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期央視的報導中得知,殲-20最近非常活躍,不斷和殲-16、殲-10C演練「踹門」戰術,而從屢次殲-20起飛和飛行的畫面中看出,該機一升空就需要掛載一種特殊裝置--龍勃透鏡。從介紹中可知,殲-20如果不掛載龍勃透鏡,連自己的雷達都發現不了,這說明殲-20隱身性能真的很強。
龍勃透鏡,也稱雷達反射器,它能將雷達波沿著來時的照射軌跡原路發射回去,這樣地面雷達就能發現殲-20了。它體積小、結構複雜,價格不菲,通常被用在隱身飛機和隱身艦船這樣的高端裝備上。
龍勃透鏡的另一個主要作用是「隱真示假」,如果需要則龍勃透鏡可做到讓反射的雷達信號和自身的信號完全不同,從而達到達到欺騙敵方雷達的目的,這對於需要充當「刺客」的殲-20來說非常重要。所以,龍勃透鏡是一個「雙面鏡」,不但能增大自身雷達信號,也能隱藏自身的雷達信號,主要看它需要發揮哪方面的作用。
目前F-35、F-22和殲-20掛載龍勃透鏡的畫面都曾見過,但一直未見到蘇-57掛載龍勃透鏡的畫面,可能是和它目前出現過的場合基本無需增大或隱藏雷達信號特徵有關吧。
目前服役的五代機F-22被認為隱身性能最好,其次要數殲-20,而蘇-57公認是隱身能力最次的,F-35也比它好一點。有消息稱,殲-20在局部上採用了等離子隱身技術、反無源探測塗料,以及智能蒙皮等高端技術。
從公開消息看,俄羅斯目前也不準備大量列裝蘇-57了,而是將優先的經費用於研製六代機上,而美國的F-22在生產了180多架後就已停產,故而目前全球在產的五代機主要就剩F-35和殲-20了。
從殲-20的生產過程不難看出,走的路子和美國F-35相似,都是一邊生產一邊不斷的改進。不同於F-35的頻頻故障,甚至停飛趴窩等,殲-20的研製、試飛、列裝都較順利,也許我們過於保密吧!但在2018年7月9日,《中國國防部》罕見披露了殲-20當年的一次脫靶事件,後查明因「某個成品極小的概率故障」,導致殲-20射出的飛彈未能命中靶機,最後予以徹底根治,從此殲-20彈無虛發。
殲-20的最大問題還是發動機,這是我們硬傷,不過根據最新消息,目前殲-20已開始批量換裝國產WS-10B發動機,已具備批產的條件,後續WS-15好用了,「太行」換「峨眉」,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看來WS-10B只是過渡。
從2011年1月11日美國防長蓋茨訪華中國宣布殲-20首飛,到2017年3月9日殲-20正式進入空軍序列,到2018年2月9日殲-20開始列裝空軍作戰部隊。一路走來,殲-20都是順順噹噹的,期待該機大顯身手的那一天,相信不會遠了,臺海問題必然要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