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機構提出「電動公路」為長途貨運脫碳,成本低於氫能

2020-12-03 澎湃新聞

長途重型卡車既是化石燃料的主要消耗者,也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戶」。長途貨運零碳排的未來應該寄希望於氫能還是電氣化?兩派支持者長期以來各執一詞。

英國可持續道路貨運中心(The Centre for Sustainable Road Freight)的發起人、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劍橋大學工程系教授David Cebon等人近日在該中心的一份白皮書中建議,可沿著英國7500公裡的主要公路網建立架空接觸網為卡車充電。作者們認為,這項被稱為電力道路系統(Electric Road System)的項目能夠比氫能更經濟地讓長途貨運部門脫碳,同時還能給遭受新冠疫情衝擊的政府增加財政收入。

根據英國商業、能源與工業戰略部在2019年發布的題為《1990-2017年英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終統計數據》報告,2017年,英國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行業是運輸部門(27%)。在英國,公路運輸在國內貨運(以噸公裡為單位)中的佔比接近80%。2019年7月,英國政府修訂《氣候變化法案》(2008年),要求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陸上貨運零排放方案因此變得至關重要。儘管城市內用於短途運輸的卡車和貨車已經實現電動化,但目前鋰電子的能量密度仍難解決長途卡車運輸的碳排放問題。

上述《白皮書》提出,電力道路系統可分為多種形式,架空接觸網是其中最成熟且性價比最高的技術,已有四個示範項目在德國和瑞典公路上運行,義大利也將啟動試運行。

接觸網供電在鐵路行業很常見,架空接觸網與車輛上攜帶的受電弓接觸後,為車輛供電。受電弓可以根據需要自動快速接通和斷開,全過程始終零尾氣排放。

德國版「電力高速公路」示範線運行中。本文圖片均來自英國可持續道路貨運中心近日發布的《Decarbonising the UK’s Long-Haul Road Freight at Minimum Economic Cost》白皮書

《白皮書》稱,這項「英國電力高速公路系統」須在英國的公路網絡建設必要基礎設施,建議通過四個階段來實現最終目標。首先,在瑞典、德國和義大利的運行經驗教訓基礎上,啟動一個8000萬英鎊的試點項目,研究英國特有的政策、稅收和實施問題。建設全部網絡的總成本約為193億美元,電動高速公路系統預計2030年代末實現。屆時,英國公路貨運電氣化的比例將非常高。

《白皮書》建議「英國電力高速公路系統」先建示範點,後分三步走

作者之一David Cebon認為,未來與城市運輸車輛的電池電氣化相結合後,這種「電動道路」網絡可以幾乎消除英國道路貨運的碳排放。對車主而言,只需要攜帶一塊約等同於電動汽車大小的電池即可實現公路隨充。由於能源成本低,車主對電動受電弓車的投資可以在18個月內收回,項目投資者的投資效益顯著,預計可在15年內收回成本。

《白皮書》對長途貨運低碳化發展的幾種技術路徑進行了比較:讓車輛本身攜帶大型電池的確可以實現零廢氣排放,也有希望成為未來10年內城市配送和垃圾收集的主導車輛,容易儘早廣泛部署,但該路線的弊端是大型電池增加了成本和重量,降低了車輛有效載荷能力,充電時間長、不適合長途運輸;若採用炙手可熱的氫能,綠氫(用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形成)和藍氫(天然氣裂解製備加碳封存)的低碳效應明顯,不過能源轉換過程中的能量消耗非常大,且制氫和氫補給基礎設施的建設需投入大量資金;生物燃料有清潔優勢,但這種小眾解決方案意味著不可能廣泛部署;合成燃料可替代燃油,不過生產成本比氫能還要高。

《白皮書》認為,電力道路系統能夠同時儘可能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這套系統的基礎設施還可以對5G、車聯網形成補充。缺點則在於靈活性有限及充電基礎設施的前期投資。

西門子公司提出的通過架空接觸網實現動態充電的混合動力車輛結構

總體而言,作者們認為,電力驅動所消耗的能量將少於氫燃料驅動。儘管氫氣具有更強的靈活性,但電解氫或蒸汽甲烷重整制氫都不是為重型貨車提供動力和整體經濟提供動力的理想能源,這種途徑成本高企,意味著大量的政府補貼。

《白皮書》稱,與其他替代能源相比,電動道路系統還有一個主要優勢,那就是可以對卡車使用的電力徵稅:貨運系統能源效率的提高將通過電力消費稅、道路使用費或其他形式的稅收,為政府收入創造大量的財政空間。在合理定價方案的前提下,收入將有可能超過目前對混合動力車徵收的燃油稅。

