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演化分為兩種結果,大質量的恆星會在最後發生超新星爆炸,大量的物質變成星雲狀,而核心將會變成中子星,質量特別大的恆星在超新星爆發後,也可能會形成黑洞。而宇宙中大多數的恆星都是質量比較小的恆星,這些恆星擁有悠久的壽命,而且在最後不會發生超新星爆發,會慢慢演化成黑矮星,靜靜的藏身於深空中。許多恆星都會自行演化,但也有一些不按規矩來。
科學家在距離地球5億光年外的地方,發現一顆不安常理演化的恆星。這顆恆星是一顆白矮星,它擁有一顆伴星,也就是說這是一個雙星系統,但是這顆雙星中的大個子卻被那個麻煩的「小弟」害苦了。這個白矮星是一個碳氧恆星,本來還有很長的壽命,卻突然發生了爆炸,成為了一顆超新星。科學家們在它爆發後,帶出了伴星的碎片,這個伴星碎片讓科學家知道了它為什麼會爆發。
經過研究,這些碎片被爆發推到了非常遠的地方,是一些富氫的物質,這表明這顆恆星是一個在進行氫核聚變的紅巨星或類似的恆星,太陽也是這類氫核聚變的一顆黃矮星。由此看來,這顆白矮星是因為和這顆伴星距離過近,獲得了伴星上的氫元素後,才發生了爆炸,成為了一顆超新星。碳氧白矮星的前身是一些大質量的恆星在聚變元素變化時,坍縮而成的恆星,原本可以有幾十億年的壽命,卻被伴星提前終結。
宇宙中雙星的數量非常多,甚至大多數的恆星都是雙星,大多都有比較穩定的關係,在互相環繞的時候相安無事,但是也有許多並不安分的雙星。類似這樣的還有一種叫做藍離散星的恆星,它也會吞噬伴星的物質,甚至會不斷的發射爆炸,但卻能一直熬到把伴星整個吞噬完。
這樣的星球其實都是一樣的,大質量的恆星在掠奪伴星時,要麼餵飽自己,要麼撐死自己。宇宙中的星球之間,一直都遵循著「弱肉強食」的法則,但是並不一定就是個頭大就可以成為最終贏家,小個子也能像這個星球一樣反敗為勝。大家對於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你們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們的觀點和小編一起參與討論吧!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