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中殲20為何掛龍勃透鏡飛過全場?座艙一裝置讓彈射節省0.3秒!

2021-01-09 幾許狼煙

殲-20隱形戰機自去年珠海航展公開亮相後,首度於30日參與慶祝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值得注意的是,當天三機編隊飛行的殲-20都在機腹額外掛載龍勃透鏡,表明該機隱身性能高水準,必須刻意增大本機的雷達反射面積,才能在空中被航管雷達所發現和跟蹤,進而保證密集編隊飛行的安全問題。

殲-20在機腹額外掛載龍勃透鏡

所謂的龍勃透鏡是一款特殊的幹擾裝置,當雷達波通過該裝置時,會被以球心對稱的方式折射到空中並放大,如此一來,當一個飛行器掛載的龍勃透鏡在運作時,地面雷達發出的雷達波經過龍勃透鏡處理後反射回的訊號會比實際的RCS大很多,進而達到欺敵作用。

除了用於欺騙敵方外,龍勃透鏡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讓己方雷達能發現己方戰機的方位,原因是隱形戰機的隱身性都很強,平常的民用空管雷達難以發現,如果不掛載龍勃透鏡就無法進行引導。也就是說,殲-20若不掛上龍勃透鏡,自己人也找不到飛機在哪。而當天的閱兵式殲-20也掛載了該裝置保證密集編隊飛行的安全問題。

殲-20駕駛艙內照片首次曝光

此外,《央視》也透過轉播首度公開殲-20的座艙畫面,其中座艙蓋上方有蛇形條狀裝置。軍事專家指出,這些看上去像鋼絲的蛇形裝置,是在座椅彈射前,用來切割戰機機艙蓋的微爆索。一旦飛行員要彈射,這個艙蓋會自己爆裂,為彈射座椅讓開空間,這將為彈射節省0.3秒左右的時間。

銀色戰艦殲20戰機編隊

過去解放軍戰機採用的是拋蓋彈射救生系統,也就是在座椅彈射前,艙蓋先整體拋掉,然後座椅彈射,這大概需要0.3秒左右的時間。而艙蓋採用了微爆索後,就可以使用穿蓋彈射技術,也就是在彈射的同時,艙蓋自動爆裂,彈射無延時。這寶貴的0.3秒時間,將讓飛行員更好地遠離危險。

