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城探究新課改背景下開放性課堂研究

2020-12-04 中國網

日前,由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研修學院主辦,北京市東城區體育館路小學承辦的北京市東城區「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課改背景下開放性課堂的研究》示範結題現場會在體育館路小學隆重召開。

參加此次現場會的有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平,李英傑,東城區教育研修學院院長郭鴻、副院長夏珺,科研部主任沈興文,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教研員特級教師王彥偉;科研部的全體老師,以及來自全區中學、小學、幼兒園、職業和成人教育的科研負責人共計100餘人。

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如何通過課堂轉型,激發課堂教學活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是擺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緊迫而又現實的問題。體育館路小學依託區「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新課改背景下開放性課堂的研究》,歷時三年,探索150多節實踐課,舉辦五次研討會,凝練出有價值、可借鑑的開放性課堂研究成果。

現場會上,首先是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的課堂教學展示,老師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放在課堂正中央」,將質疑、話語、思考、探究的權利還給學生,學生在平等、溫馨的氛圍下愉快地學習、討論、合作、探究,真正做到老師既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又是互助的學習夥伴。然後,體小的教師開展以「課堂悄然改變、學生悄然改變、教師悄然改變」三個主題微論壇研討。

來自54中學、板廠小學和東棉花胡同幼兒園的老師作為區域代表也介紹了研究經驗。他們針對課堂目標、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的開放給課堂帶來的活力,給學生帶來的變化,給自身帶來的成長等方面進行熱烈的交流。接著,圍繞「DI創作」、「感恩的心」、「科幻畫展示」,體小的學生們展現了開放性課堂培養下的主動、生動發展。

最後,進行了結題鑑定工作,與會專家對學校三年潛心鑽研課堂轉型和開放性課堂帶給學生、教師的成長表示肯定,希望學校繼續紮根實踐,關注學生需求,用課題研究引領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相關焦點

