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大省為何多窮省 委員建議加大生態補償力度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開發與保護並重——資源大省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這是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辦公室、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辦公室和人民政協報社聯合主辦的一場政協專題研討會的議題。

  重視規劃和規劃環評

  「去年我在新疆調研時遺憾地發現,準東煤田投資主體已達上百家,雖然這是好事,但重複建設和落後產能難以避免。」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王金祥說,「這就需要政府發揮其在區域規劃、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總體協調作用。」

  「我認為資源開發要分成不同的類型,有的可以開發,有的不能開發,有的要暫緩開發,有的是適當、適度開發。」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黃鴻翔表示。

  全國政協常委、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保局黨組書記艾努瓦爾補充說,政府除了要制定環境保護規劃和生態功能區劃外,還應該加強對區域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的環境影響評價。

  在資源大省擁有眾多項目的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曹景山表示,希望資源富裕的省份實施區域整體資源環境的綜合利用規劃,堅持整體規劃、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同步推進。

  實現產業效益最大化

  「資源大省要想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必須在產業發展上做文章。」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說。

  牛文元建議,可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比如可以在採煤區採取坑口發電等就地消化方式,減少運輸成本和資源損耗;要逐步實現從碳基能源向氫基能源的轉化,既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又能提高能源的清潔度。

  與牛文元觀點互為補充,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研究室主任潘荔根據對電力行業的研究,提出資源大省的發展要突出循環經濟的理念。

  她提供了一組數據:以電力行業現在採用的最先進的超高臨界技術為例,一臺60萬千瓦的燃煤發電機組一年產生約20萬噸粉煤灰。如能加以更好利用,效益可觀。

  健全生態補償和財稅機制

  「國際上所有大資源類國家都是富國,而我國資源大省多是窮省。」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劉克崮建議,資源稅要快速推,要把握好煤、油氣、鐵等資源稅推進的節奏。

  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政協副主席李冬玉結合陝西情況說,陝西省是重要的資源調度區和資源輸入區,需要建立明確的生態補償機制,完善財稅機制,確保利益共享。

  全國政協委員、新疆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蔣平安也對此表示認同。他說,生態補償和資源稅是兩個概念,現有的資源稅僅僅體現了資源的經濟性和級差收入,並沒有體現出資源生態服務的價值和資源的機會成本。

  蔣平安說,要實現資源大省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如何通過市場手段和法律保障來加大生態補償力度、擴展補償範圍是特別值得考慮的。   記者曹俊

