛行器,並對其進行偵察。
  • 俄對伊朗濃縮鈾儲量超上限表示遺憾並呼籲各方克制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駐俄羅斯記者 張健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 2019年07月03日 04 版)  7月1日,美國白宮及國務院相繼發表聲明,呼籲伊朗停止所有鈾濃縮活動。7月1日,國際原子能機構檢查員在伊朗進行評估後證實,該國豐度3.67%的低濃縮鈾庫存儲量已超過300公斤上限。
  • 敘利亞總統阿薩德接受英媒專訪:英法空襲敘境內IS「有害且非法」
    阿薩德在專訪中質疑了國際反恐聯盟的作用,他說,這一聯盟運作一年左右的時間,結果IS和努斯拉陣線(Al-Nusra,蓋達組織分支——觀察者網注)和恐怖主義組織或團體在不斷地壯大,直到俄羅斯參與到直接打擊恐怖主義的過程中,這些恐怖組織才開始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