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開放性科學實踐課火爆 將送教到郊區縣學校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1月7日電(記者杜燕)這周末,遍布京城的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又一次開課。儘管遇上入冬以來首場雨雪帶來的低溫天氣,今天,在各個實踐活動授課點,不乏有家長帶著孩子驅車2個多小時,從遠郊區縣趕來上心儀的實踐課。據悉,此次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還專門設有送教到郊區校的環節,包括30個流動實驗基地的50個活動項目。

  路遠、雨雪天擋不住探索科學的好奇心

  「往左,往後,兩個鍵一塊按」,在北京三十五中機器人足球實驗室,幾個男生圍在「足球場」邊,全情投入到足球機器人對抗賽中。來自延慶四中的張同學一邊操控著足球機器人,一邊說,今天早上四點鐘就從家裡出發了,坐著火車從延慶來到了西城三十五中,「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足球機器人,覺得特別有意思。」

  「遙控滑翔機製作」實驗室的學生們正在畫圖製作滑翔機,通州大杜社中學的張星昊一早8點就和媽媽來到了三十五中,「通州的實驗活動我也報名了,但是遙控滑翔機這個項目我特別感興趣,一早上過來的。」

  今天,三十五中開放了9個開放性科學實踐,包括遙控滑翔機的製作與調試、橋梁設計與製作、簡易足球機器人、防盜報警器、生物創意製作自動澆水的花盆等。

  三十五中科技教育中心主任孫淑萍介紹,學校開設的課程「人氣爆棚」,僅周六一天就有近300名學生來上課,學生們來自大興、東城、密雲、延慶、房山、朝陽等區縣,不少家長打電話希望能夠報名上課。為此,學校在寒假早期和下學期開學前幾天還開設了相應課程,目前,網上都已經報滿了,「我們學校的優質資源不只是面向三十五中的學生,而是希望服務北京所有區縣有需要的學生們。」

  大學博導給初中生上機器人課

  仿人機器人、足球機器人您可能聽說過,幾何機器人您了解嗎?在北京交通大學機構創新與機器人實驗室開設的幾何機器人課上,北京交通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姚燕安帶領研究生助教,為初中生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機器人課。

  幾何機器人這個概念是姚博士獨創的,還在2014年為歐巴馬夫人米歇爾一行做過展示課。今天的課堂上,姚教授從機器人的分類開始講起,國外研究的「仿狗機器人」、類似四驅車的輪式機器人、可以過水坑的履帶式機器人等讓學生們大開眼界。

  密雲七中的張皖陽嫻熟地在課桌前「手拆機器人」,他認為未來幾何機器人的用處特別多,可以用來打掃窗戶、運送東西、觀測地形、用於軍事等。

  「同學們,你們知道數學和科學有什麼區別嗎?」「愛因斯坦提出,科學研究的兩大手段就是用數學建立模型、進行科學實驗研究。所以,數學是一門很有意思的學科。」

  易懂的語言和實物講解操作,讓這些初一學生們了解了自然科學的基本學科框架。姚教授提出的MSEA(數學、科學、工程學、藝術)理念,也得到了在場家長的認可。

  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將送教到郊區

  「我們是從密雲來的家長,路上花很長時間,不知道我們在密雲可以上這樣的課嗎?」一位家長問起正在現場聽課的北京市教委委員李奕。

  李奕表示,本學期的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不僅有學生自選項目和地點的課程,也有送教下校的安排。不同區縣、學校的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通過自主選課、團體預約和送課到校三種方式進行選課預約。

  他稱,對於遠郊區縣學生,還將由30個流動實驗基地提供50個活動項目,送教到校,確保全市學生同等享受豐富、多元的學習資源。

  李奕還表示,每學期一次的跨校、跨區選課也讓學生們結識了新朋友和新夥伴,這對他們來說,是一次難忘的經歷,也是這次開放性實踐活動提供給孩子們的寶貴資源。

  據介紹,幾何機器人課程除了將走進北京城區的學校,還將送教到通州、順義、豐臺、大興等區縣。(完)