相關焦點

  • 殲-20升空需掛龍勃透鏡,不然自己的雷達都發現不了!
    從近期央視的報導中得知,殲-20最近非常活躍,不斷和殲-16、殲-10C演練「踹門」戰術,而從屢次殲-20起飛和飛行的畫面中看出,該機一升空就需要掛載一種特殊裝置--龍勃透鏡。從介紹中可知,殲-20如果不掛載龍勃透鏡,連自己的雷達都發現不了,這說明殲-20隱身性能真的很強。
  • 殲20隱身性很差?機腹下這個地方暴露隱身能力不弱於F22
    自去年在珠海航展公開亮相之後,殲-20戰鬥機再沒有出現在公眾場合,直到上周末舉行的沙場大閱兵,3架殲-20戰鬥機以戰鬥姿態亮相,同時訓練過程中拍攝的座艙內視角視頻也被剪切進直播畫面中,讓廣大軍迷過足了眼癮。
  • 龍勃透鏡 五代戰機主動暴露的重要手段 殲20F35都有裝備
    龍勃透鏡對隱身戰機來說是一種主動暴露自己的手段,通常用於飛行安全和技術保密,也可能用於示威。當然,戰時為了達到隱身效果自然是不會加裝這種裝置的。不僅僅是殲-20,一般只要有嚴重隱身特性的戰機都會根據情況加裝,包括下圖的F-35龍勃透鏡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透鏡,與我們常見的凹面鏡和凸面鏡的「凹」或者「鼓」的形狀不同,龍勃透鏡是一個完整的球形透鏡,就像下圖這樣。他的典型特性就是可以把特定波長的的入射電磁波匯集到一個點上,反過來也可以將電磁波沿著原方向反射回去。
  • 殲20為何被頻頻發現?是隱身不行還是另有其因?原因其實很簡單
    這個小東西可不簡單,其學名稱之為"龍勃透鏡"。當然,通俗點的說,就是角反射器。裝備當中除了殲20裝有角反射器外,022型隱身飛彈艇也裝有這個東西。大家可別小看這個東西,角反射器的作用是很大的。通常的,角反射器是通過2~3片的金屬平板,搭成一個雙面或者三面的外形結構。在一個寬度較寬的區域內,它與雷達波束會產生一個非常強的回波散射。
  • 殲20隱身能力超強,為何還要裝龍勃透鏡?我只是想讓你看見我!
    按照殲-20總師的說法,殲-20是高度隱身化的第五代戰鬥機。一般情況下,現役戰鬥機不太可能依靠其機載雷達偵測到殲-20。要知道,依靠隱身氣動布局和吸波複合材料,可以使隱身戰鬥機前向左右45度範圍內的雷達反射面積降低到0.001平方米左右。戰鬥機的釐米波火控雷達即便是在10公裡的視距內,也很難發現殲-20。
  • 殲-20被印度蘇-30雷達發現?這竟是真的 但沒想到中國很淡定
    據俄羅斯媒體20日報導,據一家印度網站的新聞稱,俄羅斯出售給印度的第四代戰機蘇-30MKI近日喜獲印度買家的「好評」,因為蘇-30MKI的雷達竟然在中印邊境發現並追蹤了飛越西藏的中國第五代戰機殲-20。此語一出,輿論大譁。
  • 殲20隱身能力超強,為何還要裝龍勃透鏡?我只是想讓你看見我
    原題目:殲20隱身才氣超強,為何還要裝龍勃透鏡?
  • 掛龍勃透鏡演練空戰 殲-20是自己現身才讓印度蘇-30發現?
    他分析,中國空軍在西部地區的對抗演練距離中印邊境非常遠,大概有一、兩千公裡,而蘇-30機載雷達的探測範圍大致在100公裡左右,絕對無法觀測到殲-20。另一方面,如果中國空軍當時正在進行模擬對抗演練,一定是在萬米高空,受地球曲率影響,印度軍機很難觀測到。
  • 印度蘇30真能發現殲20?答案是真的!但幕後原因讓人十分欣慰
    今年1月,印度空軍在西藏地區用自己的蘇-30MKI戰機發現了中國的殲-20,這一消息一出,引發了軒然大波。很多人紛紛質疑這件新聞的真假,而此後,更是有消息指出這一新聞的真實性。也就是說,印度的蘇-30MKI確實發現了我國的殲-20,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殲20飛行員頭盔亮相閱兵:外形科幻、內涵多(圖)
    殲20飛行員頭盔亮相閱兵:外形科幻、內涵多(圖) 2017-08-中國自主研發的四代隱形戰機殲-20首次以3機編隊形式曝光,引來軍迷強烈關注。
  • 殲20不掛這個小球,雷達真沒反應,出海時也會帶嗎?
    一時間,島內媒體和網友高度關註解放軍艦機的最新動態。一些媒體和網友甚至很篤定地認為,殲-20隱身戰機此前進行的首次海上實戰化訓練,實際就是進行了繞島巡航!只不過由於島內雷達對此一無反應,所以臺軍方根本沒意識到已被殲-20「深情擁抱」了一次……軍網發布的殲-20戰機首次出海訓練照片,可清晰看到飛行員的新式頭盔。
  • 殲20卻不並需要,飛行員頭盔成為關鍵優勢
    例如埋在機腹下方的龍勃透鏡、置身於機身內的碳剎車等,這些都是一般國家無力去做的領域。放眼世界也只有中美兩個國家能在全方位的各領域中展開不斷深入研究,並且在五代機中也只有殲-20在很多性能上與F-22並駕齊驅。
  • 9·3閱兵十大看點
