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黃花菜煮水」治好了急性應激性抑鬱狀態,依據不足;而鑑於抑鬱狀態和抑鬱症又是兩回事,斷言「煮黃花菜水」可以治療抑鬱症,就更草率了。
4月12日上午,國家衛計委舉行新聞發布會,甘肅省衛計委主任劉維忠介紹了甘肅省「窮省有窮辦法」,用中醫藥進行疾病預防與管理的經驗。
劉維忠主任認為,很多中醫土方,可以治療抑鬱症、糖尿病、頸椎病、甲狀腺結節、咳嗽、咽炎、腰椎間盤脫出、肩周炎、關節炎、胃疼、老年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成本低,利於減輕百姓負擔。
上述林林總總,餘學也淺,不敢妄言是非,只就我比較熟悉的抑鬱症談一點看法。
劉主任談及抑鬱症時是這麼說的:「舟曲泥石流的時候,許多人由於恐懼,失落,睡不著覺,患了抑鬱症。後來北京一個中醫發了一個方子,很簡單,用黃花菜煮成水治抑鬱症就沒有問題。我調了兩噸黃花菜,用了12口大鍋熬黃花菜,一個人一個紙杯子。黃花菜一毛錢,紙杯子一毛錢,兩毛錢,七千個單子,一人花了1.4元錢,所有的抑鬱症都沒有了。」
「黃花菜煮水」能治抑鬱症?
目前,有限的科學研究表明,抑鬱症不僅是心理病變,也是生理病變,其生物學表現是大腦中神經遞質失衡。
因此,治療抑鬱症,較為可靠的是西醫的藥物療法和心理學的認知療法。前者靠藥物調整神經遞質濃度來改善情緒,後者靠認知調整直接改善情緒;前者一般要四到六周才能整體起效,後者鑑於患者的個性因素,需要的時間可能更長。
而在中醫看來,抑鬱症是「情志失調」,是情志不舒、氣機鬱滯引起的。對此,中醫強調「辯證施治」,但似乎也不是「黃花菜煮水」這麼簡單。
黃花菜,又名金針菜,性味甘涼,有止血、消炎、清熱、利溼、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試想,黃花菜湯的藥物成分,要從患者的胃、大腸等器官,抵達大腦,作用於神經遞質,豈是短短幾天能做到的?至於改善「情志」,似乎也非黃花菜湯的長項。
那麼,為什麼劉主任認為有效呢?我猜想,他可能把抑鬱症和抑鬱狀態搞混了。
舟曲泥石流是一個突發性災難事件。 一般來說,當突發性災難事件發生,很多人猝不及防,內心瞬間受到巨大衝擊,會出現思維紊亂、情緒低落、思想悲觀、身心俱疲等症狀。醫學上稱之為「急性應激性抑鬱狀態」。
我估計,劉主任說很多人得的抑鬱症,其實是「急性應激性抑鬱狀態」。這和抑鬱症是兩回事。前者只是心理問題,屬心理學範疇;後者是有著生理改變的,屬醫學範疇。一字之差,差之千裡。
如果是抑鬱症,治療相對複雜,曠日持久;如果是抑鬱狀態,尤其是應激性抑鬱狀態,只要加以適當的心理疏導,等應激性事件過去,患者自然會慢慢痊癒。
我猜測,舟曲泥石流事件中,那些患者「好了」,可能是心理疏導起作用,甚至可能是自愈,未必是「兩噸黃花菜,12口大鍋,一個人一個紙杯子」的功勞。
現代醫學是「循證醫學」,大意是說,醫療決策要講證據。具體到這件事,患者喝過黃花菜湯水,是事實;「好了」,也是事實。但這兩個事實之間,是否存在單一對應關係?不好說。
因此,說「黃花菜煮水」治好了急性應激性抑鬱狀態,依據不足;而鑑於抑鬱狀態和抑鬱症又是兩回事,斷言「煮黃花菜水」可以治療抑鬱症,就更草率了。■
相關新聞:
甘肅衛計委主任稱「煮黃花菜水可以治抑鬱症」
記者 劉佳英在中醫藥發展被納入國務院制定的戰略規劃軌道後,中醫藥的發展與應用,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
4月12日上午,國家衛計委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著重介紹了甘肅省利用中醫藥進行疾病預防與管理,促進公眾健康的經驗。
國家衛計委宣傳司司長毛群安表示,甘肅省衛計委力圖通過「減少病人,少得病,不得病」的方式,強調預防和疾病篩查,「選準了方向」,值得其他地方學習借鑑。
