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礦業一號煤礦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先進礦井」稱號

2020-12-07 人民網陝西頻道

11月18日,在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上,黃陵礦業一號煤礦在全國500多家申報參選的煤礦中脫穎而出,被授予「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先進煤礦」榮譽稱號。

近年來,一號煤礦以創建「五個一流」為目標,以打造「智能礦井、智慧礦區」為主線,以「四化」建設和科技創新為驅動,強化安全管理,全面降本增效、深化企業用人制度,使礦井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科技創新呈現勃勃生機。安全生產持續穩定運行,本質安全型礦井建設不斷深入推進,和諧美麗礦區創建日新月異。特別是2020年以來,該礦堅持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兩手抓、兩手硬,以提產量、控成本、促銷售、增利潤、見成效為目標,積極應對了煤炭市場下滑危機,堅持源頭把控提煤質,在實現安全生產的同時保障礦井持續健康、科學、和諧發展。

凝心聚力抓落實,突出實幹保安全

安全是礦井最大的效益、職工最好的福利,是推進礦井整體工作向好向實的關鍵支撐,該礦始終堅持「安全是一切工作之首」,把安全生產擺在講政治的高度,把保護職工生命安全作為發展的紅線,從基礎入手,從細處抓起,從短板補起,持續深入推進「四治理一優化」與NOSA安健環管理體系深度融合,著力創建「時時、事事、人人、處處」講安全的良好氛圍,推動企業發展穩步前行。

該礦以安全文化宣傳為切入點,高調開展反「三違」,通過宣傳欄、「安全治理·一礦之聲」廣播站加大曝光力度,積極組織「現身說法」,綜合運用剛性處罰和柔性幫教措施,形成「火爐效應」,增強職工按章作業的行為自覺;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動態達標治理,堅持做好管理人員走動巡查、「零點行動」突擊檢查、「四員兩長」過程監管,加強動態評比,使作業現場安全狀況和工程質量經得起「看」、經得起「問」、經得起「查」,把標準真正落實到了生產全過程;堅持災害超前治理,以瓦斯、水害、火災、頂板為重點,把災害治理達標作為採掘活動的前提條件,確保了安全掘進、回採;狠抓安全生產環境治理,規範臨時作業點、巷道開口段、運輸線路等地點照明燈安設,改善了安全作業視覺條件;編制《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管理圖冊》,融入「四項技術」應用和NOSA風險提示,圖文結合、務實嚴謹、通俗易懂,將各類設施施工和管理的優秀做法固化為標準,有效指導了各區域標準化創建工作。

注重提質增效,生產經營再創新高

煤炭只有賣出去,才是商品、才是效益。面對環保高壓下的營銷難題,一號煤礦牢固樹立管煤質與管安全同等重要的理念,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贏市場、以質量保發展的原則,以「質量精品化」為導向,緊握煤質核心競爭力這個關鍵,從源頭到終端進行全過程質量監督、考核,狠抓煤質管理,不斷提高商品煤的「含金量」,擦亮「黃陵一號」金字招牌。

該礦從源頭上控制、生產環節上監督、末端管理上保障煤質。針對工作面受過斷層地質條件影響,造成矸石量增大的實際情況,該礦加強煤質預測預報,靈活調整布局,做到煤質優劣搭配。在採掘工作面嚴格控制採高,禁止無故破頂、破底。半煤巖採掘工作面,煤、巖必須分裝分掘、分裝分運,嚴格控制原煤灰分及含矸率,杜絕煤質「超紅線」全力確保配焦煤的發熱量始保持在5800大卡以上,洗精煤灰分基本控制8.05左右,永葆「黃靈一號」市場口碑,實現產品質量精品化、標準化、品牌化。

該礦堅持開源與節流並重、增量與提質並舉、效率與效益並行,精細管理降成本,深挖潛能增效益,確保礦井成本管控措施落實落地。通過落實施工設計三方案優化比較和差異化支護,累計減少巷道施工896米,通過回收復用、修舊利廢,創造價值1026萬元;強化設備「四檢制」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設備完好率,降低設備故障率,減少設備維護費用投入;通過建成投用井口物資超市,形成「市場化運作、標準化管理、系統化運行」的物資超市常態化運行模式,產生了良好效益。

注重創新變革,智能化礦井日趨完善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引擎,更是推動效率變革、質量變革、動力變革,實現企業資源要素合理配置的關鍵方法。一號煤礦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引領,以「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為方針,通過科研攻關、全員集智創新,著力提升礦井創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破解安全生產發展的瓶頸問題。

一號煤礦紮實推進「四化」礦山建設,用「智慧之鑰」打開安全高效、管理協同、綠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智慧礦山」之門。先後完成了基於動態地質模型大數據融合迭代規劃控制策略的智能化開採技術項目,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成了萬兆工業乙太網+4G、5G+WIFI全覆蓋的立體化通訊網絡;實施了主運輸系統、變電所及水泵房智能巡檢機器人研究與應用項目,實現礦井輔助生產系統的「遠程集控+機器人巡檢」管理模式;升級完成了一體化調度指揮中心。實現了輔助生產系統的區域化分控、常態化集控和全方位監控,形成了「總調全監控、分控管操作、現場保運行」和「無人值守、機器人巡檢」的信息化調度中心;實施了快速掘進裝備配套研究與應用項目。已完成第一套快掘裝備地面聯合調試工作,為礦井下一步實現智能掘進做好鋪墊,繼續擔當國家智能礦井建設先行者。

