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從武漢回國的英國人後悔了

2021-01-13 環球時報


今年1月20日,武漢為了防止新冠疫情擴散採取了封城措施。很多在武漢工作的英國居民,在1月末2月初匆忙搭乘航班或英國政府包機返回英國,以躲避疫情。


然而,出乎這些英國人意料的是,新冠疫情很快也在英國暴發了。截止至北京時間13日下午3點,英國確診病例超過中國,達到85208例,死亡數字超過1萬例,是中國的3倍,死亡率達到12%。為了防止疫情擴散,英國也不得不採取包括「封城」等嚴格防疫措施。

與之相對的,在經過76天「封城」抗疫戰後,武漢市於4月8日解封,市民生活逐漸重回正常。

中英疫情此消彼長,一些此前從湖北匆忙回到的英國人後悔了。他們告訴英國媒體,這就像剛出虎穴,又入狼窩,他們當初就應該留在中國,不回英國。

《衛報》報導截圖,圖中男子是下文的馬特·勞,他2月13日,解除14天隔離以後歡呼自己生活「重返正常」

據英國《衛報》4月13日報導,安東尼·梅-史密斯(Anthony May-Smith)是一名居住在武漢的英國公民,他有一位中國妻子和女兒,他在武漢當英語教師。當新冠疫情1月份在武漢暴發時候,和不少英國人一樣,他在「歷經了一段艱難的旅程」之後,在1月31日匆忙趕到機場,逃離了「封城」中的武漢市。

另據BBC此前報導,在武漢「封城」以後,英國政府安排過兩次撤僑行動,最後一次撤僑是2月5日。

2月13日,在英國被隔離了兩個星期以後,安東尼回到了「正常」的生活當中。但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正常生活」沒有持續多久,很快英國的疫情也暴發了,他又回到「封城」的生活狀態當中。

安東尼說:「回到隔離的生活真的很奇怪。」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數據,截止到北京時間4月13日下午3點,英國已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85208例,其中死亡病例10612例,是中國的三倍,死亡率為12.45%。英國疫情持續惡化,就連英國首相詹森也一度住進了重症監護室(ICU)。

為了防止疫情擴散,英國也採取了包括「封城」在內的禁足措施。以前是英語老師的安東尼,現在成了一名卡車司機。為了避免感染家裡的祖父母,他經常睡在自己的車裡。

安東尼表示,他從未想到英國最終會被封鎖。他說:「這讓你想到,我們經歷了這麼多麻煩才回到英國,但這一切值得嗎?」

現在,安東尼非常後悔,他寧願呆在中國,他說:「現在看著這種情況,我真希望我當時沒有回來。我從一個封城的生活,逃往另一個封城的生活。」

不止是安東尼,還有一些此前從武漢匆忙撤回英國的英國公民現在也後悔:為什麼當時沒有留在武漢。

解封後,熙熙攘攘的車隊進出武漢 圖源:社交媒體

同為撤離人員的38歲的馬特·勞(Matt Raw)在英國納茨福德過著「封城」後的生活,他說,如果他早知道英國的疫情會有多嚴重,他就會選擇留在中國。

勞說:「這就像剛出虎穴,又入狼窩(out of the frying pan into the fire)」。他此前和他的中國妻子英(音),以及他患有痴呆症的75歲的母親黑茲爾(Hazel)住在武漢。「我們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指回到英國)。我們應該留在中國。」

勞抱怨英國政府「行動遲緩」,他表示,令他感到驚訝的是,英國沒有對飛到這個國家的非中國旅客進行隔離。勞說:「我每天都抱著懷疑的態度去看新聞。光隔離我們有什麼用?」

不過,勞也不是完全後悔,他覺得自己還算幸運,因為他現在住在一所帶花園的寬敞房子裡,居住條件比武漢的公寓好。勞在武漢的公寓相對要窄小一些,和中國很多市中心的公寓一樣,幾乎沒有自然光。

對於「事後諸葛亮」一事,勞表示:「我們是根據當時最可靠的信息做出決定的。事後聰明確實很有意思。確實,我希望我們現在能呆在武漢。但出於同樣的原因,我也很高興再次回到這裡。」