相關焦點

  • 京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火爆 大學博導給初中生上課
    日前,遍布京城的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又一次開課。儘管遇上入冬以來首場雨雪帶來的低溫天氣,但是這都擋不住孩子們動手做實驗的興致,熱門課都已經爆滿!周六一早,在各個實踐活動授課點,不乏有家長帶著孩子驅車2個多小時,從遠郊區縣趕來上心儀的實踐課。
  • 北京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昨開課 近8萬初一學生自選"科學課"
    原標題:近8萬初一學生自選「科學課」   本報訊(記者 張昆龍)昨天,來自北京市各區縣的238名學生「嘗鮮」開放性科學實踐課,他們通過網上自主選課預約,來到北京市各個課程資源單位,和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同上一節科學實踐課。伴隨著北京中學生開始正式體驗這種類似「團購」的「拼課式」學習,北京市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正式啟動。
  • 北京探索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課程
    「我早上10點就出門了,為了趕下午2點的課,來迴路上得四五個小時。」來自密雲五中初二年級的劉海蓬說,「不覺得辛苦,我早就想上這樣的課了!」  為什麼開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課?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奕表示,「隨著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區,教育資源供給需要更加多元化。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的設計思路就是整合廣義的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精確的學習服務。」
  • 英語中高考將強化聽說能力考查
    今後,英語教學將更加側重語言應用能力,在中高考中將強化對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考查。而在物理、化學等學科方面,學生初中三年參與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的成績將成為中考成績的一部分。《意見》將於11月27日起實施。
  • 北京18萬初中生已完成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課時量3成
    千龍網北京12月5日訊 記者從北京市教委獲悉,北京市2017-2018學年秋季學期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自10月28日啟動以來,全市18萬七、八年級學生已完成了該活動課時量的33%。
  • 北京東城探究新課改背景下開放性課堂研究
    日前,由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研修學院主辦,北京市東城區體育館路小學承辦的北京市東城區「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課改背景下開放性課堂的研究》示範結題現場會在體育館路小學隆重召開。參加此次現場會的有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平,李英傑,東城區教育研修學院院長郭鴻、副院長夏珺,科研部主任沈興文,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教研員特級教師王彥偉;科研部的全體老師,以及來自全區中學、小學、幼兒園、職業和成人教育的科研負責人共計100餘人。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
  • 洪江區開展小學科學「送教下鄉」活動
    懷化新聞網訊 (通訊員 胡竹林、汪衛華)為加強城鄉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5月24日,區小學科學學科「送教下鄉活動」在區橫巖鄉中心小學舉行。
  • 課改20年,有哪些具有典型意義的區域與學校課改「坐標」?快來...
    為了造就「萬名教學名師」,襄陽市將培養「襄派教育家」寫進了《襄陽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並構建了「1356」培養模式;為了深化課改,襄陽市各區縣和學校積極作為,其中樊城區實施「以區域課堂教學改革為主幹,以校園文化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為兩翼」的「一主兩翼」發展戰略,建設「學在樊城」課改品牌,襄州區也在區域層面推進高效課堂建設,引領學校發展,整體上形成了區域高質量發展和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 石景山區培智中心學校參觀北京科學中心
    石景山區培智中心學校參觀北京科學中心 2019-06-03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免費報名| 4位科學博士16節直播課,陪伴全國鄉村孩子探秘科學