公開資料顯示,英國可持續道路貨運中心獲得了英國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和工業聯盟的資助。該聯盟成員包括英國零售巨頭John Lewis、Tesco,知名郵遞和物流集團DHL,英國物流公司Wincanton,以及Volvo汽車、輪胎生產商Goodyear和Firestone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氫雲海外:AFC為純電動汽車配備氫能「充電寶」
    儘管氫能汽車與純電動汽車各自的支持者仍在爭論不休,但「氫電協同」已經成為了重要的技術發展方向,氫能發電技術的提供商AFC Energy更是開始嘗試將氫能與純電動汽車結合在一起。近期,AFC Energy宣布將開始在英國進行以氫為燃料的純電動汽車充電器的巡迴展出:一輛特斯拉Model S 75D-將從Dunsfold到Dundee行駛500英裡,其電能將全部來自AFC Energy的72.5kWh氫能充電裝置,而且該裝置不會排放任何溫室氣體。該巡迴展出將展示如何在不建設充電網絡的情況下克服純電動汽車的裡程焦慮的方式。
  • 中船重工氫能項目入選湖北省重點,先導智能終止出售氫能資產
    根據計劃,今年湖北省省級重點項目分為產業類、重大基礎設施類、生態類、民生類四大類,其中產業類項目數量最多,共228個;重大基礎設施類81個,細分為交通運輸、能源、水利三類;生態類和民生類分別為28個和73個。
  • 韓國氫能經濟,一場生死未卜的政府「賭局」
    對海洋科技、大視覺、農業科技、電子競技等產業有深入研究。而到了2019年3月,日本就發布了最新《氫能利用進度表》,把氫能應用的成本削減列為現階段政府和企業的重點任務。  氫能技術領先的國家,則將氫能發展的重點放在應用拓展上。英國2017年10月出臺《清潔增長戰略》,將燃氣分配網絡100%轉化為氫氣定為最可靠的大規模脫碳方案之一,並承諾投入2500萬英鎊以驗證在建築物的燃氣管道中使用氫氣的可行性。
  • 氫能邁入快速發展戰略機遇期 八位院士專家一致為氫能產業站臺
    此次與會嘉賓普遍認為,隨著技術日趨成熟、成本大幅下降,氫能正迎來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歐陽明高:氫能是智慧能源生態組成部分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提出未來智慧能源生態將由黃金組合與白銀組合構成,黃金組合是分布式光伏+電池+電動汽車+物聯網+區塊鏈,白銀組合是集中式風電與光伏+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物聯網+區塊鏈。
  • 液氫為特色!浙江長興打造氫能裝備產業集群
    記者從浙江省能源集團了解到,目前浙能集團正與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聯手,積極開展氫能利用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今年底,液氫全產業鏈示範項目有望在嘉興落成。今後,使用氫能的汽車,能耗成本有望接近汽油車。美國、德國、日本等氫能發達國家已將液氫技術在民用領域推廣應用,全球加氫站三分之一以上為液氫加氫站。實際上,我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已經研發了液氫技術,主要用於火箭發射。
  • 武漢打造世界級氫能城市 力爭2025年產值破千億元
    《管理辦法》提出,2018年至2020年,車企銷售車輛中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分別為8%、10%和12%。新能源汽車積分計算方法是,依據每輛純電動汽車續駛裡程不同,可積2至5分,每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積2分。如新能源積分不達要求,只能通過購買方式抵消,否則將削減未達標企業傳統燃油汽車產量。  該《管理辦法》出臺,預示著傳統汽車產業鏈新一輪激變來臨。
  • 2035年零碳發電系統成本遠低於煤電
    陳濟:2030年提前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落實能源革命、推動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和全球氣候治理領導力。回顧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過去20多年來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 不滿電動汽車續航加裝加移動發電機跑長途
    針對電動車續航網友提出電動汽車買一個柴油發電機是不是就可跑長途了?想法非常美好,現實很無奈。移動發電機一純電動汽車,用交流電充電功率7kw,用直流充電功率30kw以上。準備一個7kw電啟動移動發電機價格4000多,重量108千克。油箱15升,加滿油230多斤。油耗約為0.2升/kw,電動汽車功率60kw。
  • 氫能發展戰略研討會解構氫產業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路徑越探越明
    大力發展氫能成為了戰略選項、現實選項。7月24日,以「解構氫產業,謀劃氫未來」為主題的氫能發展戰略研討會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召開,與會人員圍繞氫能技術、氫能經濟、氫能產業鏈等重大技術產業問題進行研討,更好地謀劃氫能產業未來發展。
  • 【燃料電池周報】氫能概念股市值兩極分化 液態儲運是趨勢