獲得「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先進煤礦」榮譽稱號,既是對一號煤礦過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未來工作的鼓舞與鞭策。煤海揚帆起徵程,再鑄輝煌展雄姿。在這片富有創新、充滿希望的熱土上,一號煤礦將以穩中求進為總基調、以實幹創新為驅動器、以強化改革作急先鋒,全面激發改革活力,切實加快動能轉換,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厲兵秣馬、砥礪前行,推動礦井更高質量發展。(當地供稿:倪小紅、陳博) 

(責編:李志強、王晴垣)

相關焦點

  • 神東煤炭集團2礦井4個人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表彰
    近日,在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五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上,對中國煤炭工業協會2020年度協會先進會員單位、先進個人等進行了表彰。神東煤炭集團2個礦井、4名個人榮獲「先進煤礦」和「優秀礦長」稱號。其中,神東榆家梁煤礦、大柳塔煤礦榮獲2020年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先進煤礦」稱號。神東上灣煤礦礦長陳外信、烏蘭木倫煤礦礦長胡江、布爾臺煤礦礦長楊真、哈拉溝煤礦礦長魏光榮榮獲2020年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優秀礦長」稱號。【來源:《鄂爾多斯日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中國煤炭煤礦企業100強排名名單-礦業集團100強排名
    我的煤炭網>新聞>國內資訊>中國煤炭煤礦企業100強排名名單-礦業集團100強排名 中國煤炭煤礦企業100強排名名單-礦業集團100強排名   我的煤炭網 發布日期:2015-01-24 08:19:14
  • 2017中國煤炭企業科學產能排行,山東8家進入前100名
    6月4日,2017中國煤炭企業科學產能排行榜在京發布,在煤礦科學產能綜合得分前100名中,山東8家。該排行榜是中國工程院重點諮詢課題「煤炭安全高效綠色開採技術與戰略研究」和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重點基金項目「中國煤炭企業科學產能評測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今年是第二次發布。
  • 煤礦智能化要不要都搞?怎麼搞?看完這篇文章恍然大悟!
    「煤炭工業這麼多年的努力方向一直是節省人的體力和腦力,逐漸用機器替代人工,識別、分析、決策和解決問題的主體也將從人變為機器,因此煤礦智能化是煤炭工業必然的變革過程。它可能實現煤炭工業的最終目標,也就是完全替代人工,實現煤炭開採的無人化。」
  • 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從產量增長到質量優化
    論壇旨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新戰略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探索新時代中國煤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和途徑,使社會各屆進一步了解煤炭、了解煤礦,了解煤炭工業,對進一步擴大與提升中國煤炭工業在全球的影響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王宏偉——非靜水壓力條件下巷道圍巖破碎區應力分布特徵
    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2.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3.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3研究背景 當前,隨著礦井開採深度的增加,巷道圍巖由於應力集中程度極高且分布極不均勻,變形異常顯著,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巷道坍塌、冒頂和
  • 潞安化工集團五陽煤礦兩項科研成果榮獲2020年度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
    日前,五陽煤礦兩項科研成果榮獲2020年度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其中《破碎煤體巷道錨杆錨固力衰減機理及圍巖大變形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榮獲科學技術二等獎,《高應力穿斷層群巷道圍巖力學特性及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榮獲科學技術三等獎。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是全國煤炭行業的最高獎項。
  • 中國唯一海底煤礦:陸上煤炭尚未採完,為何花大錢採海底礦?
    海下採煤技術複雜,目前世界上在海底採煤的國家主要有英國、澳大利亞、日本、智利、加拿大和中國。早在16世紀時,英國就在愛爾蘭海開採海底燃煤,這裡的煤一般蘊藏在水下100多米深的海底。到如今,英國開採的海底煤礦已有14個。
  • 山西焦煤汾西礦業曙光煤礦:積極推進「110工法」助力安全生產
    山西焦煤汾西礦業曙光煤礦生產技術科副科長段傑高興得說道。2020年以來,曙光煤礦以建設「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礦井為目標,紮實推進安全高效礦井建設,推廣切頂卸壓沿空留巷無煤柱開採技術,有效解決了礦井採掘銜接困難,大幅提升了礦井單產、單進水平和煤炭資源回收率。
  • 煤炭學報
    《煤炭學報》創刊於1964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煤炭學會主辦,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承辦的面向國內外發行的煤炭科學技術方面的綜合性學術刊物。《煤炭學報》主要刊載煤田地質與勘探、礦山測量、礦井建設、煤礦開採、煤礦安全、煤炭加工利用、煤礦環境保護、煤礦機電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和學術論文。