    王紅強,博士,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坐標北京國家地球觀象臺,科研工作者出身,現為專職科普人,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北京市教委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資源單位項目負責人。共創大使需要每周固定時間發送聽課連結到班級群,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以下方式協助孩子們聽直播課學習1、寄宿學校通過校長和老師們在學校組織,共同收看直播!
  • 「網際網路+」學校,重構課堂教學組織及形態
    教學空間形式上,教學物理內部空間逐漸開放性布局 近年來教學物理空間布局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室。「中國未來學校實驗室」,物理上它由一間會議室和一個巨大的開放式空間組成,包括互動區、展示區、探究區、創造區、交換區、發展區等六個區。
  • 2019課改三原色:科學 理性 多元
    2018年,基礎教育課改聚焦、關注課改深化與核心素養教學轉化、構建課堂新生態等內容,亮點頗多,成效顯著。在我看來,2019年課改將呈現三原色:科學、理性、多元。科學的內涵是:從傳統教學視角,走向藉助大數據、神經教育學、腦科學共同支撐的科學系統改革。
  • 北京小學生用科學儀器實驗選擇防護PM2.5口罩
    按照北京市教委的部署,從10月底開始,《小兵張嘎》、《嶽飛出世》等274冊連環畫將陸續配送到全市1093所小學,每所小學都將配備7套小人書,學校圖書館或閱覽室配備一套。據了解,在274冊推薦書目中,包括紅色經典題材119冊,傳統文化題材100冊,科學、歷史、童話、神話題材27冊,外國題材28冊。
  • 「新課改背景下開放性課堂的研究」示範結題現場會舉行
    日前,由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研修學院主辦的東城區「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課改背景下開放性課堂的研究」示範結題現場會舉行。如何通過課堂轉型,激發課堂教學活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是擺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緊迫而又現實的問題。
  • 約翰·卡瓦納中國公開課火爆北京
    由國際綜合格鬥聯合會與中國國際綜合格鬥聯合會主辦的「約翰·卡瓦納中國公開課」日前在北京舉行,近百名國內綜合格鬥運動員、教練員參加了此次培訓。他的此次公開課在業界引起廣泛關注,授課現場非常火爆。卡瓦納為學員們開授了現場實戰教學,他從熱身到實戰身體力行,細心指點。很多學員表示,聽卡瓦納的課並能互動交流感覺受益匪淺,同時也感覺到中國綜合格鬥運動迫切需要更優秀的人才。學員們普遍希望將來可以聆聽更多的世界級導師面授機宜,將中國綜合格鬥發揚光大。
  • 課外體育培訓火爆 學校體育課該幹啥
    從提高體育在中考中的所佔分值、體育課要留課後作業,到有關部門研究體育納入高考,體育成績在升學中的重要性在近年來顯著提升。上個月月底雲南省的一場聽證會,便提議將初中生的體育成績滿分由50分提高到100分;廣東省也決定從明年起提高中考體育分值。在應試思維依然佔據主導的當下,「唯分數論」的家長和學生趕忙尋求快速提升體育成績的方式,於是催生了體育課外培訓的火爆。
  • 南科大二實驗學校:五年探索,自上而下的課改到了臨界點
    一位學生提及,從小養成的從不同角度看事物的習慣,讓他很輕鬆地融入到加拿大的學校,而這得益於小學期間一直在開展的「項目式學習」。「項目式學習」這個名詞在國內並不新鮮,但很多學校的探索常淺嘗輒止,除了缺乏系統性設計和科學的方法論之外,唐曉勇認為校長的認知和堅持是主要原因之一。
  • 延安市「名師大篷車」赴甘泉縣送教下鄉活動
    本次送教送培活動採用同課異構、名師點評、專題報告等形式開展。來自延安實驗小學的省級教學能手王鵬飛、謝丹老師與甘泉縣宋霞、李延霞老師進行了「同課異構」教學展示,延安實驗小學教學副校長、省級學科帶頭人、省級教學能手惠延霞以《用精神的成長創造使命的精彩》為題給參培教師做了專題講座。
  • 安順市高中英語吳有金名師工作室送教送培到校活動暨關嶺自治縣...
    寒冬臘月送溫暖 名師指導建平臺---記安順市高中英語吳有金名師工作室送教送培到校活動暨關嶺自治縣民族高級中學工作站揭牌儀式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 2019 年「實施教師脫貧攻堅計劃」,大力推廣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及成果,積極搭建開拓視野、展示才能、學習借鑑、提升技能的教學展示平臺
  • 北京師範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因此,20世紀八十年代我國開啟了新的高等教育的改革實踐。1981年,學校頒布了《關於改革本科教學計劃的幾點意見》,又重新回歸通識教育的理念,標誌著通識教育復甦的是全校性的公共選修課程的設置。1982年,學校開始開設全校性的公共選修課,到1986年增加至34門。同時,加強了課程規範與要求,開始注重文理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