    10時20分   習近平開始檢閱部隊。   10時40分   閱兵分列式開始。空中護旗方隊護衛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率先飛過天安門上空。   由300餘名抗戰老兵、英烈子女、抗戰支前模範組成的2個乘車方隊,行進在受閱方隊最前面。
  • 2011年1月11日下午1時11分殲20首飛,時間點原來是這個意思!
    這一天,中國航空工業迎來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中國首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四代機殲20首飛成功!這一刻,定格在2011年1月11日下午1時11分。巧合的是,這次首飛,正好在時任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到訪中國幾個小時後。殲20的首飛成功,讓蓋茨記憶猶新,後來他曾坦言,美國情報部門低估了中國研製新一代戰機的能力。
  • 帶「刀」亮相,殲-20隱身戰機彈艙有何奧秘
    殲-20與F-22A彈艙設計比較在殲-20隱身戰鬥機首次公開內置彈艙後,也有不少軍迷表示有些失望。之前殲-20隱身戰鬥機的原型機就曾經在試飛中打開過彈艙,在機腹主彈艙的載彈量就是4枚。所以,通過目前公開的殲-20內置彈艙高清圖片,可以發現不少與F-22A的相似和相近之處,特別是機腹主彈艙。兩型戰機機腹主彈艙設計的相似點很多,包括主彈艙空間被分隔為兩個各自獨立的分彈艙,每個分彈艙內預設3個掛點,主彈艙的艙門都是兩端摺疊設計(帶支撐杆),就連艙門前緣的鋸齒數量都是一樣的——3個。殲-20帶「刀」亮相,殺氣騰騰。
  • 飛行員的保命裝置:彈射座椅
    飛機上有一個必備的裝置——彈射座椅,它被譽為飛行員的「生命守護神」。當遇有緊急情況時,它的動力裝置能將飛行員彈射出機艙,飛行員再打開降落傘安全降落。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戰鬥機已在作戰中發揮重要作用,飛行員喪命的事天天都有,這讓各國頭疼不已。  為了有效保護飛行員,各國都在飛機上配備降落傘。可這樣並不安全,飛行員跳傘時要爬出機艙,經常遭遇被強風吹倒或被刮撞到飛機尾翼上死亡的情況。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戰鬥機的時速已提高到600千米以上,飛行員爬出座艙跳傘根本就完成不了。
  • 天線中的戰鬥機,龍勃透鏡天線詳解
    大家會發現,電磁波(光線)在球體中發生了「拐彎」的現象。是的,如果球體是均勻的同類介質,裡面的電磁波(光線)是不可能「拐彎」的。龍勃透鏡模型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球體從外到內材料的介電常數是梯度變化的。看不懂?別慌!簡單理解,它就像一個洋蔥結構,從外到內,是一層一層的。每層材料的折射率不一樣,從而導致了電磁波(光線)的拐彎。在自然界中並不存在這樣的天然材料。
  • 為什麼說殲20比F22強?只因殲20靠一項獨門絕技能輕鬆圍毆F22
    我們知道,殲20的隱身性能是很強大的,強大到一旦進入隱身狀態,自己人都發現不了,所以在某些情況之下,比如航空指揮管制當中,反而需要殲20主動將自身的隱身性破壞掉,讓我方雷達能夠看到自己。而這個過程的實現,依靠的便是一種叫做龍勃透鏡的設備,它的原理是通過將雷達波折射放大,產生出巨量的定向RCS,值得一提的是,龍勃透鏡還有主動安置假目標的附加功能,相當於給殲20加了個電戰機的能力。
  • 殲15研製突破難點,攻克彈射難題,電磁彈射上航母時間節點拉近
    而一艘航母戰鬥力的直接表現,就在於航母所搭載的艦載戰鬥機上,近日,我國的官媒顯示我國的航母艦載機殲15的研製已經突破了彈射系統的相關技術難點,這也就標誌著我國航母使用電磁彈射的時間越來越近了。與此同時還需要解決殲15電磁彈射器消耗的大量電能的問題,我們不能學美國人那樣著急忙慌的趕鴨子上架,我們要將這些疑難雜症全部消化乾淨了之後再提電磁彈射系統上艦的問題。
  • 關於龍勃透鏡天線,看這一篇就夠了!
    入射與反射大家會發現,電磁波(光線)在球體中發生了「拐彎」的現象。是的,如果球體是均勻的同類介質,裡面的電磁波(光線)是不可能「拐彎」的。龍勃透鏡模型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球體從外到內材料的介電常數是梯度變化的。看不懂?別慌!簡單理解,它就像一個洋蔥結構,從外到內,是一層一層的。每層材料的折射率不一樣,從而導致了電磁波(光線)的拐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