2月5日,最後一批英國滯留武漢居民乘坐航班返回英國 圖源:社交媒體

傑夫·西德勒和他的中國妻子辛迪,以及他們10歲的女兒,目前在諾森伯蘭郡普拉德霍城隔離。這對夫妻現在也反思當時從湖北返回英國的決定,但他們認為,儘管他們經歷了噩夢般的旅程,但回到英國依舊最好的選擇。

在1月份的時候,傑夫一家在湖北省某個農村拜訪辛迪的家人。

在疫情暴發以後,西德勒家一度面臨著家庭分裂,因為辛迪被告知她只有中國護照,不是英國公民,無法飛回英國。不過最終他們還是抵達了英國。

經歷過武漢的防疫工作,他們至少對疫情有所準備。傑夫說:「我認為我們可能比英國的很多人更謹慎,因為我們以前經歷過。」

現在,英國也處於封城防疫階段。辛迪倒是因此鬆了一口氣,她說:「我們可以遠程辦公,我們的女兒也可以在家做功課。在武漢的時候,我很長一段時間擔心我的女兒是唯一一個不用上學的孩子,但是現在所有的孩子都放假了,所以我很就放輕鬆了。」

辛迪·西德勒表示:「總的來說,我認為我們仍然做出了正確的決定,但是我們也想過不離開湖北這個問題。」

有些英國人最終為了家庭選擇留在武漢,這些英國人目前反而覺得很幸運。目前身處武漢的英國人克裡斯·希爾(Chris Hill)現在倒是不後悔留在武漢,他在武漢生活了12年,是一名英語教師。他告訴衛報,因為當時英國外交部無法確定,他的中國妻子和四歲的女兒,能否和他一起乘坐回英國的航班,所以他下決定留了下來。

希爾說:「我之所以選擇留下來,是因為我不想冒險離開他們。我確實猶豫了幾次,我一度有過後悔。但我知道封鎖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在經歷了76天封城,生活出行受到嚴格限制以後,希爾相信自己在中國的生活會過得更好。

希爾說:「我很高興我選擇留在武漢。」

 

