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洪水即將來臨?科學家擔憂:仍有6億人生活在海拔10米以下

2020-08-19 環球科學大觀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海洋孕育了多彩的生命,但海洋引發的危險和災難絕對無法忽視。隨著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現象,潮汐、巨浪和風暴潮正從沿海推進內陸。新的研究表明,一場全球性洪水即將來臨。如果我們未能採取有效的防禦措施來遏制全球碳排放,到2100年沿海洪災可能會增加近50%!以至於下個世紀大片土地將頻繁被海水淹沒。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工程師Ian Young長期致力於對未來沿海洪災的全球規模研究。今天,全球有6億人生活在海拔不到10米的海岸線上,即使海平面穩定上升,也意味著數量龐大的人口、房屋和基礎設施被海浪摧毀。在最壞的情況下,沿海洪水可能會影響約2.87億人,佔世界人口的4%。換算成經濟損失來看,大約14萬億美元的沿海資產將消失,佔全球年GDP的20%。

有趣的是,造成威脅最嚴重的大多來自潮汐和風暴潮事件,這些極端事件受到氣候變化的激活,正在進一步向內陸蔓延。Ebru Kirezci認為,即使未來平均海平面上升相對緩慢,正常的潮汐也將變得像洪災一樣危險,風暴潮和翻滾的海浪將變得更加頻繁和強烈。

然而,研究所使用的模型並不完美,當考慮到全球和區域層面的大氣和海洋系統的複雜性時,這一預測結果就不再具有參考價值。例如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維吉尼亞州和馬裡蘭州是當之無愧的焦點。澳洲的北領地,歐洲的英國、法國北部和德國北部,以及亞洲的中國、孟加拉國和印度的部分地區都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嚴重威脅。下圖是全球洪災熱點地區(Kirezci et al., Scientific Reports, 2020)。

換言之,這一發現還不能準確地模擬局部地區的海平面預測,而是提供更廣泛的全局視野。這些估值是基於世界各地的沿海研究得出的,並且已經針對潮汐表數據在正常和更極端的條件下進行了廣泛的驗證。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特別地,太平洋島嶼受到的海平面上升威脅對當地人構成了生存災難,即使是日常漲潮也可能淹沒島上基礎設施,對島嶼淡水資源的破壞更是無法忽視。

可悲的是,今天的世界陷入了海平面上升和氣候變化的怪圈之中。儘管我們仍然有機會和時間降低未來可能造成的破壞,但如果我們要為未來做準備,就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不把自己逼到絕境,很難有機會迎來一個新的開始。」