  • 「新課改背景下開放性課堂的研究」示範結題現場會舉行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餘闖)「科研引領,課堂開放,學生成長。」日前,由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研修學院主辦的東城區「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課改背景下開放性課堂的研究」示範結題現場會舉行。
  • 頭雁領航,雁陣齊隨——記武漢紡織大學對口幫扶東城初級中學掛職副校長張建林教授
    深入課堂,「把脈問診」張教授來到東城初中,卸下行裝,便下沉到教學工作一線聽課,深度研究該校教學中的共性問題與不足、改革與發展方向。報告中,他根據詳實的課堂調研結果,肯定了東城初級中學教師專業水平、教學能力及良好的教學態勢。他還肯定了學校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理念及老師們踐行國家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所作的努力。
  • 抓課改 促效益——德陽市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成果展示活動精彩展出
    抓課改 促效益——德陽市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成果展示活動精彩展出 2020年11月30日 10:35:25 來源:四川新聞網 課中採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把德陽中學素養課堂滲透其中,並以魔術的形式巧妙引入,既留下了懸念又喚醒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師生共同探究,不斷更新認知,進一步揭示了電磁鐵的秘密。他把教育信息化手段應用得淋漓盡致,並深入踐行了袁柏林中學物理教育名師工作室在研省級科研課題《信息化環境下初中物理實驗翻轉課堂實踐研究》所倡導的先學後教的教學理念。
  • 北京開放性科學實踐課火爆 將送教到郊區縣學校
    中新網北京11月7日電(記者杜燕)這周末,遍布京城的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又一次開課。儘管遇上入冬以來首場雨雪帶來的低溫天氣,今天,在各個實踐活動授課點,不乏有家長帶著孩子驅車2個多小時,從遠郊區縣趕來上心儀的實踐課。據悉,此次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還專門設有送教到郊區校的環節,包括30個流動實驗基地的50個活動項目。
  • 北京探索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課程
    而此時講臺下坐著的,是30個來自北京各區的初一孩子。  「這個幾何機器人的基本外形是數學圖形,用到了數學知識;給機器人加上動力,用到了物理知識……」客串「初中老師」的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姚燕安在課上講道。  打破學科界限,多學科交叉,是北京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的一大特點,而科學啟蒙的背後是精心打造的教學資源的支撐。
  • 課改20年,有哪些具有典型意義的區域與學校課改「坐標」?快來...
    ……20年來不斷湧現的眾多新課改典型區域和學校,形成了具有示範效應的豐富的課改經驗,構築起新課改背景下的改革坐標。通過這些坐標,我們可以再次認識新課改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方面的整體風貌,在構建符合21世紀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層面的中國方案,在落實核心素養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行動智慧。基於近20年的觀察與記錄,本報特別梳理部分具有典型意義的區域和學校課改「坐標」,以饗讀者。
  • 北京:新歷史教材中外混編 世界大戰退出必修課
    再次邁進歷史時空,我們要在已有的歷史脈絡和整體的歷史框架的背景下,分別深入思考人類的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歷程。學會在一個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的大歷史中,觀察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的進程,觀察它們在歷史進程中的互動。———這是編者寫在新《歷史》課程前的一段話,也闡述了新教材變身「專題史」的理由。
  •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科學史的應用研究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究科學史的教學現狀和應用價值,對當前生物學教學研究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積極意義 1. 2.2活用科學史,促進課堂教學實效 生物學知識多且雜,有些內容更是抽象乏味,如何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課堂教學實效,一直是一線教師關注的焦點。
  • 化工高等教育|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工程倫理教育的教學探究與實踐延伸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工程倫理教育的教學探究與實踐延伸秦若時,趙勁松(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北京100084)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全球高校逐步探索出多種在線教育模式。文章以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倫理課程為例,介紹疫情常態化防控階段工程倫理教育的教學方式探究與實踐環節延伸。線上課程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並舉有助於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可為進一步開展工程倫理融合式教學奠定基礎。
  • 2018年北京中考物理命題總結(考試院版)
    第22題以將要於2022年舉辦的北京冬奧會為背景素材,通過部分運動項目的情境綜合考查了對力學基本概念的理解和運用,引導學生關注冰上運動,關注國家發展,關注社會熱點。  (二)試卷整體設計開放多元,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  2018年物理中考試卷整體從核心概念的理解、重要規律的應用、重點實驗的探究等角度設計試題,考查學生的思維過程。在試題設計上呈現開放性和層次性,給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獲得感,增強自信。
  • 「網際網路+」學校,重構課堂教學組織及形態
    教學空間形式上,教學物理內部空間逐漸開放性布局 近年來教學物理空間布局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室。「中國未來學校實驗室」,物理上它由一間會議室和一個巨大的開放式空間組成,包括互動區、展示區、探究區、創造區、交換區、發展區等六個區。
  • 畢節八中:讓課堂成為學習種子生根發芽的沃土
    趁著課間空隙,九年級(19)班學生成蕊梅告訴記者,這是學校探索實施新課改以來創新的教學模式。新課改?改什麼?怎麼改?畢節八中新課小組改負責人吳冰介紹,自2018年起,學校率先在部分班級實行新課改,摒棄傳統的課堂模式,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轉變為「誘導式」教學。轉變教師角色,讓教師從課堂主導者變為課堂的引導者與旁觀者。
  • 課題研究凝智慧 結題成果促提升
    課題研究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延安市寶塔區北關小學24個「十三·五」基礎教育科研課題相繼結題,其中包括2個市級規劃課題,13個市級微型課題和9個區級規劃課題。目前還有3個市級規劃課題、2個區級規劃課題和2個區級微型課題也被列入結題範疇。
  • 北京教育考試院2018年中考化學試題解析
    千龍網北京6月26日訊 26日,北京中考化學學科結束考試後,北京教育考試院對試題進行了解析。2018年中考化學試卷的總體設計思路是:堅持育人為本,貫徹北京市中考改革精神,體現《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突出化學學科特色,充分發揮考試的激勵功能及對教學的積極導向作用。
  •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學探索
    那麼,在未來一段時期,怎樣更好地落實國家關於教育改革的各項要求,實現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學和新評價?我們邀請了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綜合組專家和一線資深教師共同探討這一話題。依託整合性情境,可以由教師自行設計,或者引導學生討論,創設貫穿單元始終的、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的真實性任務或探究性項目,生成引導學生思考和實踐的驅動性問題。所創設的任務或問題要有一定的綜合性和開放性,既要與學生既有經驗和知識基礎相銜接,又要有適當的新穎性和挑戰性。任務或問題的解決或完成,需要能夠涵蓋當前教學單元所包含的知識技能、學科思想和實踐模式,確保教學內容和學習要求的落實。
  • 課堂死氣沉沉?這些小妙招建議收藏
    自然中,課堂教學精彩無痕 最好的課前交流,是教師與學生自然的談話,並不露痕跡地將學生引入新課的學習中,為精彩教學做準備。 4.實物演示,讓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 在課堂上,名師通過實物、模型等教具的演示,引導學生積極觀察,提出新問題,從解決問題入手,自然、愉快地進入新課學習。 23.
  • 北京18萬初中生已完成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課時量3成
    千龍網北京12月5日訊 記者從北京市教委獲悉,北京市2017-2018學年秋季學期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自10月28日啟動以來,全市18萬七、八年級學生已完成了該活動課時量的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