來源:觀察者網 王世純

相關焦點

  • 英國男子後悔離開武漢回國:做了錯誤的決定,反而「跳入火坑」
    英國男子後悔離開武漢回國:做了錯誤的決定,反而「跳入火坑」  olivia chan • 2020-05-07 18:45
  • 又一科學家棄美回國!為打破西方壟斷,他寧可離婚也要回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世界上的頂尖人才都應該嚮往美國的生活。不過,凡事總有例外。前一段時間有媒體報導稱,又有一個科學家棄美回國,為中國打破西方國家的壟斷,這個科學家名叫黃大年,他寧可離婚破產,也要回國效力,他的愛國精神感動了無數人。
  • 去英國讀法學,回國就業認可度最高的英國大學Top10
    去英國讀法學LLM到底值不值?這是縈繞很多學生心頭上的問題,因為真的是法系不一樣,英國是歐盟法和英美法為主。而回國的話是大陸法係為主。去英國讀LLM回國後內容會不會不適應?其實會有,但看你主要需求。去英國讀碩的本質是快進快出的進律所,拿碩士頭銜,鍍金為主。當然如果你想做研究型人才,讀博進高校,那麼英國也很適合,畢竟是現代法學的祖地。
  • 較真丨「哈佛八劍客、李開復、莊曉瑩集體回國援助武漢」是謠言!
    較真要點: 1網傳 「哈佛八劍客回國援助武漢」 視頻,實際上是由八人參加其他科研項目的相關報導拼接而成,他們八人自2009年陸續回國,進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工作,與此次武漢疫情無關
  • 留英讀商科,這8所英國大學回國認可度最高
    去英國留學,回國認可度這件事一直是所有留學生都會關注的一個話題。尤其是商科學生,所讀的課程回國是否被認可?學校是不是招聘單位的target school?是否會被卡網申一面環節等等。這些都是很多同學們會直接考慮到的問題。下面留學雲小編就給大家揭曉一下去英國讀商科,回國最被認可的學校有哪幾個。
  • 留學生輾轉26小時回國是添亂?網友:不瞞報,歡迎回家!
    特別是昨天,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做出重要研判:當前,以武漢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很多人都長舒了一口氣,這是一個中國人盼了兩個多月的好消息。對於一些身處國外的華人華僑來說,要不要回國,或者說能不能回國成了擺在他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 比人高的巨型白花,卻被稱為「英國最可怕植物」,誤碰會後悔一生
    自然界的植物按照常理推斷,應該是處於食物鏈下方的,畢竟就連沒什麼殺傷力的食草動物都會啃食植物來填飽肚子,但這並不能夠代表所有的植物都是弱者,就連普通的小草都有捕蠅草這樣的肉食性的,有一種植物就被稱為是英國最可怕的植物。
  • 比人高的巨型白花,卻被稱為「英國最可怕植物」,誤碰會後悔一生
    自然界的植物按照常理推斷,應該是處於食物鏈下方的,畢竟就連沒什麼殺傷力的食草動物都會啃食植物來填飽肚子,但這並不能夠代表所有的植物都是弱者,就連普通的小草都有捕蠅草這樣的肉食性的,有一種植物就被稱為是英國最可怕的植物。
  • 「哈佛八劍客」集體回國援助武漢疫情?新冠病毒來自中國生物戰計劃...
    謠言:「哈佛八劍客」集體回國援助武漢疫情2月9日,一段視頻在社交媒體和朋友圈上刷屏,該視頻配文:「哈佛八劍客」集體回國,美國驚慌失措。八位頂尖科學家分別是:劉青松、王俊峰、王文超、劉靜、林文楚、張納、任濤、張欣。不少網友轉發該視頻,並稱八位科學家將集體回國援助武漢疫情。
  • 英國回國參考航班組合
    英國回國參考航班組合A:阿提哈德EY020 倫敦-阿布咋比1325 2330B:阿提哈德EY862 阿布達比-上海0100 1350A:越南航空VN54 倫敦-河內1430-0810+1B:越南航空VN5279 河內-南京1010-1350A:
  • 英國G5的一年制碩士,認可度怎樣?如何打算回國讀博,該如何辦?
    不過,牛津的碩士在英國本地的大學則認可度很高。這位校友後來順利地申請倫敦大學學院的博士成功,四年後完成學業,回國進入了一所211大學任教。雖然G5比我們的華東五校在世界大學的聲譽和實力強很多,但認可度這個事兒,不能簡單地與學校劃等號。根據不少實際案例來看,可以粗略地說,英國G5的碩士,無論是就業還是回國讀博,其認可度大致相當於內地華東五校的碩士。
  • 英國首相被轉移進重症監護室 95後飛行員留在武漢當志願者
    清晨三分鐘,AI虛擬主播說新聞封面英國首相被轉移進重症監護室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當地時間6日新冠肺炎病情惡化,被轉入重症監護室。4月3日的視頻中顯示詹森略顯疲憊翟晨飛今年25歲,湖北襄陽人,是一名飛行員。1月23號離漢通道關閉,原本由他執飛的武漢到昆明的航班取消,他只好留在武漢。封城後他成為志願者,給醫院、社區籌集運送物資,翟晨飛在這期間拍攝的《冬去春來》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他表示,自己做的事情微不足道,為這座城市拼過命的一線人員才是真正的英雄。