責編/朱張航宇

參考文獻:Kirezci, E., Young, I.R., Ranasinghe, R. et al. Projections of global-scale extreme sea levels and resulting episodic coastal flooding over the 21st Century. Sci Rep 10, 11629 (2020).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警告:一場全球性洪水即將來臨!海平面上升引發低海拔危機
    新的研究表明,一場全球性洪水即將來臨。如果我們未能採取有效的防禦措施來遏制全球碳排放,到2100年沿海洪災可能會增加近50%!以至於下個世紀大片土地將頻繁被海水淹沒。今天,全球有6億人生活在海拔不到10米的海岸線上,即使海平面穩定上升,也意味著數量龐大的人口、房屋和基礎設施被海浪摧毀。在最壞的情況下,沿海洪水可能會影響約2.87億人,佔世界人口的4%。換算成經濟損失來看,大約14萬億美元的沿海資產將消失,佔全球年GDP的20%。
  • 全球性危機悄悄來臨!科學家擔憂:「超級細菌」開始入侵
    據報導,近日,在西班牙的《改革十六》雜誌上,一篇文章令人感到擔憂,根據研究,有科學家指出,在2025年左右,可能 很多常見的抗生素,都會對「超級細菌」無效了,這意味著,人類或許會因為對抗生素的耐藥性,而陷入到新一輪的全球性危機之中。
  • 科學報告警告:海平面上升,海拔低於10米區域6億人或將受災?
    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NOC)稱,這種損失還是按照聯合國的要求限制在2C升溫情況下,可想而知,全球變暖帶來的問題是越來越嚴重,NOC的新科學研究報告警告,目前全球有超過約6億人生活在海拔低於10米的低海拔沿海地區,由於氣候變暖,陸地冰川和冰蓋融化,全球的海平面將會上升,所以這部分人群可能會受到威脅或者說是災難。
  • 中國城市海拔在10米以下,最低的5座城市,有你家鄉嗎?
    眾所周知,中國海拔最高的城市,是位於西藏的那曲,而不是拉薩或者日喀則。因為,這三座城市,那曲的平均海拔為4500米,而拉薩和日喀則的海拔高度,分別是3650米和4000米,絕對的高原之城。但是,如果有人問你,中國海拔最低的城市有哪些,你能答出來嗎?
  • 海平面或導致超10億人遷移,地外移居可能成真
    事實上,海拔過低的區域被淹沒,已經不再只存在於科學家們的推論中,無論是在已經過去的2019年,還是我們正在經歷的2020年,現實中就有大家可以直接看到的因為海平面上升而導致部分地區被淹沒的情況。所以,這對人類的生存來說是非常「不友好」的,而今天我們要特別講到的就是美國城市出現下沉。
  • 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性現象,為什麼美國沿海城市首先出現下沉?
    所以,隨著全球氣溫整體升高、冰川面積逐步減小,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沿海城市面臨被淹沒的風險。雖然不少人都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情況依然在進一步加劇,而那些位於海平面較低的小島或低洼地帶則正在遭受威脅。事實上,海拔過低的區域被淹沒,已經不再只存在於科學家們的推論中。
  • 洪水來臨如何逃生?
    有關專家接受記者採訪,介紹了洪水中的避災與自救知識。記者:洪水來臨時如何得到正確信息?專家:汛期到來尤其是暴雨來臨時,應及時收聽、收看氣象部門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發布的氣象預報,並根據預報採取相應的防禦措施。應及時掌握當地政府發布的相關信息,做好家庭和個人的防災準備。應該利用通訊工具,撥打氣象聲訊服務電話,及時了解當地可能出現的各種天氣變化。
  • 諾亞方舟遺址被發現,史前大洪水真實發生過,上帝是否真實存在?
    上帝選中諾亞一家,並以託夢的形式告訴諾亞,自己即將發動一場洪水毀滅世界,要求諾亞一家用歌斐木造一隻方舟,長1335米,寬22.3米,高13.4米,分為上中下三層,在裡外都抹上松香。諾亞一家按照上帝的指示開始建造方舟,在120年後方舟建造完了,上帝告訴諾亞讓他帶著一家八口進入方舟,同時帶上各種飛禽走獸,包括雌性和雄性方便今後繁衍。
  • 大洪水來臨前,什麼樣的人有資格登上諾亞方舟?
    在地球的200萬年前,有一段亙古久遠的歷史,至今已無人知曉,被永遠埋藏在了漫天的洪水之下。 這段文明從古猿先人所處的舊石器時期開啟。 這次文明造物主普賢王如來沒有載入其他星系的文明,(而是)將智商與靈性頗高的靈長類動物投放到地球上,成為了這次文明中最早出現的人類。
  • 全球性變暖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要知道珠穆朗瑪峰上都長草了……
    就要從1850年開始說起,我們排放的數據按理說應該是從1750年工業時代開始,有了蒸汽機、火車等大量機械,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使太陽對我們的地球輻射不平衡,從而增加大氣層能量。這些能量不斷在大氣層系統裡增加,導致氣體系統吸收及地面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而這些能量是由於我們生活中,大量焚燃化石、石油、煤炭等可燃物時,產生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溫室氣體形成的。
