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手上發視頻教英語,是郭畔志人生中的一次意外。每天堅持一更新,用最輕鬆的語氣、最親和有趣的表情、最基礎的知識點,郭畔志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裡,便斬獲了超150萬「老鐵」們的支持。他說,他要讓想學習英語的人「領進門」,他還希望通過自己的一點點力量,讓農村的孩子們也能學到英語。
3個月收穫150萬粉絲
「疑問詞合集!」蜷起的胳膊略微帶著激動的顫抖,圓框眼鏡下是瞪得咕嚕圓、盡顯驚訝的眼睛,再加上稍顯誇張的動作和表情,立馬讓屏幕裡的郭畔志變得有趣起來。更何況,他右手還攥著一隻鋥光瓦亮的小勺子!
「問『誰』用『Who』!」郭畔志念完一遍降聲調的「Who」之後,停頓了下,抑揚頓挫地又來了一遍,「Who~」伴隨著聲調的轉變,郭畔志的眉毛也配合著彎曲了一下,手裡的勺子當作教具在小黑板上指來指去,生趣盎然。
今年29歲的郭畔志,是河北省武邑縣人。2009年高考,郭畔志考進河北省前100名,順利進入一所高等院校學習。現在,郭畔志在一家教育機構做英語培訓方面的工作。
今年7月底,一次意外的機會,郭畔志接觸了快手。抱著「玩一玩」的態度,郭畔志開始每天一條地發布英語教學小視頻。令他沒想到的是,7月27日至今,短短3個多月的時間,郭畔志已經在快手上坐擁超150萬「老鐵」了。
當一個「領進門」的「師傅」
一個黑板,一把凳子,還有一個小勺子,大概就是郭畔志教學的全部家當了。勺子鋥光瓦亮,異常吸睛,這無意中拿到手的道具,卻為郭畔志的教學平添了很多趣味性。
郭畔志發布在快手上的教學視頻,大多是他下班回家趕工而出。每天的教學內容不盡相同,但卻涵蓋了音標、單詞、語法等英語知識,唯一相同的一點,應該是在於「基礎性」上了。郭畔志的理念就只有一個——教最基本的,帶「老鐵」們英語入門。
為了讓屏幕前的「老鐵」真正能夠感受學習英語的趣味,郭畔志就要把粉絲變成他的「鐵粉」。怎麼做呢?
郭畔志把一個個單詞編成英語順口溜,方便大家趣味記單詞。一個短視頻的封面寫著「用英語吵架,殺傷力99%」,點進去一看,是在對英語單詞中語氣、重音的進階教授……
「除了這些,我還會在每一次的錄製中,注意自己的表情、語氣。」一個簡單的字母「O」,都能被他誇張的嘴部動作,演繹得讓人印象深刻。郭畔志力圖用最輕鬆的語氣、最親和有趣的表情、最基礎的知識點,把「領進門」這項任務做到最好。沒錯!現在的郭畔志做視頻已經不僅僅是「玩一玩」了。
60多歲的阿姨每天跟著視頻學習
在郭畔志的粉絲中,有一部分是「媽媽粉」,帶著孩子一起接受英語啟蒙教育;還有一部分,是老年人。
一個60多歲的阿姨,兒子在美國,每過一段時間,她都會去看孩子。但阿姨不會英語交流,在美國生活多少在與外人交流上有些困難。「阿姨也玩快手,刷到我的視頻後,就開始跟我學習。她還特意準備了一個新本子,把我每天講的知識點抄下來。」郭畔志說道。
現在,這位阿姨每天都堅持打卡,遇到英語難點的時候,都會私信郭畔志尋找答案。「她還跟我說,通過這些學習讓她覺得生活有了意義,每天都在成長。」一個小小的網絡空間,卻滿滿都是溫暖。
更讓郭畔志感到意外和開心的是,在雲南上學的一個應屆畢業生留言稱,畢業後他要去當老師,而且他也要像郭畔志一樣,嘗試在網絡平臺發布教學小視頻,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用接地氣的平臺做接地氣的事
一個在大山裡教學的老師,曾給郭畔志留言說,他那裡的孩子上到小學六年級都接觸不到英語。到初中再開始學習,底子肯定不如城市裡的孩子好。同是農村孩子出身的郭畔志,其實特別感同身受。
「說實話,不同地方的英語教育資源真的不一樣。一二線城市的孩子在幼兒園就開始上外教課,三四線城市的孩子可能上小學才開始學英語,英語基礎沒打好,以後再學習起來就會覺得吃力。」郭畔志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他希望自己開設的「快手課堂」可以幫助到更多鄉村孩子。「快手接地氣,離鄉村孩子更近。」郭畔志說道。
對於未來的打算,郭畔志表示並沒有想得太多。只不過近期倒是有一個計劃,那就是除了發視頻教學,他打算開直播教學。「這樣相對小視頻而言,時間更長,更有利於成系統教學。而且接收信息更及時,交流互動起來更方便。」
來源:河北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