  • 買不到回國機票!英國留學生父親為愛逆行:孩子不能回,我過去!
    眼下國內疫情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境外疫情卻持續發酵,從疫情現狀和醫療條件來看,世界各地華人紛紛選擇回國,返國機票一票難求、回程路上阻礙重重。海外留學生回國問題也激起了千層浪,近日,護子心切的166個英國留學生家庭甚至聯合籤字向政府申請包機接回孩子回國,但是,連帶的境外輸入風險、龐大的華僑群體等問題也是讓人頭疼不已。在疫情特殊時期,一眾海外華僑擠想方設法回國,相信沒人會想要冒著生命危險跑出境外,可出於對孩子的愛與牽掛,一英國留學生父親選擇了逆行。
  • 澳大利亞外長佩恩承諾:為被困英國的澳人安排新的回國路線
    【澳洲網編譯報導】聯邦外長佩恩(Marise Payne)近日表示,政府將考慮為因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禁止英國旅客入境而被困在英國的澳人安排新的回國航班。  《澳洲人報》23日報導,由於英國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蔓延,中轉國家和地區已宣布禁止所有英國航班,中東航線成為唯一的選擇。對此,佩恩表示,外交部將幫助被困在英國的澳人使用替代航班回國。她說:「我們的全球外交網絡正在幫助那些受到新加坡和香港飛行限制影響的澳人。包括幫助改籤其他航班,乘坐政府安排的航班等。政府將考慮為由於邊境關閉而取消航班的澳人提供更多便利航班。」
  • 去俄羅斯旅遊後悔了?讓人後悔的原因不是俄羅斯的景
    冬季又來了,很多人打算去北方看雪景,去哈爾濱看冰雕,更有的驢友打算從國內坐火車去俄羅斯,看看冬天的俄羅斯美景。網上有一些網友去玩俄羅斯後,說自己後悔了,而一些正想去俄羅斯的人就猶豫了,為什麼那些去俄羅斯的人會後悔?他們後悔的原因是什麼?
  • 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成功回國
    1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國家文物局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中國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
  • 去英國留學讀一年制的碩士,回國就業形勢如何?
    想去英國留學的同學們應該都清楚英國一年制碩士學習,很多學生和家長青睞於這個一年制碩士學習的學制短、費用低的優勢同時又在擔心教育質量問題。小編在這裡想說的是,英國高等教育學制雖然短,但是其數百年形成的高等教育制度,已經使其高等教育質量享譽全球,所以家長和學生們完全可以放心一年制的碩士教育質量。英國高等教育數據統計局(HESA)調查顯示。中國赴英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數十年一直保持穩步攀升狀態,在英國經歷了脫歐、英鎊下降等情況下,赴英留學數量依舊在增加,這讓人不免有些驚訝。
  • 譚鐵牛放棄英國雷丁大學終身教職回國已20年(附簡歷)
    英國學習工作近13年,96年申請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併入選,隨後放棄英國雷丁大學終身教職,98年初與妻子帶著剛滿周歲的兒子回國,20年來為我國教科研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89年獲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94年通過公開競聘獲得英國知名學府雷丁大學的終身教職。他還被差額選舉為英國第七屆機器視覺和模式識別學會10位執行理事之一,成為該會有史以來第一位非英國籍理事。回國前,譚鐵牛已經在英國學習工作了近13年,他和他的妻子都捧著英國雷丁大學的「鐵飯碗」。
  • 武漢大學築「雙巢」 引院士鄧子新回歸當院長(圖)
    6月3日,鄧子新從上海直飛武漢,下午便入主武漢大學藥學院院長室會客,本報記者聞訊前往。當日15時,53歲的鄧子新握住記者的手,婉言謝絕了採訪,「此刻不便接受採訪,有些事情尚未最終定下來,BBS上的一些傳言有些未經核實」。  但記者發現,早在今年5月,武漢大學出版的2010年報考指南上,赫然將鄧子新列為武大13名院士之一,還配上了鄧院士的照片。
  • 為什麼選擇回國?他們的答案亮了
    拿到博士學位後,他再次選擇回國。 「國家用相當於幾個農民好幾年的收入去資助一個留學生,很不容易。我認為學到知識,回來為國家服務,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 工作中的黃錫璆。本打算「寫寫總結,陪陪老伴」的他急忙寫下一封「請戰書」,表示「隨時準備參加抗擊工程」,並將自己當年建設小湯山醫院的得失經驗,第一時間告訴武漢火神山醫院的設計團隊。 如今,這封手寫的「請戰書」,被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收藏。 黃錫璆親筆寫的「請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