  • 海平面上升0.6-2.1米米後,威脅至少3億人,整個世界都變了
    最新數據稱海平面上升:本世紀威脅至少3億人選稿與編輯:陳愛民10月29日,據外媒報導,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本世紀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地區,將威脅3.4億至4.8億人口,大多分布在亞洲國家。
  • 未雨綢繆 跑在洪水到來之前——綦江遭遇歷史最大洪水轉移10萬餘人...
    市應急管理局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23日17時訊(首席記者 黃宇)6月22日晚8時,洪峰裹挾著泥沙,奔湧過綦江五岔水文站。至此,綦江流域重慶段全線有史以來遭遇的最大洪水,順利匯入長江。在這場與洪水的遭遇戰中,綦江區緊急轉移10萬餘人,無一人傷亡。
  • 格陵蘭島融化3萬億噸冰塊,87名科學家聯名聲稱:人類好自為之
    該消息在各大媒體流傳的時候,很多網友都為之感到惋惜和悲哀,因為這不僅僅是日本的問題,而且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溫室效應加強,氣溫呈現直線式增長,導致水平面上升,低海拔地區被淹沒。早在幾年前,著名旅遊聖地馬爾地夫都因此告急了。兩極地區以及其附近的區域一直以來都是深受溫室效應影響的重災區,世界各國對這些領域保持著高度的關注。
  • 火星存在龐大地下水系統 曾經洪水泛濫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全世界的天文學家,但近日來自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火星探測項目的科學家卻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則令人感到震驚的研究結果——火星上曾存在龐大的地下水系統,並經歷過大洪水。研究者稱,火星曾被認為25億年前非常寒冷乾旱,但是最新發現的地下河道表明遠古時期火星確實存在著大量的水文活動。
  • 暴雨、洪水來臨前應該準備什麼?
    分別從洪水來臨前的應對準備、洪水來臨時如何呼救與安全轉移、災後如何預防疾病等方面,向公眾提供科學權威的健康知識。其中,針對洪水來臨前的應對準備,上述核心信息提供了7條建議:(一)我國大部分地區夏秋季節多雨,應隨時關注天氣預報和災害預警信息。
  • 地球升溫海平面上升 全球6億人口恐遭水淹(圖)
    地球升溫海平面上升 全球6億人口恐遭水淹  英國27日出版的期刊《環境與都市化》刊文說,因全球升溫、海平面上升,全世界大約6.34億生活在海拔10米以下地區的居民有被洪水和風暴淹沒的危險。  若把高出海平面不足10米的區域稱為「低地」,則全球共有6.34億人生活在低地區域內,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上升。  海平面上升情況又如何?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2月公布的數字,截至本世紀末,海洋將上升18釐米至53釐米。這將使颶風、颱風等來勢更猛。不僅如此,隨著格陵蘭海域、北冰洋西部冰層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速度會越來越快,可能達到每個百年上升1米有餘。
  • 最低卻淹不了的國家:1/3國土在海平面以下,全國最高的山才322米
    例如較著名的有吐瓦魯、義大利的威尼斯,經常出現在「倒計時」的黑名單裡。但作為一個低地國家,荷蘭的海平面其實一點也不高,卻沒有出現在被淹的名單裡。Leo D海平面最低的國家是馬爾地夫,但荷蘭其實也非常低。根據報導稱,荷蘭只有一半土地超過海平面1米以上,三分之一的土地處於海平面以下,全國超過一半人口生活在海平面以下5米。
  • 諾亞方舟、女媧補天……為什麼各地神話裡都有大洪水?
    中美洲印第安人的神話裡,故事略有不同。一名男子在老祖母的指示下用木頭造出一隻箱子,洪水來臨的時候男子帶著一條黑母狗和穀粒、豆子等物件進入木箱子避難。洪水過後,男子同樣發現家中總有憑空出現的玉米面餅,最後發現是黑母狗會趁他不在家褪下毛皮變成女人。
  • 學者:這不是個好消息,10億人或將無家可歸
    然而到了2020年1月的時候,有探險隊在珠穆朗瑪峰海拔6159米的地方,竟然發現了野草,立刻引發了社會上廣泛的討論,事實上,珠峰變得富有「生機」,並非最近人們發現的事情。從1993年到2018年,美國國家航天局的Landsat衛星連續對珠峰展開觀測記錄,研究人員發現,喜馬拉雅地區海拔4150-6000米範圍內四個高度的亞次生植被覆蓋率明顯增高,整座荒山開始變綠起來。
  • 城市正在下沉:全球16億人將受影響,大多數生活在亞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資助的最新研究顯示,到 2040 年,地面沉降可能影響全球 19% 的人口,總計達到 16 億,其中 86% 生活在亞洲。這項研究於 1 月 1 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政策論壇(Policy Forum)欄目上。研究發現,有 1596 個主要城市位於潛在的地面沉降區域內,這其中又有 57% 的城市處在洪水多發地區。