  • 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7年度財務等重大信息_山西新聞...
    年1月的潞安礦務局,2000年8月整體改制為潞安礦業(集團)公司,是國家重要的優質動力煤基地、中國最大的噴吹煤生產基地,是山西省先進產能聚集基地,也是中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高端轉型的典範。     2.科研成果     2017年集團公司組織申報省部級科技獎16項,其中:申報山西省科技進步獎項目7項,獲得2016年度山西省科技進步獎2項;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9項,其中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組織申報了2016年度長治市科學技術獎項目12項,目前正在評審中。
  • 延長石油礦業公司:從標準規範的「執行者」,到標準「制定者」
    延長石油礦業公司參與起草《智能化煤礦(井工)分類、分級技術條件與評價》和《智能化採煤工作面分類、分級技術條件與評價指標體系》的中國煤炭學會團體標準正式發布。近日,延長石油礦業公司參與起草《智能化煤礦(井工)分類、分級技術條件與評價》和《智能化採煤工作面分類、分級技術條件與評價指標體系》的中國煤炭學會團體標準正式發布,兩個標準11月1日起全面在煤炭行業實施;不久前,延長石油礦業公司參與起草的《5G+煤礦智能化白皮書》於10月14日在ICT中國·2020中國高層論壇中的「5G+智慧能源」分論壇發布、《5G
  • 2019年度中國煤炭機械工業50強企業公布,多家山東企業入選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中國煤炭機械工業協會公布了2019年度中國煤炭機械工業「50」強企業名單,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這一年,我國煤炭機械工業加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集中度明顯提升、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等特點。
  • 礦業安全工程與環境保護實驗室
    國內學術交流:五年來實驗室舉辦了「山東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交流會」、「中國煤礦頂板控制學術交流會」等學術會議6屆;有100多人次分別去國內著名大學、研究機構參加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實驗室三個主要研究方向,數年來取得了一批標誌性的研究成果,主要特色是理論、方法和手段相結合,已在礦業工程與環境控制、安全工程與監測技術等交叉點上,形成了高技術、高水平的增長點,學術梯隊結構合理、實驗裝備國內先進,產學研初步實現一體化,成果與國內同類研究相比已處於一流水平。
  • 第一章 煤炭工業
    攀枝花的能源工業主要是煤炭和電力,其他能源尚有光熱、沼氣和煤氣(焦化副產煤氣)等。  第一章  煤炭工業  攀枝花寶鼎煤田在新中國成立前後稱那拉箐煤田。這處煤田早在清嘉慶年間已為當地鄉民開採,所採煤炭除了用於取暖外,還以土法煉成焦炭,賣給就近鄉鎮鐵匠爐或鍋廠。此時,會理、黎溪、通安等地冶銅生產已經興盛。所需焦炭也由那拉箐等處煤礦供給。
  •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2020中國煤炭企業50強(附名單)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統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促進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發揮骨幹企業帶頭示範作用,提高行業凝聚力和社會影響力,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參照國際通行做法,按企業2019年度營業收入為標準排出了2020中國煤炭企業
  • 袁 亮院士——煤炭精準開採透明地質條件的重構與思考
    ,促進煤炭工業智慧化建設與發展。中國煤炭學會 礦井地質專業委員會;2. 安徽理工大學研究背景國家能源戰略對煤炭工業智能化建設與發展進行了準確定位,煤炭綠色智能開採、清潔高效利用成為未來礦山發展的主線,積極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煤炭人肩負的使命。
  • 煤礦 瓦斯爆炸
    相關要點:員工 神東 開工 選煤廠 就餐 題:山西煤炭行業的「轉型」探索:中水利用成新趨勢 由於興能電廠是「坑口電廠」,即建在煤礦的坑口,距年產原煤500萬噸的屯蘭礦井主斜井口僅800米,大量的礦井廢水就成了寶貴的資源。
  • 常村煤礦榮獲「全國文明單位」
    新時代文明的「常村實踐」常村煤礦創建全國文明單位工作綜述11月20日,從中央文明辦傳來喜訊,常村煤礦榮獲「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是建礦35周年來的首次。,映入眼帘的是該礦儲存5萬噸的一號綠色儲煤場。常村煤礦以創建「全國文明單位」為目標,認真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建立了《常村煤礦精神文明建設責任落實制度》和《常村煤礦文明調度考評運行體系》,並結合礦井安全生產等工作實際,制定運行了《常村煤礦精神文明建設指標體系》和《常村煤礦文明禮儀體系》《安全生產隊風建設指標體系》「三大體系」。
  • 原煤炭部13所直屬高校,中國礦業大學歷久彌堅,其餘改旗易幟!
    不過隨著我國能源結構的改變,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所以煤炭工業部後來就被撤銷了,而煤炭工業部下屬的9所高校也紛紛改換門庭,僅有中國礦業大學還在堅守,並且一分為二。1978年中國礦業學院在江蘇徐州重建,同時在北京建立研究生部。1997年北京研究生部更改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1998年煤炭工業部撤銷學校歸屬國家煤炭工業局管理,2000年學校和煤炭工業局脫鉤成為教育部直屬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