    此外,雄韜股份還預計2019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變動區間為17,000萬元至22,000萬元,同比增長80.42%至133.49%。雄韜股份將氫燃料電池列為公司最重要的戰略發展目標。在氫能產業鏈上已完成制氫、膜電極、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整車運營等關鍵環節的卡位布局,旨在打造氫能產業平臺,整合和拓展氫能產業鏈的相關資源。
  • 氫能產業化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我國主要利用煤制氫,2015年純度為99%以上的氫氣產能為700億m3,可供30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一年的使用量(每輛氫燃料電動汽車年使用氫氣2300 m3)。我國煤制氫的成本為0.55~0.83元/m3(煤價160~560元/噸),遠低於天然氣制氫成本為0.80~1.75元/m3(天然氣價格1.5~3.5元/ m3)。  目前,全球安裝的電解水制氫容量為8GW。
  • 新研氫能攜手首航節能推進氫能布局
    新研氫能合伙人、技術團隊負責人齊志剛博士介紹,新研氫能已攻克氫燃料電池金屬雙極板、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控制系統等諸多核心技術環節,新研氫能在相關領域已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公司正在積極推進膜電極產品的研發和量產。目前,新研氫能擁有3家控股子公司,分別是北京新研創能科技有限公司、大連擎研科技有限公司、大同新研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忘掉氫燃料電池車,氫能發電才是王道
    否則,為什麼歐盟要投資4700億歐元用於電解氫和使用氫能的基礎設施建設,並且作為其「綠色協議」的一部分?為什麼中國、日本和韓國會在氫能上巨額押注? 加氫站市場追捧氫能的原因很簡單。不管是在燃料電池中使用還是燃燒產生熱量,它唯一的排放物質就是水。因此,無論用在哪裡,只要氫能替代化石燃料,都有助於減緩全球變暖。
  • 水氫汽車是氫能應用的重要載體
    日本為「氫能社會」建設規劃了3個階段,提出到2040年建成零碳氫燃料供給體系。2016年,又在《氫能與燃料電池電池戰略路線圖》修訂版中,增加了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家用燃料電池供給系統的量化目標。目前,豐田等日本車企已售出燃料電池汽車10000多輛,配套的加氫站有100多座。家用燃料電池供給系統也在普及,20多萬套氫能熱電聯產設備進入了日本家庭。
  • 趙福全對話餘卓平:燃料電池應和純電動互為補充
    從氫氣儲存的角度看,目前車載儲氫所採用的氣態儲存密度較低,所以液態儲氫也是研究方向之一。【燃料電池汽車有望率先普及的應用場景】燃料電池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並不是競爭關係,而是互為補充。在中小型乘用車堅持以純電動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的同時,大型商用車領域完全可以優先發展燃料電池汽車。
  • 首航節能攜手新研氫能 加速推進氫能產業布局
    據了解,新研氫能作為氫燃料電池領域的生力軍,其合伙人、技術團隊負責人齊志剛博士為國家「863」燃料電池首席專家,主持完成了多項科技部「863」項目和課題及省市級項目,公司核心技術團隊成員基本來自於H Power Corp、Plug Power Inc、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新源動力等國內外知名燃料電池企業和科研機構。
  • 歐陽明高:新能源汽車優勢針對可再生能源時代,純電動汽車2030迎爆發
    與此同時,歐陽明高表示,電動汽車未來將實現平臺化,電機會不斷縮小,最終與傳動軸融合,而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將不斷提升,成為一個平板式平臺,甚至成為車輛的結構件,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時,讓車輛尺寸可以任意調整。針對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歐陽明高首先提到了氫能的最大優勢儲能,儲氫的成本遠低於電池儲電。
  • 電動卡車公司Nikola強調其在氫能技術方面的努力
    (NKLA)的氫能技術備受質疑之際,這家電動卡車公司的一位高管周四向該行業進一步介紹了其產品原型和計劃。Nikola的氫和燃料電池主管Jesse Schneider強調了該公司在開發未來燃料電池和充電站技術方面的參與。Schneider在一次氫能技術在線會議上發表演講稱∶「Nikola擁有許多與車輛集成、存儲和充電相關的『智慧財產權』。」
  • 20天內3次爆炸,氫能安全性到底如何?
    另一方面,是最近在全球範圍內,不到20天的短短時間內,就接連發生了3起氫氣相關的爆炸事故,為氫能的安全利用敲起了警鐘。繼特斯拉自燃所引起的電動車安全問題反思的連鎖反應後,氫能源汽車似乎也進入了多事之秋。
  • 氫燃料電池車商業化還需解決成本、動力與儲存三大短板
    為推動氫能行業與氫燃料電池行業的發展,在2020氫能產業發展創新峰會的前一天,10月14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舉辦了氫能與氫燃料電池企業座談會,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常務副秘書長劉小詩出席會議,與產業鏈企業共同探討我國氫能與氫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在接下來發展中需要解決和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