據甘肅省衛計委主任劉維忠在會上介紹,甘肅省每年都選擇「群眾患病人數多、看病負擔重的5種疾病,針對患病原因和幹預方法,組織專家調查一年」。同時,每個月都編排「疾病譜」,根據不同疾病的發病率和原因進行幹預,這樣做減少了很多病人。
在甘肅省衛計委的醫改策略中,中醫藥被寄予厚望。
曾當過中醫的劉維忠表示,面對醫改,甘肅雖然是「窮省」,但窮省有窮省的辦法。近年來,甘肅醫改的探索重點之一即在於利用中醫藥的發展,用儘可能少的費用維護居民健康,減少病人,做好疾病預防和管理。
「窮省有窮辦法」
在劉維忠看來,與西醫相比,中醫的優勢之一在於成本低,利於減輕老百姓的看病負擔。他說,「比如同樣是禽流感,病毒性傳染病,那是中醫的強項,中醫有三四副藥就解決了,不到200塊錢,檢查一個禽流感要2000塊錢檢查費,還沒治好2000塊錢就沒有了。你還不如給他三副藥治好,啥病毒都是病毒,中藥效果非常好」。
劉維忠在會上還稱,用黃花菜煮成水治抑鬱症,頗有成效。據劉維忠介紹,2010年,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發生泥石流時,「許多人由於恐懼,失落,睡不著覺,患了抑鬱症」,「我調了兩噸黃花菜,用了12口大鍋熬黃花菜,一個人一個紙杯子,黃花菜一毛錢,紙杯子一毛錢,兩毛錢,七千個單子,一人花了1.4元錢,所有的抑鬱症都沒有了」。
但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抑鬱症發病率約為11%,全球共有超過3.5億抑鬱症患者。全球醫學界至今未能發現抑鬱症的病因,有普遍效果的治療方法亦十分有限。
劉維忠還稱,中醫方子在一些情況下,能夠發揮經濟的防疫功效。他舉例說,「舟曲泥石流期間,環境溫度特別高,每天泥裡冒出的氣臭的不行」,「舟曲當時第一任務是防疫」。當時,「有一個甘肅的中醫發了一個方子,是黃豆、蒼朮熬成水再撒滑石粉就好了,我說這個便宜,就用12口大鐵鍋,熬黃豆、蒼朮水,實際藥是一毛錢,紙杯子一毛錢,第四天這個就問題就解決了」。
此外,甘肅省衛計委還把中醫藥用於居民日常保健。為應對糖尿病日益普遍的趨勢,甘肅省衛計委「發動農民種苦蕎麥」,劉維忠透露稱,「多數糖尿病人吃了,血糖就好了」。
劉維忠還透露,甘肅省衛計委給每戶農民發了「保健箱」,裡面「有一個鹽袋子、有一個刮痧板、拔火罐器、體溫表」,「就一個鹽袋子,農民把鹽炒熱裡面加一些茴香、花椒葉治13種病,比如頸椎病、甲狀腺結節、咳嗽、咽炎、腰椎間盤脫出、肩周炎、關節炎、胃疼等等,特別是治老年的前列腺肥大,效果明顯」。
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其中提到,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迫切需要繼承、發展、利用好中醫藥」,到2030年,中醫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中醫藥服務領域實現全覆蓋,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而國家衛計委在4月12日新聞發布會上散發的材料中指出,目前甘肅省是全國唯一的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點示範省,甘肅「充分發揮中醫藥簡單、方便、廉價、高效的特點,探索出了一條財政負擔的起、群眾承受得了、社會滿意度較高的中醫深度參與醫改之路」。■
(實習記者羅瑞垚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評論部分原載「渡過」公眾號,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