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布全球地下水地圖監測全球乾旱狀況

2021-01-15 中國氣象局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發布全球地下水地圖,幫助監測全球乾旱狀況。

  在地表,土壤水分隨天氣條件的改變而迅速變化;根區土壤(土壤最上層90釐米左右)的水分變化稍慢,但仍對天氣非常敏感;最不敏感的是地下水,因為它不受天氣變化的影響。地下水通常是作物灌溉的水源,在乾旱期,地下水仍能保持一定的流量。對於預測長期旱情或低洼地區的洪水風險而言,地下水是值得關注的重要指標。

  「重力反演及氣候實驗後繼衛星」 (GRACE-FO)是GRACE的繼任衛星,由一對衛星組成,可根據地球的重力變化來探測地球上的水流運動。

  研究者將GRACE-FO獲取的水分布變化數據和其他數據集一起代入到一個模擬水和能量循環的計算機模型中,模型可輸出三種深度下水分隨時間的分布變化圖,即表層土壤水分、根區土壤水分和淺層地下水。

  模式輸出的地圖空間解析度為13.7千米左右,可提供全球土壤水分和地下水狀況的連續數據。

  土壤水分是植物根系可利用的水,因此監測土壤溼度對於管理農作物和預測其產量至關重要。雖然美國早在2012年就已經有了乾濕狀況地圖,但這是首次發布基於衛星的每周土壤水分和地下水狀況全球地圖。

  該地圖由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國家乾旱減災中心在線發布,以支持全球乾旱監測。

  「重點是獲得更相關、更準確、更及時的乾旱信息,包括土壤水分、地下水和河流徑流量等。更加準確地預測乾旱狀況和水分布變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人口增長、氣候變化和用水增加等問題。」 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教授布萊恩·沃德洛說。

  藉助GRACE-FO衛星數據,NASA還開發了新的預測產品,可預測美國未來30天、60天、90天的土壤溼度和地下水情況。(來源:NASA 編譯:吳鵬 責任編輯:申敏夏)