相關焦點

  • 加大對汙染海洋環境行為處罰力度 讓汙染企業賠得心疼
    在範徐麗泰委員看來,在保護國家資源、保障人民利益的大前提之下,這樣的處罰力度難以服眾。   範徐麗泰指出,一般來說,造成這些汙染的不是一些小企業或個人,而是一些大的企業,必須讓它們賠,而且要賠足,這樣它們才會怕,否則它們會覺得來汙染我們的海洋沒有問題,要讓犯錯的企業賠得心疼,下次才不會發生這些事情。
  • 吳超:統籌研究生態補償機制
    一條輸水線成為發展「保障線」,沿線城市供水保證率提升,社會、經濟、生態效益逐步顯現。從南水北調工程提出到上馬,全國政協委員一直給予高度關注,從多個方面建言獻策。中國網中國政協特編載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市政協主席吳超等聯名建議的建議文章,全文如下。為保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漢江上遊地區和漢江中下遊地區貢獻巨大,但這一工程實施後新出現的生態補償機制問題更不容忽視。
  • ...監管滯後,力度不夠,10多個部門檢測資源分散,有政協委員建議:
    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今年省兩會許多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關於加強食品監管、保障食品安全的提案達20多件,他們獻計獻策,建議政府可以通過市場化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來獲得食品安全監管所需要的質量信息服務。 10多部門監管食品檢測資源分散 記者了解到,不少政協委員認為,我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規相對滯後,監管出現一些盲區。
  • 施懿宸:關於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的建議
    在開展流域內各項水汙染控制工作的同時,生態補償作為一種重要的有效管理資源與環境的措施,已有一些如三江源區生態補償、陝甘渭河跨省流域上下遊橫向生態補償等實踐。這些實踐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時,也暴露出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
  • 貫徹落實省人大常委會《關於確定白鶴為江西省「省鳥」的決定...
    今年9月28日,江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確定白鶴為江西省「省鳥」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是我省林業建設乃至全省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各級新聞媒體高度關注,進行了大量的宣傳報導,一時間白鶴成為萬眾矚目、家喻戶曉的「明星」。
  • 渭南高新區召開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二次工作例會暨中省環保督察...
    11月30日下午,高新區召開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二次工作例會暨中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調度會。區黨工委副書記譚文德出席會議。區管委會副主任姜通主持會議,並就下階段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會上,生態環境分局傳達大氣汙染防治暨中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調度會議精神,並通報高新區環境空氣品質及生態環境問題;大氣環保督查工作專班宣讀了《渭南市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實施方案》。
  • 省政協委員楊戍標建議:加快推進甬舟一體化
    1月12日下午,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環節,省政協委員楊戍標建議,加快推進甬舟一體化。楊戍標委員認為,當前寧波和舟山的發展各有特色、各有優勢,也各有各的短板和弱項。未來的區域競爭,是城市群的競爭,只有抱團取暖,才能變得更強、走得更遠。
  • 探索中國特色生態補償制度體系
    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要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黨的十七大將生態補償機制上升為制度要求,強調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黨的十八大將生態補償制度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保障,提出要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和五中全會進一步深化對生態補償機制的要求。
  • 治理白色汙染 建設美麗中國——全國政協「加大白色汙染防治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政協副秘書長,河南省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張廣東:加大醫療衛生系統白色汙染防治力度就加大醫療衛生系統白色汙染防治力度提幾點建議:一、完善醫療廢物管理體制。一要加大政府投入。將醫療廢物集中處理設施納入公共基礎設施,多點布局、統籌建設、依法管理。
  • 推動生態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四川省政協「推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四川省政協將「推動川西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作為2020年重要工作安排。今年5月、7月,省政協組織調研組多次赴阿壩、甘孜州實地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建議。
  • 遼寧建立健全財政縱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按照目標導向、績效導向原則,省財政廳會同相關部門修訂完善《遼寧省中央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優化了補償範圍,加大對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所屬縣、國家級禁止開發區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跨市飲用水源保護區的生態補償力度;選取與生態環境產品供給密切相關的客觀性指標,按因素法分配資金,同時健全轉移支付分配與生態環境保護成效相掛鈎的獎懲機制。
  • 政協委員陳平生:建議多舉措遏制用海違法違規亂象 保護生態環境
    閩南網1月13日訊(閩南網記者 李昌乾 張韓豐 文/圖)在利用海洋資源的過程中,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但現實中,仍存在違法圍填海、採砂等違法違規用海行為不同程度的破壞海洋資源環境,需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大打擊力度,規範用海行為。
  • 加快研究起草生態補償條例
    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首次提出,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綱要就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問題作了專門闡述,要求研究設立國家生態補償專項資金,推行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準備金制度,加快制定實施生態補償條例。
  • 王雲龍:加大煤炭由一次能源轉化為二次能源力度
    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雲龍審議認為,草案二次審議稿缺少加大對煤炭加工轉化的專門要求,建議在第4章第1節中加上煤炭轉化內容,特別是加大煤炭由一次能源轉化成二次能源的力度,這對於生態文明建設,減少汙染,特別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保障國家安全有重要意義
  • 省公安廳打擊秋冬季涉候鳥等野生動物犯罪行為推進活動舉行
    11月23日,省公安廳打擊秋冬季涉候鳥等野生動物犯罪活動在我縣舉行。省公安廳黨委委員、副廳長杜清江,省公安廳黨委委員、森林公安局長馬利民,省林業局保護處處長王俊波,市政府一級調研員梁順利,市公安局黨委委員沈軍,市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魁梧,副縣長、公安局長王曉鵬等參加活動。
  • 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方敏赴省環科院青山湖科技城研發中心調研生態...
    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方敏赴省環科院青山湖科技城研發中心調研生態環境科技工作 2020-06-23 0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南海所承認環評報告抄襲 省生態環境廳成立調查組
    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負責人表示,質量是環評文件的生命線,需要項目建設單位、環評技術單位等各負其責,聯合把關。建設單位要承擔主體責任,擇優選擇環評文件編制單位,全過程參與,提供全面、真實的項目情況,對報告書的內容和結論負責。技術單位要規範工作的各個環節,以嚴謹的工作態度編制報告書,客觀實際地反映項目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提出有針對性的、可行有效的措施建議。
  • 省科技廳與省生態環境廳籤署科技創新戰略合作協議
    對標努力建設展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高度發達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要求,科技支撐不足已成為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短板。要在科技引領上有所突破,通過智能化手段發現環境汙染問題,加大科技研發,進一步提升環境治理的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
  • 完善生態環保投融資機制的五個建議
    為此,筆者認為,應綜合運用財政、金融、價格、生態補償、環境權益交易等多種政策工具,加快建立健全多元化生態環境保護投融資機制。對此,提出五項建議。  建議一,持續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強化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
  • 煤科學與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舉行2019-2020年度 學術委員...
    太原理工大校長黃慶學院士首先代表學校對參會專家表示熱烈的歡迎,他肯定了實驗室對學校「雙一流」學科建設的支撐和貢獻,希望各位院士、專家為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多提寶貴建議,學校將依據專家意見,加大對實驗室各項工作的全方位支持,將實驗室打造成為太原理工大的科研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