相關焦點

  • NASA發布首個全球地下水地圖,幫助發現乾旱問題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日前發布首個全球地下水地圖,幫助發現乾旱問題。  NASA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全球地圖的目標之一是使相同的產品在世界各地都能使用,特別是在沒有任何地下水監測基礎設施的國家
  • NASA將地下水地圖範圍從美國擴至全球範圍
    NASA將地下水地圖範圍從美國擴至全球範圍2020-04-02 16:04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吃薄荷的貓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報導, NASA跟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國家乾旱緩解中心合作發布了顯示目前世界各地地下水和土壤水分以及對其未來預測的地圖。
  • NASA 制定其第一張全球地下水地圖
    在經常下雨的人居地區,乾旱可能很快變得明顯,但是當世界偏遠地區遭受乾旱時,即使很長一段時間,乾旱也可能表現得不會很明顯。為了更全面地描述乾旱地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制定了其第一張全球地下水地圖,希望隨著全球溫度不斷升高,該地圖將成為監測供水情況的有效方法。
  • 全新地下水地圖出爐!全球隱藏的水資源盡收眼底
    目前,美國國家地下水協會最新繪製一張全球地下水地圖,真實呈現全球哪些地區潛藏著地下水資源。 這是首次繪製全球地下水地圖,提供了地球地下水資源的視覺表徵,估計全球地下水總量達到2300萬立方千米。據稱,地下水是全球第二大淡水資源(第一大淡水資源來自冰川和冰蓋),地下水來自於滲透至地下的降水,它們進入地質蓄水層。
  • NASA發布全球霧霾地圖 縱觀世界各地汙染狀況
    摘要:【摘要】NASA將2005年至2014年氣流衛星製成的地圖,資料顯示,過去10年中國大陸、印度、和中東因工業擴張使汙染增加。」鄧肯和他的團隊檢視了NASA氣流衛星上荷蘭與芬蘭臭氧監測儀的觀測結果,時間是自2005至2014年。
  • NASA公布首張螢光地圖 揭全球陸地植物生長狀況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近日公布了全球第一張陸地植物螢光地圖
  • NASA發布了一張新的全球夜景圖
    NASA科學家們不久前發布了一張新的全球夜景圖,這是迄今地球上人類居住分布最清晰的複合圖。
  • 疫情阻礙全球氣象科技發展?並沒有!|國際情報站
    01WMO發布2015至2019全球氣候狀況報告圖片來源:WMO4月22日,WMO發布2015至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最終報告。這份報告證實,2015至2019年,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時期升高1.1℃,比2011年至2015年這五年的平均氣溫升高0.2℃。
  • 中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
    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從作物產量來看,2019-2020年大宗糧油作物生產總體形勢良好」「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擴展面積為28.08萬平方公裡」……中國科學技術部國家遙感中心27日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
  • 全球二氧化氮排放地圖發布
    根據數據分析初創公司Descartes Labs發布的最新地圖,追蹤並勾勒了人類居住生活和工廠生產燃燒排放情況。其中圖片中的這些斑點和線條均代表二氧化氮排放,這個因燃燒所產生的氣體會導致酸雨、霧霾和人體肺部疾病。
  • 歐洲將在2020年下半年面臨乾旱,NASA給出證據
    但是,在世界的另一個地方卻截然相反,歐洲在經歷了溫暖的春天和炎熱的夏季之後,正面臨著夏季的乾旱。2019年至2020年的冬天,歐洲是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冬天,全年的溫度都沒有下降。春天比平時更熱更乾燥,再加上五月的熱浪,夏天已經開始了,美國宇航局的衛星數據顯示,歐洲今年正面臨著乾旱。
  • 國內外研究動態 | 全球地表覆蓋變化監測動態(COVID-19)
    全球地表覆蓋變化監測動態新冠疫情下廢棄的威尼斯瀉湖美國NASA監測全球應對COVID-19的環境信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中國的二氧化氮的影響美國NASA資助四個研究新冠病毒影響的項目
  • Science:全球高砷地下水分布及其危害
    高砷地下水直接影響著人類和野生動物的健康,長期飲用高砷地下水會導致人體出現皮膚色素異常、角質化、皮膚癌、內臟癌症等慢性砷中毒。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調查報告,目前全球範圍內7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高砷地下水分布,具有地源性特徵,主要包括印度、孟加拉、柬埔寨、中國、越南、緬甸、美國等國家,其影響的人口達1.4億,且呈現出升高的趨勢。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發布
    為積極應對全球變化,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科技部和財政部的支持下,國家遙感中心持續開展了《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簡稱年度報告)工作。自啟動這項工作以來,在保持繼承性和強調發展性的原則基礎上,年度報告圍繞全球生態環境典型要素、全球性生態環境熱點問題和全球重點區域3大類主題,分8期陸續發布了包括全球陸地植被、全球陸表水域、全球城鄉建設與發展、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全球典型重大災害、大型國際重要溼地、全球碳源匯時空分布狀況、非洲土地覆蓋、中國—東協生態環境狀況以及「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狀況10個專題系列共22個專題報告
  • 我國公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報告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呂騫 趙竹青)由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牽頭編制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27日正式發布。本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3個專題,開展了相關的遙感監測與分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報告和相關數據集產品均面向社會公開發布,並提供在線免費共享服務。
  •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過去五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
    當地時間4月22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2015-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最終報告。在去年9月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之前,WMO曾發布初步報告,最新報告對WMO每年發布的氣候狀況聲明作了補充。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時期升高1.1℃,比2011年至2015年這五年平均氣溫升高0.2℃。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十年都比過去十年更為溫暖。WMO發言人表示,今年迄今為止,全球氣溫每月是有記錄以來最暖或者第二暖的月份。同一日,WMO還預測,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將使今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6%。
  • 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地下水汙染堪憂,十個嚴重空氣汙染城市...
    近日,由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等11個部門共同編制的《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 2019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發布:氣候變化對全球影響加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12日電(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來自中國氣象局今天的消息稱,當地時間3月10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與世界氣象組織(WMO)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在聯合國新聞發布會上共同發布《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其中提到,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影響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健康、人口移徙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8年度報告發布,這些數據值得關注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6日訊(記者佘惠敏)科技部今天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8年度報告。報告由國家遙感中心牽頭組織國內多個相關研究機構編寫。  「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專題至今已連續四年發布。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發布 南極冰蓋正在發生哪些...
    央廣網北京11月28日消息(記者孫魯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正式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聚焦氣候變化,糧食安全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等全球化問題,圍繞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三個專題開展了遙感監測與科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